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6990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得语文组年体 月 心 会 田亚珍心 得 体 会语文组年月 田亚珍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高考中文言文的阅读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考生每年在这个命题上失分很多,总体看来重要的原因是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把握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一、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例如: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豫让(人名)“忠义”的一组。像这样的题干一般变化不大,注意两点:其一,“忠义”。其二,“全都表现”。这里的的“忠义”是我们的阅读重点,把握忠义的内涵,对父母、对朋友是不是“忠”,对亲属的爱是不是

2、“义”。而“全都表现”的表述则是做题的技巧,在这个表述上一定要看是“表现了”“全都表现了”“正面说明”“说明了”这里一定要抓住正面、侧面、表现、全都表现等词的体会。二、清楚的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历史中廉吏的一生小传,鉴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一般都是命题者加工整理了的,也必然带有命题者的主观目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同时为了突出某一点,必然有夹杂其他手段如:人物对比,个人突出的一面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所以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各个人物,其一、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其二、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

3、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理清文中的线索,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二手”人物传记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一定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1人物的职业归属,是地方的还是朝廷官员、征战平虏的将军或是文人墨客高士等。2了解那些具体的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主要事件下有哪些小事件,比如官场升迁、官场应酬、给帝王进谏、对下属的关爱、从容应对困难,正确应对百姓的燃眉之急等。3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

4、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四、准确的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如选岳飞传就不选秦桧传,选廉吏传就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行为的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长、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五、抓评述性语言,议论性语言。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我们这里提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还夹杂对文章中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综合起来有:1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2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

5、3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4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六、借助叙事文章新闻特点及文化常识、把握人物。1行文特点,常用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以小见大的方法,2任免词语、各种称谓。如授予官职的词语、兼职代理的词语、调动的词语、降职的词语、人物的字号等。3固定短语,征战术语等文言文阅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摸准规律,顺其规律就会迎刃而解。高考议论文教学 研修总结议论文是以阐明主张、论述事理、对人和事物进行评论为主要内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如果说记叙文的特点是“以情动人”,那么议论文的特点就是“以理服人”,如果说说明文的目的是“使人明白”,那么议论文的目的是“使人信服”,因

6、此,议论文的主要任务是说理。这一类文体的教学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事有是非,理存曲直,议论文说理就是辨别是非、评论曲直。这就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运用的问题,而且首先是一个运用什么观点、立场和方法的问题。众所周知,议论文的教学是初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花很大的气力来翻越的一座高山。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议论文的接受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教师在课上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看不懂,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做议论文的练习时,同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特别是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有的学生更是不知所云。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接触议论

7、文的数量之少。从幼儿园到初二以前均以接触读写记叙文为主,而议论文的形式对于他们来说比较生疏;二是议论文的思维之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看,十四岁以前的孩子所接触的绝大部分是形象思维方面的东西,他们长期习惯于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去看待世界,而议论文是讲究逻辑思维的,由于思维的形式不一样,所以一时较难适应; 三是议论文的出现或着手之晚。议论文是中考阅读中三个阅读文中的一个,到九年级才出现,如果从认知能力上讲,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都有所增强,肯定是便于议论文的教学。但鉴于九年级的特殊性,很多学校在新年一过也就结课了。其实真正的接触课文教学的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并且课本中出现的议论文只在九年级上册,九

8、年级下册在现代文部分没有出现议论性的课文。只是在古文部分,出现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所以说,议论文,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只是在九年级才进行的。我认为出现的时间有些晚了,在学生的心底形成的印象比较浅,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也相对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综合考虑,没有预作准备的意识,这就导致我们在面临具体的议论文教学任务时仓促上阵,被动应付,使师和生,教和学双方都感到很不适应。四是典范的议论文之缺。在九年级上册首先出现的议论性文章是第二单元。该单元有这样几篇文章: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从体裁上讲,前两篇是讲演稿,后两篇是书信。属于议论性的文章,但都不是非常典范的议

