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豫名校联考(湘豫名校联考(2 0 2 0 年年 6 月)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第卷卷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 国语记载,周定王时,单襄王途经陈国,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 国将要灭亡。 左传记载,晋国道路馆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批评。由此可 知当时 A交通设施建设体现行政能力 B道路馆舍普遍受到战争破坏 C诸侯重视交通建设加强集权 D争霸关键在于交通设施建设 25西汉王国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郡国并行制下汉朝疆域不断扩大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推行“推恩令
2、 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宋元明时期,过去主要由国家政权支持的修史事业平民百姓也力所能及,私人修史 开 始成为一种风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B科举制提高文人素质 C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D政府思想控制的减弱 27 明代设通政司管理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 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要和条 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而清代各种奏章直送内阁,密折连内阁都不用经过,通政司只负 责核对公文程式和转呈。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内阁实权的加强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行政体制的僵化 D通政司名存实亡 28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文艺革新运动。他们主张改革
3、 文学,主张冲破传统的古文束缚,宣传“新意境” ;形式上主张白话文,积极创办白话文报 刊。这些思想被守旧人士指责为“异端邪说” 。由此可知, “文艺革新 A动摇了封建理论的根基 B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C促进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D促使国民走向革命道路 29. 1920 年“五一 劳动节前后,北京、上海都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这些活动 A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舆论准备 B.促使马克思主义深入群众 C传播了共产党的路线方针 D呼吁工人阶级探寻救亡道路 30. 1941 年底,中共中央要求调整军队结构,主力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在山区为 2:1,在 平原为 1:1,在某些困难地区,主力军全部地方化。同时要求
4、根据地裁并重叠机构,裁汰 冗员,实行合署办公,各根据地脱产人员不得超过总人口数 3%。这些规定是为了 A扩大统一战线 B克服根据地困难 C争夺抗战领导权 D调动地方积极性 31右图为 1954 年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宣传画。 A公债发行适皮国家发展战略 B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c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D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2罗马法早期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包 括解放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 渐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出 生的婴儿即为
5、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 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 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 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 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 33. 19 世纪 30 年代,德意志将关于“日益贫困和食物短缺的抱怨”是否得到证实的问题, 作 为学术奖励的论文题目。有 10 位学者认为已得到证实,只有 2 位学者认为这些抱怨没 有得到证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四分五裂的政治现状 B王朝战争破坏经济发展 C工业化进程带来新问题 D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短缺 3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 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 领袖成为总理,然后由总理提供一份阁员名单交由总统任命。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 党几乎无法组阁
6、,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这一现象 A导致法国内阁更迭频繁 B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 C表明总统行政权的扩张 D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35. 1976 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获奖理由中阐述了其主要经济 主张: “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有着一个紧密而稳定的连结关系 , “强烈反对以金融 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手段” , “主张政府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应该被严格限制” 。而这 些观点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但却反响平平。该理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 A两极对峙下学术发展艰难 B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历程 C理论必须服务于现实需要 D诺贝尔奖权威性的降低 第卷第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
7、题两部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治国方略凝聚着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为现代人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迪。 材料一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 ,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 治理国 家,达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标。孟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 ,推行道德教化, 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与孔孟相比,荀子虽然更多关注人性中恶的一面,但他认为可以利 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人之情也 ,因此提出“凡 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
