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小组工作模式小组工作模式系统了解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和发展性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优势及其局限性。01社会目标模式是通过在小组中强调参与、意识的提升及任务的完成,来促进小组社会工作中的个人自主地改变其行为模式,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从而形成共同的行为目标,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02互惠模式又称为中介模式、互动模式或交互模式,此模式关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小组工作者运用小组来克服危机和压力,促成社会功能的实现,进而使个人获得“独立”。03本章要点本章要点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它强调“时间、过程、小组发展阶段以及小组成员与发展的关系”。05
2、治疗模式又常被称为处置模式、临床模式或预防与康复模式。治疗模式是一种将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小组工作方法,它通过提供服务给具有不同需要的个体,利用小组的经验来克服成员的个人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问题等,协助个人康复,获得最佳的社会功能。04本章要点本章要点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本章目录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2社会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1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3社会目标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要点第一节 社会目标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社会变迁理论(一)社会变迁理论所谓“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
3、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社会变迁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可见,在社会结构的变迁中,社会中的人及其相互关系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社会发展受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社会互动又必然导致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一渐趋稳定的社会互动过程即制度化的过程又决定着社会结构变迁的本质和方向。将社会变迁中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关系运用于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中,就是旨在通过小组中成员的互动关系来促进成员的发展,进而达到社会制度的完善,促进社会变迁。思
4、考如何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待中国城市化过程?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系统互动的体系功能构成要素对其他要素和上、下级体系所产生的正、负影响或正、负结果结构在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中,比较恒常的要素状态和要素间的关系(二)系统功能理论 在系统功能理论者眼中,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系统,社会系统可以具有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不同的水平层次。各个母系统都是由各子系统(或称为次系统)构成的,根据分析层次的不同,构成系统层次的元素可以是个人、组织、社区、机构、社会等。在任何同一层次上,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影响,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以保持整个系统内部结构的平衡与稳定,促使系统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任何一个系统元素的行为
5、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并且,各个系统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又是对外开放的,系统与系统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渗透。(4)系统的变动性系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不断变化的。在动态的环境之下,系统只有不断调整其目标、原则、方法等,才能与外部社会环境协调适应,从而逐步发展前进。(3)系统的层次性系统具有层次,同时在纵向的各系统层次间又存在着横向的联系。(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同时,系统中任一构成要素一旦脱离系统整体,功能也会丧失。因此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1)系统的目的性
6、任何系统都具有一个总目标,围绕着总目标,存在一群子目标或称目标群,系统内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朝着总目标的方向进行。系统的四个基本特点将系统功能理论运用到小组工作中,我们可以知道:(1)小组就是由不同的互动要素组成的系统,小组系统内部成员相互接纳,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以试图保证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运行时始终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2)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当各个成员都发挥各自功能的时候,小组功能就能实现最大化,促使小组内各成员的改变。(3)小组工作者适当地制订小组的总目标和过程目标,并围绕着这些目标开展小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4)小组工作具有动态的特征,在小组工作的不同阶段,小组目标、方法、原则、技巧也要适
7、时调整。(5)小组系统与家庭、学校、机构、社区、社会等外部系统和小组内的子系统成员间处于互动状态,小组应保持适当的开放度,以恰当地利用资源,促使小组成员发生改变。社会冲突理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作为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而提出的。它强调社会冲突对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三)社会冲突论冲突论的两个基本观点冲突是一种社会过程,它对于社会结构的形成、统一和维持可以起到一种手段作用;冲突可以激励社会革新,导致社会变迁。冲突论对于小组工作的指导意义在于,组成小组的各成员由于在某一特
