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6920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 研究真题,确定复习路径研究真题,确定复习路径【20202020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212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时。”(论语(论语学而)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可也,简。”仲弓曰:仲弓曰:“居居敬敬而行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简乎?”子曰:子曰:“雍之言然。雍之言然。”(论语(论语雍也)雍也)【注】居

2、:居心。行:做事。大:同【注】居:居心。行:做事。大:同“太太”。21.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为本。为本。“敬事敬事”的意思是的意思是_。(。(2 2分)分)答案:答案:民民 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P2P2 考查分析:填空,关键概念,重点词语解释考查分析:填空,关键概念,重点词语解释22.22.孔子认同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居敬而行简”优于优于“居简而行简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试作分析。(4 4分)分)答案:答案:“居敬而行简居敬而行简”,“居敬居敬”也就是也就是“敬事敬事”。凡政。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事居心于敬,

3、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这样敢烦扰百姓。这样百姓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居简而行简居简而行简”,居心简单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这样,敷衍塞责。这样百姓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考查分析:比较,分析中的翻译、解释与拓展考查分析:比较,分析中的翻译、解释与拓展 教材梳理与对点演练教材梳理与对点演练 第一篇第一篇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

4、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无耻、有耻且格、敬事、节用、使民以时、有事、无耻、有耻且格、敬事、节用、使民以时、有事、陈力就列、均无贫、和无寡、既来之则安之、陈力就列、均无贫、和无寡、既来之则安之、萧墙之内、彻、偃、忠、劝、躬稼萧墙之内、彻、偃、忠、劝、躬稼(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为政以德,德治为政以德,德治2.2.礼治与道德感礼治与道德感3.3.庶民、富民、教民,民生与教化,先富后教庶民、富民、教民,民生与教化,先富后教4.4.足食、足兵、民信,强调信乃立国之本足食、足兵、民信,强调信乃立国之本5.5.

5、敬事、节用、爱民敬事、节用、爱民6.6.为臣职责,反对内战,以文德教化百姓为臣职责,反对内战,以文德教化百姓7.“7.“均均”的含义:孔子提出的含义:孔子提出“均无贫均无贫”的主张,是站的主张,是站在统治者即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方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方法,即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法,即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这与后来的这与后来的“均贫富均贫富”的含义是不同的,的含义是不同的,“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亦即劫富济贫。亦即劫富济贫。8.8.反对搜

6、刮民财反对搜刮民财9.9.轻徭薄赋,百姓为本轻徭薄赋,百姓为本10.10.统治者以身作则,正己,君子的道德影响力统治者以身作则,正己,君子的道德影响力11.11.提倡躬稼得天下,即德治,而非武治提倡躬稼得天下,即德治,而非武治【对点演练】【对点演练】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为政)为政)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

7、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而礼义之化也。(荀子之化也。(荀子性恶)性恶)(1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治国理政上,孔子和荀子都高度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治国理政上,孔子和荀子都高度重视视“_”“_”(限用材料中的一个字)的作用。(限用材料中的一个字)的作用。“格格”在这里的在这里的意思是意思是_。(。(2 2分)分)(1 1)礼)礼 内心归依内心归依(2 2)对于)对于“刑刑”,孔子和荀子的态度有何

8、不同?为什么?(,孔子和荀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4 4分)分)(2 2)孔子反对用孔子反对用“刑刑”来管理百姓,因为这样无法培养百姓的羞来管理百姓,因为这样无法培养百姓的羞耻心,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让百姓弃恶从善。耻心,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让百姓弃恶从善。荀子主张用荀子主张用“刑刑”来禁止百姓违法乱纪,因为人的本性是恶来禁止百姓违法乱纪,因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国家必须用的,国家必须用“刑刑”来震慑作恶念头,才能使百姓弃恶从善。来震慑作恶念头,才能使百姓弃恶从善。第二篇第二篇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9、。克己复礼、二代、梦见周公、佾、觚不觚、有道、克己复礼、二代、梦见周公、佾、觚不觚、有道、正名、阙如、君君、弟、色难正名、阙如、君君、弟、色难(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克己复礼,以礼为视听言动的标准克己复礼,以礼为视听言动的标准2.2.为仁由己,强调个体积极主动的道德建设为仁由己,强调个体积极主动的道德建设3.3.崇拜周礼,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人生使命崇拜周礼,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人生使命4.4.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现象的痛恶与感叹对礼崩乐坏、名实不符现象的痛恶与感叹5.5.僭越,正名,名正言顺,君君臣

