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题【考点透析】固根基 图解考点考点备考指津 类型一概括思想内容 知识储备一、思想感情分类古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无外乎“喜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类型解释喜系列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等等怒系列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续表)类型解释哀系列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思系列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愁系列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别离
2、的忧伤,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的忧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跟踪训练1.2018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寄和州刘使君注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看花多上水心亭。晓来江气连城白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醉中高咏有谁听?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解析解析 本题考
3、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到此诗情应更远”意思是刘禹锡到这里应当更有诗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有谁听”是说无人理解,表现了诗人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别人不理解,但作者能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感知到刘禹锡的心意的知音之许。读懂诗歌 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郡里供职。清闲的日子里您定当临着春风连连举杯,直到倾尽瓶中之酒。每当送客的时候,您都会特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的时候大多漫步而上水心亭。拂晓时分,江上雾气漫上郡城,白茫茫的一片,雨后初霁,青绿山色映衬得城郭风光更美丽。面对山光水色,您一定沉迷于诗情画意之中浮想联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之中高吟一
4、首有谁听?二、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一)咏史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咏史诗的思想感情大体分为三类:1.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观点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者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兵家的眼光论项羽的成败,并设想项羽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东山再起,这是为项羽负气自刎而惋惜。2.悲吟古人际遇,暗伤己之情怀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李商隐的贾生,是典
5、型的借古伤己,作者借贾谊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3.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要么托古讽今,以前人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统治者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黎民疾苦深表同情;要么忧国伤时,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总之,分析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从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伤(讽)今三个角度来思考。跟踪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这首诗借什么历史,感叹怎样的情怀?答案 这首咏怀古迹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作者自抒身世遭
6、遇之感。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凭吊历史人物抒发个人感怀。要理解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读懂诗歌 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文章,今天在漂流蓬转中又正好经过您的坟墓。假如您在天有灵,想必会真正了解我有经世之才而无主依托,我开始怜慕您。墓前的石麟已经被萋萋春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遥对着暮云。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二)咏物诗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
7、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诗歌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作者的美好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的思想感情大体分为四类:1.单纯咏物,表达喜爱或赞美之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耿耿不忘抗金、一心只为社稷苍生的心志。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
8、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的道理。跟踪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解析 作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尾联承前而出,写与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除了应酬上的
9、赞美恭维、油然而生的羡慕向往外,更表达了对彼此志趣相投的感慨。读懂诗歌 秋日的一天,我因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而喜笑颜开。清光门外,有一溪渠水环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院子里种植着几棵碧绿的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不要说室内文书堆积案头,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三)羁旅诗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的诗篇就叫作羁旅诗。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
10、类:1.天涯漂泊的思乡之情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抒写羁旅途中淡淡的愁思。客愁本来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与旅人也更加亲近。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有了些许的慰藉。2.望尽天涯的怀人之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羁旅他乡的忧愁悲愤或凝聚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11、、忧愁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跟踪训练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注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词句做简要说明。答案 先是忽然看到临曲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茅舍、迎风轻扬的酒旗、错落宁静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的一缕思乡之情。解析 该题要求分析景中包含的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首先,抓住上片中的“忽”字把景象分成
12、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景物特征不难得出“惊喜”“温暖”两层内涵来;再结合下片“凄凉只恐乡心起”可以得出“思乡”这一层内涵。读懂诗歌 碧绿的山,秋霜染红的树,雨后天晴而明媚。山路转陡,怀疑没有路。忽然有人家临曲水而住,竹篱笆,茅草屋,沙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凄凉只恐因思乡的心意而起。家中的妻子居处遥远,回头徒然凝神而望。今晚到哪里的孤馆里住宿,听一声远行的大雁鸣叫,半窗透过的残月,总是离别人的眼泪。(四)送别诗送别诗一般以描写景物来表达离愁别绪,或者直接抒写离愁别绪,或者借此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者重在写离愁别恨,或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者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其思想感情主
13、要分为四大类:1.哀婉凄伤的离别之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凄凉惨淡的意境与哀婉凄伤的离愁别绪是送别诗中最传统的基调、最常见的情感风格。特别是在送别迁客,送别落第举子,或在病中送别、佳节送别以及乍逢旋别中更易使人产生别易聚难、前途茫然的凄怆感。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2.忧伤愤懑的不平之意这类诗多见于迁谪、归隐时,主要借送友自抒胸臆、一吐块垒,或借别情来表明心志(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反映个人命运的变化或社会政治情况,表达失意之情、愤懑之气。3.激昂慷慨的勉励之情在一些为宦游(为功名而四处奔走
14、)而别、为杀敌报国而别、为新官上任而别的送别诗中,文人士子们更是胸怀大志,俟机报国,渴望“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机会,借送别表达激昂高亢、蓬勃奋发的精神。4.劝勉慰藉的关切之辞这类诗劝勉慰藉与友情同在,借送别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关心、抚慰、牵挂、勉励之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二首(其一)(高适)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跟踪训练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 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选自