9、论文。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两片演说稿,并且文章比较长,学生从整体把握上有一些难度。傅雷家书、致女儿的信是两篇书信。感情细腻而丰富,但随意性比较强。针对这些实际,我觉得要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通常识。议论文也称论说文,这类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议论或者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其通识一般是围绕着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来讲述的,在此从略。一般在开始讲述时要从简,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直接或真正接触议论文,若大谈特谈这个通识,有点纸上谈兵。只要在谈完后,再接触一些典型的范文后,再回过头来深入或进一步了解通识。二、选范文。教师要先行一

10、步,将平时阅读中看到的典型议论文积累下来,当然也可以从课文中选取,也可从课外读物中选取,现在使用的是新人教版,有些篇目已删,教师可以从旧版中拿过来,毕竟教材就是个例子,任何编者在编一套课本时,总是难以求全。所以我们不要有删掉了的课文就是不合适的思想。比如可以把吴晗的谈骨气文章拿过来用,教材中课文的编排顺序可以打乱,一切为了教学这个中心。据心理学家研究,初中学生为少年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所以,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可以在八年级开始接触,因为这时候已有14岁了。同时,历年中考题中的比较典型的试题,我们也可以拿来,作为辅助,提早介入。不一定是做练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11、介绍或分析。三、定教法。因为议论文讲究严密的逻辑思维,所以理清思路对于议论文的学习特别重要所以我觉得议论文的教法可以从这入手,通过编写提纲理思路,通过表解理要素,通过定题来讨论等方法。四、重读写。议论文的学习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讲清有关规律以后,还要让学生进行两类练习:一是阅读练习。一方面多阅读议论文,并就标题、论点、论据等素材进行学习摘抄,可摘抄范文、精彩词句、名言俗语以及名人事例,其根本目的就是学习借鉴别人,从中积累经典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在欣赏评价中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否则,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摘抄完之后,要求学生进行

12、有选择的记忆和寻找恰当时机进行交流,在交流课中,可以让学生说出选用本文的原因,你最欣赏本文的那一点,是语言,还是结构,抑或是让你扼腕叹息的思想?而后班中进行讨论,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文章好,更要知道文章好在哪里。另一方面,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每天做一篇议论文的阅读分析最好。可以选择历年中考中的题目来做。二是写作练习。一方面是口头训练。在八年级刚开始时抓学生关于记叙文的读写的同时,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事一议”能力的培养,以为日后的议论文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是书面写作训练,在分析完一篇文章后,我一般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激起他们说话的欲望,有话可说,才可能有话可写。 第二篇:高考语文 文言

13、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 4300字 高考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命题已形成了稳定的模式,笔者归纳出两大特点:(一)阅读材料大多是史书中宣扬忠孝节义之类封建道德的人物传记片段,如“事母至孝”的何子平(94年)、“贤明有节操”的郑母(95年)、“吾知行吾志而已”的郭永(96年)、“逆龙鳞忤人主”的狄仁杰(97年)、“忠君事君,有死无二”的李若水(98年)。人物一般缺乏鲜明的个性,往往是观念的化身;写法上平铺直叙,近乎光荣榜。(二)主要考查字词句的理解,几乎不涉及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评价。为增加难度,命题人想方设法刁难学生,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多题目或有错误(95年第13题),或不严密

14、(94年第14题、96年第14题等),当然,更多的题目是毫无意义可言! 古文中精品很多,那些描写生动、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的写景叙事类散文,那些见解深刻精辟、说理晓畅透彻的议论性作品,乃至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为什么就不能进入命题者的视野呢?而且,那种纠缠于词句的考法必将沉重打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并直接间接地导向一种古人早就严厉抨击过的“寻章摘句”的教法和“死在言下”的学法。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世界的宝贵遗产,我们的年轻一代不懂得珍惜她并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以丰富完善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为客观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资源,这是令人忧虑和不安的事情。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权重已经偏低且

