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九年级(下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古诗文教材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句梳理一、重点字词句梳理1.窃以为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与君实游处相好之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操之术之术多异多异故故也。也。(1)术:术:_ 故:故:_(2)窃:古义:)窃:古义:_,今义:偷盗。,今义:偷盗。第五篇第五篇 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治国之道,政治主张治国之道,政治主张缘故缘故谦辞,私下,代谦辞,私下,代“我我”(3)以为:以为:_ 之:之:_(4)译文:)译文:_ _ _认为认为的的 我私下
2、认为与您交好已经很久了,可我私下认为与您交好已经很久了,可 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大概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大概 是我们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是我们所持的见解有很大的不同的缘故。2.虽欲虽欲强聒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略上报,不复一一自,不复一一自辨。辨。(1)强聒:强聒:_ 聒:聒:_ 略:略:_ 上报:上报:_(2)译文:)译文:_ _ _强作解说强作解说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简略简略回信回信 虽然想要(向您)强作解说,(但)终虽然想要(向您)强作解说,(但)终 究一定(是)不能被(您)所谅解,所以(我)究一定
3、(是)不能被(您)所谅解,所以(我)只是简单地写此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只是简单地写此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3.重念重念蒙君实蒙君实视遇厚视遇厚,于反复于反复不宜不宜卤莽卤莽,故今具道,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冀君实或,冀君实或见恕见恕也。也。(1)重念:重念:_ 视遇:视遇:_ 厚:厚:_ 卤莽:卤莽:_ 见恕:见恕:_(2)反复:古义:)反复:古义:_,今义:重复。,今义:重复。又想到又想到对待对待优厚优厚粗疏草率粗疏草率,冒失无礼冒失无礼,现在写作现在写作“鲁莽鲁莽”原谅我原谅我书信往来书信往来(3)于:于:_ 所以:所以:_(4)译文()译文(画线句画线句):):_在在的原因的原
4、因又想到承蒙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草率。又想到承蒙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草率。4.盖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理得矣。(1)盖:盖:_ 名实:名实:_(2)译文()译文(画线句画线句):_ _句首发语词句首发语词名义和实际名义和实际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 问题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5.今君实今君实所以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谏,以致天下怨谤也。(1)所以:)所以:_(2)译文:)译
5、文:_ _ _用以,用来用以,用来 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认为我现在您所用来教诲我的,是认为我“增增 设新官设新官”“”“生事扶民生事扶民”“”“与民征利与民征利”“”“不接受别人的不接受别人的 意见意见”,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诽谤我。6.某则某则以谓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受命于人主,议法度度而修之而修之于于朝廷,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1)以谓:以谓:_ 度:度:_(2)于:)于:_7.举举先王之政,先王之政,以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兴利除弊,不为生事。(1)举:)举:_ (2)以:)以:_(3)译文:)译文:_ _ _以为,
6、认为以为,认为制度制度介词介词,在在推行推行用来用来 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用来兴办推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令,用来兴办 (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8.至于怨诽之多,则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固前知其如此也。知其如此也。(1)固:固:_ 前:前:_(2)译文:)译文:_本来本来预先预先至于怨恨咒骂这么多至于怨恨咒骂这么多,我本来预先就知道会这样。我本来预先就知道会这样。9.人习于人习于苟且苟且非一日,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士大夫多以不恤恤国事、同俗国事、同俗自自媚媚于众为善于众为善。(1)苟且:苟且:
7、_ 恤:恤:_(2)媚:原意为妩媚,活用意思为)媚:原意为妩媚,活用意思为_。(3)译文()译文(画线句画线句):):_ _得过且过得过且过考虑考虑巴结,讨好巴结,讨好 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 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10.盘庚之迁,盘庚之迁,胥胥怨者民也,非怨者民也,非特特朝廷士大夫而已。朝廷士大夫而已。胥:胥:_ 特:特:_1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1)度:)度:_(2)译文:)译文:_ 互相互相只是只是计划,主张计划,主张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
8、就改变他的计划。1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非某之所敢知知。(1)知:)知:_(2)事:原意为事情,活用意思为)事:原意为事情,活用意思为 _。(3)译文:)译文:_ _领教,接受领教,接受做,从事,办理做,从事,办理 如果说现在什么事都不去做如果说现在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墨守前 人的陈规旧法,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人的陈规旧法,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13.无无由由会晤,会晤,不任区区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向往之至。(1)由:由:_ 不任:不任:_ 区区:区区:_(2)译文:)译文:_ _(3)省略句:)省略句:无由会晤无由会晤 提
9、示:省略了宾语,原句应为提示:省略了宾语,原句应为“无由(与无由(与 汝)会面汝)会面”。机缘,机会机缘,机会不胜不胜情意诚挚情意诚挚 没有机会(和您)见面,(我对您)没有机会(和您)见面,(我对您)不由得从内心仰慕之至。不由得从内心仰慕之至。二、文意理解二、文意理解1.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王安石是怎样回针对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王安石是怎样回答的?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你同意王安答的?根据你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你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吗?(石的观点吗?(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信中主要针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侵官、生事、信中主要针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者五事一一给予驳斥,进而为征利
10、、拒谏、致怨者五事一一给予驳斥,进而为自己辨明,针锋相对而又入情入理地批驳了对方自己辨明,针锋相对而又入情入理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对的观点。对“致怨致怨”的驳斥,采用不屑一驳的态的驳斥,采用不屑一驳的态度,此处无声胜有声。度,此处无声胜有声。我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同意王安石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敢于对传统政策进行改革和抨击,把封建生产他敢于对传统政策进行改革和抨击,把封建生产关系中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关系中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这些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2.一句一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怨诽之多,
11、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展现了王安石无所畏惧的政治家胆略,说说课展现了王安石无所畏惧的政治家胆略,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展现了王安石政治家的胆略。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展现了王安石政治家的胆略。(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不论政敌多少,辅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不论政敌多少,辅助皇上实施改革,难怪那些既得利益因实施新助皇上实施改革,难怪那些既得利益因实施新法受损的人法受损的人“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而不汹汹然”,反问作结,反问作结,加强肯定语气,增加了结论的不可置疑性,这加强肯定语气,增加了结论的不可置疑性,这样举重若轻对待样举重若轻对待“汹汹然汹汹然”的的“怨诽怨诽”,尽显,尽显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
12、胆略与风度。王安石作为政治家的胆略与风度。3.作者在文中提到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确性。(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证自己阐述的内容。)4.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怨诽早有预料?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三、中心概括三、中心概括 全文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全文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的指责,指出“儒者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文章逐条驳斥司马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不为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