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2202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6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有关光的思考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1.有关光的思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科学探究目标1. 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和来自物体反射的光。2. 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能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

2、有光,就不能看到物体。教学准备、资源图片、实物蜡烛、盒子、苹果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聚焦1.出示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图片后能想到什么。2.揭示单元主题: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新的一天就开始了,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光的相关问题。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关于光,你都知道什么?4.聚焦本节课研究主题:光是从哪里来的?二、探索1.用PPT展示各种与光有关的物体的图片(太阳、月球、星空、点燃的蜡烛、夜晚的灯、霓虹灯、萤火虫、反光镜、亮着的电灯、发光鱼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图片中显示的物体,

3、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简单说明理由。2.小组研讨并分类3.汇报交流研讨的结果,从确定的光源中归纳出光源的特点,即自身能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针对有争议的分类结果继续进行研讨,明确正确的分类结果。4.思考:熄灭的蜡烛是不是光源?三、研讨1.光源自身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得见。那么,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2.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还能看见物体吗?3.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入盒子中。提问:如果将窗帘全部遮上,并且将教室的灯全部关掉,然后你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你觉得你会看到盒子里的苹果吗?4.找三名不同选项的同学到前面体验,并揭

4、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四、拓展1.引出夜视仪:实践证明,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在黑夜里,由于光线的不足,也会导致视线的模糊。人们为了保证在黑暗环境的中能够顺利看清东西,就发明了夜视仪。2.出示夜视仪相关的图片。3.生活中,还有什么设计是跟光相关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板书设计1.有关光的思考光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2. 光是怎样传播的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1. 会设

5、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2. 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态度目标1.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 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能够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难点: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资源图片、实物蜡手电筒、纸屛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聚焦情境设计: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隔着黑色幕布对全班同学说话:“你们能听见我说话的声音吗?你们能看到我吗?”提问:我们能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这是为什么呢?像声音一样,光也

6、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索(一)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并说明理由。板书,梳理学生的猜想。(二)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提问:我们对光传播路线有了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1.出示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手电筒。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这个实验。2.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6页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明确实验思路和实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学生分组实验4.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需做3次;(2)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同学的眼睛;(3)小组合作完成(4)观察并记录:把手电筒放在离你最近的

7、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直接穿过这些小孔,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3次)把中间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活动手册表格图中标出光行进路线。(实验3次)三、研讨1.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2.你能利用光传播的道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板书设计2.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3.光的传播

8、会遇到阻碍吗 第(3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1.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 2.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3.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在空气中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难点: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日食和月食。教学

9、准备、资源图片、实物手电筒、玻璃、杯子、纸、书、水槽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回顾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光的传播方式是沿直线传播。但是光会一直传播下去吗?课件出示4幅图片(引出课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二、探索(一)光照射玻璃、纸、书的探索1.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玻璃、杯子、纸、书,如何进行实验探索呢?2.提出实验要求:(1)关闭屋子电灯,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为唯一光源。(2)在手电筒前放一个杯子,保证可以看清楚杯子上的图案,将玻璃、纸、书依次放在手电筒前,对比观察三次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3.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讨论:光照

10、射玻璃、纸、书三种物品,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够说明什么?5.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和结论。(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1.出示激光笔和水槽,观察激光笔照射到水槽中的现象。提问:如果在水槽中放入烟雾会影响激光笔的光束吗?2.实验要求:(1)将线香放在水槽中,用火柴点燃。等到烟雾充满整个水槽时,用激光笔向水槽的水平方向照射,观察现象。(2)对比两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激光笔的光一定不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建议此实验由老师演示。4.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看。5.小组讨论,看到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6.学生汇报,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进行板书。三、研讨1.