8、定方面对社会的整合或适应不足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只要不是破坏性的,就可以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将其疏导或控制,而不致产生小组成员的崩溃或对现存社会系统造成破坏。同时,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改变社会的潜能,小组活动可以集中发挥这些潜能,引导社会革新或变迁。思考试着分析城市拆迁中的利益与冲突。二、社会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早期着眼于处理小组中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它偏重于社会事物,最频繁地应用在较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层次(如社区)中,其工作主要在社区层面展开。它将机构视做社区的一部分,通过将各集体行动
9、制度化,在社区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完成社区行动 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把目标定为促进社会行动,从而实现社会变迁。基于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使用范围,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成为促进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何洁云等学者认为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具体包括:发展和提高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同时也提高他们实现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发展小组成员的社会能力,提高其应对社会环境方面的个人能力,增强自尊心和社会能力;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使其有意识和能力去带领、推动社会变迁。(二)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赞同实现增强小组动力的目的可借助于得到社会认可的行动方案的制订与执行,认可通过个人社会能力的集合来
10、形成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并通过完成一系列社会过程目标来推动社会变迁,同时通过将社会目标付诸社会行动,实现小组成员的自我发展。这必然要求小组作为一个行动整体,拥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及共同期待的社会目标。(三)小组 采取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讨 论,参与,达成共识,制定和实施小组任务,运用社区组织以及其他服务计划和行动技巧来协助小组成员获得社会行动、社区生活的改变所需要的工具性技术。拓展知识 社会工作认可每一个心理健康的社会成员都有参与社会主流活动的权利,因此,小组工作的成员参与具有民主性和公平性,我们鼓励社会中的所有公民都参加进来,同时遵循小组成员来去自由的原则。由于小组成员
11、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目标,追求共同的理想,因此,同一社区中同等社会阶层或相同处境(如失业、下岗、离婚等)的居民更易参与同一社会目标模式。(四)小组成员思考运用社会目标模式,是否所有的社区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够求同存异?在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中,小组工作者是一个“在小组中进行社会意识的耕耘”,能够与小组成员一路同行,影响和调动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促使大家共同行动起来的人。在小组过程的不同阶段,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鼓励小组成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基于共同的社会目标参与同一小组,并以自身的积极行动为小组其他成员树立榜样,以工作者的身份,主动为小组成员设计小组活动程序及为策划小组活动提供有用信息、调动
12、社会资源等,直到小组的各项目标达成。在整个小组过程当中,小组工作者始终起着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个人与社会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五)小组工作者思考举例说明在社会目标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三个角色。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原则如参与、赋权、提升意识、恢复功能、社会变迁等概念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是推动他们的能力建设和应对市场压力更需要群体意识和智慧。这个模式目前被许多社区发展(社区组织)机构采用,有力地推动着社区发展工作。如 NGO在“扶贫”中开展的以生计、教育、意识提升等为目标的小组,村民自组织的培育,单亲母亲自强小组,等等。拓展知识三、社会目标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一)优势(一)
13、优势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及理念强调社会公正、公平与社会关怀,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通过将个人问题置于社会结构这一社会大环境中去考察,强调个人问题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迁相关联,正体现了社会工作的最初追求。它通过强调小组成员的共识、参与来达到社会目标,有利于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和目标层次。同时,小组工作者由专家领导者向民主领导者的转化以及公民民主参与的原则,都使得这一模式的小组工作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1.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由于对意识形态过分依赖,理论基础的系统性有待加强;2.过分注重小组的需求,忽视小组中个人的独特需求,将个人置于小组之下,对个人的动力是一种忽视;3.合格的小组工作者至关重要
14、,一旦离开小组工作者,整个小组工作将无法运转。(二)局限性第二节互惠模式2互惠模式的主要内容1互惠模式的理论基础3互惠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要点第二节 互惠模式一、互惠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社会系统论(一)社会系统论社会系统论中关于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观点对互惠模式意义重大。霍曼斯交换主义的系统理论强调了小群体研究的重要意义。他使用了“活动”、“互动”、“情感”三个基本概念。活动:群体成员具有的行为表现,其特点是逃避惩罚,追求报酬;互动: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情感:人内部状态或外部行为的符号,指动机、情绪、感觉、态度,它可以从人们的活动或互动中来推论。活动、互动、情感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在群体
