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0199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绿(yn)如盖月光(jio)洁笛声(yu)扬心情愉(yu)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岁月一般。粉墙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详的老人,端着茶杯,摇着扇子,闲闲地聊天,乡音弥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点青苔,每一株绿草,每一丛蔓沿着的爬山虎,都藏着我的童年。一个夏日,梦回苏州,阳光把我的记忆照亮错别字改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直挂

2、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会当凌绝顶,。(杜甫),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名著阅读。(5分)(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答:(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姓名。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答:5.阅读下面

3、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3分)(1)母:该睡觉了!子:(2)母:子:第二部分(44分)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B.C

4、.D.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A.日光下彻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答: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答: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

5、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奈何公亦颠倒若是?译文: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译文: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我愕然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

6、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

7、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11.第一段中,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2分)答:12.节选的语段中,“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答:1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8、出去了。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由“到此一游”想到的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赫然刻着“到此一游”的汉字。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都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无视一米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中国游客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

9、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这句提醒更有特殊意义。面对“到此一游”的刻字,在媒体大讨论中,谴责、反省成了评议这场风波的主调。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公开道歉,并承担疏于教育的责任。“年轻人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尤其是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在公共场所我有随意吐痰的习惯吗?行驶在拥堵的公路上我有随意变道的举动吗?在别人排队等候时我有加塞插队的行为吗?在网络空间争论是非时我有恶语相向的粗口吗?我们更要问一问,这种不文明行为何以会代代相传?何以会“走向世界”呢?平心而论,这一回的“到此一游”远涉重洋,是国人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

10、“输出”,它的出现并非偶然。君不见,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上,这样的胡涂乱抹实在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大水缸上的划痕,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被捏得发亮的鼻子,苏州千年古塔上的涂刻这些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不是问题。然而,很多人却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生活上逐渐富裕的我们又怎能放任精神文明的贫乏?政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

11、为“发展的必修课”。让我们在心上刻下这令人蒙羞的“到此一游”,以此自戒自省,规范言行,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尽一份自己的力。(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27日第5版,作者李浩燃,有删改)14.文章第段中说“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 15.文章第段中,作者列举大江南北一些名胜古迹上胡涂乱抹的现象有什么用意?(2分)答: 16.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2分)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春天是改革家鲍尔吉原野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春天就这样,它高

12、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嫰嫰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

13、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

14、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

15、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17.在

16、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 18.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答: 19.文章第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答:20.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答:21.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答:第三部分(60分)22.作文。(60分)在你的生活中,你曾遇到过怎样的眼神?那留在你记忆深处的眼神,又曾怎样长久地拨动着你的心弦?请以“遥远的

17、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答案全解全析:1.答案阴皎悠悦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写能力,难度不大。其中“阴”不要误写为“荫”。2.答案错别字屈婉详沿改正曲宛祥延解析此题中的错别字主要是音近或形似字,要从理解词语意思的角度去考虑其正确的写法,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其中的形旁就是表示意义的符号。“曲”用于具体事物,与“直”相对,小巷只能用“曲折”,“屈”用于抽象事物,如委屈、屈服等。“婉”意为(说话)婉转等,“宛”意为仿佛,所以只能是“宛如”。“祥”意为吉祥、吉利,老人的“慈祥”意为和蔼,“详”意为详细,所以形

18、容老人用“慈祥”。“沿”指顺着,“延”指延长,“蔓延”意为像蔓草一样向四周延伸,所以只能是“蔓延”。3.答案心远地自偏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览众山小望岳但愿人长久苏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畏浮云遮望眼山重水复疑无路出淤泥而不染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积累。容易写错的字有“轼”“畏”“淤”等,“山重水复疑无路”往往误写为“山穷水尽疑无路”。4.答案(1)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2)武松孙二娘扈三娘解析第(1)题的选文出自初中的精读课文藤野先生;第(2)题中“母夜叉”“一丈青”是明确的提示,但另一位梁山英雄不是很清晰,从第一句中“义勇真男子”以及“降伏”了“母夜叉”中可以联想到武松在十字坡制服孙二娘

19、的情节,还要注意题干中着重提出的“依次写出”的要求。5.答案(1)再玩会儿。(2)该起床了!再睡会儿。解析注意题干中“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这一提示,不要放过漫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比如画面中窗外的“太阳”和“月亮”,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围绕打游戏这一话题母子间的对话;题干中的一些限制性的要求不要忽视。6.答案DA.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答应。B.把当作;认为。C.自;跟从、听从。D.都是“好像”。7.答案CA.名词活用作状语。B.名词活用作动词。C.是“处于”的意思,没有活用。D.名词活用作动词。8.答案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