15、宋诗精华录)注 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答案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分析时要紧扣三、四两联中所写的想象“逢社燕”“浣征衣”之景,“终日自临水”“已息机”多了一份闲适,再揣摩所写之景营造的轻松愉悦的氛围,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并结合全诗作答。读懂诗歌 春风吹来,染绿了树林;想象孩
16、子们眺望着柴门。远方山谷中传来杜鹃的鸣叫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鸣叫声触痛了前山蜀客似箭的归心。想象回到家里,刚好遇到燕子飞回来,下马赶紧洗洗衣服上的征尘。天天独自来到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琐事杂务,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了。(五)爱情闺怨诗主要表现为悼亡诗、闺怨诗、男女恋情诗。其思想感情大体分为四类:1.相濡以沫的深厚之情要么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要么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念,要么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要么表现夫妻间至死不渝的爱情。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滞留在有着崇山峻岭的巴蜀地区,在秋雨淅沥的夜里,作客异乡的诗人读着妻
17、子询问归期的书信,陷入了沉思。他憧憬着夫妻秉烛对坐,互诉别后相思的温馨时刻,表现出二人的伉俪情深。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主要表现幽居深宫的凄凉与孤独,宫内生活的单调与无聊和对命运的哀痛与怨恨,对自由、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另外,还有一些诗歌借“宫怨”之名,抒发郁结于心的某种怨情。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这类诗歌或写思妇空闺独守、思亲念远的哀伤,或写红颜易逝、青春虚度的惆怅,或写盼夫早归、夫妻团聚的渴望。如刘方平代春怨:“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
18、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诗中的思妇触景伤情,怀思不已。本诗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思妇的幽怨。4.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要么睹故物而思亡人,触旧景而生悲情,表达生死两隔的愁绪哀伤与抑郁痛苦;要么追忆殁前的生活情景,叙述亡人的琐事细节,寄托无限哀思与怀念;要么触景伤情,情染于物,表达孤独的情怀与物是人非的凄楚。如苏轼的江城子。跟踪训练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诉衷情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注 故画作远山长:故意把双眉画成长长的远山形状,表示离恨的深长。流芳:指流水年华。颦:皱眉,表示愁情。词的下
19、片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心理?答案 下片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下片前三句写她追忆往事,哀叹芳华易逝,流年似水,内心伤感不已。此三句,寥寥数语便道出了女主人公对于自己不能掌握自身命运,而只得让美好年华虚度在陪人欢笑上的痛楚。下片结尾三句,以女主人公“拟歌先敛”、强颜欢笑、柔肠欲断的情态,生动地刻画出歌女无法获得幸福生活而为生计被迫卖唱的痛苦心情。读懂诗歌 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轻霜。天气太冷,你呵着纤手,试着描画梅花妆。都因离别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双眉画成远山的式样,浅淡而又细长。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是令人感伤。想要唱歌却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却又愁上眉头,这真是最令人断肠的事情。
20、(六)边塞征战诗边塞诗是对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每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国力或强或弱,导致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如盛唐之时的边塞诗昂扬豪迈,宋代边塞诗则充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其思想感情主要有四类: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投笔从戎,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3.征人思乡、闺妇盼
21、归的两地情愁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透露出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期望;等等。另外,边塞诗中表现思乡的乐曲有关山月梅花落胡笳十八拍等。4.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统治者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 古从军行)。注意常用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边关戍楼、戈矛剑
22、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跟踪训练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 骎骎(qn q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争苦难的边塞将士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意思对即可)
23、解析 本诗写了戍边环境的艰苦与将士的辛苦。用“秋”与边将的心情相关联,正如戍楼之月,其心情是凄苦孤寂的;“岁年深”,指出时间之长,有思乡之情;“烟尘飞至今”,有厌倦之意。读懂诗歌 北风使白草凋败了,外族军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与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声,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自从有了卢龙塞,那里的烟尘一直飞到今天。(七)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作者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
24、种闲适清新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其思想感情主要有三类: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飞驰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望岳。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辉,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
25、透露诗人失意怅惘的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之孤寂;或借凄风苦雨,寄寓对贬谪的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如杜甫的登岳阳楼。跟踪训练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 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解析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概括词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结合全词及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来分析;第二问考查炼字,分
26、析“插”字的表达效果,要弄清动词“插”的基本含义并结合语境中两岸高山的具体形象来分析。读懂诗歌 仰卧船头,看陡峭、挺拔的山峰映入江中。打断江中倒影绿痕的,是山上的竹林和幽石。大自然打造的如画屏的美景,遮掩了半个江面。担心撑起竹篙时,江面荡起涟漪,使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变得散乱。考点备考指津 类题指津【设问方式】1.2018江苏卷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2018天津卷“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3.2016北京卷“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
27、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4.2016全国卷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考点备考指津【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是回答一种情感还是几种情感,然后确定答题步骤。2.指出作者的情感。如果分值低的话,按照诗(词)的字面意思指出情感;如果分值高的话,首先阐明诗(词)句的表面情感,然后再阐明深层情感或者在一首诗(词)里面的几种情感(步骤1)3.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注意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步骤2)考点备考指津跟踪训练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
28、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 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 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诗人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 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问题指向:一是题目问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二是要结合作者的思
