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5土地的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土地的供给。8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11土地利用规划 :对过去土地利用经验的系统总结,并用于指导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既包括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设想,也包括对已利用土地的合理调整及挖掘土地潜力的措施。18土地制度: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
2、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24土地权属管理:是国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及调整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一种管理,其中包括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25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采用行政的、经济的和规划计划等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一种管理。28土地抵押权:指土地受押人对于土地抵押人不移转占有并继续使用收益而提供担保的土地,在债务不能履行时可将土地的拍卖价款作为受清偿的担保物权。30无偿无限期使用:是指国家机关、学校等从国家得到土地时不支付地价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交纳地租,或者土地使用费,也没有定具体明确
3、的土地使用期限。34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36收益还原法:是将土地的纯收益按一定的还原利率资本化,在一定的贴现利率下,土地未来纯收益的贴现值总和。42土地税收:是国家以土地作为征税对象,凭借政治权力从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手中无偿的、强制的取得部分土地收益的一种税收。二、简答题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1)适宜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有可资利用的淡水资源;(4)有可供人类利用的生产资源;(5)一定的交通条件。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
4、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6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1)通过退林还地、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
5、理。(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7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1)国家应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2)制定土地利用规划。(3)改革土地使用制度。(4)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5)税收对于实现土地利用的目标也是一项重要手段。12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1)土地的自然属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2)土地的经济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3)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要求实行土
6、计划利用。(4)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土地必须计划利用。14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是:维护已经确定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即维护代表一国统治阶级利益的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土地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对土地的需求,并保证全国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有效的利用。15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1)保护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2)调整土地关系。(3)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要限制。(4)保证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个项目上的正确分配与合理利用。(5)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正确课征土地税收,保证国有土地的地租收归国家,通过土地税收和土地有偿使用集中国家财政资金。16简述实现土地管理
7、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1)立法手段。(2)经济手段。(3)技术手段。(4)行政手段。(5)政策手段。(6)计划规划手段。(7)司法手段。(8)教育和科研手段。19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1)搞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土地合理功能分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效益。(2)实行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3)抓紧进行旧城区拆迁改造,充分利用城区闲置土地和利用率低下的土地。(4)向城市土地空间发展,实行城市土地的立体利用。22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关于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的改革与完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当前农村普通存在的土地使用经营的
8、主体形式。从整体来看,它适应中国农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因此,目前多数地区土地的使用经营形式不宜做过大的,调整仍以稳定、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改革的立足点。对于家庭承包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则应采用合理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以使承包制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在经济发达、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动逐步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3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突出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征收土地使用费(税);(2)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试点;(3)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法
9、规;(4)修改宪法和土管理法;(5)制定全国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法规与全面开放土地市场。2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社会主义极差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条件下,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它表现为地区间和单位间经济效益的某些差别,社会主义的极差地租的实体不再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特定部分的转化形式,而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由土地条件优越的企业的劳动者创造的超额利润。34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1)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为土地的开发、改良和建设筹措大量的、并能长期利用的资金,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2)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促进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3)有利于活跃
