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测评卷归类五积累与运用全练全测一、把诗句补充完整。1停车坐爱枫林晚,_。2一年好景君须记,_。3_,夜深篱落一灯明。4欲把西湖比西子,_。5遥望洞庭山水翠,_。二、将诗句与古诗名称连起来。轻舟已过万重山所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意欲捕鸣蝉早发白帝城三、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1_,理不辩不明。2_,无理寸步难行。3_,万古胜负在于理。4_,泰山移。5_,其利断金。6_臭皮匠,_诸葛亮。7一个篱笆三个桩,_。8_,不贰过。9仁者爱人,_。10_,暖于布帛;_,深于矛戟。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李白是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圣”。()2“牧童
2、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出自牧童这首诗。()3“众皆弃去”中“皆”的意思是“全,都”。()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五、默写古诗。望天门山唐李白_,_。_,_。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_,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_,扇哪扇哪,扇走了_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_,红红的_像一枚枚_,飘哇飘哇,邮来了_的凉爽。_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_。橙红色是给_的,橘子、_你挤我碰,争着要_呢!2当_拂过,那声音_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_;当_吹起,整座森林都_起来,合奏出一首_,那声音充满_,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_。3群儿_,_登瓮,_没水中。众皆_,光_破之
3、,水迸,_。参考答案一、1.霜叶红于二月花2.最是橙黄橘绿时3.知有儿童挑促织4.淡妆浓抹总相宜5.白银盘里一青螺二、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意欲捕鸣蝉 早发白帝城三、1.灯不拨不亮2.有理走遍天下3.一时强弱在于力4.人心齐5.二人同心6.三个顶个7.一个好汉三个帮8.不迁怒9.有礼者敬人10.与人善言伤人以言四、1.2.3.4.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六、1.银杏树小扇子夏天枫树枫叶邮票秋天金黄色金色的海洋果树柿子人们去摘2.微风轻轻柔柔温柔狂风激动雄伟的乐曲力量威力3.戏于庭一儿足跌弃去持石击瓮儿得活童年的馒头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
4、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
5、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