15、中的相互联系构成了群体的社会体系,这些相互关系的边界就是群体的边界,边界之外就是群体必须适应的环境。群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格模式、群体成员对群体所持的态度及在群体运行过程中较大的组织或文化背景。佩恩指出,每个系统都有三个可供选择的协助人生活的系统:非正式和自然的系统,如家庭、朋友、同事等;真实的系统,如社区等;社会系统,如医院、学校等。这些系统就是人所面临的环境系统,每个人一生都要与这些环境系统互动,既受其影响,又对其产生能动作用。社会系统论的以上观点对小组工作的启发是,小组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可避免地要与它周围的环境系统如家庭、机构、学校、社区、社会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小组工作者应调解
16、小组及小组中的个人与家庭、邻里、朋友、学校等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场域论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为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二)场域论开端 场域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勒温创建的。勒温将物理学中的“力场”和数学中的“拓扑学”概念借用过来,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勒温认为,人类行为是个体和个体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由包括遗传、能力、健康、人格、信仰、价值观等在内的个体因素及包括他人的存在与否、目标的阻力、社区的态度等在内的社会环境来决定
17、的。场域论认为,个体行为的结果,个体自身未必能完全决定,人们每一个行为都受到行为所处环境的制约。这个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作用更不可忽视2紧张系统1生活空间3此时此地基本概念场域论场域论这三个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命题,对小组工作思想和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场域论强调行为的发生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个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情绪、行为等与此相关的诸多因素,所以小组工作在强调小组成员自身能动作用的同时,也应关注个人、小组、社会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与未完成目标同在的心理“紧张系统”的存在,则启示小组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小组成员利用“紧张系统”尽快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达成个人潜能的发挥,
18、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小组成员学会自我放松,消除或防止由于过度紧张导致的身体不适反应。“此时此地”概念对小组工作的指导意义在于注意探求小组成员在当前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而不仅仅从小组成员过去的生活经历中抽丝剥茧,寻找原因。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符号互动论基本原理的提出及后来理论的创立,应主要归功于库利、托马斯、米德、布鲁默等学者。(三)符号互动论01040302Step 01Step 02Step 04Step 03第一阶段感觉阶段第二阶段
19、解释或定义阶段第三阶段自我反应阶段库利非常关注“精神”与“主观”,强调主观世界的重要性。他对于符号互动论的突出贡献是“镜中我”概念的提出。他的“镜中我”定义包括三个含义或称三个阶段:库利的“镜中我”思想和初级群体研究库利认为“镜中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来源是初级群体。初级群体是人们关系最密切的群体,人们最早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经历都源自初级群体,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个人社会性的形成,同时初级群体也教会我们从他人的立场分析、评价问题,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迅速做出反应,促使个体走向成熟。托马斯认为,人们的行为出现在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相互调试过程中,而人们相互调试的过程是由情景造成
20、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客观环境的反应。情景定义处于客观环境与行为反应之间,是人们的主观经验因素。托马斯认为,如果个体认定有某种现象存在,他就会采取某种行动,虽然这种现象并不一定真的存在。托马斯认为情景定义是所有“自我决定的”行为之先导,因此必须将情景本身和情景定义结合起来才能研究人们的行为反应。托马斯的情景定义和情景分析的思想米德的立场介于库利注重主观和涂尔干强调客观的立场之间,他既强调了外在的客观行为和客观世界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解释等主观思想的重要性。米德认为,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对存在于这种活动之外的外部“刺激因素”的简单反应。人们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客体通过
21、在人们的行为中发挥作用而成为刺激因素。米德认为,符号使人们预先知道和期待未来将发生的互动过程,并促使人们根据这种期待去调整或选择自己的行为。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米德对“自我”的研究,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米德认为,自我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解释,它存在于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的活动中,并在这种活动中逐步形成。米德由此区分了“主体我”(即“自然我”)与“客体我”(即“社会我”)。他认为,人类个体总是处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之中,这种活动的存在得益于人们参加了互动并掌握了互动中的重要工具语言。由于掌握了语言符号,人们可以从他人的立场看自己,产生自我意识,并在这种符号和自我意识的支配下控制自己的行动。布
22、鲁默探讨了社会中的符号互动现象,认为人类的互动不是简单地按照刺激反应的模式进行的,人类总是在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解释后才以此为依据互动的。布鲁默进一步研究了社会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谓客体是能够对之进行处理的事物,他认为客体不过是经验的产物,是想象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人类中的社会成员正是在人们对大多数情景的共同理解和定义的基础上才得以成功互动的。布鲁默对符号互动论的总结与发展人类对某一客体所产生的行为的依据是他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人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一个人对某事物的定义来源于其他人对此事物的定义人们对事物的定义是在解释的过程中不断修正的,人们的行为也随这种定义的