15、有下降趋势,是不是屈从于“现实”的挤压呢?然而,如果失去了根基,“现实”还能走多远呢?这是我写于19xx年的一篇谈高考命题的文章中的一个片段,又是五年过去了,关于高考文言文命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高考试卷中古文阅读的分值始终在20分上下,选材和命题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近两年增加了翻译题,翻译题实际上还是客观题,是不容许主观理解和阐释的。“清慎”的苏琼(19xx年)和同样“清慎”的胡质父子(20xx年)、大施“反间计”的田单(20xx年)和“忠实心诚”的李广将军(20xx年),以及“佞于隋而忠于唐”的裴矩(20xx年),这五年的古文阅读选文与前十年一样都是来自史传文。我不是说不能选这类文章

16、,但这类文章的思想和艺术分量的确不大,古文中的精品很多,为什么不用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考查的材料?为什么那么害怕学生接触人类文化最优秀的成果呢?十几年来孜孜不倦非把学生对古文业已所剩无几的兴趣彻底摧毁就不肯善罢甘休吗?我要告诉命题者,你们的确做到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喜欢古文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究竟意义何在?在我看来,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心路历程的折射,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其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尤其在当今喧嚣浮躁的人情世风下,在充满功利、粗俗、浅薄和暴戾气息的今日中国,那些有着清明思想的古典作品无异于一副绝好的清醒剂和镇静剂。一个国家的青年一代不能充

17、分吸收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滋补而任由现代工商业文明去揉捏,恐怕是让人深感不安的事情。传统是根基;失去了根基,我们还能走多远呢?中学文言文教学正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古文瑰宝,加深对本民族的了解,树立深邃的历史感,砥砺品质,陶冶情操,同时提高分析鉴赏能力。简言之,古文教学,既要以提高学生的古文修养为己任,更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旨归。然而,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说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至少是偏离了正道。文言文教学没有教出学生对民族悠久文化的热爱,对历代思想和文学巨人的崇敬,而是教出了学生的厌恶和畏惧情绪,这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对此,高考文言文命题难辞其咎!学习古文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又是提高文学修养和

18、母语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为青少年奠定一定的国学根基、为社会注入典雅淳厚的古风,使古老的中华文化在遍及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中再放异彩。以上这些论点当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和论证。比如说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北大张祥龙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生生的存在,几乎快要消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并从四个标志性现象中作了详细的分析论证,张教授有这样一段愤慨之语:“呜呼哀哉!印度人在建国后,花大气力复活梵文这个早已死去的古代文字,法国政府为了维护纯洁法语、对抗英语的话语霸权也是不惜工本,而中国人何以对维系祖宗文化的语言龙脉就如此绝情,非认定它是落后的根源而务必铲绝?”如果我们假

19、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真正文化人的切肤之痛,那么,接通和恢复中华文化的血脉元气就是今天的炎黄子孙理应担负起的责任,而其方法和途径有哪些呢?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古文经典的教学是不是一条有效而便捷之途呢?我认为是的。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落后保守的东西,它曾经阻碍和束缚了中华民族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一直到现在,巨大的惯性和惰性依然存在,克服和清除其毒素依然是当前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是,这跟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古文经典教育是两回事。如果认为中小学生诵读了一些(或大量)古代经典就会妨碍他们接受现代文明,就会让他们回到古代去,一个个都之乎者也起来,那不是很可笑吗?在如今这样一个开放社会,在全球化

20、浪潮席卷天下之际,靠几篇古文就能把青少年拉回到古代去吗?让木子美读几篇烈女传就能变成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妇了吗?相反,祥林嫂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不是照样满脑子“好女不更二夫”的封建贞洁观念吗?阿Q没有读过书,他的胆怯和凶残、愚昧和狡黠、自大和自卑、欺人和自欺,一句话,他的奴隶性格是从哪里来的,是制度,是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造成的,制度对人性的戕害是深入骨髓溶进血液化为基因代代相传的,我们不去批判和改造这个制度而去责怪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恐怕有点文不对题吧,现在就更是如此了。我不相信一个现代人读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就会下决心远离现代文明,躲进深山老林过起隐居生活来,他可能偶尔会冒出

