《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5746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 名:李娜单 位:郑州 19中专 业:数学考试科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考试分数:2012年 02 月 12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考试试卷特别提醒 :全卷共 10道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一、 简答题(每小题 7分,共 28分1.校本研究的基本含义答:校本研究是指把教学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 以解决学校在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学生全 面、 健康、 和谐、 可持续发展, 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 并注意吸

2、收校内外的其他力量。 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校本研究。 更进一步说, “ 校本研究 ” 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 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核心研究力量,理论工作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2.新课程中的教学观的基本内涵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 师生的积极参与,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过程 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

3、中, 教师自身得到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建构的 过程。3.案例的基本结构答:案例的结构包括:(1主题与背景。主题可以是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每个案例 都应有鲜明的主题, 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常见问题、 困扰事 件,或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要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改革精神;应是 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背景(例如,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的客 观描述。(2情境描述。它应是环绕主题,剪裁情节,引人入胜。是案例的构成主 体;撰写时要注意几点:描写要真实具体,有细节,不能从 “ 预设目的 ” 直接跳 到 “ 结果 ” ; 写作者要正视自己可能对描述

4、对象存在的偏见, 既要反映真情实感, 又不能陷于感情宣泄; 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案例, 反映纵向的变化或横向的比较。(3问题讨论。写作者或研究者根据案例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或困境提问, 以使读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提出基于自己观点的解决方法。 (4 诠释与研究。 这是案例的评析部分, 是案例写作者或研究者从理性的 角度对之进行总结和反思, 也可以提出建议供读者借鉴或参考。 应从多角度解 读,回归到教学基本层面。4.学生发展的内涵答:学生发展的内涵是指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这里的 发展既包括知识、 技能方面的发展, 也包括过程方法方面的发展, 既包括情感、 态度、 价值观方面的发

5、展, 也包括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求知与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 但不是惟一任务。 课程 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 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二、 论述题(每小题 10分,共 40分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对于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进程,虽然没有定论,但是,良好的知能 结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成为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良好的专业功底和 合理的 智能结构,一般是 “ 底部宽厚(即有广博的文化功 底 、 中部坚挺 (即有雄厚的专业功底和优良的

6、从事任教基本功 、 顶部开放 (即 具有良好的开放的观念意向和学会学习、不断获知的本领 ” 。而一位新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专业功底,而且有需要有一个合适的专 业引领。有一个专业人士进行恰当的引领,更能加速新教师成长的步伐。反思与交流的习惯、能力和机会,强调有优良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对自己做 学生时期的体验的反思, 对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 经验及教训的总结与反思 等。 同时, 强调与其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适当机会, 包括对自己在学生时期所 受教育的良好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反思教学。因为:1. 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

7、学生的学习和发展。2.反思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3. 反思教学中的研究, 所采用的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法, 也就是一种教师通过 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 这种研究的特点, 可以简单概括为教师在教 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研究。4.反思教学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教学不及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 活方式中, 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 主发展。其中,支撑教师不断对教学反思的,是基于 “ 关怀 ” 的伦理观、社会建构主义的 学习观,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观等三种基本观念。2

8、.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要阐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 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 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 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 ” ,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 水平。 当前倡导的 “ 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 高效 ” , 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 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这里, 有价值是回答了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 而教学的价值体现 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对了应该做的事情, 教学的效果体现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有效

9、率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到了 尽可能的好,教学的效率体现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达成 最佳的效果(至少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能有所增值,效果更佳;有魅力回答 了教学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 穿透力与亲和力, 教学的魅力体现在实际的教 学能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方法:1、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诱发学生 课堂学习的原动力。2、 强化师生积极互动的层次与 参与的质量, 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学 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情感、意志、人格的发展。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提升学生学科思维的层次和水平。

10、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提高。3.简要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答:1、 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 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体现课程的均衡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 和的现状, 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 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果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提倡选 修课。3、 课程内容改革:改变课程内容 “ 难、繁、偏、旧 ”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 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11、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打好基础, 注重学习的过 程、方法和探究。4、 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 评价功能的变化: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 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摆正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不能以 考试来代替评价。6、 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 程管理,

12、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4.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答:新课程倡导教师 “ 用教材 ” 而不是简单的 “ 教教材 ”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 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 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 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 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的材

13、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 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 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 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 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 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 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 这样做既锻炼 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

14、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 1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有关的问题: 有人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 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领 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 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学 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 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 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 师生气时的眼

15、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老人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 是怎样丧失的? (1)读完之后,简单描述你的所想、所感。 读完之后,简单描述你的所想、所感。 被调查者(领导)老练事故,圆滑处事,不轻易发表言论;大学生则清高自负, 好高骛远,实则是一群眼高手拙的“未成品” ;中学生的思维是被动地、局限于教师思 路和课本框架中的,而不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令我们深思教育改革,势在必 行;小学生天真浪漫,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新颖 的表述能力,令人回想起多彩的童年时光。 (2)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吗?若有,是什么?并请思考这 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式

