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静谧(m) 奥密 咄咄逼人(du) 不求甚解B. 酝酿(ning) 云霄 恍然大悟(hung) 油然而生C. 贮蓄(ch) 和蔼 疲倦不堪(kn) 人声顶沸D. 倜傥(t) 感概 花团锦簇(z) 小心翼翼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美不胜收。B.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C. 他们的表演,说唱、嘻哈、电音混为一谈,深受观众喜爱。D.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2、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B. 她的胸前戴着五颜六色的大红花。C. 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D.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她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如果对可以泛读,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可怜的一点点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A. B. C. D.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母亲雨是最
3、得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 “那点儿薄雪好像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徽露出点儿粉色C. 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D.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太丘与有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o)为友
4、。劭字元伯。二人并搞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释】太学:京城最高学府。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告:告假。过:拜访。克:约定。白:告诉。馔(zhun):饭食。升堂:登上大厅。6.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委/而去B. 少/游学于太学C. 元芳/入门不顾D. 二人并告/归乡里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1)尊君在不( )(2)至其日(
5、)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君与家君期日中。(2)尔何信之诚也。9.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这两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10.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1)_,若出其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_。(3)_,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_(5)_,可以为师矣。(6)学而不思则罔,_。(7)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三人行,_。(9)夜发清溪向三峡,_。(10)_,落花时节又逢君。(11)强欲登高去,_。(12)_,一夜征人尽望乡。三、现代文阅读(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6、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
7、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
8、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2. 品味下列句子。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13. 分析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
9、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14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生命的选择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了,花工们说。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
10、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
11、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
12、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15. 这篇文章,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6. 分析文中第段的作用?17. 从修辞角度分析第段划线的句子。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18. 第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四、写作(50分)19.请以“
13、陪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精品数学期中测试答案与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静谧(m) 奥密 咄咄逼人(du) 不求甚解B. 酝酿(ning) 云霄 恍然大悟(hung) 油然而生C. 贮蓄(ch) 和蔼 疲倦不堪(kn) 人声顶沸D. 倜傥(t) 感概 花团锦簇(z) 小心翼翼【答案】B【解析】【详解】A奥密奥秘,咄咄逼人du;C贮蓄zh,人声顶沸人声鼎沸;D感概感慨,花团锦簇c;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14、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美不胜收。B.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C. 他们的表演,说唱、嘻哈、电音混为一谈,深受观众喜爱。D.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岛。【答案】C【解析】【详解】A“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正确;B“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使用正确;C“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D“人迹罕至”意思是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使用正确;故选C。3.下列
15、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B. 她的胸前戴着五颜六色的大红花。C. 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D.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她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A有歧义,将“几个”和“出版社的”交换位置;B不合逻辑,删去“五颜六色的”或“大红”;C语意矛盾,删去“忽然”或“渐渐”;故选D。【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16、。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应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因此这两种读书方法,不但不可以偏废,而且应该讲究巧妙的结合如果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可怜的一点点就可能对必须精读的东西囫囵吞枣如果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仔细阅读这段话可知,句是总领句,句是结论,因此句一定在文段首句,句应为文段尾句,可以排除B、D两项。接下来分别讲精读和泛读两种读书方法,由首句中的“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可以确定,应先讲精读,再讲泛读。故正确答案为,选D。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17、)A. 母亲雨是最得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 “那点儿薄雪好像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徽露出点儿粉色。C. 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D.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答案】D【解析】【详解】A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属于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属于排比;B“害了羞”将雪人格化,属于拟人;C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属于比喻;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陈太丘与有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
