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373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家好大家好12016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四-六单元课后题答案213 纪念白求恩纪念白求恩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关系。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四个自然段结构上是先分后总。前三个自然段依次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第4段是对前三段的总结,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3二、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

2、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突出中心,阐明白求恩为什么值得纪念和其精神为什么值得学习,又有的放矢地对某些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说服力。4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精益求精 不少的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5三、背诵课文第四段。将这一段分为两个层次,并说明两三、背诵课文第四段。将这一段分为两

3、个层次,并说明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4、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本段共本段共8句。前四句是第一层,记叙自己与白求恩同志的句。前四句是第一层,记叙自己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后四句是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交往。后四句是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6 本段共8句。前四句是第一层,记叙自己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后四句是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是这两个层次的过渡句:“现在大家纪念他”承接上面的记叙,“可见他的

5、精神感人之深”引出下面对白求恩精神的议论。7四、品位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四、品位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使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深,使语气更坚定,句子更具感染力。仿写: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说到周恩来,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个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82.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价值)深入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排比句使得语言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仿写: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

6、只要有这点责任,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有涵养的人,一个摆脱了腐化思想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9五、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工作精益求精。示例: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我的触动最大。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未必什么都会做,但是,对于自己分内的的事应该认真负责地去做。比如学校里组织卫生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溜之大吉,有的敷衍了

7、事,这样的同学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我们连这样的事情都不负责,将来又怎么能承担起使民族繁荣昌盛的责任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014 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填写下表。初遇牧羊人 以牧羊为主,在休息时挑选一百颗饱满的橡子,在放牧时将这一百颗橡子种在高原上。到处是荒地,村庄变成废墟,泉水干涸,风猛烈而干燥。再见牧羊人 牧羊人身体还很硬朗,一直种树,不再养羊,

8、只留下四只母羊;添置了蜂箱,改养蜜蜂。高原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不仅有橡树,还有山毛榉、白桦树;山下的村子有了溪水。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已经87岁了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微风中飘着香气。11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以牧羊为主,在休息时挑选一百颗饱满的橡子,在放牧时将这一百颗橡子种在高原上。到处是荒地,村庄变成废墟,泉水干涸,风猛烈而干燥。再见牧羊人 牧羊人身体还很硬朗,一直种树,不再养羊,只留下四只母羊;添置了蜂箱,改养蜜蜂。高原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不仅有橡树,还有山毛榉、白桦树;山下的村子有了溪水。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已经87岁了废墟上建起

9、了干净的农舍,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微风中飘着香气。12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过日子。13答案示例 他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并不在意土地是谁的,只是一心一意

10、地把橡子种下去的细节可以看出,他种橡树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恶劣的环境,而不是为了从政府或个人那里获得什么报酬;从“现在,他不再养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再养羊了,只留下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等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改变生活方式,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14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呼后应。阅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呼后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

11、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课文主题:这篇文章通过记叙牧羊人用双手把荒原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15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刘盛兰,是山东省招远县蚕庄镇柳庄村一位“五保”老人,从她73岁老伴去世直到今年共十几年来,一直省吃俭用,将自己的微薄工资、卖破烂的钱和养老院给的生活补贴费计10余万元,

12、陆续捐给了全国各地100多个贫困学生。这位耄耋老人用苍老的双手,在人间写下大爱。2016年1月16日,刘盛兰老人逝世,享年93岁。让我们祝愿老人在天堂安好!1616 诫子书 诸葛亮一、翻译诫子书(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有才德之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17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坚定志向就没办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急

13、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18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屏除杂念和干扰,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屏除杂念和干扰,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的话,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的话,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安宁清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不安宁清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19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

14、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谈到“志”的句子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文章很重视“志志”的作用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宁静以“明志明志”,也就是时时将也就是时时将“志志”放在眼前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一方面强调无“志志”则不足以则不足以“成成学学”,意谓没有志向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不能专一。20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

15、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背诵全文(包括译文)21二、第一只猫死后,二、第一只猫死后,“我我”安慰三妹说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请请同学们找到这几句话,看下它们出现在文章的哪处,并思考:这同学们找到这几句话,看下它们出现在文章的哪处,并思考:这三句话在文章中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6、三句话在文章中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7.猫 郑振铎第一句“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第二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铺垫。第三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呼应的特点,又是对全文的总结。22三、第三只猫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但它亡失之后,失之后,“我我”却却“更难过得多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因是什么?不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第三只猫,更令“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

17、,它受到冤屈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23课后题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1.比喻,将小猫比喻成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 形象的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2.比喻,将小猫比喻为人的伙伴,生动形象的强 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生动形象。4.比喻,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冤枉花白猫而产生的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24郑振铎的猫:表达了作者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剖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凡事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不要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帮