29、想及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考生结合平时对苏轼的生平的知识积累,同时根据注解“海南黎族人”和诗歌内容“天涯万里”可知,此诗是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海南在中国的最南端,素有“天涯海角”之称,而在唐宋时,是边远偏僻、蛮荒险峻之地,相比中原的富庶,这里戴罪立功的艰辛令人谈之色变;加之琼州海峡在古代时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风高浪急,流放者要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才能抵达,可见被贬海南,是一种非常严酷的惩戒。但就是在这样的肉体及精神的双重折磨下,苏轼竟然还能与小儿嬉戏,产生舞雩之感,可见其人生态度之旷达和乐观。读懂诗歌 三四个天真活泼的黎族孩子吹着葱叶,来迎我这个来自远地的老翁。不要把贬谪到万里之外、流落天涯的愁
30、绪放在心上,这里也有舞雩礼乐之风。类型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储备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毕竟是表情达意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一样。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2.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世、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考点备考指津 考点备考指津 类题指津【设问方式】1.2018全国卷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2.2016天津卷 你如
31、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2016江苏卷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2014辽宁卷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考点备考指津【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2.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步骤1)3.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并阐述理由。(步骤2)跟踪训练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
32、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
33、或“喜”,考生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读懂诗歌 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卷起帘子,放春愁离去。昼长没有诗朋酒侣,自己对着黄鹂说话。那飘着絮影、沁着香的无人之处,充满了春意。划船离去。诗句未成,突然看到梨花如雨般飘落。【技法指津】速提能 技法21诗歌思想情感“七看”、答题术语注重“汇集”一、如何读懂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2.看作者常言道:“在什么
34、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作什么样的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者的考点备考指津 生平、思想感情、政治抱负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创作。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出的豁达和豪迈。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流离失所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了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
35、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诗人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考点备考指津 考点备考指津4.看意象诗歌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就是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作者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5.看关键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走向。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考点备考指津6.看典故古人写
36、诗作词,常用典故。精彩的典故,以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深化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求言外之意。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鉴赏时,将古人、古事与作者的现实状况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考点备考指津7.看注解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都会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帮助。二、常见内
37、容观点题目的答题术语1.思想内容(1)评价思想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苦、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考点备考指津(2)诗歌抒发的感情: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愁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悠闲自由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2.思想感情(1)揣摩诗歌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
38、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离愁别恨、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考点备考指津(2)诗歌抒发的感情: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顾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此外还有: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等。2017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
39、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 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子母变式训练原创对点子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说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B.称李绅为“短李”,又故称“伏”,由此可见李、白之间关系的亲密无间。C.诗人结合自己命运遭际发了聊可自慰的话语,说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
40、分。D.“莫怪气粗言语大”是诗人用自得的语气说的,意为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子母变式训练子母变式训练答案 C解析“聊可自慰的话语”分析错误,应该是“牢骚话语”。2.【评价内容主旨】怎样评价这首诗题目中的“戏赠”?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子母变式训练答案 题目表面上是对友人的戏谑,叙述为“戏赠元九、李二十”,具体表现为第二联的“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似乎是戏言,但是实质上是作者的不平、辛酸和自嘲,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有利于突出诗歌的主旨。解析 最重要的是要清楚句子表面与实际情形的不同,所表达的具体思想感情。子母变式训练3.【评价思想感情】参见母题第6题。答案 参见母题第6题。子母变式训练
41、4.【评价观点态度】有人说,这首诗的后四句,是作者对自己文章的夸耀,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答案 示例一:同意。“身后文章合有名”是说“我”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新排十五卷诗成”是指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这些都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示例二:不同意。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也不乏对自己才能的自豪。但实质上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不平、辛酸和自嘲,寓深意于轻松调侃之中,可以说是亦庄亦谐。解析 作答本题,关键在于对诗歌的理解。本题无论同意与否,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子母变式训练高考原味母题(加“*”的为本考点题)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
42、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子母变式训练答案 CD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有误,根据题目中“戏赠”和注释“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可知“短李”是朋友之间的戏谑称谓,没有“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理解有误,这里
43、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子母变式训练*6.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答案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要注意审题,题干要求从“戏赠”入手,并“结合全诗”。首先要领会“戏赠”的含义,然后从全诗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戏谑”为主旋律,在诗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戏谑友人、夸耀自己的文学成就”。“世间富贵应无分”是表达对现实的无奈,“身后文章合有名”是表达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肯定,“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是对自己文子母变式训练学成就的自得。由上可知,作者的态度是肯定自我,但也流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读懂诗歌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应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