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 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设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设计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道路用地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公共绿地规划设计第七章第七章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第八章第八章 优秀方案介绍优秀方案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中
2、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三、居住区规划内容三、居住区规划内容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一、居住区发展历程简介 1、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规划 基本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唐代以前:封闭的里坊制唐代以前:封闭的里坊制 北宋仁宗末年以后为街巷制北宋仁宗末年以后为街巷制 元代出现大街元代出现大街-胡同结构形制胡同结构形制(一)里坊制(一)里坊制 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在西汉至里坊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
3、,在西汉至唐代年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年间是发展的鼎盛时期。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里坊制特点:里坊制特点: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由经纬道所划分的地盘为“里里”的地域范的地域范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围,里的平面一般呈方形或矩形,四周围为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墙,设里门出入,里内排列居民住宅。封闭的里坊制体现了封闭的里坊制体现了“官民不相参官民不相参”和便和便于于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的指导思想。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规划设计概述里坊碑刻图唐长安城唐长安城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二)街巷制:(二)街
4、巷制: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闭式的单一居住性的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封闭式的单一居住性的里坊制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里坊制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逐渐撤去围墙,演变为街巷活方式的变化,逐渐撤去围墙,演变为街巷制。制。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巷巷”,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北宋东京开北宋东京开封城平面封城平面(三)大街(三)大街-胡同胡同 元朝时期,已发展为大街元朝时期,已发展为大街-胡同,原来胡同,原来的巷改为胡同,形成了
5、大街的巷改为胡同,形成了大街胡同胡同-四合四合院院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三级组织结构。胡同内的院落式住宅并联建造。建造。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元大都元大都大街胡同大街胡同2、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近现代城市居住区规划(一)传统的大街(一)传统的大街-里弄的规划结构里弄的规划结构 街街-弄弄-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里三级组成,街是城市行车干道,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街两侧的分支就是里弄,一般情况下不通机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死胡同。动车,弄两侧的分支是里,一般为死胡同。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上海
6、大街上海大街里弄规划结构里弄规划结构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上海的石库门建筑过街楼划分空间过街楼划分空间武汉印象武汉里弄武汉里弄划分空间划分空间1929年,美国人年,美国人佩里提出佩里提出“邻里邻里单位单位”理论理论中国在中国在50年代初年代初居住区建设受到居住区建设受到此理论影响。此理论影响。(二)、邻里单位(二)、邻里单位 a.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穿过邻里单位内部b.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规模d.邻
7、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e.邻里单位占地约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英亩(合64.75hm)f.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馆和公共活动中心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邻里单位规划的基本原则:(三)、人车分流(三)、人车分流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世纪20年年代在美国提出,在代在美国提出,在1933年美国建筑师年美国建筑师斯斯泰恩泰恩设计的设计的雷德朋居住区雷德朋居住
8、区中实施。被称中实施。被称为为雷德朋体系雷德朋体系。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道路与汽车道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路网系统。个独立的路网系统。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或住宅群落布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背面的入口。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
9、数量的住、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户停车位,在尽端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地。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室的作用。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人车分行的路网布局一般要求步行路网与车行路网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与车行路网
10、在空间上不能重叠,在无法避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免时可以采用局部立交的工程措施。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述雷德朋居住区规划雷德朋居住区规划(四)居住区(四)居住区居住街坊居住街坊 居住区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人万人-5万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共服务
11、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街坊: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城市中由街道包围的、面积比比居住小区居住小区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小的、供生活居住使用的地段。段。居住街坊的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居住街坊的规划布置,以满足街坊内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为原则。街坊居民生活居住的基本要求为原则。街坊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要有内除居住建筑外还要有托儿所、幼儿园、托儿所、幼儿园、商店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等生活服务设施,成人和儿童游憩、成人和儿童游憩、运动的场地和绿地运动的场地和绿地。居住建筑在街坊内。居住建筑在街坊内的布置方式主要有周边式、行列式、混的布置方式主
12、要有周边式、行列式、混合式等形式,合式等形式,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街坊面积一般为街坊面积一般为210公顷。中国在公顷。中国在50 年代初期,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采用过居住街年代初期,城市的新建居住区采用过居住街坊的布置形式。坊的布置形式。50年代后期起,较多地采用年代后期起,较多地采用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因为居住小区的规模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因为居住小区的规模比较大,比较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居民生比较大,比较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居民生活要求,在规划布局上也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活要求,在规划布局上也可以有较大的灵活性。性。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13、(五)居住区(五)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居住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万人万人-1.5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万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线(如城市道路、绿地、水面、沟渠、铁路或其他专用