10、臣父父子子僭越,正名,名正言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6.6.孝悌与忠诚孝悌与忠诚7.7.礼与仁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礼与仁的关系,形式与内容【对点演练】【对点演练】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孟懿子问孝。子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无违。”(论语(论语为政)为政)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论语为政)为政)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11、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论语为政)为政)(1 1)孔子对)孔子对“孝孝”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由对孟懿子的答复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由对孟懿子的答复可知,孝贵在可知,孝贵在_;由对子游的答复可知,孝贵在;由对子游的答复可知,孝贵在_。(两处横线各限填(两处横线各限填1 1个字)(个字)(2 2分)分)(1 1)顺)顺 敬敬(2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对于“孝孝”的看法侧重点的异同。的看法侧重点的异同。(4 4分)分)(2 2)同:否定单纯的物质层面的赡养,提倡精神层面的恭)同:否定单纯的物质层面的赡养,提倡精神层面的恭敬与和悦。敬与和悦。异:材

12、料二侧重内心的恭敬,材料三侧重脸色的和悦。异:材料二侧重内心的恭敬,材料三侧重脸色的和悦。第四篇第四篇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弑、沐浴、谏、滔滔、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弑、沐浴、谏、滔滔、辟人之士、辟世之士、不仕无义、大伦、硁硁、深则厉浅则揭、不仕无义、大伦、硁硁、深则厉浅则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凤鸟不至河不出图(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知其不可而为之,责任感和使命感知其不可而为之,责

13、任感和使命感2.2.儒道的人生选择:入世与出世儒道的人生选择:入世与出世3.3.儒家的理想主义,道家的洁身自好儒家的理想主义,道家的洁身自好4.4.对周礼难以恢复的慨叹对周礼难以恢复的慨叹 【对点演练】【对点演练】3.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一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君,请讨之。”公曰:公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孔子曰: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告夫三子者!者!”之三子告,不可

14、。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论语宪宪问)问)二二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我?”(墨子(墨子兼爱)兼爱)(1 1)从一二段文

15、字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从一二段文字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 2分)分)(1 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2 2)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墨的这种精神的不同思想内涵。)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墨的这种精神的不同思想内涵。(4 4分)分)(2 2)根据材料,孔子)根据材料,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了履行自己是为了履行自己为官的职责,意在维护礼制,并对违犯周礼的行为表明自己严为官的职责,意在维护礼制,并对违犯周礼的行为表明自己严正的态度。正的态度。根据材料,墨子根据材料,墨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了倡导并维护是为了倡导并维护“义义”,正是

16、天下人,正是天下人“莫为义莫为义”,墨子愈发感到,墨子愈发感到“为义为义”的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性和紧迫性。第五篇第五篇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文、忠恕、近取譬、伐善、施劳、趋、谅文、忠恕、近取譬、伐善、施劳、趋、谅(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仁仁”的基本内涵即的基本内涵即“爱人爱人”,具体体现:孝悌、谨信、爱众、,具体体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重视

17、人、关心弱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者、珍爱生命等。2.2.忠恕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忠恕之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3.3.圣的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圣的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4.4.实践仁的方法:推己及人。实践仁的方法:推己及人。5.5.孔子的志向,建立一个孔子的志向,建立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的礼治世界。礼治世界。6.6.大仁与小信。孔子的大仁与小信。孔子的“仁仁”以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这个大以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这个