11、光能穿过任何物体吗?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情况?2.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因为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板书设计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玻璃 通过 纸 部分通过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 书 不通过光穿过烟雾 一条清晰的光柱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第(

12、4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难点: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规律。教学准备、资源图片、激光笔、水槽、鱼缸、鱼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

13、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并聚焦核心探究主题PPT出示图片,复习旧知识并引出新内容。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遇到的物体是一个透明的物体,光能穿过物体继续传播。那么,这时光的传播路线是会发生改变吗?(板书课题)二、探索(一)激光笔射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1.实验为了验证我们的想法,我们让一束光射进水里,观察实验现象。PPT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激光笔不要照到同学的皮肤及眼睛,防止出现伤害。(2)实验完毕及时关掉激光笔,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2.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什么现象了?3.提出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我们看到的实验现象,用光的路线图的方式记录下来。4.学

14、生汇报交流。5.小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在接触面时发生了弯折。(二)分组实验:观察铅笔放入水中的现象1.同学们猜一下,如果让光线垂直照射进水里,还会发生弯折了。如果我们用铅笔模拟光线,将铅笔垂直放入水里和倾斜放入水里,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出示实验要求3.再次提醒:激光笔不能照射同学。4.学生分组实验,组内交流并记录。(三)实验: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教师PPT出示图片,在鱼缸中多出来一条鱼。在养鱼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鱼缸里放进一条鱼,有时候却能看到两条鱼。怎样才能看到两条鱼呢?请同学们自己变换角度尝试一下,并把看到了现象画下来。学生实

15、验,观察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三、研讨1.问题: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引发全班学生讨论。2.问题:放入水中的铅笔有哪些变化?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3.问题:怎样能看到两条鱼?学生汇报:学生交流如何调整角度,使鱼缸里的鱼看起来是两条。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解释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这种现象。教师PPT出示光路图。四、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渔民在水面上看到了水里的鱼,捞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到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实例,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能够发现更多关于光的折射的有趣现象。板书

16、设计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不会发生折射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棱镜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5.认识棱镜第( 5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 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太3.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

17、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可以折射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难点:理解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教学准备、资源图片、实物蜡烛、盒子、苹果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聚焦出示彩虹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彩虹的样子和颜色,回忆一下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彩虹。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彩虹的奥秘,认识这个自然界最美丽而神奇的光的现象。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光的路线发生了变化,这个现象叫做光的折射。聚焦: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里时,也会发生折射吗?请说出你的猜想。下面让我们借助玻璃三棱镜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二、探索(一)观察

18、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第一部分,认识三棱镜结构。出示三棱镜,学生观察三棱镜的结构特点。讲解:光学上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物体叫做三棱镜。第二部分,实验探究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1.介绍实验材料,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营造一个较暗的实验环境。2.指导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提示操作要领。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讲解或是学生阅读书中资料:白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棱镜后,发生了折射,并在“纸屏”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

19、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借助科普视频讲解彩虹形成的奥秘,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当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奇特的彩虹。可见,雨后出现彩虹,与太阳光的组成以及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是一样的道理。(二)制作一个彩色轮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思考。我们通过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发现了白光可以分散出不同颜色的色光,那么色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第二部分,通过制作一个彩色轮研究色光混合成白光的现象。1.介绍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2.学生制作并测试,让彩色轮快速旋

20、转,观察彩色轮快速旋转时发生的变化。3.教师提示,扎孔或用剪刀时要注意操作安全。4.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白色,这说明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在一起后会变成白色光,但必须是等量的红、蓝、绿三色光才能混合成白光。三、研讨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变成有规律的、不同颜色的色光组合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三棱镜对光的作用是,让光发生折射,而且可以把白光分散出不同的色光。2.彩色轮或是彩色陀螺,在快速旋转时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接近白色的颜色,这说明不同的颜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也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定是等量的三原色光,即红、蓝、绿

21、三种光才能混合成白光。教师小结:当陀螺或旋转轮快速旋转时会看到彩色轮慢慢接近.板书设计5.认识棱镜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反射现象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6. 光的反射现象第( 6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2.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 科学探究目标1. 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2. 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 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