8、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 材料二 柏拉图早年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 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将“最高尚、最公正的东西”施于公民。从人性自 私论出发,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因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恶,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 向善的方向发展,因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应是合乎正义的。政治团体存在的目 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其采取的途径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在城邦中,中产阶级比任 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因此,只有以他们为基础建立的政体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 的政体。 均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l)根据材料结
9、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产生的背景。 (10 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的异同。 (15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为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为纪念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画 中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 造型优美的自由女神半裸上身在废墟中前行, 头戴象征自由和解放 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女神是画面中心 和焦点,也是三角构图制高点。左边是原型为小英雄阿莱尔的少年。右边是知识分子和工人 等形象) 提取材料中的一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信息明确,史论
10、结合) (二)选考题 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选考题、3 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 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 分)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 等构成的册籍系统。明洪武年间,主要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为主,以土地为中心的鱼鳞 图册为辅,互为经纬。明中后期,赋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 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 开列人户的姓名和事产
11、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有鉴于此,地 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 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 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 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征的重要册籍。 一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编定实征册的原因。 (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实征册制度产生的影响。 (7 分) 46.(15 分)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
12、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5-1926 年, 德国关税提高了 29%, 法国提高了 38%。 1930 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 霍 利一斯穆特关税法 , 将 75 种农产品和 925 种工业品提高关税, 全部关税的平均水平从 33% 提高到 40%。对此,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 60%,英国于 1930 年制定紧急关税法, 对棉纱和棉织品增税 50%。德国又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 100%的关税。1933 年 6 月, 64 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 由于与会的主要国家采取转嫁危机的利己 主义立场,这次会议无果而终。 摘编自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 特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 (9 分) 47 (15 分)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人。官至宋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苏 颂在开封府任职时,他“建请浚自盟、白沟、圭、刀四河,从疏畿内积水” ,兴修水利,保 田防灾。在杭州任内,他把凤凰山的泉水引入市区,做自来水用,造福于百姓。在淮南转运 使任内,他见到因饥荒造成哀鸿遍野的惨景,立即上书为百姓请求救济,同时谋划赈
14、救后如 何保持物价平稳,流民如何归业安居等。当时各地争修寺院,皇帝也滥赐匾额,加重了百姓 的负担。苏颂挺身而出为百姓请命: “臣欲乞朝廷明立条约,今后不许特创寺院宫观。 ”对违 法而建的寺院“并令州县检括指挥一切毁拆” 。苏颂关心民瘼,体恤百姓,深为皇帝所知。 熙宁九年正月, 苏杭地区再次闹灾。 在选任地方长官时, 神宗称 “苏颂仁厚, 必能拊安吴人。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苏颂为官时的主要政绩表现。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颂为官行政之道。 (9 分) 湘豫名校联考(湘豫名校联考(20 2 0 年年 6 月)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文
15、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 24.A【解析】由材料中“看到道路不修,馆舍不整,于是预言陈国将要灭亡” “晋国道路馆 舍失修,也曾受到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批评”可知,交通设施建设是国家行政能力的体现,故 A 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道路馆舍被战争破坏,故 B 错误。春秋时期诸侯国尚未确立集权 体制,故 C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争霸的关键在于交通设施的建设,故 D 错误。 25.C【解析】材料体现汉代王国数量逐渐增多,这是汉初推行“众建诸侯少其力”的结果,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为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创造了条件,故 C 正确。王国 数量增多无