18、大原则为前提,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原则为前提,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知礼”,因其有些行为僭越了一个臣子的,因其有些行为僭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另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本分;另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为“仁者仁者”。【对点演练】【对点演练】4.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9、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论语雍也)雍也)子路曰: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乎?”子曰: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仁!如其仁!”(论语(论语宪问)宪问)(1 1)根据材料一可知,)根据材料一可知,_(用一个四字成语概(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实践括)是实践“仁仁”最切近的方法。(最切近的方法。(2 2分)分)(1 1)推己及人)推己及人(2 2)两则材料所谈之)两则材料所谈之“仁仁”的内涵有何区别?请简析。(的内涵有何区别?请简析。(4 4分)分)(2 2

20、)材料一中的)材料一中的“仁仁”以自身为待人处世的参照,强调的以自身为待人处世的参照,强调的是是个人修养个人修养。材料二中的材料二中的“仁仁”忽略个人小节,关注普施恩惠于民的忽略个人小节,关注普施恩惠于民的外在外在功业功业,是大仁。,是大仁。第六篇第六篇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艺、志士、士、发愤、质、文艺、志士、士、发愤、质、文(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重义轻利,见利思义2.

21、2.杀身成仁杀身成仁3.3.安贫乐道安贫乐道4.4.仁者、知者、勇者仁者、知者、勇者5.5.文与质文与质【对点演练】【对点演练】5.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子曰: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使人也,器

22、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论语子路)子路)朱熹注: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朱熹注: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论语集注)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论语集注)(1 1)从上述材料可知,君子待人处事所遵循的原则是)从上述材料可知,君子待人处事所遵循的原则是_或或_。(用材料中的字词回答)(。(用材料中的字词回答)(2 2分)分)(1 1)义)义 道道(2 2)下奉上曰)下奉上曰“事事”,上使下曰,上使下曰“使使”。结合相关材料,简。结合相关材料,简析君子和小人在析君子和小人

23、在“事事”与与“使使”方面的不同点。(方面的不同点。(4 4分)分)(2 2)在)在“事事”方面,君子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公正,不必方面,君子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公正,不必去刻意取悦,易事奉;小人以私利为标准,主观偏袒,要费心去刻意取悦,易事奉;小人以私利为标准,主观偏袒,要费心思去揣摩迎合,难事奉。思去揣摩迎合,难事奉。在在“使使”方面,君子根据才能类型来使用人才,宽容而不强方面,君子根据才能类型来使用人才,宽容而不强人所难;小人从私心出发,以个人好恶使用人才,刻薄而求全人所难;小人从私心出发,以个人好恶使用人才,刻薄而求全责备。责备。第八篇第八篇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

24、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周、比、群、党、所以、所由、所安、友谅周、比、群、党、所以、所由、所安、友谅(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2.2.以直报怨,即当面直陈其怨,不必迂回曲折、旁敲以直报怨,即当面直陈其怨,不必迂回曲折、旁敲侧击,而应单刀直入,以直言相告自己的愤怨。侧击,而应单刀直入,以直言相告自己的愤怨。3.3.严己宽人严己宽人4.4.考察人的三个方面:行为、经历、习惯兴趣(言不考察人

25、的三个方面:行为、经历、习惯兴趣(言不在内)在内)5.5.交友的对象,交友的距离交友的对象,交友的距离【对点演练】【对点演练】6.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焉廋哉?”(论语(论语为政)为政)孟子曰: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26、;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1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从_、_和习和习惯兴趣等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惯兴趣等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的。(2 2分)分)(1 1)行为)行为 经历经历(2 2)指出孔孟考察人的角度有何不同,并简要评析。()指出孔孟考察人的角度有何不同,并简要评析。(4 4分)分)(2 2)孔子从自身表现考察人,孟子从别人评价考察)孔子从自身表现考察人,孟子从别人评价考察人。人。孔子对自身表现的考察细致而又抓住关键,孟子对