20、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解析首先将上下文简单串译,想一想:为什么作者去“伐竹取道”?是因为“如鸣佩环”的水声吸引了他,他迫切想一探究竟;那为什么需要“伐竹取道”呢?因为竹林茂密,无路可走,必须“伐竹”。9.答案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解析在本文中,作者使用正面刻画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小石潭之水的清澈透明,所以在寻找相关句子的时候,既要注意直接描写的语句,也要留意侧面烘托的句子。10.答案为什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我不和(他)辩论的原因,是让他终

21、身不知道太行山啊。解析翻译句子的要求有两点:一是意思正确;二是关键词翻译准确。第一句是倒装句,关键词是“奈何”“若是”;第二句是判断句,关键词是“者”“使”。参考译文甲乙两人同去太行山游玩。甲说:“本来是大行山,怎么能说太行山?”乙说:“本来就是太行山,怎么能说是大行山?”他们一同向一位老者请教决断,老者赞同甲,否定了乙。甲离开后,乙问老人:“为什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老人回答说:“人有争一口气的,不能跟他辩论。现在这个人狂妄地说自己正确,不屑于证明对与错,就是在争气呀。我不和(他)辩论的原因,是让他终身不知道太行山啊。”11.答案加强语气,突出杨二嫂当时说话突然,声音大、尖利、怪异,写出

22、“我”的吃惊,表现了杨二嫂言语轻率、无所顾忌。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把握。感叹号一般表示强烈的感情,这里又连用三个,更是为了加强语气;言为心声,人物语言可以体现其心理,表现其个性;反复诵读这几个句子,结合语境揣摩其作用。12.答案动作姿势;说话方式;生活境况;性格品行。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对比手法的把握。仔细阅读描写杨二嫂的文段,分析其变化;同时,题干中有“除外貌、年龄外”以及“哪些方面”等提示和要求,不需要写变化的具体内容,只要“简要概括”。13.答案“愤愤”写出杨二嫂在要求被拒绝后很生气的样子;“絮絮”写出她抱怨不停的情形;“慢慢”写她为搜寻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脚步的状态;作者用这三个

23、词语修饰杨二嫂离开“我”家时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刻画了一个言语尖酸、自私贪小的庸俗小市民形象。解析首先,这是三个结构相同的词语,都是叠词;其次,它们都表明某一动作的状态,可以据此揣摩其心理活动;最后,结合全文分析人物的性格。评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要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难度中等。14.答案这句话采用比喻的手法,指出个人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含蓄地提醒出境游的国人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免国家形象受损。解析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关键词是“中国读本”。谁是“中国读本”?谁会去阅读这“中国读本”?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据此组织答案。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其实可以化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

24、根据文章内容作出解释,然后把这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解释来替代,疏通句子即可。评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难度中等。理解句子的含意,既不能孤立地看,要把句子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解读,也不能不假思索地直接到文章中去找答案。15.答案列举事实证明国内不文明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指出孩子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增强文章的针对性,为下文观点的提出提供有力的依据。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题干中的“列举”“现象”就是提示这里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答题时,首先要细读所举事例,分析这些事例的共同特点,大体确定其作用,然后从上下文中寻找类似的句子作答。16.答案父母要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成年人

25、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管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作答时需要通读文本,从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比如“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我们应予以必要的宽容并助其改正。同时,我们也应以此为镜、检视自己”“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国人文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政府部门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提高国人文明素养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等,然后结合自己的见解,提出提升未成年人文明素养的途径即可。17.答案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26、通读全文,思考哪些语句是在表明“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然后概括作答。18.答案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因为全文主要描写的是北方的春天,所以南方的春天应该起到衬托的作用,关键要看是正面烘托还是反衬,文中南方春天的特点显然与北方的不同,所以是反衬;同时要注意题干中“联系全文”的提示,一定要结合全文来思考其作用。19.答案(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解析第一问,研读第段,找出相

27、关句子:“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都是形象化的说法,需要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第二问,虽然改革中遇到了问题,也有人反对,但“春天”这位改革家依然坚持改革,可见其改革的决心。20.答案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解析这是两个具有明显视觉反差的词语,故构成对比:句子中的“小草”与“白雪”又具有象征意义,分别是“春天”和“冬天”的代表;“一寸高”的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雪,可见

28、春天的强大力量;同时联系上一句“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来组织答案即可。21.答案(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解析全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读全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如“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朴素无华”“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等,然后概括作答即可。评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难度较大。22.写作指导作文题

