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555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必修一第一 单元 中 国古代的 中央集 权制度一 、先秦 时期( 指西周) 的政治 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 制1、分 封制:1)概念: 分封制又叫 封邦建国 ,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 以藩屏周”。2) 内 容 :周 王:最 高统治 / 王 都镐京/ 都城 王畿/ 直接 驻地同姓: 分封主体 / 富 庶之地 / 战 略要地 / 土 地、人口 、物资 、武装其他: 功臣;王 族 ; 先代贵族。3)影 响 :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

2、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 法制(1)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 内容 :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 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即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宗法制的核心、特点)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 作用 :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礼 乐制: 政治生活 准则, 实质是 : 维

3、 护宗法 分封制度 必不可 少的工 具 .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 以神权强化王权(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 、秦至 清:专 制主义中 央集权 制 度含义: (1)专制主义: 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矛盾: (1)君权与相权 (2)中央与地方( 一). 背景1政 治:国 家 统一;经 济:自 然经济 发展的 需要;思 想:法 家思想与 商鞅变 法奠定基 础。(二 ). 发展历程:1 初步

4、形成于战国 (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法家及其变法运动2 正式确立于秦 (公元前 221公元前 207) 秦统一六国的条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3 巩固于西汉 (公元前 202公元 23)郡国并行(目的、影响、如何解决) 、刺史制度;中外朝。4 完善于隋唐 (581907)三省六部制(内容、决策方式、影响)六部:吏部(官员考核) 、户部(户口、赋税) 、礼部(国家礼仪制度) 、兵部(军政) 、邢部(邢法) 、工部(工程建设) ;节度使:地方权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5 加强于北宋 (9601127)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在中央分相权,设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

5、军权) 、三司使(财权) ;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文官任知州,别设通判,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6 新发展于元 (12711368) 行省制度7 空前强化于明清 (13681840)明初废丞相、权归六部,内阁的出现,清代军机处( 三 ). 影 响/ 评价1进步性: (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能有效的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性: (1)君权专制易形成暴

6、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 (3)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危害尤为严重。三 、中央 集权与 地方分权 的矛盾史 实:汉 朝的“ 七国之乱 ” 、唐朝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西汉 :1、背景: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逐渐形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2汉景帝:公元前 154 年,采纳贾谊、晁错(削藩策)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2、( 汉武帝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制度,剥

7、夺爵位;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二)唐代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 藩镇割据:唐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求得安定,大封节度使,其官位世袭,拥有武装,最终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2)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十余个政权,称“十国”。(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收精兵。“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枢密院(发兵权);“三衙”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权)禁军 禁军、厢军、乡兵、蕃兵(2)削实权。(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州郡长官)(3)制钱谷。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弊端:“三冗”:“冗

8、官”、“冗兵”、“冗费”意义:宋代以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四 、中枢 权力体 系的变化 :皇权 与相权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权重;( 1) 突出特 征:权力 高度集 中(2)措施:A、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B、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大多是虚位,军权虎符实际由皇帝直接掌握)C、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选 拔和考 核官吏制 度:实 行“殿 最”制 ,最者 受奖赏,

9、殿者要 受罚。( 秦律: 细密、 严苛,轻 罪重刑 )汉朝:中外朝制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成为外侍 / 执行机构,决策权掌握在内朝。3隋唐:三 省六 部制( 1)运 行机制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 影响: A. 相互牵 制、互 为补充 、分工 明确、 提高效率 ;B. 相权 分割, 有利于加 强皇权宋 朝:二 府 三 司制 度,二府 指“ 中 书门下 ”( 其副 长官参 知政事 分割宰相 的行政权 )、枢密 院(分 割宰相 的军事 权); 三司指“ 度支、 盐铁、 户部”( 分割宰相 的财政 权)元 朝:

