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病夏治专业知冬病夏治专业知识讲座识讲座起源起源冬病夏治最早起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的“春夏养阳”,并且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的结合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形成了新的一种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何谓何谓“冬病冬病”顾名思义,“冬病”即为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阳气不足4 上述种种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
2、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症状消失。因此,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水泥地,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头痛,头痛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头风病”,每遇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此外,还应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长时间吹风。逢冬怕冷,逢冬怕冷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应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其阳气。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冬病夏防生活中的冬病夏防夏天防治:正气、阴阳、脏腑夏天防治:正气、阴阳、脏腑正气正气人体内在维持正常生命
3、活动的能力。扶正气,使人体自身有效地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是健康的前提。阴阳阴阳组成人体及自然界整体相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平阴阳,是健康的关键。脏腑脏腑人体内脏的总称。调脏腑,以保证脏腑功能正常发挥,是健康的基础。6什么是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 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 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
4、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原理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
5、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
6、的功能,减轻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治未病”的思想:“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诱因就是改变环境。冬病夏治就是以激发人体阳气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阳气在生命过程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系阴阳平衡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
7、阳气在生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也就是说,阳气虚衰,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冬病夏治就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派生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天所发之病,大都是寒性的。寒邪侵袭在于人体阳气的不足。寒则热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扶助人体阳气,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对人体阳气给予激发,对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治疗一些难治的疾病减少发病率和减轻发病症状是有帮助的。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冬病夏治是时间医学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扶助人体阳
8、气,激发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冬天易发、难治的疾病。冬病夏治,不是直接作用于疾病,而是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
9、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实验室研究证实,穴位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显著提高。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生影响,直接和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
10、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夏治的外治法冬病夏治的外治法以灸法为主:艾灸、天灸。艾灸法中又以发泡化脓灸法为最传统经典
11、的方法。但此法受灸者痛苦大且留下疤痕较大,现今已经基本不用了。天灸:又称为自然灸。方法是把毛茛等植物(如毛茛、石龙芮、铁线莲、铁脚威灵仙等)的新鲜全草捣成糊状,放入直径约 4 厘米的酒 杯内,平杯口为度,不要压紧,然后贴附在一定穴位上固定约一小时左右、病人觉局部有烧灼或痛痒感时即应取下,此时皮肤上可产生大的深黄色水泡。然后用消毒镊子将水泡挑破,局部敷以消毒敷料以保护创面(但不要用凡士林纱布处理)。此法多用于治疗疟疾、哮喘、关节炎等病。冬病夏治的外治法冬病夏治的外治法天灸的种类天灸的种类 一、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
12、泡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喉痹等。二、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布固定,以局部发痒、变红、起泡为度,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症。三、白芥子灸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
13、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17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慢性支气管炎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变异变异性咳嗽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活动
14、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事项(一)注意事项(一)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
15、、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四是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
