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高考知识点必背1、全球陆地气候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 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湿季干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温夏热夏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温雨夏干热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0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
2、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冬寒长夏短暖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极地气团控制全年酷寒高山高原高山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补: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
3、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超过热带草原气候。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从热带吹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2、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
4、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消亡边界: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实例:大西洋、东非大裂谷)运动结果(板块边界类型)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实例:喜马拉雅山系、阿
5、尔卑斯山系)3、构造地貌形式从形态上看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褶皱背斜向上拱起岩层中心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向斜向下弯曲岩层中心新、两翼老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4、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
6、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BA5、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A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OB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 夜长短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
7、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如右图A为00:00,B为12:00判断节气或季节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判日出日落(时间和方向)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夏半年),则地球各地日出东北(如上图O点的日出方向),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冬半年),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6、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
8、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偏转越明显。7、昼夜长短的规律太阳直射哪一半球,哪一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出现极昼,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极圈内出现极夜。8、(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9、季风环流分布规律10、常见天气系统形成原理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 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气流状况气压
9、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 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11、河流补给规律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而以某种补给为主。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河流流量变化在我国分布雨水补给雨 季不 连 续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东部(夏秋)冰川积雪融水夏 季受气温影响夏季水量大,冬季断流西北内陆季节性积雪融水春 季缓慢、稳定,与春季气温回升有关春汛东北地区地下水补给全 年稳 定 可 靠平稳不明显分布普遍湖泊水补给全 年起调蓄作用,延缓削减洪峰可调节河流水量分布普遍12、洋流的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A洋流分类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
10、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按成因 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 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按性质:寒流、暖流B洋流的分布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重要的洋流: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环球:西风漂流(寒流)秘鲁寒流与厄尔尼诺现象: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
11、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秘鲁附近海域升温23C,渔业严重受损,天气发生剧烈变化,降水剧增,而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干旱。拉尼那现象相反。C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 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13、岩石分类及岩石圈物质循环A岩石分类及其成因:(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12、)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 (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3)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等。理解教材P61页“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注意的是石灰岩与岩浆的交界部位。B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高温熔化14、外力作用与地貌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化学破坏、生物生长活动下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 侵蚀:溶蚀地貌(喀斯特:峰丛、孤峰、溶洞等)如:桂林山水流水作用河流侵蚀(河流上
13、游V形深切峡谷、中下游的U形谷和槽型谷)如: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千沟万壑。 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如: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风力作用 侵蚀: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堆积:形成沙丘(新月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15、自然带分布规律地域分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
14、到山顶更替16、北半球春夏秋冬季节判断(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 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 (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 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3)北半球夏季气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 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 地中海沿岸
15、国家炎热干燥 好望角、开普敦地区降水多(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 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 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盛)和季风区正值雨季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 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一场秋雨一场寒 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7)北半球冬季的地
16、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 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考察最佳时期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我国常遭寒潮影响 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17、主要的农业与类型及特点与分布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2)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
17、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人多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属自给农业)水利工程量大( 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机械化水平较低;(日本除外)科技水平低。(4)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自然: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平坦的地形,充足的灌溉水源,肥沃的水稻土。社会经济: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2.商品谷物农业(1)种植作物:小麦、玉米(2)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3)基本特征:(以美国商品谷
18、物农业为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区域化经营,商品率高。(4)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便利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公路、铁路。 科技水平高。 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3、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 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大牧场放牧业特点:(以阿根廷为例)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草类茂
19、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开辟水源(大打机井)。.种植饲料。4、乳畜业(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的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乳畜业的特点:(以西欧为例)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影响因素:市场、饲料。 ()乳畜业的形成条件(区位条件):自然:温带海洋性
20、气候,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饲料充足)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高;有食奶习惯;市场需求量大5、混合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混合农业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 主要农产品:羊毛、小麦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优点 a.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b.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c.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混合农
21、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6、种植园农业: ()热带单一经济作物密集型: ()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与其相似。7、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旱灾害频繁是共性)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8、我国农作物分布:(1)东耕西牧:耕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2、;放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内蒙古、新、青、藏为我国四大牧区)(2)南蔗北菜:指糖料作物甘蔗布在南方(台、闽、粤、桂、云、川、琼)、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黑、吉、内蒙古、新)(3)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稻与晚稻二熟制,华南早稻、晚稻与冬种其他作物三熟制。(4)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5)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6)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原来是,现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因城市化,向郊区农业和园艺作物
23、发展)(7)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五片。9、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作物主要分布的气候区主要分布国家或地区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水稻热带与亚热带季风区、热带雨林区东亚、南亚、东南亚玉米高温多雨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10、我国主要农业基地的地域性分布分布地区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增产潜力的地区:江淮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 冀
24、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黄淮海平原 南疆油料作物基地花生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油菜喜温暖气候、肥沃土壤。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糖料作物基地甘蔗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甜菜喜温凉、耐旱碱,中温带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出口商品基地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禽畜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带18、工业、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环境:气候宜人,
25、环境优美,空气洁净。(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临海或临港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科技发达,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者素质高);农业基础好(临近商品粮基地等)。工业基础雄厚。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工业惯性;社会协作好:社会服务条件和生产协作情况好。(4)环境因素: 产生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到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如绿化带)隔离。最小风频,布局在居民区的上风处。单
26、一盛行风,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处。季风区,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产生水源污染企业的布局:远离水源;河流的下游 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企业的布局:远离居民区;远离农田 交叉污染:兼顾上述要点.工业的主导因素工业类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2)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3)动力指向型工业:(临近火电站或水电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5)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
27、密仪表、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集聚: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工业分散: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如汽车工业。4、工业地域()传统工业区概况: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
28、业区。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区案例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充沛的水源 广阔的市场 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衰落也最明显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 世界性钢铁过剩:其它国家如日本的产钢量增加迅速,全球钢铁市场供大于求。 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整治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
29、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 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2)新兴工业区概况:(1)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新兴工业区案例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条件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
30、;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新兴工业区案例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B.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 C.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D.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E.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主导工业:微电
31、子工业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4)补充:注意世界著名高技术工业区: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日本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德国慕尼黑;英国苏格兰。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9、产业转移()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32、产业转移的方向:相对低端的产业向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20、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发展迅速的原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侨乡()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市场腹地不够广阔;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