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7029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考点11、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联系: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

2、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考点2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

3、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考点33、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与真正哲学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对哲学概念的总结: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古人说“知人则哲”,就是其义。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

4、的概括和总结。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考点44、哲学的作用(功能)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具有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5、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P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好哲学,终生受益。P25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真正的哲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

6、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二、哲学的基本问题考点5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考点6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

7、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考点7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A、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考点8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

8、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考点9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四、唯心主义的及其状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考点101、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

9、界的本原。考点112、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考点1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考点13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10、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点14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1、毛泽东思想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又一伟大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基

11、本内容: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基本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意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

12、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

13、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可知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考点151、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考点16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来看、人类

14、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答:(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

15、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考点17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考点18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16、。(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19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考点20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17、、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

18、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四、物质决定意识考点211、意识的含义: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考点22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产生的。考点23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

19、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应用范

20、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五、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24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这点和动物的活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

21、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时,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因。考点252、意识能动性的两个表现:(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

22、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26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

23、合起来。(3)应用范围: 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考点272、认识世界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

24、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要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七、实践考点28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

25、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考点29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纯粹个人

26、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考点30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考点31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考点32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客观事物本身无法

27、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考点334、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补充: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5、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8、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方法论运用: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类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实践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九、真理考点34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为什么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

29、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考点35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考点36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

30、成谬误。考点374、真理和谬误区别:人们的认识就总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5、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十、认识过程考点38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1、认识具有反复性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

31、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考点392、认识具有无限性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从实

32、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上升性)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唯物辩证法考点40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考点4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33、和核心。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矛盾分析方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42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联系的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的表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

34、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误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考点43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表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关系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35、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考点44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因: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

36、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意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45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37、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A、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B、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

38、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考点462、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

39、物。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471、发展的观点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

40、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考点482、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

41、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

42、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考点49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

43、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注意反对两个极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

44、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但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从而证明了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也体现了上面的原理。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考点501、矛盾(客观性)的观点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

45、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考点5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46、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说明在看待任何事情,要看到事物的利弊、好坏、取得成

47、就和存在不足两个方面,如网络,科技,基因生物,克隆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种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1年高考政治 考点全面精析《生活与哲学》77个考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