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赠从弟(其二)赠从弟(其二)刘桢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刘桢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字公干,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阮禹、应(yng)扬并称扬并称“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仗气爱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俗。”走近作者走近作者 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
2、乱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赠从弟三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n)藻、松树、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既是对其从对其从弟的赞美,弟的赞美,也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自我写照。品味名句品味名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
3、然后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么越是要挺立风中。品味名句品味名句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追求。情感提升情感提升 赠从弟赠从弟
4、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诗人告诉我们,必崇高美、悲壮美。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译文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
5、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劲挺!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年长久端正挺立。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惧严寒的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
6、南探父,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初唐四杰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其中王勃成就最大。选自选自王子安集王子安集离愁别绪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一旦
7、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任蜀州。城阙城阙辅三秦,风烟望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五津。qu城阙:城阙:五津: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n海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无为在在岐路岐路,儿女共,儿女共沾巾沾巾。q无为:无为:岐路:岐路:沾巾:沾巾:无须,不要。无须,不要。分手的路
8、口。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沾湿手巾,指哭。【评【评 析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友情深厚,江山难阻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送”的主题。的主题。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
9、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一洗古送别诗中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碑石。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陈子昂(唐)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选自选自陈伯玉集陈伯玉集。陈子昂(陈子昂(661-702661-702)字伯玉)字伯玉,梓州射洪梓州射洪(现四现四川川)人。人。唐代诗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
10、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岁。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在文学上,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劲有力,有陈伯玉陈伯玉集集传世。传世。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背景背景 696年契
11、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天天 地地 人人孤独孤独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原文原文 前不见古人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 前前不见不见古人古人 后后不见不见来者来者 念念天地天地之之悠悠悠悠 独独怆然怆然而而涕下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
12、不逢时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的 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奈何的悲愤之情。前不见古人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遥想战国时燕昭
13、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人非,徒增苍凉之感。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鉴赏鉴赏 念天地之悠悠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鉴赏鉴赏 陈子昂压卷之作。陈子昂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表达了诗人怀
14、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之情和孤独之感。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总结总结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意译意译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了衣襟!直译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渺远,我深
15、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恻悲愁!终南别业 王维 王维王维(约(约692761),字摩),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官亦隐的居士生
16、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他,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诗人简介诗人简介译文:译文:(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随意而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
17、看那悠闲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回去的时间。开头两句: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出来的闲情逸致。第三联,即言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胜事自知”。“行到水穷行到水穷处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
18、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最后一联: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突出了“偶然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性:“行到水穷处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自然又是偶然。“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
19、无心的遇合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赏赏 析析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
20、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赏赏 析析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适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