22、欲望。2. 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2. 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难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教学准备、资源图片、“纸屏”及手电筒 ,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你玩过小镜子反光的游戏吗?天花板上亮亮的光斑是从哪里来的?想不想知道小镜子反光的科学原理和控制小镜子的秘密?二、探索(一)做光的反射实验1.材料:手电筒、黑卡纸、剪刀

23、、胶带2. 实验步骤拉好窗帘,关闭教室内的灯;放好“纸屏”及手电筒,调节距离,保证有一条光线照到“纸屏”上;在“纸屏”的光斑处做好记号,并记录手电筒和“纸屏”的位置。不改变手电筒和“纸屏”的距离,在同一平面水平移动手电筒或“纸屏”,使光线照不到标记处;利用平面镜,调节角度,照亮“纸屏”上的标记; 记录手电筒、“纸屏”及平面镜的位置;重复实验,总结规律。(二) 指挥光线 1.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的标记处,照亮标记;2.完成活动手册。三、研讨1.你能画出光在镜面反射的线路吗?2.我们发现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吗?板书设计 6. 光的反射现象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制作一个

24、潜望镜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 光总( 7 )课时课 题7.制作一个潜望镜 第(7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2.通过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制作潜望镜。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原理。难点:正确摆放平面镜,制作一个潜望镜。教学

25、准备、资源图片、纸盒、平面镜、三角板、直尺、铅笔、剪刀等,潜望镜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一、聚焦教师可以从做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藏在桌子下面,尝试通过平面镜看到黑板上面的字。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用到了光的反射原理?然后出示潜水艇的图片。潜水艇中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潜水艇周围的环境呢?潜望镜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它的内部构造又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揭开潜望镜的奥秘,并亲自设计一个潜望镜。(引出课题:制作一个潜望镜)二、探索老师可将事先做好的潜望镜发给同学,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利用上节课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潜望镜

26、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操作潜望镜,通过潜望镜观察周围环境,看看有什么发现。潜望镜的核心部件是潜望镜里有两块镜片,教师需要提示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块镜片是怎样放置的。学生观察交流后总结得出:潜望镜有两片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度角放置。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出光照射下的物体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的传播路线。潜望镜的应用有很多,被广泛用于军事上作为侦察仪器。它不光应用在水下,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在陆地上应用的潜望镜,有战壕潜望镜、坦克潜望镜等。当然,还发明了应用于空中的飞机潜望镜。三、制作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纸盒、平面镜、三角板、直尺、铅笔、剪刀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很多

27、,用塑料管或空牛奶盒都能做。四、拓展课后可以继续完善制作的潜望镜,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还可以进行创新,制作功能更多的潜望镜。课后研究专题:(1)利用网络查找更多的潜望镜制作方法,了解更多光学知识。(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多个方向的潜望镜。 板书设计 7. 制作一个潜望镜 制作要点:1.两个平面镜 2.45度倾角 3.两个平面镜平行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表面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总( 7 )课时课 题1.地球的表面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 常见的陆地地

28、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台地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2.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3. 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观察分析几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初步猜想与解释。难点:对主要地形地貌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资源地图、地形地貌图片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

29、化修改) 一、聚焦1.教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你们对地球了解吗?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在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现在的样子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新单元的学习吧。(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二、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提问: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图,你们发现我们的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大陆板块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2.交流、研讨:地球的面貌本来就是这样的吗?3.教师播放海陆变迁的相关视频,补充学生认知。(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1.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1)观察中国地形图,交流研讨我国的地形地貌

