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练习题8套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 图穷而匕见4、 余闻而愈悲5、 庄宗受而藏之6、 温故而知新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 徐而察之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 诸君而有意,瞻
2、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 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B.C. D.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
3、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二、1C(转折连词 修饰连词 顺承连词 递进连词)三、答案:1、 连词,并列关系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
4、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文言虚词练习(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4.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
5、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1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
6、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文言虚词练习(二)答案1、疑问代词(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
7、么”。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8、庄暴见孟子)(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为什么”。如: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3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2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据4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答案:1、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2、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 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 副词,可译为多么6、 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 可译为凭什么8、
9、 可译为怎么样文言虚词练习(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2、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5、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捕蛇者说)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屈原列传)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五人墓碑记)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 )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曰:壮士,能复饮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文言虚词练习(三)答案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2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34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5、助词表感叹,可译为“啊”“呀”。67介词,相当于“于”。89形容词词尾。二D(比 助词
11、,表疑问语气 助词,表揣测语气 词尾)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1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答案:1、 助词,测度语气,可译为吧2、 相当于“于”3、 助词,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4、 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5、 助词,词尾,不译6、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文言虚词练习(四)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2、(石钟山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5、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6、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
13、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文言虚词练习(四)答案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表示顺承,可译为“就”“这才”等;23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6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二ADG(A才 B是 C竟然,却 D才
14、E就 F这样 G才 H你的)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3、 副词,相当于是4
15、、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文言虚词练习(五)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 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6、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7、 独其为文犹可识 8、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
16、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22、吾其还也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24、 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25、 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27、 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蜀
17、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相同,相同 D.不同,相同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
18、言为训。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文言虚词练习(五)答案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的”;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8第一人称代词“我”;912指示代词“那”“那些”;13指示代词“其中的”;1415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1617表示祈使语气“应当”;1821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22表示商量语气;23表示假设“假如”;24表示选择“或者、还是”;25表示让步“尚且”;26相当于“然”,用在形
19、容词后;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作用;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33(ji)表示疑问语气。二、B(他的 其中的 那 那 其中的 他,他们 我,自己 他,他们) 大概三、1、 代词,可译为他2、 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 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4、 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6、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7、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8、 代词,可译为其中9、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文言虚词练习(六)一、解释
20、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6、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7、 不出,火且尽8、 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三、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
21、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文言虚词练习(七)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 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 4、 曾不若孀妻弱子5、 以为莫己若者 6、 为蛇将若何?7、 亦使之若何? 8、 国其若之何?9、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10、若毒之乎?11、若属皆且为所虏 12、若臣,则不可以入矣13、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14、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15、必有忍也,
22、若能有济也 16、若使烛之武见秦君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8、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9、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20、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21、以万人若郡降者,封万户 22、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23、舍之,吾不见其毂觫,若无罪而就死也 24、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25、夫晋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以为朝夕之急2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7、望洋向若而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视之,形若土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天若有情天亦老若属皆且为所虏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 B.C.
23、 D.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文言虚词练习(七)答案一、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3“如同、像、相似”;45比得上;68“怎么样”,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911“你、你的”;1213至于;1415“才”;1619表假设“假如,如果”;2021或、或者;2223表近指,“这样、如此”;24“与、和”;25表选择;26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2
24、7海神的名字。二、C(如,像 如,像 假如 假如 你 像,如 及,比得上 你)三、1、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2、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3、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4、 代词,可译为你5、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6、 表意思他转,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文言虚词练习(八)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2、 某所,而母立于兹3、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5、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7、 则以兵围所寓舍8、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9、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1
25、、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3、所以遣将守关者14、所以游目骋怀1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6、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17、父去里所,复还18、离宫别馆,三十六所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三、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
26、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文言虚词练习(八)答案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3名词,场所、位置;46“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78“所”字结构做定语;911“为所”表被动;1213“所以”,表原因;1416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17左右;18“座、套”。二、CD(A地方 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 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三、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