23、改变而加以修正布鲁默归纳了符号互动论的主要思想,得出了几布鲁默归纳了符号互动论的主要思想,得出了几个基本论断:个基本论断:第一第二第三符号互动论对小组工作的影响巨大。小组中成员的互动,可以促使成员通过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从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思想价值观念、建议、情感,从而积极塑造个体的行为,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小组成员自我调适、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小组工作者来说,可以依据小组互动的方式调整小组结构,更好地协助小组成员在互动中实现目标。二、互惠模式的主要内容(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学者丁少华总结认为,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小组适合运用互惠模式的小组工作。()小组是一个
24、集体,而小组成员均面对面地相互沟通。()小组成员均有个人的需求,他们能够借助彼此之间互惠共存的条件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小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并依靠每位成员的参与达到目标。()由某个社会服务机构安排小组工作者协助推进小组工作。互惠模式确认人与人之间互惠共存的关系,认为每一个人都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只有同其他个体互动互助、相互依靠才能完成自我。小组成员在人与人之间交互反应,共同活动,分享情感,从而帮助个体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满足人们娱乐、情感、交往的需要,帮助有压力或有问题的人通过心理和行为上的学习和调试,化解个人危机。(二)目标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不是依
25、据小组中存在的问题,而是认为小组系统本身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而存在。因此,小组工作中不存在事先由小组工作者制定好的治疗目标和方案,小组运作的方向是小组成员彼此互动共鸣的结果,成员在小组过程中体验、感受外围环境的作用,逐步达到个人的成长和改变。互惠模式的小组工作要求小组必须提供成员间彼此认同和表达自己的机会,提供使多数人获得归属的温暖感觉和独立生活、学习的机会。只有如此,小组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互动体系。(三)小组施瓦茨曾说,互惠模式小组工作“使小组成员自己的需求感与小组任务的社会需求产生关联”。互惠模式的小组成员通过互识、互动相互沟通,分享彼此的意志、情感、价值观,对问题共同决策,并通过进
26、一步的互助来达到目标。特别要强调的是小组成员个人不是一个可随时供他人检验、治疗的客体,而是具有情感、潜能的人。小组成员个人的价值被看重,小组成员间是独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四)小组成员互惠模式的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中是“中介者”,是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社会之间的调解者。他不设计方案,不是控制小组的先知,而是通过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为小组寻求外部资源,帮助小组成员通过彼此协商,使问题得以解决。小组工作者的工作为了案主,但又不针对案主,而是积极投入,给予案主情绪上的支持与承诺,帮助案主增强目标,并以热情、诚恳、启发、诱导的态度开展工作。小组工作始终要在工作中遵循两大价值观
27、:尊重小组成员个人的价值观及确认小组成员间互惠互存的关系并给予协助。(五)小组工作者(一)优势互惠模式小组工作十分关注小组中的个人的独特价值及需求,注重小组成员个人潜能的开发,同时又积极利用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互助达到个体的改变,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小组目标不由小组工作者独立确定,而是依赖小组系统的共同参与和协商讨论,有利于小组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决意识的培养。(二)局限性互惠模式的小组工作缺乏对小组工作者与小组工作经验的重视和运用,把小组过程简单化了。小组工作者由于权力受限,难以利用自身权力顺利推进小组工作进程。三、互惠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案例 社会工作者寻求社区的帮助,掌握失去
28、亲人的老年群体的资料,在地域空间较近的社区内组建人左右的失去亲人互惠模式老年小组。小组工作的开展可以划分为小组计划阶段、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小组持续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每组活动两个小时左右。初期一个月内每周开展两次活动,以后每周活动一次。工作者认真评估失去亲人的老年人的需求,宣传小组工作理念和作用,耐心劝导失去亲人的老年人加入到小组中。小组的成员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主要表现在小组成员具有共同的问题,即缺乏生活信心、孤独和痛苦等,而不是共同的身份、社会地位等级特征。问题的共同性进一步导致了目标的共同性,这是小组重要的内在关联。一群与自己有相同经历和困难的参加者,在小组中互相分忧和支持,
29、能使老年人发现其他组员与自己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着同样的情感与想法,这种一致性能使他(她)感到自己不是唯一的不幸者,有利于开展小组工作。工作者在认真分析这部分老年人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注意探求老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达到了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标。第三节治疗模式2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1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3治疗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要点第三节 治疗模式一、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鼻祖是弗洛伊德。他的心理结构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成为早期社会心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弗洛伊德有关人类意识的分析十分值