14、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路或其他专用地界等)划分,用地的界限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明确,地块完整,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分割。割。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设施。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15、。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扩大小区边缘。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
16、大楼或建筑综合体。综合体。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马赛公寓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体马赛公寓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体 综合居住区:将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综合居住区:将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居住与文化、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优点:生活与工作方便,减少交通,优点:生活与工作方便,减少交通,节约时间,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节约时间,城市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多样。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七)、社区理论(七)、社区理论 社区是在一定地
17、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四个条件: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社区与小区的共同点: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都存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社区与小区的不同点: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确定的,小区从社区是从人的价值、物质关系
18、确定的,小区从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人口、用地规模数量决定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八)住区(八)住区 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九)新城市主义九)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
19、思潮,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其基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简称,简称CNU)的第一次会议。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
20、年CNU第四次大会通第四次大会通过了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宪章”,标志着新城市,标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潮在美国已趋成熟。主义思潮在美国已趋成熟。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宪章强调社区的紧凑;公强调社区的紧凑;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共空间的重要性;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型、居住人群的混合;适合步行的环境和型、居住人群的混合;适合步行的环境和尺度;以及清晰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尺度;以及清晰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突出道路的步行化和社区的功能多样化。突出道路的步行化和社区的功能多样化。介绍两个核心的方法论体系:介绍两个核心的方法论体系
21、:一、以区域城市理论(宏观)为基础的一、以区域城市理论(宏观)为基础的TOD体体系(系(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为导向的 开发),提倡建立区域性的公共交通开发),提倡建立区域性的公共交通体系为结构,引导城市和郊区沿大型公共交通体系为结构,引导城市和郊区沿大型公共交通的路线进行集约式发展,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的路线进行集约式发展,减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使城市和赖。使城市和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郊区经过发展逐渐融合成为有多个核心的网郊区经过发展逐渐融合成为有多个核心的网络。络。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
22、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二、社区开发的二、社区开发的TND体系(中观)体系(中观)(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传传统住区开发),提倡学习美国传统的城镇形统住区开发),提倡学习美国传统的城镇形态和结构,主张相对密集的开发,混合的功态和结构,主张相对密集的开发,混合的功能和多元化的住宅形式,创造街道、广场及能和多元化的住宅形式,创造街道、广场及社区活动场所等有意义的空间并加强步行可社区活动场所等有意义的空间并加强步行可达性,达性,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具有容纳商业、文化或行政活动的邻里、具有容纳商业、文化或行政活动的邻里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
23、区规划设计概述中心中心2、到达工作或购物地点的距离在、到达工作或购物地点的距离在5分钟行程分钟行程内内3、小尺度的街区划分,街道以网格状布置从、小尺度的街区划分,街道以网格状布置从而提供多种选择的交通路线,减轻交通压力而提供多种选择的交通路线,减轻交通压力4、以巷道辅助街道使其尺度减小,人行道带、以巷道辅助街道使其尺度减小,人行道带来开放性和步行性来开放性和步行性5、建筑物容纳多种功能,他们的高度和退界、建筑物容纳多种功能,他们的高度和退界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受到限制使街道得以保持统一性受到限制使街道得以保持统一性6、在显著位置安排市政建筑或社区公共建筑、在显著位
24、置安排市政建筑或社区公共建筑7、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内安排多种住宅形态,、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内安排多种住宅形态,使不同收入的人能彼此产生联系使不同收入的人能彼此产生联系8、与大型公共交通有直接联系、与大型公共交通有直接联系9、推动社区氛围和公众的责任感、推动社区氛围和公众的责任感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二、现代居住区规划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优美的环境。三、居住区规划内容三、居住区规划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
25、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数量、布置、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数量、布置方式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出入、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出入口位置、停车数量和方式口位置、停车数量和方式6、拟定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布置、拟定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的布置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7、
26、拟定有关的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有关的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四、现代居住区发展趋势 1、生态化: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处理人、生态化: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处理人和环境的良好关系,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环境的良好关系,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废水、垃圾等达到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等废水、垃圾等达到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等 2、老年化: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养老问、老年化: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养老问题突出,如何解决?题突出,如何解决?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3、智能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网、智