27、孔子对自身表现的考察细致而又抓住关键,孟子对别人评价的考察注重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将孔孟两个别人评价的考察注重绝大多数人的看法,将孔孟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就是最全面的考察人的方法。角度结合起来,就是最全面的考察人的方法。第十一篇第十一篇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文学、愤、悱、绘事后素、兼人、述而不作文学、愤、悱、绘事后素、兼人、述而不作(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性近习远教育的可

28、行性与必要性,性近习远2.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因材施教4.4.教育内容,文、行、忠、信,诗、礼,侧重人格培养教育内容,文、行、忠、信,诗、礼,侧重人格培养5.5.教学原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教学原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6.6.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起予者商也起予者商也”7.“7.“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与与“则不复也则不复也”8.8.无言之教无言之教9.9.述而不作,灿烂的周礼,保守的政治倾向述而不作,灿烂的周礼,保守的政治倾向【对点演练】【对点演练】7.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

29、)分)子曰:子曰:“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复也。”(论语(论语述而)述而)(1 1)用材料中的词来说,所谓)用材料中的词来说,所谓“心求通而未得心求通而未得”即即“_”,所谓所谓“口欲言而未能口欲言而未能”即即“_”。(。(2 2分)分)(1 1)愤)愤 悱悱(2 2)孔子自称)孔子自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却又说,却又说“则不复也则不复也”,这两者是,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否矛盾?为什么?(4 4分)分)(

30、2 2)不矛盾。)不矛盾。孔子自称孔子自称“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就一个教育者最根本的,是就一个教育者最根本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而而言的,即做教育要孜孜不倦,不懈怠;言的,即做教育要孜孜不倦,不懈怠;孔子又说孔子又说“则不复也则不复也”,则是就具体的,则是就具体的教学原则或方法教学原则或方法而言的,而言的,即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启发诱导原则,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即教学活动中要遵循启发诱导原则,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第十二篇第十二篇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狂简、行行如、暴虎冯河、惧、升堂入室、割鸡焉用

31、牛刀狂简、行行如、暴虎冯河、惧、升堂入室、割鸡焉用牛刀(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2.2.用行舍藏,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用行舍藏,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其中所蕴涵的,一方面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其中所蕴涵的,一方面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是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儒学通达权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通达权变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3.3.勇与谋勇与谋4.4.颜渊之死与伯牛之疾,

32、精神伴侣的沦丧,周礼继承颜渊之死与伯牛之疾,精神伴侣的沦丧,周礼继承者的凋零者的凋零5.5.高山仰止,道德与学问高山仰止,道德与学问6.6.子贡捍卫孔子,数仞之墙与日月子贡捍卫孔子,数仞之墙与日月【对点演练】【对点演练】8.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勇者不惧。”(论语(论语宪问)宪问)子曰: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惧,好谋而成者也。”(

33、论语(论语述而)述而)(1 1)“暴虎冯河暴虎冯河”的意思是的意思是_。按。按“君子君子道者三道者三”的分类看,的分类看,“暴虎冯河暴虎冯河”者不是真正的者不是真正的_。(2 2分)分)(1 1)徒手搏虎,徒步渡河)徒手搏虎,徒步渡河 勇者勇者(2 2)关于君子的品格,孔子一会儿说要)关于君子的品格,孔子一会儿说要“不惧不惧”,一会儿说要,一会儿说要“惧惧”,试结合材料,简析其中的原因。(,试结合材料,简析其中的原因。(4 4分)分)(2 2)孔子说)孔子说“不惧不惧”,是,是不畏惧、不害怕不畏惧、不害怕的意思,的意思,也就是说面对艰难险阻,勇者不能怯懦退缩,要勇敢也就是说面对艰难险阻,勇者不

