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茶馆(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8茶馆教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二 教材 部编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题名称 茶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话剧知识点,理清茶馆剧情。 2、关注戏剧冲突,从人物之间、人物与时代的矛盾中,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 3、分析剧中人物对话,把握各异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意义。 4、把握茶馆主题意蕴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注戏剧冲突,从人物之间、人物与时代的矛盾中,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 难点:分析剧中人物对话,把握各异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形象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2、,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裕泰茶馆,由一方小小的茶馆,来领略一幅庞大的历史画卷。 二、忆旧知,入新课 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如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为历
3、史剧(如屈原) 、现代剧(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 (如威尼斯商人)、正剧 (如白毛女)。 戏剧文学的特色 一是适合舞台表演; 二是要有戏剧冲突; 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戏剧的语言 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 一是动作性; 二是个性表现力; 三是抒情性; 四是有潜台词; 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戏剧的其他名词术语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 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
4、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说作者,话故事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
5、版形式出版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知识补充之铁杆庄稼 清代的八旗子弟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按八旗制度,旗人成丁之后,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旗内的一般兵丁按待遇分为三类:马甲、步甲、养育兵。补上之后即可按月领取饷银和军粮。 八旗子弟应征入伍成为正式八旗兵后,就可以开始拿粮饷了。由于粮饷是固定发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是终身职业,所以也被称为“铁杆庄稼”,就好比我们今天说的捧上“铁饭碗”。 清朝前期,由于八旗子弟人数少,基本上都能补上“兵缺”,吃到“铁杆庄稼”。不过到了清朝后期,旗人的人口数量呈爆
6、发式增长,而“兵缺”又固定只有这么多岗位,所以很多人补不上缺,吃不到“铁杆庄稼”,这些人被称为“余丁”。余丁是没有收入的,哪怕是皇帝恩典“遍赏八旗”也没他们的份,所以日子并不好过。 晚清的时候,很多没能补上“兵缺”的八旗子弟迫于生计,也开始学做手艺,打工赚钱,各行各业都有了他们的身影。当然也有很多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八旗子弟不肯纡尊降贵,结果等待他们的就是坐吃山空,在穷困潦倒中郁郁而终。 写作背景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 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
7、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整体感知 题目解读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剧中,“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馆”,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貌的窗口。 茶馆简介 话剧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
8、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它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
9、。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预习检测 1、明确字音 戊戌(w x) 沏茶(q) 侍候(sh) 赚钱(zhun) 眼拙(zhu) 咂摸(z) 2.解释词语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眼拙:表示没认出对方是谁或记不清跟对方见过面没有。 咂摸: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茶馆剧情介绍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
10、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
11、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第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主要上场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王淑芬、刘麻子、唐铁嘴、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李三、康顺子等。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
12、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 第三幕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
13、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梳理关键 第一幕人物众多,按照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下层劳动人民: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民族资本家:秦仲义 有闲阶级:松二爷、常四爷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 马五爷、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社会渣滓: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流氓黄胖子 深入探究 1.梳理剧中主要事件,并探讨其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二德子打人: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马五爷施威:帝国主义横
14、行 康六卖女: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常四爷骂洋货: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鸽子之争: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茶客对话: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庞太监买妻:封建势力的荒淫 2.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矛盾冲突?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15、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小业主的矛盾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正义民众与民族资本家的矛盾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3.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物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戏剧冲突相比,茶馆的戏剧冲突有何特点? 戏剧冲突的一般特点有:高度集中;紧张激烈;曲折多变等。 而茶馆中各冲突是散点式的。虽出场人物众多,但并非以一、两个人为中心,每个人物都在自说自话。人物之间虽有戏剧冲突,但并不集中,也不激烈,且没有一个贯穿剧作始终的冲突矛盾,而是一碰即离,片言只字便达到高潮。虽然冲突不集中,但人
16、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又都暗示着全剧最大的冲突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由此构成社会的尖锐冲突,反映了社会的本质,是时代与社会冲突的侧面。 结合剧中原句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
17、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 总结:王利发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 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圆滑机灵、自私自利、不乏善良。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小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
18、言爱大清国,说“甭锁,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吃。 总结: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气仗义、正直、倔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懒散无能: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爷与二德子的争
19、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了“我听见了,他是说”。 从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总结: 游手好闲、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怕事。这个形象寄寓着作者对传统旗人生活及文化的反思,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腐朽。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主张维新的民族资本家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
20、中国灭亡的命运。 敢于反抗:在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总结:家境殷实,主张维新,实业救国,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 敢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总结: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5.老舍素来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 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
21、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丰富的潜台词。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的对话交锋: 语言浓浓的“京味儿”。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风味;“烂肉面”“斗蛐蛐”等北京地域内的特有词汇
22、的频繁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五、主旨提升 1.王利发最后悬梁自尽,像这样命运悲惨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请问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人民命运的真实写照。是那个黑暗的旧时代,导致他的悲惨命运。 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 2.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写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
23、还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选择。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说理由。 观点一:作者“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罕见”。 剧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会面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至卖小东西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观点二: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罕见”。 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好几个仅仅出现在这一幕而又分量不小的戏剧人物,老舍让他们出
24、场,通过他们的舞台亮相鲜明地反映出剧本所表现的当时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完成使命之后,老舍又让他们“闪退”。尽管像马五爷、庞太监这样的人物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这些人物又都能给观众与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种编剧手法罕见,即使是一闪而过的人物形象所产生的戏剧效果也不同凡响,让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画卷。 观点三: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巧妙选择“罕见”。 老舍善于选择事件和让人物亮相的情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顽固派获得了“胜利”,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马五爷早就在茶馆了,但作
25、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三句话就把这个小恶霸的气焰打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强调了出来。这种手法之妙罕见。 总结 茶馆第一幕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十二) 2、请同学积极参加活动,表演茶馆 板书设计 茶馆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庞总管买妻、康六卖女: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达官贵人争鸽子、82岁老人卖货: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民族资本家与封建小业主的矛盾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正义民众与民族资本家的矛盾 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纷议谭嗣同: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的冲突: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卷轴式结构、特殊的冲突、巧妙的构思、个性化语言)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