27、能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网络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络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发展。等发展。4、人文化:居住区规划给与居民更多的人、人文化:居住区规划给与居民更多的人文关怀文关怀,如在住宅设计中引入庭院概念等,如在住宅设计中引入庭院概念等5、功能多样化、功能多样化6、开放性、开放性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周俭周俭 同济大学出同济大学出版社版社2、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 朱家瑾朱家瑾 中建工中建工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版版4、城市规划
28、原理(第三版)、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李德华 中建工中建工5、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胡纹胡纹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第一章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一、居住区的组成一、居住区的组成二、居住区的规模二、居住区的规模三、居住区的类型三、居住区的类型四、居住区规划结构四、居住区规划结构五、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五、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六、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形式六、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形式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一、居住区的组成一、居住区的组成(一)居住
29、区的组成要素(一)居住区的组成要素 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物质要素:物质要素:自然要素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水文、: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气象、植被等 人工要素人工要素:各类建筑物及工程:各类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等设施等精神要素:精神要素: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生理、居民心理等居民行为、居民生理、居民心理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经济技术、历史文化、物业管理、邻里关系等等 (二)居住区各类用地组成(二)居住区各类用地组成 居住用地和其他用地居住用地
30、和其他用地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局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由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由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和道路用地组成共绿地和道路用地组成 住宅用地住宅用地: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的总称理间距内的用地的总称.(包括宅间绿地和宅包括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间小路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又称公建用地又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
31、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公共绿地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道路用地道路用地: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其他用地其他用地:指规划范围内
32、除居住区用地以: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外的各种用地,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河流等不可建设用地等河流等不可建设用地等二、居住区规模二、居住区规模 居住区规模包括居住区规模包括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和和用地规模。用地规模。决定规模大小的因素有:决定规模大小的因素有: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公共设施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公共设施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公建卫生
33、等配套公建 服务半径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指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800-1000m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400-500m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150-200m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间距在城市干道间距在600-1000m之间,干道之间,干道间用地为间用地为36100h左右。左右。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管理人口一般为管理人口一般为
34、3-5万万人人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4.住宅层数对居住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住宅层数对居住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影响影响 高层建筑、多层建筑等高层建筑、多层建筑等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规模一般为综合以上分析:居住区规模一般为 人口:人口:35万人万人 用地:用地:50100h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居住区 居住小区居住小区 组团组团户数户数 1万万-1.6万万 3千千-5千千 3001000人口人口 3万万5万万 1万万1.5万万 1000-3000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
35、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三、居住区类型三、居住区类型按性质分按性质分:新建居住区和改建居住区:新建居住区和改建居住区按位置分按位置分:市内居住区、近郊居住区和远:市内居住区、近郊居住区和远郊居住区郊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分按住宅层数分:高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10层以上)、层以上)、中高层居住区(中高层居住区(7-9层)、多层居住区(层)、多层居住区(4-6层)、低层居住区(层)、低层居住区(1-3层)和混合居住区层)和混合居住区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按性质分:单一居住区和综合居住区按性质分:单一居住区和综合居住区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规划
36、结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五、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五、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和要求1.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使用要求使用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
37、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卫生要求卫生要求 日照、通风、噪声和空气污染等日照、通风、噪声和空气污染等安全要求安全要求 防火、防震(位置选择、疏散场地、道路防火、防震(位置选择、疏散场地、道路交通疏散、建筑防震设计等)、防空(人防交通疏散、建筑防震设计等)、防空(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等)工程、平战结合等)经济要求经济要求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美观要求美观要求 地方特色,追求个性等地方特色,追求个性等六、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态六、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态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和节点,从此角度居住
38、区规划间的重要层次和节点,从此角度居住区规划布局可以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布局可以概括以下主要形式: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一、片块式布局一、片块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有较多相同的因素,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据建立起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第二章第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
39、划设计一、住宅类型选择一、住宅类型选择二、住宅合理间距二、住宅合理间距三、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三、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四、住宅群体规划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四、住宅群体规划中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一、住宅类型选择一、住宅类型选择1.适合地区特点(气候、地形等)适合地区特点(气候、地形等)2.适应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适应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 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家庭人口规模小型化 年龄老龄化年龄老龄化 家庭人口的流动化(两代居、核心家庭等)家庭人口的流动化(两代居、核心家庭等)3.利于节地、节能、节材利于节地、节能、节材4.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四新:新材料、新
