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解士族、民族交融等基本概念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3、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一、三国与西晋国号建立者时间都城势力范围魏曹丕220年洛阳北方蜀刘备221年成都西南吴孙权222年建业(今南京)东南1、三国鼎立、三国鼎立(1 1)背景)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2 2)过程)过程(2021福建新高考3)三国时期,孙吴立国江东59年,前后四帝共有18个年号,如黄龙、赤乌、神风、天册、天玺、天纪等,而曹魏和蜀汉此类符瑞年号较少。据此
2、可知,孙吴政权()A推崇天人感应思想 B权力更迭导致年号更换频繁C借助年号宣扬正统 D大力削弱儒家思想主导地位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 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西晋、西晋时期时期(2)西晋灭亡原因: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制度缺陷造成的八王之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关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戎狄居半。”江统徙戎论,见江统徙戎论,见(唐)房玄龄等晋书(唐)房玄龄等晋书江统传江统传 “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风尘之警。”郭钦上豫防匈郭
3、钦上豫防匈奴疏,见(唐)房玄龄等晋奴疏,见(唐)房玄龄等晋书书匈奴传匈奴传概念解析:民族交融 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交融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交融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广东2021适应性考3)西汉中期至西晋,中原王朝先后允许已归附的匈奴、鲜卑族内迁到陕北、晋北、幽州北等长城一带,羌、氐族内迁到关中地区聚居。这A加快了中原王朝的衰落过程 B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C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D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20
4、22海南新高考3)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1)政权更迭及疆域变化:东晋宋齐梁陈宋齐梁陈东晋从地图变迁中能从地图变迁中能获取什么信息?获取什么信息?北方出现分裂北方出现分裂南方政权控制南方政权控制区域不断减少区域不断减少南方核心控制南方核心控制区基本不变,相区基本不变,相对稳定对稳定二、南方:东晋与南朝(2)世家大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NoImage永嘉
5、之乱 衣冠南渡政治:累世做官,世居高位,重视门第经济:占有大量田产和劳动力,经营庄园经济,经济上自给自足2.2.世家大族与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与九品中正制(1 1)背景)背景汉末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汉末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为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中央集权(2 2)特点)特点设置中正官,品评地方士人,分为九品设置中正官,品评地方士人,分为九品吏部根据品评结果授予官职吏部根据品评结果授予官职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家世门第日益成为选官标准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家世门第日益成为选官标准(3 3)影响)影响形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的局面世家大族
6、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威胁中央集权和皇权士族日益腐败,无法应对时代变化士族日益腐败,无法应对时代变化(湖南2021适应性考3)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 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 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河北适应性考试3)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这从本质上说明A社会阶层已经固化 B地主阶级统治加强C士族精于为官之道 D
7、门阀政治逐步形成2、经济方面:至于元嘉末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沈约沈约宋
8、书宋书(南朝)(南朝)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 .统治者的政策支持(2)表现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烧制)。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3)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经济方面:南朝莲花尊南朝莲花尊施肥施肥图图概念解析:经济重心南移 在传统经济在传统经济“农为本农为本”的背景下,农的背景下,农业以及农业中的粮食生产有社会经济结构业以
9、及农业中的粮食生产有社会经济结构中始终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因此古代经中始终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因此古代经济重心首先是农业生产重心、粮食生产重济重心首先是农业生产重心、粮食生产重心。农业与粮食生产的发展是江南地区步心。农业与粮食生产的发展是江南地区步入全国经济重心的第一步,只有具备了这入全国经济重心的第一步,只有具备了这一基础,经济作物与商业、手工业才能因一基础,经济作物与商业、手工业才能因此获得发展。因此,经济重心核心问题在此获得发展。因此,经济重心核心问题在于粮食生产。于粮食生产。(20212021乙卷乙卷2525)表表1 1 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
10、量表 单位:户单位:户据表据表1 1可知,在此期间可知,在此期间A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个体农耕经济衰退郡郡名名西汉末西汉末东汉中期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567712012320123太原(今属山西)太原(今属山西)16986316986330902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359316528551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汝南(今河南东南
11、、安徽西北)461587461587404448404448豫章(今属江西)豫章(今属江西)6746267462406496406496零陵零陵(今湖南、广西间)(今湖南、广西间)21 09221 092212 284212 284(201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全国新课标文综2525)图)图4 4是依据隋书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C黄
12、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灭隋朝大一统从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分裂中蕴含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背景内容内容影响影响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3.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制定官吏俸禄制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整顿吏治 实行均田制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 推行新的租推行新的租调制调制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
13、北方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易服装易服装 讲汉话讲汉话 改汉姓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定门第等级通婚姻通婚姻 改籍贯改籍贯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福建2021适应性考3)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 B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 D树立北魏政
14、权的正统地位(2021湖南新高考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魏220蜀221吴222三国时期(220-280)西晋短暂统一(266-316)北北魏魏统统一一北北方方东东魏魏西西魏魏北北齐齐北周灭灭北朝(北朝(439-581439-581)宋宋齐齐梁梁陈陈南朝(南朝(420-589420-589)五胡十五胡十六国六国东晋东晋民族民族交融交融江南江南开发开发分裂中分裂中孕育统孕育统一因素一因素东汉东汉581年,杨坚夺取北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周政权,建立隋朝。587年,隋灭后梁。年,隋灭后梁。587年隋灭后梁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实现大一统政治变革的典章制度;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进一步强化自汉代以来的世家大族的势力;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当有限。经济庄园经济、南方开发推动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又优越,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思想民族关系民族交融。(边疆民族南下北上、东进西入、迁徙频繁;有自然的融合与强制的融合(战争)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大分裂大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