30、得关注。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系统组成。与人的心理结构中无意识、意识、前意识三个层次相对应,个体的人格系统可以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现代心理学发展中最有影响、最 重 要 的 人 物。主 要 著 作 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1904)、图腾与禁忌(1913)等。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拓展知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只有保持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人格健康发展。“焦虑
31、”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代表一种紧张的状态,它的产生是个体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间冲突的结果。焦虑有三种情况:现实性焦虑、神经质焦虑及道德性焦虑。不论是哪一种焦虑,当自我无法控制时,都会采取不实际的自我防御。弗洛伊德尤其强调个体幼时或童年的经验对其成年后的影响。他指出,这种影响是一直存在的,它通过个体不能够完全意识到并运用理性加以控制的前意识来实施,对个体成年后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等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成年人的许多问题都来源于儿童期未满足的需要、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或心理创伤。不过,人们可以运用有效的心理治疗办法来消除个体过去经验的这种影响,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个体的行为。精神分析理论运用
32、于小组工作时,将个体作为工作的基础和焦点。在小组工作中运用小组精神分析法,可以使小组成员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其他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增强适应环境及社会的自信心和能力。借助小组中的归属感及小组凝聚力可以使小组成员更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思想、情感等,有效地帮助他们改变病态或有问题的行为模式,达到治愈的目的。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分为两类:一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研究人类行为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相关性的个人行为发展理论;二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寻人类行为发展过程中人际之间相互作用的小组生活发展理论。(二)人类行为发展理论个体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他们日后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影响重大。儿童从出生开始,在适应
33、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社会经验,这些社会经验和生活背景成为他们日后行动的依据人类具有学习的潜能,随着个体的成长,学习、工作的深入,个体学习的潜能也在不断地被发掘,人的一生是个不断成长和改变的过程人类的行为除受意识动机影响之外,还受不可见的前意识、潜意识动机的影响,且这种前意识、潜意识的影响作用还占大多数人类行为发展理论阐述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人类行为发展理论阐述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人类行为发展理论阐述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人类行为发展理论阐述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步学习和积累适应或应付挫折的方法,这些适应的方式、方法称为防御机制。人类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合理化、认同
34、、代替和投射。它们可以帮助个体保持自尊,同时也可能使个体退缩和躲避。()人类具有合理组织和发展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间平衡的能力,但有时人的这种“自我的功能”出现弱化时,人的行为就会表现为失调或不适应。人类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目标引发的动机可能不止一个,若它们在性质上彼此排斥,且又不能同时得到满足,人类就会产生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包括三种: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人们处在这种相对境况中时,对同一人、同一物、同一事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矛盾的情绪或反应。()()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很多,包括重视小组成员早期的生活经历,以便于了解小组成员现存问题的成因;通过小组生活,帮助促进小组成
35、员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开展治疗性的小组活动时,重视小组成员的潜意识经验和不易被察觉的行为动机;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协助成员恢复“自我的功能”;考虑小组成员间冲突时的利弊得失,解决现实问题;承认人类防御机制这种心理适应方式,并利用它来解决成员的问题,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小组生活与人类行为发展理论相结合产生的一个重要假小组生活与人类行为发展理论相结合产生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在人类行为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健全、适当的小设是,在人类行为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健全、适当的小组生活,且这种小组生活将伴随个体一生。这种健全的组生活,且这种小组生活将伴随个体一生。这种健全的小组生活应具备如下特征:小组生活应具备如下
36、特征:在小组生活中,应有机会使小组成员接受其他成员的思想和价值观,并且使他们能够交流感情,交换意见,学习他人的正向行为在小组生活中,应该有机会使小组成员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避免恐惧、焦虑,获得安全感在小组生活中,小组向成员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某些成员不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自己又必须接纳他人的时候,应该能够负起使自己接纳对方的责任()()()健全的小组生活应具备如下特征:健全的小组生活应具备如下特征:小组认同成员独立性的存在,并通过活动向他们提供支持,对儿童和处于不良适应期的成年人,则应承认和接纳他们的依赖性()小组应该根据小组成员