40、产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四新: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新结构。品、新技术、新工艺,注重新结构。5.利于规划布置:结合地形、周围环境等利于规划布置:结合地形、周围环境等6.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层数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层数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3.混合布置:混合布置:特点:行列和周边的结合,有特色等特点:行列和周边的结合,有特色等4.自由布置:自由布置:特点:结合地形,灵活等特点:结合地形,灵活等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四、住宅群体规划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四、住宅群体规划中注意的几个问题1.争取日照,防止西晒争取日照,防止西晒 日照:点式建筑放南边等日照:
41、点式建筑放南边等 西晒:利用绿化、设置阳台和遮阳板等西晒:利用绿化、设置阳台和遮阳板等2.提高通风能力和防风能力提高通风能力和防风能力 利用道路、建筑布置、绿化和水面等利用道路、建筑布置、绿化和水面等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采用北向退台式住宅采用北向退台式住宅适当加大住宅进深适当加大住宅进深 12m左右左右群体规划方面群体规划方面: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底层功能:对居民干扰不大的底层功能:对居民干扰不大的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利用南北向住宅沿街山墙一侧的用地布置
42、低层公共服务设施低层公共服务设施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共建筑采用采用型、型、E型等型等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计住宅用地规划设计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第三章第三章 住宅用地规划设住宅用地规划设计计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与内容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与内容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
43、布置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与内容一、公共服务设施分类与内容1.按性质分: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按性质分: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2.按使用频率分:经常使用项目、非经常使用按使用频率分:经常使用项目、非经常使用项目项目3.按盈利和非盈利分类按盈利和非盈利分类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计算指标:计算指标:1.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2.千户指标:每千
44、户居民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千户指标:每千户居民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网点的建筑面积共服务设施网点的建筑面积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应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并和居住应按照居民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级并和居住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人口规模相呼应,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须人口规模相呼应,公共服务设施布点还必须与居住区规划结构相适应。与居住区规划结构相适应。2.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区级区级:800-1000m 小区级:小区级:400-500m 组团级:组团级:150-200m3.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
45、项目宜商业服务、金融邮电、文体等有关项目宜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集中布置,形成各级居民生活活动中心4.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结合职工上下班流向、公共交通站点布置,方便居民使用方便居民使用5.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特征和居住区的规划分根据不同项目的使用特征和居住区的规划分级结构类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级结构类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如医院,安静、交通方便地段等合理布局,如医院,安静、交通方便地段等6.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在便于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节约用第四章第四章 公
46、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设置形地的前提下,宜将有关项目相对集中设置形成综合楼或组合体成综合楼或组合体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四、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位置的选择 几何中心几何中心沿主要道路沿主要道路沿主要出入口沿主要出入口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分散在道路四周分散在道路四周2.中、小学规划布置中、小学规划布置服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小学500m,中学,中学1000m建筑层数:小学建筑层数:小学 23层,中学层,中学35层层位置:中心、一角、一侧、规模大时可设位置:中心
47、、一角、一侧、规模大时可设两所两所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划3.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布置幼儿园、托儿所规划布置 联合设置为好,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联合设置为好,环境安静,接送方便的地段。服务半径不宜大于地段。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层数:米。层数:12层为主,在用地紧张地段可考虑三层层为主,在用地紧张地段可考虑三层 位置:位于组团之间、位于组团内、位位置:位于组团之间、位于组团内、位于小区中心于小区中心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一、道路类型、分级和功能一、道路类型、分级和功能二、道
48、路规划设计原则与技术性规定二、道路规划设计原则与技术性规定三、道路系统基本形式三、道路系统基本形式四、停车设施规划四、停车设施规划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一、道路类型、分级和功能一、道路类型、分级和功能1.道路类型道路类型 车行道: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担负着车行道: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主体,担负着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居住区与外界及居住区内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交通联系。的交通联系。步行道: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各级绿地系统步行道:步行道往往与居住区各级绿地系统结合,起着联系各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结合,起着联系各类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
49、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休闲功能。共建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休闲功能。2.道路分级道路分级 居住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车行道宽度一般,车行道宽度一般需需9m,道路断面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人行道,道路断面多采用一块板形式,人行道宽宽24m.居住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是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路面宽道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无供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道路与停车设施
50、规划布置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级道路组团级道路:组团内的主要道路,路面宽:组团内的主要道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住宅单元入口的道:通向各户或各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不宜小于路,宽度不宜小于2.5m.第五章第五章 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道路与停车设施规划布置置3、道路的功能、道路的功能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