21、这样的想法,但一般不会付诸行动,就算他真的这样做了,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就阻碍社会进步不成?我同样不相信,今天,一个人读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后,就会变的更愚忠愚孝或专制残暴,他的“愚”和“暴”是早就由历史赋予他了,他还需要从“仁者爱人”里学会伪善吗?他还需要从“择乎中庸”里学会圆滑吗?或者从“夫唯不争”里学会平庸,从“天地不仁”里学会悲观吗?认为读古代经典会使人们的头脑愚钝思想僵化是没有根据的。再比如说,关于提高母语素养的问题,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建国以后,我们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无论是官方语言还是个体语言,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日常语言越来越丧失典雅和淳厚之风,变得浅白、庸俗、粗

22、陋,这是与心灵和精神的贫瘠苍白冷硬荒寒互为表里的。这种情况跟我们整个社会轻视古文,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是有的。能不能让经典的永恒性与规范性来启迪当今社会,提供人生指引,能不能通过阅读古文经典来培养正确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培养敦厚儒雅之风,笔者不敢断言,但仅就汉语教育来说,我认为让儿童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让年轻人直接进入传统文化的语言世界,直接阅读传统经典,千锤百炼、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学文化经典定能受到沦肌浃髓、醍醐灌顶之效,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英语,但英文只是一种工具,汉语却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传统语言目前只能以“成语”、“引语”一类的破碎形式残存于人们的话语中,而现代人的

23、话语中更多地夹杂着洋文、广告词、流行歌曲和各种“戏说”。中文的悠久、丰厚和诉诸直觉的灵性在世界文字中是无与伦比的,但今天却越来越被冷落。我坚持认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该进一步强化,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考试方式等方面要作大的调整和变革。就高考来说,第一,增加古文阅读的分量,比如分值应该提高到50分左右。第二,选文要选最好的文章,最有价值的文章,第三,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第四,不在字词和语法上纠缠,要求读通文章、读懂文章、读透文章,侧重阐述义理和鉴赏评价。比如客观题只保留翻译和默写,而默写题也可以灵活一点,主要考查平时的阅读和记忆量。有人担心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其实,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并不

24、轻,而教师和学生在繁重的语文教学和训练中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收获,没有多少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东西进驻学生的心灵。教师和学生互相折磨,在高中三年中均无长进,无论是语言上还是思想上。阅读文言文比阅读现代文当然要困难,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古文中大多数词语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古今汉语语法变化也不大,只要多读一点,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慢慢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一定会越读越通,越读越顺,越读越好读,越读越爱读。所谓负担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已经背诵了数百首古代诗词和“三字经”“千字文”等,到初中又熟读了论语孟子老子和一些唐宋散文名篇,有了这样的古文功底,到了

25、高中阶段,再读大学中庸庄子荀子左传战国策史记等等,就非常轻松了。所以,我认为负担问题根本不存在。还有一种看法说学生不喜欢怎么办?首先,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不是经典本身缺乏吸引力,而是我们现在丑陋的考试害的,是我们不争气的教学害的。其次,较什么内容,不能完全由学生的好恶来决定。学生喜欢物理吗?喜欢数学吗?喜欢英语吗?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有多少人喜欢这样的学习和考试?再次,趣味是可以培养的,这正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我女儿读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里的大多数文章都要求背诵,并且要由家长签字。说实话,我有点不胜其烦。有一天,我拿出手边的一本大学中庸,要她背诵下面一段文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6、。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有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段文字里对她来说总共只有一两个生字,我带她读了几遍,并简单地作了一些解释。然后她自己读了一小会儿,就能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而且还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当然主要是觉得好玩。她背诵这段文字所用时间大概只要背她课本中的一篇白话课文所用时间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这两百多字的价值和分量是她那册语文书里所有白话文加起来也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各科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技巧(DOC 19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