10、商品经济,促进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育。40土地估价的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挂牌、协议)、转让(买卖、互换)、收购储备、作价入股、清产核资等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过程中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土地使用权(含建筑物、构筑物)抵押、不动产课税及司法仲裁涉及的土地估价业务;企业改制上市、增资扩股等经济活动涉及的土地价格评估;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估、更新与咨询,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和农用地区片综合价等市场需要和土地管理需要的土地估价、规划、策划、咨询等业务。三、论述题1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1)通过退林还地、
11、退渔还田等措施恢复一部分耕地。(2)鼓励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垦荒山、荒地、海涂、河滩以及工矿废弃地以增加耕地面积。(3)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能力,间接增加耕地面积。(4)加强用地的行政管理。(5)政府制定地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者多用建成区土地,少占用耕地。(6)深入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一套节约用地的机制。(7)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控制耕地占用速度的土地管理体制。2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
12、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才成为可能。(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经营土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机的充分利用。在以手工和畜力为主进行操作时,自然就不存在扩大规模的客观动因。(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一般说来,较大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这种服务的项目愈广泛、质量愈高,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现可能性也愈大。(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大规模经营与小规模经营相比,肯定需要经营者有较高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经营者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管理能力、责任心等。(5)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在规模经营的起步阶段给予经营者
13、一定的经济扶持,并能在受灾年景给予经济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条件。3试述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手段与措施。国家对土地市场进行宏现管理调控,要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等多种手段。其中法律手段是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依据,经济手段是主体,行政手段是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保证。具体说,对土地市场管理调控的手段和措施主要是: (1)通过法制手段,调控土地市场开放的范围、规模和程度。由于我国土地市场还是刚刚开放,市场运行的条件还不完备,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房地产业发展程度差异很大,因此,各地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差别很大。国家必须根据各地土地市场运行的具体条件,对土地市场的开放作出明确的法律
14、和行政规定,以调控土地市场开放的范围、规模和程度。如在土地市场方面,考虑到企业、居民的承受能力,国家规定目前主要在东南沿海城市和内地一些大中城市实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开放土地市场。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分配实行市场机制和行政划拨“双轨制”。在“双轨制”下,国家就要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规范,即哪些土地适用市场机制(出让),哪些土地采用行政划拨手段分配,要做出明确的限定。(2)通过制定并实施土地开发计划,调控土地市场供给量。城市的建设发展,其土地供给,一方面靠向城郊扩展,将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另一方面是进行旧城改造,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依据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并实施年度地开发计划,以
15、控制城市土地,尤其是耕地每年的市场供给量。这项手段,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有计划利用,防止盲目开发引起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同时又有利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均衡供给,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控制国家基本建设规模。目前实行的年度耕地占用控制指标,就是实施这项手段的一项具体措施。(3)通过制定与实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产业政策调控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根据城市的性质、土地利用现状及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并实施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细部规划,引导土地市场运行的方向,以防止土地市场自发运行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实现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此外,通过制定并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对有利于土地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行为
16、给予政策优惠,反之给予限制,这也会促进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优化结构的实现。(4)通过制定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财政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来调控土地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投资增加及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的放宽,对土地的需求必然增加;反之,必然减少。运用这一机理,就可以通过制定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及财政信贷政策、税收政策来调控土地市场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土地市场的供求平衡。此外,制定有针对性的地产的税收政策(如设立土地增值税、土地荒芜税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投机和虚假需求,防止土地浪费。 (5)通过制定并实施地产价格政策,。加强土地市场的价格管理,调控土地的价格水平土地市场在一
17、定程度上也和其他市场一样,价格的涨落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动。通过制定并实施正确的价格政策,加强价格管理(建立地产价格评估制度、灵活地采用土地出让方式等),可以促进土地市场供求关系的相对平衡,同时又可以防止土地价格暴涨与暴跌。(6)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提高土地市场的透明度土地市场主体行为的盲目性,往往是由于土地市场信息不灵、市场透明度不高所致。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土地市场透明度,就可以引导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克服盲目性。实现上述措施,最根本的条件是必须保证一级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首先是由我国特定的土地制度决定的。我国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只有土地使用权可以进入市场流转。国家是城市土地的唯一所有者,雌一的市场出让主体,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成为一级土地市场的出让主体,即国家垄断了一级土地市场的出让权。当然,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主体仍然是多个,他们之间仍存在着竞争。其次,一级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也是保证地产市场正常运行,保证土地合理利用的需要。因为只有一级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才能由国家统一制定并实施土地开发供应计划,防止土地盲目开发,切实保护耕地,才能由国家统一制定并实施土地利用政策、土地价格政策、财政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以调控土地供求关系和土地价格水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