29、目是“遥远的眼神”,有“遥远”和“眼神”两个关键词,但题眼是“眼神”,考生必须重点写眼神,着重表现眼神的内涵,或关爱或希望或忧虑等。同时,考生必须选取一个角度,构思一个完整的情节来体现主旨,选材最好贴近生活,如亲人的眼神,老师、朋友的眼神。有才气的考生,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认真思考过的某一种眼神。“遥远”只是一个修饰词。遥远有多远?心灵有隔阂的话,对面看过来的眼神也是“遥远”的;心与心相通,即便是相隔两千多年亦“不遥远”。如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眼神,还有远在故乡的老奶奶那关切的眼神、童话世界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眼神、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眼神,甚至于还可以写一条狗的眼神、一个城市已经远去

30、的“眼神”选材范围很广,关键是看谁的切入角度新颖。优秀例文遥远的眼神你的眼神,柔弱中带伤,凄迷中不无坚定。虽然离我那么遥远,打开书却近在眼前。来自祁连山的风吹动飘扬在边关城楼上的旗幡,吹动车辕上的铜铃,吹动你额前的一缕秀发。你怀抱琵琶移步下车,噙着泪站在界碑下,回望中原已是一片烟雨迷茫。就要离开热恋的故乡,离开故乡的父老乡亲,离开老母亲那一声“嫱儿”的亲切呼唤,你的眼神里分明写着留恋。你轻轻抹去眼泪,俯下身去,深情地撮起一把故乡土,心里默默叨念:让我带上一撮家乡的泥土去远方吧!遥远的是北方匈奴的大漠、草原、毡帐、牛羊、奶香。遥远有多远?你不知道,但走向“遥远”是你毫不犹豫的选择。早已厌倦了未央

31、宫里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因为“暗箱操作”,宫廷画师毛延寿在你的眼角点了一颗“落泪痣”,于是你成了不祥的征兆,被锁进冷宫。月色清冷如水,照着你的深灰色衣衫,照着落在洗衣板上的眼泪。夜未央,汉宫怨,冷宫剩下最后一盏孤独的灯光。你凑着油盏给远方的老母亲写信,写了一绢又一绢,但没有一绢能送出冷酷的宫门。你常常梦见童年的山溪,山溪清清淌走一树花瓣和一溪歌声,还有溪边的茅屋,茅屋里的纺车,“吱吱呀呀”地纺着母亲温馨的唠叨;你常常对着儿时的玩伴相送的一只香囊发呆,香囊上绣的菊花已经泛黄,你的眼神已经泛黄。紧闭的窗前你别等候,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你期待走向远方,越远越好,尽管不知道远方在何方,也不知道锁住冷

32、宫的厚重而无情的门何时才能打开。终于,你要出塞了。你知道远方的天空比长安更辽阔,草原的毡帐比未央宫更温暖,粗犷的草原人比冷宫里的太监更有人情味。与其在鸟笼里不死不活地苦恋一个渺茫的未来,不如去远方寻找未知却真实的希望;与其伏在泪枕上咀嚼挥之不去的噩梦,不如骑上骏马在草原上潇洒地奔驰;与其年复一年苦苦等待君王的临幸,不如伏在大单于山一样强健的肩头痛哭一晚!出塞的眼神在远方,你坚信自己的选择。出塞的路虽然遥远,但路的尽头一定有安顿心灵的宁静毡帐。孤独的驼铃淹没在风沙里,绿毡似铺向天边的棘棘草随风起伏,不屈的胡杨树孤傲地站在大漠深处,而大单于的毡帐早已挂满吉祥的经幡。你最后一次俯下身子,亲吻脚下温润

33、的乡土,怀抱心爱的琵琶,眼神坚定地投向塞外,因为心在远方,梦在远方,一个美丽的千古传奇在远方。出塞的路是人走出来的。那不是一个人走出来的,却是美丽而聪慧的你率先踏出了第一步。马萧萧,车辚辚,秀发飘飘,衣裙飘飘,宛如草原上飘过一朵红霞。月光下的毡帐顶上落满了明亮的星星,那是你阳光般的眼神,清澈而满溢希望的眼神。点评本文的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散文化的笔法,艺术性地再现了“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这在应试作文中是比较常见,也比较讨好的做法。全文扣住昭君出塞前以及远赴塞外的路途中的“眼神”,叙写着昭君的际遇,传递着昭君的情绪,也揭露着昭君的心路历程。本文作者的文笔比较老到,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比如昭君被宫廷画师毛延寿“暗箱操作”,点了一颗“落泪痣”,导致无法得到皇帝的宠幸,这一事件是有据可查的,同时对于昭君在出塞前后的心理变化的把握也较为准确,这些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另外,文章的开头间接化用了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中的部分歌词,既巧妙地开篇点题,又吸引了读者、阅卷老师,更统领全文,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模拟试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苏苏州2020中考语文模拟考试卷(含答案)(DOC 18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