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日迎春已有数千年历史。古代立春时,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立春节气的习俗包括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糊春牛农事活动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岁首庆典活动是在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立春。秦汉后各地历法统一,立春“岁节”民俗被挪到了阴历元月朔日。自立春岁节的民俗功能被挪到了元月朔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先秦时期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岁首节庆的民俗不同,历法不同其岁首日期亦不同。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主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汉代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到东郊去迎春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汉之后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