34、能怯懦退缩,要勇敢面对。面对。孔子说孔子说“惧惧”,是,是警惕、谨慎警惕、谨慎的意思,也就是说面的意思,也就是说面对危险情境,君子要谨慎对待,善于谋划,切忌鲁莽对危险情境,君子要谨慎对待,善于谋划,切忌鲁莽行事。行事。第十三篇第十三篇 沂水春风沂水春风【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宗庙之事、会同宗庙之事、会同(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曾皙之志:礼乐治天下,实行仁政,太平社会,安曾皙之志:礼乐治天下,实行仁政,太平社会

35、,安居乐业。居乐业。2.2.吾与点也,赞赏与向往,礼乐治理下的盛世景象吾与点也,赞赏与向往,礼乐治理下的盛世景象【对点演练】【对点演练】9.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甲甲 (曾皙,名点)曰:(曾皙,名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吾与点也!”(论语(论语先进)先进)乙乙 子路曰:子路曰:“愿闻子之志。愿闻子之志。”子曰: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

36、信之,少者怀之。”(论(论语语公冶长)公冶长)(1 1)由材料甲)由材料甲“喟然喟然”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所描述志向的所描述志向的_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_之感。之感。(2 2分)分)(1 1)神往)神往 苦闷(意思相近即可)苦闷(意思相近即可)(2 2)请根据材料乙的相关内容,简述材料甲)请根据材料乙的相关内容,简述材料甲“吾与点也吾与点也”的原的原因。(因。(4 4分)分)(2 2)由材料乙可知,孔子的志向是建立一个)由材料乙可知,孔子的志向是建立一个老少皆老少皆安、仁爱和乐的礼治社会安、仁爱和乐的礼治社会。材料甲曾

37、皙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正是材料甲曾皙所描述的生活场景,正是孔子梦寐以求孔子梦寐以求的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大同社会的生动写照与缩影。的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大同社会的生动写照与缩影。第十四篇第十四篇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适、莫、狂狷、和、同、乡原适、莫、狂狷、和、同、乡原(答案详见课文)(答案详见课文)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依据课文内容,梳理本课的思想要点。1.1.中庸内涵:以中道行事,适度,恰当,不走极端,中庸内涵:以中道行事,适度,恰当,不走极端,理性,稳健,包

38、容,合情合理。理性,稳健,包容,合情合理。2.2.中庸特点:适度性、原则性、灵活性。中庸特点:适度性、原则性、灵活性。3.3.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对点演练】【对点演练】10.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师也过,商也不及。及。”(”(论语论语先进先进)孔子曰: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荀子(荀子宥坐)宥坐)子曰:子曰:“乡原,德之贼也。乡原,德之贼也。”(”(论语论语阳货阳货)(1 1)以

39、)以“宥坐之器宥坐之器”作比,孔子评价师与商的话可改为:师作比,孔子评价师与商的话可改为:师也,商也。(也,商也。(2 2分)分)(1 1)满)满 虚虚(2 2)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庸之道的内涵。()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庸之道的内涵。(4 4分)分)(2 2)由孔子对)由孔子对“师与商师与商”和和“宥坐之器宥坐之器”的评说的评说可知,中庸之道要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可知,中庸之道要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讲求适度讲求适度。由孔子对不讲是非、四面讨好的由孔子对不讲是非、四面讨好的“乡原乡原”的深恶痛的深恶痛绝可知,中庸之道要绝可知,中庸之道要坚守仁义原则坚守仁义原则,不和稀泥。,不和稀泥。1 11

40、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2 2)题。()题。(6 6分)分)子曰: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论语里仁)里仁)孟子曰: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1 1)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哲学观念,即)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哲学观念,即_。(。(2 2分)分)(1 1)中庸之道()中庸之道(2 2分)分)(2 2)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

41、(4 4分)分)(2 2)原则性原则性。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人、厌恶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中庸的原则性。中庸的原则性。均衡性均衡性。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说明中庸就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说明中庸就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灵活性灵活性。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庸的具体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中庸的具体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处理的。(每点(每点2 2分,写出分,写出2 2点,即给满分)点,即给满分)今天的课到此为止,今天的课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收听!感谢大家的收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论语选读》复习纲要与答题技巧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