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信息技术与“有效”共舞“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唤醒,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师(出示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怎么算?(课件演示:球撞长方形,长方形动态变成平行四边形)师:你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你还想学习它的哪些知识?设计意图:课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灵活、交互性强的特点引入新知,
2、并以此为学习切入点,有效唤醒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等学习经验。同时,在图形的动态变化中,隐喻平行四边形由长方形而来,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揭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设计意图:课始以问题驱动教学,用精心设置的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由浅入深地锁定讨论范围,明确探究方向,指向本课的教学主旨。二、化静为动,探究建模思考(一):与什么有关1.猜想。师:根据你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预
3、设学生会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与底和高有关)2.观察(课件演示)。师: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你发现了什么?(1)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动态生成图。引导发现: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变小,面积变小。(2)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图动态生成图。引导发现: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变小,面积变小。(3)通过观察和讨论,你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正确猜想,有利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猜想应在观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思考(二):有什么关系1.初步交流。师: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它
4、的底、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怎么来研究?(学生通过举例子、做实验、小组合作等来研究,师指导学生选择学法)2.独立探究。师:请同学们取出学习卡(卡上有三个画在方格纸中的平行四边形,如下表),先独立数一数,再想一想,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探究后,汇报交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3.画图验证。师:请每位同学在方格纸中再画一个你心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次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学生研究验证)设计意图:通过数格子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相关数据,意在让学生自主架设起平行四边形底、高与面积之间联系的桥梁,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为引发初步猜想提供有力的支撑。紧接着,通过画一画心中的平行四边
5、形,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准确性,丰富了学生的探究体验。思考(三):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1.深入思考。师:尽管平行四边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一样,但它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关系呢?(学生疑惑)师:从你们的眼中,老师看到了“困难”。这样,老师给你们一个友情提示:观察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学过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板书:转化)2.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师:转化是我们数学上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完成转化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展示。(
6、1)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画一条高,沿高剪开,把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拼成长方形。师:转化后,图形形状变了,面积的大小变了吗?为什么?(2)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中间画一条高,沿高剪开,把直角梯形向右平移,拼成长方形。师:为什么都沿着高去剪?4.师(利用课件再次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开,通过平移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5.沟通联系,归纳小结。师:“转化”像一根神奇的魔杖,它帮助我们把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都转化成了长方形。那么,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配合课件演示,如下)设计意图: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
7、程的体验,而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体会、理解。本环节是全课的重点,多媒体课件很好地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了解释,比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序、更清楚、更利于发现规律,能有效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6.学习字母公式。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用字母公式可以怎么表示?(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S=ah)三、分层练习,发散思维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涵盖了不同角度的问题,不仅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内化,也使数学思维在练习中得以发展,数学素养得到提升。练习1是基础练习,意在检查
8、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良好习惯;练习2旨在有多余信息干预的情况下,发展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效选择数据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强化了对公式的理解运用。3.设计停车位。设计意图:课尾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意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明确还需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四、回顾总结,提炼方法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这个知识的?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
9、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之与“有效”共舞?1.简洁省时,直奔主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学习效果。课始,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灵活、交互性强的特点,引发思考,并以三个问题为引擎启动本课研究。这样的设计扎实有序,省时高效,充满着浓浓的“数学味”。2.动静相融,化难为易。常规的教学手段有时给学生观察和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或动画模拟,能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课中借助多媒体演示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化静为动,让学生
10、在“变与不变”中揭示表象,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下一步探究积累了巨大的内能。3.新旧整合,优势互补。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地处理好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继承和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应用的关系,实行多“体”并存,新旧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课中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带着问题展开动手操作,完成“转化”活动,再请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展示台上交流转化过程和探究结果,让学生亲历知识“生长”的动态过程。紧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再次清晰演示剪拼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全过程,搭建起转化前后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序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有效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化解学习难点。台湾著名学者徐新逸教授曾说:“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从不同的角度恰当、准确、适时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减负增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人机的和谐共舞。-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