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第二章第二章 恒定电流恒定电流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电荷在没有定向移动时产生的现象、规律及应用,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要进一步来学习电荷在有定向移动时产生的现象、规律及应用,以进一步加深对电的认识,因此本章是电学部分的重点章,它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还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学习电工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对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正确使用电器也很有用。和上一章一样,本章同样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基础上加以提高和扩展的,故仍须十分重视才能学好它。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要形成电流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利用上一章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讨论这些问题。
2、MNE0FFnFtAB假设在电源正、负假设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连一根导线极之间连一根导线 导体导体A A、B B间存在电场,间存在电场,有电势差。有电势差。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静电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在静电力作用下由力作用下由B B向向A A移动,最移动,最后使后使A A、B B成为一个等势成为一个等势体。体。有有瞬时电流瞬时电流。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应怎办?流,应怎办?可在可在A A、B B间接一间接一电源电源P P,把电子从把电子从A A搬运到搬运到B B。有了电源,电路中产生的电流有了电源,电路中产生的电流大小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大小是恒定的还是变化的?MNE0FFnFt 假
3、设在电源正、负假设在电源正、负极之间连一根导线极之间连一根导线ABMNE0MNEEE0E定向移动的电荷不会侧移积定向移动的电荷不会侧移积聚,使导线内很快形成沿导聚,使导线内很快形成沿导线方向的恒定电场。线方向的恒定电场。附加电场附加电场E E/和电源电场和电源电场E E0 0的叠加使得的叠加使得的导线中的电场线方向变得更接近的导线中的电场线方向变得更接近于和导线平行。于和导线平行。垂直导线方向达静电平垂直导线方向达静电平衡时,合场强为零。衡时,合场强为零。F Ft t 使电使电子沿导子沿导线作定线作定向移动向移动形成电形成电流;流;F Fn n使电子使电子侧聚。侧聚。1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
4、动形成电流。、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 2)条件:导体(有自由电子)两端有电压(内部)条件:导体(有自由电子)两端有电压(内部 形成电场)。形成电场)。(3 3)电源的作用:保持电路两端有电势差,使电路)电源的作用:保持电路两端有电势差,使电路 中存在持续电流。中存在持续电流。(1 1)方向:跟)方向:跟正电荷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2 2、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定的电场。电流电流直流电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恒定电流: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脉动电流:脉动电流
5、:大小变、方向不变的电流。大小变、方向不变的电流。由恒定电场产生的电流叫恒定电流。由恒定电场产生的电流叫恒定电流。3 3、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电流满足代数运算而不满足矢量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电流满足代数运算而不满足矢量运算,故电流是标量。运算,故电流是标量。(1 1)定义式:)定义式:t tq qI(2 2)单位:安培()单位:安培(A A)(3 3)决定式:)决定式:n nq qv vs sI I 如上图所示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两端加以一定的电压,如上图所示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两端加以一定的电压,设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设导
6、体中的自由电子电荷量为电荷量为q q、定向移动速率为定向移动速率为v v、导体、导体横截面横截面积为积为s s、导体每、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 n。则。则t t时间内通过导体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横截面的电荷量Q=Q=nvtsnvtsq q,电流,电流I=Q/t=nvsI=Q/t=nvsq q 例题例题1 1、(、(P42P42)分析:因为分析:因为I=nvseI=nvse,而而n=n=N NA A/M/M 故故v=IM/v=IM/(seNseNA A)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热运动平均速率、电流传导速率电子定向移动速率、热运动平均速率、电流传导速率是三个不同
7、的概念,它们的数量级依次为: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数量级依次为:1010-5-5m/sm/s、10105 5m/sm/s和和10108 8m/sm/s。电子定向移动速率是很小的。电子定向移动速率是很小的。例题例题2 2、(、(P P4141“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垂直导线方向达到静电平衡,其合场强为垂直导线方向达到静电平衡,其合场强为零,任意两点间没有电势差;沿导线方向不会达到静零,任意两点间没有电势差;沿导线方向不会达到静电平衡(有电流),其合场强不为零,导线两端有电电平衡(有电流),其合场强不为零,导线两端有电势差。势差。小结:1 1、形成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
8、势差;、形成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势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势差。若导体两端电压为零,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差。若导体两端电压为零,电荷的定向移动就会终止。会终止。2 2、电源的作用就是要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势差。、电源的作用就是要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势差。它就像一台抽水机一样,没有抽水机,水就会它就像一台抽水机一样,没有抽水机,水就会从高处自动流到低处,液面很快就会没有高度从高处自动流到低处,液面很快就会没有高度差而相平,水也就不会再流动。差而相平,水也就不会再流动。巩固练习:1 1、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
9、确的是:()A.A.只要导体中有电荷运动,就有电流;只要导体中有电荷运动,就有电流;B.B.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内的电荷是静止的;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内的电荷是静止的;C.C.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D.D.电流可能是由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可能是由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D2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金属导体导电,只是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金属导体导电,只是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B.B.电解液导电,正负离子都作定向移动;电解液导电,正负离子都作定向移动;C.C.气体导电,一定
10、只有正离子作定向移动;气体导电,一定只有正离子作定向移动;D.D.气体导电,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都作定向移动。气体导电,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都作定向移动。C3 3、关于电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电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它能为电路持续地提供自由电荷;它能为电路持续地提供自由电荷;B.B.它能直接释放出电能;它能直接释放出电能;C.C.它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它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D.D.它能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它能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C4 4、关于导体中的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导体中的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A.A.它是由电源两极在空间直接形成的;它是由电源两极在空间直接形成的;B.B.它是导线上的堆积电荷所形成的;它是导线上的堆积电荷所形成的;C.C.导线内的电场线最终和导线平行;导线内的电场线最终和导线平行;D.D.它的分布随着电荷的移动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分布随着电荷的移动而随时间变化。C5、有一电解池,如果在1s内共有5.0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0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一横截面,则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A.0 B.0.8A C.1.6A D.3.2ADAA2311061100110612100519191918.).(.t tQ QI I解解:应用电流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若
12、是电子导:应用电流的定义式进行计算时,若是电子导 电,电,q q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子电量的绝对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子电量的绝对 值;若为离子导电(如气体或液体导电),值;若为离子导电(如气体或液体导电),q q 为通过(气体放电管或电解槽液体)截面为通过(气体放电管或电解槽液体)截面 正、负离子电量的正、负离子电量的。一个电子绕氢原子核以半径为一个电子绕氢原子核以半径为R做匀速圆周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等效电流为多少?(已知电子质量为其等效电流为多少?(已知电子质量为m,带电,带电量为量为e)作业:作业:板块三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考纲要求1.苏联社会主义
13、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考点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栏目索引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列宁时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直接过渡)追随追随“理理想想”的实验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14、,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时期核心考点列宁时代(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时期核心考点列宁时代(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
15、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答案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失败”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失败?答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实证2.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列宁的这一表述指的是什么?答案答案新经济政策中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做法恢复经
16、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核心考点 斯大林 时代“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回归回归“理想理想”的探索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时期核心考点 斯大林 时代(3)评价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