16、起泡效果更好。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二)“冬病夏治”药物贴敷灸疗多在夏季79月进行,尤以三伏天为佳。每年头、中、末伏第一天或前后二天各贴一次,连贴三年。贴敷施灸前须清洁皮肤。严重皮肤疾病、过敏体质、吐衄者、妊娠勿用。小儿与孕妇为特殊人群。如咳喘较多,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安全、副作用少且每天使用时间短的益气贴。每次贴灸46小时,小儿24小时。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或微痒可多贴几小时,待药物干后取下。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个别病人有时局部起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时来医院门诊随诊。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
17、、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出汗的话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的用电扇微风吹吹。还要注意的是饮食,贴敷的当天最好不要吃冷饮以及冰镇的食品,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冬病夏治三伏敷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体方法:(一)敷贴疗法的穴位:大椎(第七颈椎下)肺俞(双侧)(第三胸
18、椎旁开1.5寸)膏肓(双侧)(第四胸椎旁开3寸)(二)操作要点1、敷贴药物:取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按比例混合研磨成80目粉末;取新鲜大蒜捣绒,加蒸馏水,调配浓度为30%的大蒜汁;两者调成糊状即可。或用生姜汁调制亦可。2、将调好的药物捏成小药饼,贴在选好的穴位上:大椎、肺俞(双侧)、膏肓(双侧),外加胶布固定。3、贴敷时间:通常在每年的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三天的当天各贴一次,连续贴三年。每次贴敷时间长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灵活处理,成人一般可贴46小时。小儿及体质较弱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24小时,个别对药物特别敏感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皮肤出现热辣烧
19、灼明显的不能耐受者可提前去药。4、刺激量:以皮肤潮红,或有痒感为度。除“冬病夏治三伏敷贴”外,还可以进行“冬至进补三九敷贴”疗法,即在冬季三九天(每年 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防治以上疾病。5、注意事项 穴位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选准穴位,认真固定,时间适宜;精确配方,注意保存,综合治疗,提高效果。敷贴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及海鲜、辛辣等食物。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怕冷、虚寒体质怕冷、虚寒体质畏寒怕冷为脾虚时脾阳不能通达四肢,肾阳虚不能温暖四肢所致,通常用温补脾肾,活血通络,温经回阳的中药(如当归四逆汤)和针灸,有一定的效果。除了晚上用热水泡脚外,可以进行有氧运动
20、,如多做伸缩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同时适当地慢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可过度,尽量不要大量出汗,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食疗方法:(1)当归15克,生姜30克,桂枝10克,羊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诸药(白布包)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2)附片10克,花椒15克,小茴5克,狗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狗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阳散寒.(3)肉桂,小茴香,花椒,干姜,干辣椒各10克,牛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牛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
21、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4)苁蓉,熟地,当归,肉桂,小茴各10克,羊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冬病夏治风湿关节疼痛风湿关节病发病的原因:主要由于身体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由于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所以很多人认为,投医治疗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情减缓即停止用药,以致治疗不彻底,病情不断反复和加重。其实夏季是治疗痹症的好时机,不但有治疗作用,还有预防意义。风湿关节病冬病夏治的原因:夏季炎热气候多变,所谓暑热多兼湿邪。此时人亦喜食生冷、贪凉、室内用
22、电扇、空调等,稍不慎即使外湿留于关节。湿是一种重浊、粘滞的病邪,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暑湿邪同时侵入体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更加重病情。所以,对于风湿关节疼痛的病人,冬病夏治的时机最好不要错过。风湿关节疼痛的日常护理和治疗:夏季头伏开始进行针灸并配合药物治疗,平时注意防寒保暖,经常用热水泡脚并揉搓脚心至发热。另外可用一块纯棉的布缝一个袋子,大小酌情,里面装上粗盐粒(一定要是粗盐),再将袋口缝好,这样就做成一个盐袋,用时在微波炉里加热一两分钟,以皮肤可以承受的热度为宜,取出后用热盐袋敷在关节处,可以除湿,缓解关节疼痛(此法也可用于颈椎病人缓解颈椎疼痛使用)。冬病夏治冬病夏治风湿头痛风湿头痛一、风湿
23、头痛的中医治疗:风湿头痛时头像衣服包裹一般,昏胀沉重,身重倦怠,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治法:祛风胜湿,散寒通络止痛。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15克,独活12克,白术10克,菊花10克,枳壳10克,川芎18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荆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纳呆胸闷者,加厚朴10克,陈皮6克;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0克。二、风湿头痛的食疗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布,肢体乏力,食少胸闷,恶心欲吐)食疗原则:疏风胜湿。药粥食谱:苍耳子粥(苍耳子10克、粳米100克):苍耳子捣烂,水适量绞取汁,加人粳米煮粥,空腹食。不宜与猪、牛肉同食。藿香荷叶粥(藿香15克、荷叶 3050克、白芷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星):荷叶洗净,与藿香、白芷共煎取汁,粳米同煮为粥。调入冰糖,温服,一天两次。饮食且忌:忌食多油粘腻之物24以上药方和治疗方法摘选自网络及医药以上药方和治疗方法摘选自网络及医药书,感谢老师同学们观赏。书,感谢老师同学们观赏。如需用药,请咨询医生。祝大家身体健如需用药,请咨询医生。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康,生活幸福!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