18、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sh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搞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注释】太学:京城最高学府。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告:告假。过:拜访。克:约定。白:告诉
19、。馔(zhun):饭食。升堂:登上大厅。6.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委/而去B. 少/游学于太学C. 元芳/入门不顾D. 二人并告/归乡里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意思。(1)尊君在不( )(2)至其日(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君与家君期日中。(2)尔何信之诚也。9.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这两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在实际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答案】6. D 7. (1). (1)通“否”,句末语气词“吗” (2). (2)到 8. (1)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2)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9. 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美德。学习中,答应
20、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意思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应该断句为“二人并告归乡里”。故选D。【7题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不”是通假字,通“否”,表疑问语气。
21、【8题详解】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意思:家君,家父;期,约定;日中,正午;尔,你;诚,诚意。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章的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课文
22、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悟和做法即可。了解两篇文章的大意,可以看出,甲文是反面的故事,乙文是正面的故事,但都是关于“诚信”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重诺言,守信用”这个角度来谈阅读启示,并举出自己的实际事例作答即可。(甲)选自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年代:南朝宋(乙)选自后汉书 作者:范晔 年代:南朝宋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
23、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
24、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10.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1)_,若出其里。(2)我寄愁心与明月,_。(3)_,江春入旧年。(4)夕阳西下,_。(5)_,可以为师矣。(6)学而不思则罔,_。(7)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三人行,_。(9)夜发清溪向三峡,_(10)_,落花时节又逢君。(11)强欲登高去,_。(12)_,一夜征人尽望乡。【答案】 (1). (1)星汉灿烂 (2).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 (3)海日生残夜 (4). (4)断肠人在天涯 (5). (5)温故而知新 (6). (6)思而不学则殆 (7).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8). (8)必有我师焉
25、(9). (9)思君不见下渝州 (10). (10)正是江南好风景 (11). (11)无人送酒来 (12). (12)不知何处吹芦管【解析】【详解】“涯”“汉”“郎”“生”“殆”“焉”“渝”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三、现代文阅读(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6、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
27、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
28、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2. 品味下列句子。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13. 分析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14.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答案】11. “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忍受着“我”的坏情绪,小心翼翼地精心照顾“我”,最后却离开了人世,“我”懂得了怎样去生活。 12. “挡
29、”是动作描写,母亲“挡”住,不让我看落叶,是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更绝望,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表现母亲希望我能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13. 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文章以菊花为线索,引起对母爱的赞美。以花照应前文,与前文形成对比,通过热烈活泼的景物描写,突出我的心里从痛苦到坚强的变化。 14. 身患重病的母亲,一直热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现母亲对儿子细腻的呵护和关爱,从中“我”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母亲病逝后,“我”终于在“看花”时,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领悟到人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道理。【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
30、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和“母亲”;事件起因:“我”瘫痪后脾气暴躁,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经过:母亲默默忍受着自己的病痛和“我”的怒气照顾“我”;结果:母亲在对儿女的牵挂中离开了人世。结合几个要素概括作答即可。【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母亲“挡”的动作是故意的,因为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母亲怕“我”看到落叶而触景生情,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
31、有意挡住,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之深。【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这句话描写了不同花朵的开放,这些花朵都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显然展现出作者心境的变化;同时照应开头的菊花,用菊花来贯穿全文;再联系前后文可知,这处景物描写表明“我”已经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已经从伤痛当中走出来,像菊花一样能傲风霜,与前文的消沉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本文通过“我”瘫痪后母亲所做的一系列小事,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关爱与期望。在母亲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我”和妹妹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好好
32、地活下去。可以从“理解母亲、感恩母亲”的角度作答,也可以从“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角度作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生命的选择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微了,花工们说。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
33、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
34、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
35、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15. 这篇文章,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6. 分析文中第段的作用?17. 从修辞角度分析第段划线的句子。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18. 第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5. 意
