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僮:未成年的仆人。病:担心,忧虑。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人有馈一木者 馈:
2、_木小不堪也 堪:_为余生炭满炉 余:_乃尽湿之 乃: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 (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解析】【分析】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就都用水浇灭了。乃,
3、就。 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 馈赠,赠送 ; 胜任,胜用 ; 我 ; 于是,就 。 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示例1
4、: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附参考译文】 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
5、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
6、,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任元受:名尽言。事:侍奉。迨(di):及。辟:征召。辞:推辞。(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未尝离左右_或以语话稍多_尽言方养亲_必持以遗老母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
7、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魏公太息而许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8、解析】【分析】(1)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句子大意为:一定拿回去给母亲。遗:给。 (2)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中的“以”,介词,因为;A介词,用;B介词,把;C介词,按照;D介词,因为。 (3)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注意结合句子意思分析句子的成分。这句话的大意是:即使名医也比不上他。“名医”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后停顿。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个句子停顿应为: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太息:表示某种感
9、情,这里可以翻译为“感动”;许:答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亲:亲近;所以:原因;兴隆:兴盛。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本题考查人物的刻画,作答时先概括人物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本文中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任元受。 故答案为:身边;稍微;正;给; D; 虽/名医/不迨也 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
10、以献公。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
11、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刻画人物方法的能力。刻画人物方法主要是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等,另外还会有侧面烘托、对比等手法,具体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
12、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嫚:侮辱。瘳(chu)
13、:(伤、病)痊愈。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是_贤_恐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4)匈奴单于写信侮
14、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解析】【分析】(1)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ABD停顿正确。C“上默/然惭”在主谓之间停顿,应为:上/默然惭。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
15、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是”做代词用,这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面:当面;谀:谄谀逢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以:因为;誉:夸奖;毁:诋毁。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阅读选文,理解每段所讲的事件,然后按照人物(季布)+事件结果的模式概括每段内容即可。选文第一段写季布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第二段写季布劝说文帝。结合事件背景及季布的动作语言分析季布的性格特点,季布在殿上皆恐的情况规劝吕后放弃攻打匈奴以及竟然敢指
16、出皇上为人处世的不足,可以看出季布正直,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 C; 这;才能;担心,害怕 (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
17、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
18、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附参考译文】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chn,缠)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
19、?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
20、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窺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
21、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注】帝:指汉高祖刘邦。子房:指张良,字子房。饷馈:军饷。(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皆言其情_此所以为我所禽也_(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1)情况;被(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为”这里是被的意思。 (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
22、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 (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 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故答案为:情况;被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
23、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5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24、】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
25、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请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尝趋百里外 趋:_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_(2)翻译下列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
26、】、【乙】两文的异同点。 【答案】 (1)快步走;通“才”,才能(2)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3)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5)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驱”是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快步走的意思。“材”是通假字,通“才”,才能。 (2)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以是”,
27、因此;“以”,介词,把;“假”,借;“得”,能够。句意: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句重点词语有:“昏”,愚笨;“逮”,不及,赶不上。句译: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3)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为: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甲文的总结句“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在选文删掉的部分,这一句交代了“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所以在作答时,围绕“勤”和“艰”回答即可;乙文“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用原文语句“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来作答,用自己的语言就是“不学”或“不努力学习”。此题考查较为简单。 (5)从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28、三个角度作答。两文都讲了学习问题,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表达方式上有所侧重: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甲文叙议结合,以记叙为主;乙文是典型的议论文,原文中的事例是记叙,但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以议论为主。同此题考查较全面,也比较难。但如果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对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常考知识点烂熟于心的话,得全分也很容易。正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故答案为:快步走;通“才”,才能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
29、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
30、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从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附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31、?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32、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33、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语。 俟其欣悦_持汤沃灌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日以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从乡之先达 而承天子之宠光C.是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
34、和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答案】 (1)等待,等到;热水(2)B(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4)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汤”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热水的意思。 (2)A以:表修饰,不译/把;B结构助词,的;C表示
35、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D向/比。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因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一段主要写自己求书之难,求师之难;第二段写自己行路之难和生活之难以及如今所取得的成就,第三段把太学生的学习优越条件和自己当年的艰苦进行对比,以此告诉马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即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由此可知作者劝学的
36、方法是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故答案为:等待,等到;热水 B;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
37、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38、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39、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则有去国怀乡_至若春和景明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微斯人,吾谁与归?(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
40、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答案】 (1)景观;国都;日光(2)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3)C 【解析】【分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观”是一词多义:景观;观看;观察。则有去国怀乡: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是一词多义:国都;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41、的时候。“景”是一词多义:日光;太阳;大;风景;景象。 (2)注意:政,政治。通,通畅。和,和乐。具,通俱,都。兴,兴办起来。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与,和。归,归依,一道。 (3)C项,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故C错误,选C。 故答案为: 景观;国都;日光 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
42、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
43、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
44、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
45、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 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初读赏景】作家梁衡称湖心亭看雪用42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请在横线上端正地抄写文中雪景原句,并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再读悟情】湖心亭看雪的“文眼”是_字,理由是_。 小贴士: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3)【联读知人】阅读张岱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