16、有关吗?若有,是什么? 份材料对你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是什么。 份材料对你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启示是什么。 这样的结果与我们的教、学方式关系很大,我感觉与我们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中的:1、教育的教条性 2、教师、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培养 3、教育的评 价机制等等因素关系太大了。 教师教学的教条主义,只有通过更新理念,不断学习,参加当前的新课程培训等 等活动来扭转陈旧的思想。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1 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能力 2、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和运用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 奇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以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4、鼓励学生

17、寻求一 题多解或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这一点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不 要抹杀学生“异样”的思维能力,我们教师是“导师” 。 评价是教育教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有教学开始,就有了评价。从系统论的 角度来看,评价是整个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活动过程 中的关键环节,又与整个教学活动相伴随。它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职责,一方面要 对已经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情况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判断的结果进行 反馈,对教学活动给予指导和修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评价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 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 评价观的转

18、变作为理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枢纽”。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选择去美国就读大学本科,而一提到中国和美国的大 学教育,很多人也马上会想到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性等词眼。但长久以来,普 通民众了解到关于美国教育的情况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模糊的,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 是模棱两可甚至是前后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知道,美国中学生的课程很简单,大学入学测试的难度和水平更是只 及中国的初中水平。 但另一方面, 我们却看到美国高中生写出了足以抗衡微软 IE 的浏 览器 Firefox。我们只知道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创造性教育,却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更 重视培养基本的学术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很困惑,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教育如

19、此自由 轻松,却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天才级大师,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要解释这 些问题,必须要彻底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理念以及实践。 2下面的案例是一位初中教师的日记: 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 我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认认真真地教好 书,学生在统考中能取得好分数是我的自豪;课本给什么,我们教什么,自己并没有很强烈的创新意识。 虽然“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却“年年岁岁花相似” 。 但是,课改来了,它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中国教育界;大浪淘沙,我们别无选择。逃避、应付、穿 新鞋走老路,似乎都无法应对。一卷五颜六色的新书攥在手上,很多从未谋面的新角色出现在眼前,有别 于

20、从前的任何教材的的呈现方式写在字里行间。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组的报告似乎是“洗脑” 的开始,也许两天的讲座所起的最大作用在于激活了很多人对“课改”两个字的思考;教研员或严肃或嬉 笑地又具体化了许多的要求,愿听也好不愿听也好反正由不得你。正是夏末秋初,新一轮学生活跃在我们 的“七年级”课堂上,摸着脚底的石头试着水深水浅小心翼翼地过河,逐渐注意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慢 慢地体会新课程的理念,细细地琢磨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呈现方式、情景设置,时不时发几句牢骚同时又 甜蜜蜜地享受处心积虑地诱导下的学生们悄然发生的变化。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投身于中国教育 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中,我们一不留神成了可贵

21、的“先行者” 。 新课程刚刚实施不到两个月,实验区第一次研讨会在贵阳召开,作为贵阳地区代表,我带着自己稚嫩 的一节课从不同方向看参加了会议,这节课后来进入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正式出版推向 全国公开发行的光盘系列,获得光盘制作评比三等奖。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实验区的老师们谈得更 多的是教学中的困惑和对课本编写者的意见和建议,但我相信所有与会者都获益匪浅;2002 年 4 月,我又 有幸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课改实验研讨会,这一次的规模、深度和收获确非第一次可比,教师 在逐渐成熟,课改在逐渐深化,好多新的思维成果、漂亮的课、成功的做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专家们的 报告又一次给大家

22、“洗脑” ,从理论上又“升华”了一次;我的一篇粗浅的论文课改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经历与探索在这次会议上获得了一等奖。在我看来,青岛会议较之贵阳会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标 志着这套新教材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理解了课改的理念并积极投身于这项事业的日趋成熟的教师队伍而 这,对于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的巨大变革来说,是多么可贵又是多么必须呀! 带着这些或耳濡目染的或潜心记录的东西,平凡的教学工作多了一个心眼,多了几分思考,多了一些 目的性,也知道点滴总结自己的教学所得,记录学生的精彩表现(他们的确经常带给我许多惊喜) 。就这样 意料之外一堂没有完成计划的课诞生了,这完全是某天一节真实的课堂实录,是我的学生们的精

23、彩演绎,这篇文章让我在全市和全国的评比中都拿了一等奖,谢谢我的学生们。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逐渐地摸索到一些经验,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虽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 论结局如何,我们都积累起一笔可贵的财富。课改给了我们一个平台,用以施展自己的才能;课改是一个 契机,当挑战来临时,机遇也随之而来,重要的是迎接挑战的勇气和行动;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我们需要 时时更新自己,这样,当挑战来临时,也就不那么被动了。 透过这个案例, 你能获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些信息?就此简要阐 透过这个案例, 你能获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哪些信息? 述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认识。 述你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

24、的认识。 透过这个案例, 你能获得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及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问题的认识如下: 1.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 (1)教育目标观。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角色观。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 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由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 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由被动的 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 (3)课程观。国家已明确规定试行国

25、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程管理也将由国家 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分权决策制。 (4)教学观。新课程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 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 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 (5)教材观。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教材 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6)评价观。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 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全 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2. 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课程参与的能力。 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 倡导全面、 和谐发展的教育;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考试试卷讲解.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