36、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16. 第段在内容上交代了故事的发展走向,孩子们的温馨提醒让“我”知道了楼后也长着花,设置悬念,吸引了“我的”的注意力,同时也暗示文章“拥有良好的外界条件,我们自然可以更加轻松的成长,但是有时候,我们必须面对挫折,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要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的主题;在结构上,既承接了上文描绘楼前美丽的花装点了生活,为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又为下文写“我”意外发现开放的单纯而圣洁、高贵的白玉簪作铺垫。 17.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18. 这是一种积
37、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意,然后从文章内容角度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角度来思考作答。“用意”也就是作者表达的主旨,一般文章的主旨藏在结尾,所以我们要仔细阅读结尾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结合这句话我们可以明确,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说明“生命因为选择的正确而伟大”这样一个主旨。【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语句作用的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
38、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从结构上讲,这段话承接上文对楼前阳光下美丽花朵的描写,引出下文对楼后面阴暗潮湿环境的描写及意外发现开放的单纯而圣洁、高贵的白玉簪,承上启下;从内容上看,第段是孩子对大人的提醒,“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引起了“我”的兴趣,表明即使是“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的恶劣环境同样可以绽放生命的活力,暗示了文章的主旨。【17题详解】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像
39、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这句话运用比喻,把“花”比喻成了“古代仕女”,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单纯而圣洁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8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观点要明确,并能充分说明理由。有太阳时选择一种人生,“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无太阳时选择另一种人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这是一种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处之泰然、积极乐
40、观的人生态度。所以,要直面自己所处的环境,不管优越还是恶劣,只要尽自己所能地努力下去,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赢得灿烂的人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四、写作(50分)19.请以“ 陪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范文一:挫折陪伴我成长成长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就要像轮船一样乘风破浪;若成长是一片深远蓝天,我们就要像雄鹰一样搏击云霄;若成长是一座摩天山峦,我们就要像攀登着一样不畏艰难、奋发向上、永不退缩。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百
41、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又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折而意志消沉;万古旷世,更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之人因受挫折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应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应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应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回看历史长河,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哪一个不是因战胜挫折才取得巨大成就:居里夫妇十年磨一日的艰辛,才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镭;爱迪生历经一千多次的实验,才发明了电灯;李时珍经历27年的翻山涉水,才著成东方医学宝典本草纲目。这些人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在
42、不断的挫折中不断的成长,从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最后获得了成功。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只蚊子,一巴掌就够了;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小雨,一把伞就够了;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颗尘垢,一滴眼泪就足以将它毁灭。挫折是财富,因为在战胜挫折之后会让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人生。“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正因为有了这狂风暴雨的洗礼,雨后的晴空才更加灿烂,更加耀眼,才值得人们去珍惜。潜龙终将会傲游蓝天,乳虎终将会威震百兽,奇花终将会散发芬芳。也许我们会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种种不幸,但我们要相信,“长风破浪风有时,直挂云济沦海”的一刻终会来临。挫折能催化成熟,困难会激越成就。我们要勇于直视困
43、难,敢于战胜困难。永不畏惧,不断成长,勇往直前。范文二:感谢有你陪伴我成长书,是我迷失方向时的向导,指引我找到正确的方向;书,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谱写一曲华丽的乐章;书,是一处我随时想去就去的地方,带我领略各地的美景。书是神奇的,只有细细品读,才能饱览它的魅力。因此,我想说,感谢有你,伴我成长。艾迪生曾说过:“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没错,书籍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数不尽的财富。在这些年里,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书籍的魅力。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都是书陪我度过,我实在是无法想象没有书的日子我将如何度过。感谢你,陪我度过那些日子。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书的魅力
44、并非是我们能想象的,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含着人生中的启迪,生活中的启示。正如西塞罗说的那样“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书带来的东西,正是人类所需的东西。在和书的日子里,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尽情感受书的壮阔;我可以翱翔在书的重霄中,尽情体会书的豪壮;我可以漫步在书的幽林间,尽情品味书的优雅。在此,我真的为自己感到幸运,能早一步与你结下缘分。谢谢你的不离不弃。书,是我唯一玩伴,因为它是唯一一个对我真心相待的。虽然它不是人,不能用语言与我交流,但我们的思想可以共鸣。所以我喜欢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去感受书的情感。读鲁滨逊漂流记,我能见识到鲁滨逊的坚强与乐观;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5、我能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坚韧与顽强;读格列佛游记,我能认识到人心的虚伪与虚荣。所以,书是我最初的老师,亦是我最初的朋友。在此,还是要说声谢谢了。感谢有你,陪伴我在人生中旅程。谢谢你,我最初的朋友。【解析】【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 陪伴我成长”。空白处填写的应是陪伴我成长的具体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某个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某种品质。比如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或者是挫折、苦难、坚强、信念、梦想等品质;还可以是书香、传统文化等抽象类名词;是可以是生活中特殊存在的动植物,如栀子花、青檀树、蒲公英、藏羚羊等。结合本身的特点,挖掘事物背后的正能量,阐述对自己的成长起到的作用。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表现某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写人记事,围绕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某某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