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人口专题(2013-2015年高考地理汇总)【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点细化人口的数量变化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1.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2.根据资料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率的数值特征3.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4.根据资料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5.了解不同的人口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6.运用图表说明人口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7.运用资料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口空间变化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2.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3.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
2、迁移的主要原因。4.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5.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6.多以材料和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及逻辑推理能力。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人口问题及其对策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2.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3.结合人口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解决不同人口问题的对策4.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本专题内容以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图表为背景,以热点或重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图表的能力。其中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问题
3、可能为热点。热点区域的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应重点关注。从考查内容上看: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再生产的类型以及人口问题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多以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构成图或表格、曲线折线等方式呈现信息。从考查能力上看:侧重考查涉及人口迁移、人口合理容量、人口问题等影响因素或现象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2017年高考复习中,应重点注意:(1)以人口坐标图、人口金字塔图、各种人口数据统计表等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运用相关原理和规律分析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能力;(2)结合某国家有关的经济布局变化或者人口政策来
4、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等;(3)注重培养对图表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要了解典型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要关注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现阶段的人口状况等 题组练习1.(2015北京卷)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2015上海卷地理)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
5、然增长率变化图。2、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3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4、“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改善男女性别 比例失衡状况A、B、C 、D、(2015福建卷)图 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
6、重D.少儿人口比重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7、(2015广东卷)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338115582307比重(%)171384.5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 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8.(2015广东卷)图2为2005年-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
7、图可推断该省是()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9、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0、“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1.(2014新课标I卷)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图4中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B. C.D.12.(2014广东卷)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
8、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314题。1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1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2014江苏卷地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
9、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9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10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5-16题。17. 15.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16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2014四川卷)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
10、1718题。17.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18.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2014海南卷)图6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由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920题。19.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20.该县可能位于我国A、珠江三角洲地区B、
11、京津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川渝地区(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1.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22.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2014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
12、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23、24题。5、2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2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重庆卷)25.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4是洛
13、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1)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26. (2013高考题广东卷)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
14、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013四川卷)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1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27.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8.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右图表示我国部分
15、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两题.29.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30.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2013高考题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3132题。3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
16、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3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 B C D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3334题。33.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34.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 D德国答案解析1.【答案】11.C试题分析: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
17、例高;内陆比沿海城市低;而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故选C。考点:人口的迁移。【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条件。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
18、传递的信息。提取图示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回归材料、找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2.3.4.【答案 】21、B22、B23、C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及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B正确。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B正确。人口新政会增加
19、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对男女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影响不大。C正确。考点:人口增长。【名师点睛】该题以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为材料,考查人口增长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阶段此题的关键是明白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对照图中各年份的数值,可以得到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2008年。5.6. DB 7.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选D。8.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
20、,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通过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结构。【名师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
21、比)。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7.【答案】D 试题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可知,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D。考点:城市人口。【名师点睛】该题以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表格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简单的数学计算,并且需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数值
22、上是如何体现的,也就说,学生需具备理科思维,而不是记忆。8.【答案】B 题分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但人口总数大,8000多万人,海南和浙江人口总数明显不够,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B。考点:人口数量变化。【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各省常住人口随着年份的变化情况。难度不大,但需要对我国各省份人口基数和人口迁移的基本了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中西部省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从而导致各省常住人口增长发生明显的不同。9.
23、10. 【答案】1、C2、A 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 【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
24、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本题关键是无人住、无人种。人去哪了?为什么呢?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好。城市人类活动集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11.【答案】10.A .由图可知移民人数/总人口=移民人口比例,可以推导出移民人数/移民人口比例=总人口,该国虽然移民数量发生多少变化,但是整体来看总量是在增加,即可得图符合,选A。【答案】C 【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则说明外出务
25、工人员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所以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13.14【答案】5、D6、B 13.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显著上升,说明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与性别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较小;医疗水平的变化这之间变化较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14.根据图示201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超过了少年抚养比,人口老龄化突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关系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15.16.【答案】17、B 18、C 17、读图可以看出,
26、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有较大的波动,整体先增快,在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18、读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故答案选C。17.18.【答案】9、D 10、D【解析】 9、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越多。读图,根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1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大,且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D对。2千米附近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是减少的,A、B错。8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加,但不是增加最多的区域,C错。10、图
27、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城市功能区出现明确划分,中心区由于低价上涨,由原来的住宅区转变为商业区,住宅区向外迁移。B错。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的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10千米附近发展成城市住宅区。体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D对。但不能表示城市等级提高,C错。城市面积扩大,是城市化提高的标志,A错。考点:城市功能划分的原因、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特征、城市化特征。19.20.【答案】14、A 15、D 【解析】14、根据图文分析,2010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
28、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项正确。15、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B.21.【答案】:B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或者是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总之,是应生态环境因素所致。故选B,三江源保护区的建立,需要移民,属于生态移民。A三峡库区移民首先是工程建设需要;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经济因素;地震灾民是自然灾害导致,不属于环境移民。22.【答案】:C 【解析】:题干关键词“深远意义”,故选C。23.24.【答案】 5、C
29、 6、D 【解析】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即可得出C项。从表中可以看出,黑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最小,适合发质生产规模较大的商品农业。故选D。25.【答案】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解析】问题明确要求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来分析,数量的增加有利于规模的扩大,而高素质的人才的加入则有利于技术的创新。26.【答案】5.D。【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从地理图表中的信息获取、不同类型数据的转换”。试题难度:易。【解题思路】直接提取表格中数据或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27.2
30、8.【答案】11.C12.D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A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29.30.【答案】1.C2.B【命题立意】以文字和直角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
31、,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影响及直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能力。命题立意重点在于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第(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A、B项迁出、迁入人口总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D项人口自然增长率本题无此信息。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第(2)题: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
32、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易错点拨】该题的易错点在于统计图的判读,易把横纵坐标的相对量看作绝对量3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图标的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出,未标符号的曲线代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故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死亡率从28下降到12左右,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出生率从45下降到38左右,所以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小;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1
33、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均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3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从图中可以得出北美洲和欧洲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又低于北美洲,为图中所列数据的最低的值。故本题C正确。33.【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小。【解题思路】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34.【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难度居中【解题思路】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大幅下降,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出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出于环境因素考虑,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