30、特点。(2)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地貌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的家乡是怎样的地形地貌?它有什么特点呢?2.观察图片中的地形地貌,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师出示5种地形地貌图片,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图片中的地形地貌特点。3.把每幅地形地貌图的特点和自己对这种地形地貌主要形成原因的猜测填写在记录表中。三、研讨1.研讨:(1)比较各组的解释,你认为哪组同学解释得更合理?为什么?(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地貌组成。地球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地貌?它们的特点是什么?(3)综合全班同学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可能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都有哪些?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31、了解几种主要的地形地貌的特点,还推测出这些地形地貌可能形成的原因,我们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我们将在后续的学习中展开深入的研究。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及对其成因的猜测(班级记录表)主要地形地貌及特点猜测1.弯曲的岩层:岩石一层一层地排列、整齐、弯曲地震破坏2.长白山天池:湖面平静、中间低四周高、周围有高山火山喷发3.敦煌雅丹地貌:石柱、平台形高地、沙粒粗大风的侵蚀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千沟万壑、高原表面破碎、黄土堆积、植被很少水流冲刷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平坦、河流产生分支、扇形、堆积泥沙沉积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结构 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32、月 日教学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总( 7 )课时课 题 2.地球的结构第(2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类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2. 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3.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1. 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 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极地完成制作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

33、便利。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地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难点: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教学准备、资源地图、“火山口”图片等,活动手册。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1.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和地球的构造有关。2.课件展示本课聚焦环节的“火山口”图片,提问:“这是一个火山口的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们对地球内部的样子有什么猜测?”3.提问: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板

34、书课题:地球的结构)二、探索(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1.提问:地球的表面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地球的内部是怎样一番景象呢?2.(课件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教师: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二)了解地壳的组成1.提问: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哪几类呢?我们前面研究过的岩石又属于哪一类呢?2.学生阅读教科书24页至25页“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3.交流研讨。(三)了解地壳的运动1.提问: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地壳的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2.学生阅读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3.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25页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提问:“阅读材料以后

35、,你们能解释一下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呢?”4.学生交流研讨。5.教师补充讲解: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三、研讨1.提问:地球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哪些现象或证据支持你的观点?2.学生研讨、交流。板书设计2.地球的结构地壳 岩浆岩 内部结构 地幔 地壳岩石种类 沉积岩地核 变质岩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总( 7

36、)课时课 题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第( 3 )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2.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 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1. 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2. 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

37、究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教学准备、资源 地震图片、搜集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课件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1.出示本课首页图片,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景。2.讲述: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了,出现了塌陷、断裂的现象。3.提出本课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二、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对地震成因的想法。2.引导学生依据前面所学知识对地震成因进行猜测,并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3.出示模拟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1

38、)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保鲜膜。(2)用水将土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保鲜膜的小盒中。(3)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4)观察发生的现象。4.提问:模拟实验中每一部分材料分别代表什么?5.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观察“地面”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6.出示岩层弯曲、断裂、错位的图片,学生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交流在电视、网络上看到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2.提问: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教师提供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资料,请学生阅读资

39、料、分析图片。(三)搜集地震中自救、互救的相关知识,制作成海报1.提问: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与互救?学生交流相关经验。2.搜集相关知识,做成宣传海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三、研讨1.提问: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我们能推测出岩石弯曲的原因吗?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板书设计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六大板块不停运动:碰撞、分离 地壳或岩石圈机械变形、变位:升降、漂移、褶皱、断裂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教学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

40、化总( 7 )课时课 题 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第(4)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1. 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 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难点:基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教学

41、准备、资源 图片、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的资料等,活动手册。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1.复习导入: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讲述:火山喷发与地震一样,也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3.提出本课聚焦问题:火山喷发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二、探索(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1.课件展示火山喷发时的情景,请学生阅读并思考:火山喷发时,会伴随哪些现象?2.全班进行交流、汇总3.阅读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的资料,请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火山喷发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4.交流: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火山喷发的事例?(二)了解火山

42、喷发的成因1.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对火山喷发的原因进行猜测。2.梳理、归纳为三点:高温高压、地壳中存在着薄弱地带、岩浆中存在着大量的气体。3.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原因。(1)介绍模拟实验材料及实验材料代表的含义。(2)讲述模拟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l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l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l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l注意事项:不要用手摸热的罐头盒,带好护目镜,注意安全。3.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交流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2.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丰富学生知识。三、研讨1.通过今天的学习,说一说,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2.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板书设计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原因:高温高压 地壳中存在着薄弱地带 岩浆中存在着大量的气体 教学反思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风的作用 教案检查时间: 验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 59页).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