16、法体现疆域扩大,故 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王国数量的增加,未涉及中央行政 体制的调整,故 B 错误。王国数量增多,则控制的范围应该是在缩小,故 D 错误。 26 C 【解析】 宋代私人修史成为可能主要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方式的进步, 故 C 正确。A、B 两项与材料无关。D 项说法错误。 27B【解析】明代通政司“管理向皇帝转呈百官奏章,并负责在奏章和外封上书写奏章摘 要和条目要点以便皇帝御览” ,权力较大,有喉舌之称。清代削弱了通政司的权力,体现了 君主专制的强化,故 B 正确。A、D 两项不符合史实。C 项材料没有体现。 28C【解析】 “文艺革新”主张新内容、新形式,目的在于
17、宣扬维新思想,打破思想束缚, 故 C 正确。 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故 A 错误。 材料看出, 守旧知识分子并不支持文艺革新, 文艺革新也只在少数知识分子中进行, 缺乏群众基础,故 B 错误。康、梁宣传的是维新思想而非革命思想,故不会促使国民走向 革命道路,故 D 错误。 29.B【解析】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领导 1920 年的“五一”纪念活动,是马克思 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开端,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深入传播,故 B 正确。 1920 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 A、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纪念“五一”劳动节,并未体 现是否呼吁工人阶级
18、探寻救亡道路,故 D 错误。 30.B【解析】该材料反映的是抗战相持阶段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精兵简政” ,主要是 为了应对因日伪军对根据地扫荡而造成的经济困难,故 B 正确。材料与扩大统一战线和调 动地方积极性无关,故 A、D 错误。C 项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抗日战争。 31.A【解析】材料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宣传购买公债的史实,动员人民购买公债主要 是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故 A 正确。B 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制度在 1956 年建立,故 C 错误。1960 1965 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故 D 错误。 32D【解析】罗马自由身份确认的规定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对
19、外战争需 要更多兵源; 二是罗马吸收了希腊法律中关于 “人生而自由” 等自然法观念。 故 D 正确。 民 法大全颁布标志罗马法体系成熟,故 A 错误。材料讲的是如何确定自由人身份,与维护 公民自由无关,故 B 错误。C 项不符合史实。 33C【解析】由“19 世纪 30 年代” “日益贫困和食物短缺的抱怨” “有 10 位学者认为已得 到证实,只有 2 位学者认为这些抱怨没有得到证实”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态环境 恶化问题,故 C 正确。A、B、D 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 34A【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党派众多,内阁“几乎是多党联合组阁” ,可知会导致政 局不稳,故 A 正确。材料并未体
20、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 B 错误。内阁的形成是“一般” 做法,无法体现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故 C 错误。材料讲的是内阁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与 是否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故 D 错误。 35B【解析】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受到 重视,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奉行凯恩斯主义。1976 年 其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受到 “滞胀” 影响, 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 转寻经济发展新出路,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故 B 正确。材料与两极对峙无关,也并没 有强调学术发展艰难,故 A 错误。C 项说法绝对,D 项说法错误。
21、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 41(1)中国:传统政治秩序瓦解;百家争鸣;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形成;战国时期 的变法树立了法律权威。 (任写 3 点即可给 5 分,2 点 3 分,1 点 2 分) 西方:城邦制度的衰落;民主制度下各种思潮活跃;奴隶制工商业繁荣。 (3 点 5 分,2 点 3 分,l 点 2 分) (2)相同点:以人性为依据;注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要合乎道德) ;注重教育;主张“中 庸之道”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任写 3 点给 6 分) 不同点:中国德治追求目标是道德人格、富民利民及对等级制度的维护,西方德治的目标是 追求正义与平等;中国对“圣人”的要求更注重道
22、德色彩,西方对“哲学王”的要求更注重 知性色彩;中国更注重法律的工具性价值(为统治者服务,是统治工具) ,西方法律强调维 护公民权利(为追求正义) 。 (9 分) 42.【评分标准】 45(1)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方官员舞弊;黄册失真,不能满足税收需要;实征册能够反 映地方实际情况;征税标准的改变。 (任写 4 点给 8 分) (2)使赋税征收便于操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保证了政 府财政收入,维系了国家的正常运转。 (任写 3 点给 7 分,2 点给 4 分,1 点给 2 分) 46(1)不断提高关税税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实行报复性关税政策;缺乏国际协调,具 有
23、单边主义特点等。 (6 分。回答 1 点可得 2 分,回答 3 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 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动摇了自由贸易体系的基础;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恶化了世界贸易和经济 形势;加重了世界的政治危机和战争风险等。 (9 分。回答 1 点可得 3 分,回答 3 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7(1)政绩表现:兴修水利,保田防灾,引水饮用,方便民众;积极赈灾,重视灾后重建; 与争修寺院乱象作斗争。 (6 分) (2)评价:苏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体现出积极为百姓谋福利的勤政精神;他关心民瘼, 体恤百姓,体现出儒家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他敢于为民请命,伸张正义,体现出封建士大 夫的正直品质和抗争精神;他的所作所为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从根本上是为皇权服务。 (9 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