17、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答案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这种“独特实验”实际上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答案答案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料实证时期核心考点“三夫”时代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破除“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的调整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
18、开始转向政治领域。答案归纳总结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指的是谁?答案答案赫鲁晓夫史料实证归纳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
19、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4)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
20、埃政权。考点深化2.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恢复了被列宁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3.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
21、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例题例题(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
22、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考向导析问题诊断解答本题只需要计算一个简单的加法:192841932。依据这个时间“1932年”,进行苏联和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就可以轻松获得答案。苏联此时国内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正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这种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经常用到。在这一点上经常考到的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同时还有中国的改革开放。1.(立意:从现代化的角度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
23、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解析命题猜想解析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与材料“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逐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特点就是在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故B项错误;“只有当国家实现了
24、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说明为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指明方向,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2.(立意:从数据的角度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解析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总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
25、经济封锁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解析解析经济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危机,在这段时期内苏联对外贸易形势是很好的,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材料中19301932年贸易额很大不符,而且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时期需要对外贸易,不可能采用经济封锁的,故B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是国家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纯计划经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立意: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
26、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解析返回解析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农产品采购,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返回考点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20世纪20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7、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的失败(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时期核心考点20世纪20年代(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对国际局势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对国内局势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答案答案答案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
28、济大危机。1.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一有利时机”指的是什么?史料实证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时期核心考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
29、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答案答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答案史料实证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时期核心考点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
30、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答案答案减少行政干预经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3.“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浪潮”的核心措施主要有哪些?归纳总结答案史料实证归纳总结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
31、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1.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新启示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新启示考点深化 新认识新的理论放弃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在美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
32、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新启示金融稳定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 融风险就业保障“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职能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国际合作积极谋求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2.资产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资产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33、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例题例题(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
34、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考向导析解析答案问题诊断结合“福利国家”相关知识,从救济性质、保障、种类、受惠主体等方面来分析。从性质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35、;从保障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从种类上看,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福利种类众多;从受惠主体上看,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等等。方向研判在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或材料题时要形成“比较习惯”,积累一些解答比较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本题介绍的这种技巧就非常实用,可以作为公式记忆并运用。答案答案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1.(立意:从权力结构的变化看罗斯福新政)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
36、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解析命题猜想解析解析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总统的行政权力,政党制度的建立也使的总统和国会可能会超越宪法分权造成的沟壑,宪法设立的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依然在,故A项错误;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故B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新政对权力模式变化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2.(立意:从财政的角度看罗斯福新政)1935年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全
37、球发行总计225亿美元,永久有效。该债券的发行反映出当时美国()A.银行信用已经迅速恢复 B.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C.财政赤字正在继续扩大 D.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解析解析解析1935年美国财务部授权华盛顿银行在全世界发行债券,说明这是政府行为,A项错误;在世界市场上独占鳌头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全球发行总计225亿美元债券说明美国财政赤字正在继续扩大,故C项正确;在全世界发行债券,是在挖掘国外市场潜力,故D项错误。3.(立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解析年份 198019811982 1983198419851986 19871988198
38、9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读表分析,下面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总体呈增长趋势经济处于“滞胀”阶段 增长得益于凯恩斯主义理论增长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A.B.C.D.解析解析依据图表数据可以看出从1980年至1989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故正确;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滞胀,不是在20世纪80年代,故错误;凯恩斯主义是在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后,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减少了干预,故错误;针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所以80年代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整体上
39、来说是因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立意:经济危机与自由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
40、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材料三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
41、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答案答案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答案答案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答案(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返回答案答案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