10、一省 制即中 书省, 宰相权 势过重明 朝: 明太祖 废丞相( 1) 原因: 吸取元朝 教训, 控制相 权,加 强皇权 。( 2) 影响: 1600 年 丞相制 度被废 除,专 制皇权发 展到新 高度。 明成祖 设内阁( 1) 殿阁 大学士 :明太祖 因废除 丞相后 ,事务 繁多而设 。品秩 较低, 仅备顾 问,协 助章奏 ,不参与 决策。( 2) 设立 内阁: 明成祖正 式设立 内阁。 “票拟 ”、“批 红”清 朝:军 机处的 设立1) 背景: 清朝建 立, 承袭明 制,设 立内阁 。军国 大事, 由满州贵 族组成 的议政王 大臣会 议来处理 。2) 概况: 雍正年 间,为处 理西北 军务设

11、 军机处 。职权不 断扩大 ,本身 品级不 高,不 得私自 交往,日 夜轮流 值班, 只能跪 受笔录 。3) 影响: A 简化政务 手续, 提高行 政效率 。 B 标 志着专 制皇权 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五 . 选 官制度世卿世禄制(夏西周)军功授爵(战国西汉初)察举制、征辟制(西汉中期)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即世 家大 族子弟 依靠门第 即可步 入仕 途 )、科举制(唐清) 科举制度的影响积 极作用 : ( 1)为 不具备 贵族 身份的 士人提 供了参政 机会, 扩大了 统治的 社会基础 。

12、(2)促 进了官 僚体制4的 进一步 成熟, 为官僚队 伍提供 了源源 不断的 高素质人 才。( 3) 成为中 华帝国长 期保持 繁荣的 制度保障 之一。六 监察与 谏议1. 秦朝“ 三公” 之一的御 史大夫 掌管监 察2. 汉武帝 :A. 中央由 御史大 夫负责监 察和弹 劾百官 B. 地 方 上 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 隋唐时期:正式形成谏议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4. . 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 谏院5. .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 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

13、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以三省六部制 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 以 科举制 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 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 监察制 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七、总结: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秦 清)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中外朝制度 郡国二制并行, 后封国名存实 汉初外朝 (三公九卿 ) 执行机亡西汉构;全国分为 13 州,州做为监察汉 汉武帝(汉武帝) 中朝决策机构 区尚书台中枢机构 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东汉(光武帝) (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 隋初 州县两级唐 确立并完善了 三

14、省六部制 中书省: 分全国为 10 道,作为监察唐太宗 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 区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 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责执行政令唐肃宗 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道、州、县5二 二 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宋 府 府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成三 “路”,在州县之上,即路、州、县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司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制元 一省制(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省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最早长官平章政事。 行省之下分别为路、 府、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州、县。边远民族地区

15、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分封制与郡县制及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分封制 郡县制划分标准 血缘 地域官员任免 世袭、封地 地域独立性(与中央关系) 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任免、俸禄作用与影响 中央下属行政机构相同 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在一定时期起到积极作用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演变趋势朝代 中央制度 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 谏议制度秦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军功爵制度 御史大夫汉 中外朝制度 推恩令,刺史制度 察举制、 征辟制 刺史隋唐 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 门下省宋 二府三司制 知州、通判、转运使 通判 谏院元 一省制(中书省) 行省制度 科举制监察御史、 六科给 明 废

16、丞相,设内阁事中、按察使司清 军机处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 选官权归中央, 对官员控制不断 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方权力不断削弱 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加强皇权6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爱琴文明与城邦制度1克里物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2城邦制度(定义、特点、类型)二雅典的民主体制1梭伦改革(公元前 594)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 509)内容:用 10 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 4 个血缘部落。还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

17、政治3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内容: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4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作用:局限性:实质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 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三罗马的政制与法律1从共和到帝制 共和时代: 主要机构 元老院(最高决策) 、执政官、公民大会元首制:屋大维(公元前 27) 帝制 戴克里先(公元 284)2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 :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影响; 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权益的法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7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