37、的个体差异,适当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显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小组要提供有效的小组活动,使小组成员在展现个性的同时分享他人的独特性。()()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启示小组工作者要积极创建健全的小组,使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生活经验,健康成长。二、治疗模式的主要内容(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治疗模式的小组工作广泛地被应用于精神病治疗、心理治疗、青少年越轨行为或不良习惯的矫正等领域。如各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为住院和门诊病人开设的小组治疗,戒毒研究所为毒瘾青年设立的戒毒小组,以及心理咨询小组、心理健康小组等都属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类型。另外,治疗模式的小组工作也可用于提供
38、社交技巧或新角色的适应技巧。思考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心理治疗相比于个案治疗有哪些优势?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目标在于通过小组经验来达到个人心理、社会、文化的适应。它关注怎样运用小组工作来改变人的功能丧失与行为偏差,协助个人社会功能的恢复和行为的矫治。具体来说,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预防,二是改变。治疗模式的预防目标表现在,通过小组工作者对小组成员的协助,防止成员出现越轨行为或心理不适应;改变目标则表现为,协助已经出现越轨或不适应的小组成员解决问题,改变其思想和行为,使小组成员能够重新适应生活。(二)目标治疗模式的小组是一种治疗和变迁的工具,也是治疗的环境。因此,小组的
39、形成不可能是自发的,小组成员也不可能是任意的。小组工作者需要对成员个人状况进行评估,然后才能整合个人的需求于需求满足系统内,进而形成小组。小组组成的主要要素是使小组具有治疗的潜能。(三)小组治疗模式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结构化的练习、组内外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协助组员改变行为模式。拓展知识治疗模式的小组成员通常是具有精神异常、行为障碍或偏差的个体,入组之后常需要矫治性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预防性或发展性的帮助和指导。这决定了评估个体是否适宜参加某类治疗模式小组的工作就尤为重要。一般来讲,具有严重精神疾病或问题人格的个体不宜入组。同时,由于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特定目标的存在,小组成员在小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
40、作为一个消极被动者存在于小组中,而是具有一定能动性的个体,小组成员在整个小组过程中要积极地配合小组工作者的工作。特别是在小组工作的前期,小组成员应积极向小组工作者提供自身存在的行为或心理问题、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爱好、资质潜能、参与小组的动机、治疗的信心等资料,以利于小组工作者鉴定、审议案主,有针对性地制订合适的个人治疗计划和决定小组的成分及形式等。(四)小组成员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推进是以小组工作者为中心的,因此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在这一模式中,小组工作者是以专家、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不仅要有足够的能力根据个人不同的心理调适或行为适应困难来制定具体、恰当的治疗方案,而且要掌
41、握和控制小组发展的方向和进度。(五)小组工作者 小组工作者在小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小组治疗目标(2)小组工作者要在治疗过程中确立一套用于治疗的价值规范体系(3)小组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外部社会环境的调适作用,详细分析各成员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努力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成员适应外部社会环境(4)小组工作者应相信权威性判断和专业化指导(5)小组工作者需要与小组成员确立明确的契约关系(一)优势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相信权威的判断,强调小组工作者的能力和技巧。作为传统的社会小组工作方法之一,它能够兼收并蓄,采纳和运用心理学、精神病理学、行为学等理论和技术,使其治疗体系日益丰富。因此,只要正确评
42、估小组各成员的状况,在小组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法,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目标就一定能顺利达成(二)局限性治疗模式小组工作具有两大局限。首先,治疗模式小组工作关注案主心理或行为问题的矫治,注重“医患关系”,而非小组成员间的互助或小组成员与小组工作者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甚至认为小组不需要给予案主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组成员自身潜能的发挥,抑制了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治疗模式的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小组工作的目标具有一定难度,这些都对小组工作者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三、治疗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四节发展模式2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1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3发展模式的优势和局
43、限性要点第四节 发展模式一、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一)生命周期理论(一)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阐述社会化理论时,将人类生命周期划分为七阶段:爱的情感依赖期(岁)潜伏期(5岁青春期以前)成人时期口腔依赖期(01岁)恋母情结(35岁)青春期(又叫暴风雨时期)老年时期 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个体具有成长的潜能,应用于小组工作中表现为:小组工作关注成员社会功能的提高,预防社会功能的失调,恢复和发展正常、和谐的社会功能,帮助成员有效履行社会角色,正确处理社会关系。人进行社会化的结果,从个体角度讲,是个体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形成,从社会角度讲,是社会角色的承担和扮演。波曼1968年提出,“社会角色”概念有助