18、助弱小者的主旨。夏丏尊的猫:通过写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靳以的猫:通过对猫的描写与回忆,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表达出自己凄清落寞的心境,寄托了作者无限的遐思。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通过叙述父亲与玳瑁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父亲与玳瑁的深厚感情,表达出作者丧父的悲痛之情。课后题五2520.狼的译文(有)一个 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再拿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没了,

19、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处境非常困迫,十分为难,担心前后都遭受狼的攻击。看见田野中有一个麦场,场主在麦场里堆积26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解除,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 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正要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27是用来诱惑敌人。狼也

20、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共5段,20句)课后题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28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们什么道理。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道理:人类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凶残的动物,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狼不敢

21、前,眈眈相向。前:方位名词活用做动词,上前,前进。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似的。293.一狼一狼洞洞其中,意将其中,意将隧隧入以攻其后也。入以攻其后也。洞:名词活用作动词,指挖洞、打洞。隧su:名词活用作状语,从通道。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狼奔豕 sh突: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杯盘狼藉、鼠窜狼奔、豺狼当道、引狼拒虎 从这些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的贬义和厌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狼代表着凶残。30我们分析某一种现象,看

22、待某一个事物,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要辩证地思考问题;看事物要看到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狼本身并没有有意成为人类的敌人或人类的功臣,造成人们对狼的看法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心态。3121 21 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一、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一、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一位奢侈而愚蠢的国王每天只顾着换新衣服,一天王国来了两个骗子,他 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才能看见,愚人不能看见。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衣服多么

23、华贵以及光彩夺目,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而国王也是如此,最后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一位儿童说“他什么也没穿啊!”。32二、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二、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1.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这里的原因可分为两层: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做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

24、无视真实的毛病。332.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写,有什么用意?“小孩子小孩子”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寄托着作者对于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作者的立场也就

25、十分明显了。34三、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三、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皇帝心里感到(皇帝心里感到“有有些不大自然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古音将话说得很有分

26、寸,却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蓄积着力量。35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这个人很有理智,很有理智,同时同时就称职这点就称职这点来来说,谁也不及他。说,谁也不及他。”(皇帝为什么要先(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新衣?)派他的老大臣去看新衣?)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36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

27、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啊!”“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啊”?这段情节里的三句话,有着递进的关系。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露出震惊和惶恐的情态。“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3722.诗二首一、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天上的街市: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人间没有的珍

28、宝。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牛郎织女,他们骑着牛儿在那摆满奇珍异宝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38太阳船:晴朗的天空中,有一颗闪着金光的大型太阳船,它沿着那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当它驶过子午线时,就缓缓扯下了白色的帆。太阳船停靠于云端,把金色的光芒留下后,有驶向另一个港湾。慢慢地太阳船驶进了黑暗,这时,船上燃起熊熊大火,它渐渐沉入涛涛的大海。39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天上的街市的街市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

29、达了诗人怎样的思中的悲剧结局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感情?在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天河(银河)隔开,一年只能见一面,其他时间只能分居两岸,不可望亦不可即;而在天上的街市中牛郎和织女能够自由地在天街闲游。作者这样想象,表达了他对现实黑暗生活的憎恶,对未来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4024.寓言四则一、阅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41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

30、样做?与同学讨论一下。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42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思,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我同意前一种理解。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天地崩坠,根本不可能发生,担心这些,没有必要。我同意后一种理解。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现在的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我们多考虑这些问题,可以增强忧患意思,并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43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有闻而传之

31、者-闻:知道,听说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道:讲述 闻:使-知道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亡:没有。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受伤,受受害。5.奈何忧其坏?奈何:怎么怎么,为何。44五、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设想一下,如果赫尔墨斯没有自以为贵,蚊子也没有撞上蛛网,我们又能从语言中读出什么?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示例:一只狮子正趴在草地上休息,这时一只饥饿的蚊子嗡嗡飞来,在狮子头顶飞来转去,准备饱餐一顿。狮子发现了蚊子的行迹,对蚊子吼道:“小蚊子,快滚开!不要打扰本大王休息!”蚊子对他说:“我可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

32、。你要是愿意,我们不妨较量较量吧!”45 狮子顿时火冒三丈:“小小的蚊子,竟然敢和本大王较量!”说着就挥舞着爪字朝蚊子扑来。蚊子躲过狮爪,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最终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弱点,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所短,就能战胜对方。46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主旨归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情绪和不屈的斗志。1.通过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

33、胜春朝”的看法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472.借歌颂秋天的生机和景色,表达了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的名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48(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后题答案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