44、于社会工作者理解人格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等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的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最早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社会角色理论是论述人们之间彼此的角色期望及互动关系的理论。(二)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角色既有社会地位结构的规定性的一面,又是一个社会行动的动态过程。且只有从动态的角色扮演的过程来分析角色,建立系统的社会角色理论才是有意义的一定的角色总是与特定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相适应角色学习是角色行为
45、或角色扮演的前提,角色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二是学习角色技能。角色学习是在互动中进行的()()()社会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社会角色理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面: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前者如婆媳争吵之间的丈夫,后者如有的丈夫既希望妻子百依百顺,多操持家务,又盼望妻子事业上出人头地,业绩斐然()角色扮演,亦即角色的实现。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扮演者的角色技能,又取决于扮演者对他人角色预期的成功把握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指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承担该角色。如一个金融
46、财会知识非常欠缺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被推上了财务主管的位置,该人可能因无法胜任这一职位而产生角色失败()()社会角色理论对发展模式小组工作的启示是:小组工作者认可小组成员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或小组中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当个体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遭遇困难、挑战、压力等导致产生角色冲突或角色失败时,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个体心理、行为或社会问题。小组工作者有责任通过适当的小组过程激发、挖掘个体的潜能,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角色观念,以利于承担社会角色,寻求自我发展。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萨特。在萨特的早期著作中,他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个体水平上,尤其集中在个体自由这个主题上。他坚持认为人
47、类并不屈从于或决定于任何社会规律。换句话说,“不能通过参照他自身之外的任何事情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求依据”。(三)存在主义 萨特在 存在与虚无(1943)一书中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自由的个体身上,并且采纳了“存在是被以及通过个人的行动来定义的人就是他的所为”这样一种观点,他批判社会学家所提出的“人的行为完全由社会结构所决定”的看法,而认为人是自由的,他们应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负责,如果他们做错了,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推脱责任,宽恕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的源泉人们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他在后期的著作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1960)对社会结构给予了更多的注意,但即使在这里他也强调“人
48、类要求超越,即超越既定状况的特权”,他批评各种过分强调社会结构的力量和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消除了马克思原创观点中的人道主义因素”。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对小组工作的重要启示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任务,人可以不完全受制于社会结构的束缚,从而利用自己所能利用的资源来对抗环境的压力,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二、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发展模式小组工作适合在各类人群中应用。它既可以是救助性的,帮助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或一些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问题的人培养信心,协助个人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是发展性的,
49、为个人、群体和社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提供服务,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发展模式小组工作的目标包括:(1)要充分地或适当地接纳小组成员的内心感受,包括愤怒、恐惧、罪恶感等,以促进小组成员对小组生活的积极态度。(2)要使小组成员获得充分的自尊心,通过不断地为小组成员提供心理支持、接纳和关切,来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促使其对小组做出积极的贡献。(3)要培养小组成员把握现实的能力,引导小组成员察觉他人如何在同样的生活境遇中表现自己和把握自己,引导小组成员认清他人对自己的看法。(4)要增进小组成员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即协助小组成员确认自己和他人的角色,获取改善处理生活困境的方法,以增进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总之
50、,发展模式小组工作一方面通过小组生活的实践以协助人们较充分地实现其潜能,增进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发挥小组生活的积极功能,以促进社会的安定、进步和繁荣。(二)目标发展模式小组工作的目标实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让组员有宣泄的机会(3)全面认识自我(2)支持作用(4)方法重构65%73%55%41%TwitterFacebookDribbbleEmail在发展模式小组工作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小组工作者具有重要的作用。小组工作者的工作主要致力于成员个体的自我实现及小组目标的实现。小组工作者可依如下程序推动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在小组初期,小组工作者接纳愿意接受服务的个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