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335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1课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 但是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 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这篇文章中, 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一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再次,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教学目标】1学会

2、9个生字,巩固草原.线条.柔美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铺

3、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

4、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

5、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

6、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

7、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 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第2课 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丁香结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

8、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缀.窥.笨拙.断断续续”等字词.

9、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3.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作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出示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

10、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

11、学生阅读的欲望,又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重难点做好铺垫.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生字.新词.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幽.薄.耀.怨”.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断

12、断续续:不连续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

13、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4.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篇课文一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设计意图】

14、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四.总结感悟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先是对文本内容

15、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六.板书设计2.丁香结丁香花样貌(第13自然段)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第46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简洁.明了.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文本的思路有了更清晰的感知.第二课时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师:作者

16、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教师的问题也帮助学生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3.学生交流.4.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师适时呈现:(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

17、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2)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18、.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5.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学生回答.师梳理:(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

19、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

20、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2)师适时呈现:代赠二首(其一)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师:“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

21、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3.研读第5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1)交流.(2)师指名朗读: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3)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

22、.)4.研读第6自然段.(1)默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交流,师适时点拨: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师适时呈现: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师: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2)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师:谁能

23、说说这句话的含义?交流.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3)师: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学生发言.(4)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1.师总结:丁香的脉

24、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了我们尺幅千里的功效,让我们感受到了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多少年了,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然而,一次雨中的偶然发现,给了作者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然而正是这解不完的结,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乐趣.这正是我们要找到的答案.2.揭示主题.师:想一想,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

25、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四.布置作业1.完成同步课时练.2.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仿写作文,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五.板书设计2.丁香结形状 颜色 气味(视觉 嗅觉)丁香结 人生才充满乐趣【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第3课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

26、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略诗歌意境.【教学难点】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来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筝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

27、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2教学重点字词与释义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客:诗人自指.旷:空旷.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1同学们的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

28、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29、”)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

30、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诗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劝慰他呢?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

31、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

32、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

33、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诗.此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表现出诗人明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古诗的教学目标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古诗教学应注重战略,关键之处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

34、循“淡化理解,强化诵读”的古诗教学原则.【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有时,会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领悟.体会.因而要着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法.学法】教法:运用各种手段,图片.音乐,充分激

35、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学法: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自读.齐读.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自读 质疑 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 多种展示”这样一种学习过程来实现对文本的学习.【教学准备】古诗多媒体课件 课前收集含“雨”的诗句,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其诗词等文学作品. 【思路提要】采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读诗 会意 入境 悟情,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在读中理解.感悟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师生对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刚才所对的诗出自水调歌头中秋,作

36、者是谁?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苏轼?3.今天我们就跨越900余年和苏老先生相会,来学习一首他写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诵读古诗读古诗要有节奏,还要有重音.1.诗题: 指名读,齐读; 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时间.地点.事件) 题意:六月二十七日,(作者)登上西湖边的望湖楼,欣赏楼外精致,在微醉中写下了这首诗.2.诗句: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评读. 怎样才能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自由畅谈) (出示读诗建议: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诗的韵脚为开口呼,读出的声音要

37、悠远.)【出示节奏】指名读.师生对读.小组读.站立读等多种形式读.三.理解诗意1.自己再读几遍,想想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望湖楼看到一番怎样的景象?反馈: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云怎样?“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交流.馈: 出示前两句男生读,什么意思?【理解“翻墨” “跳珠”,强调“遮”字书写注意事项.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

38、布.乌云滚滚)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此时此刻,又让你想起哪些含“雨”的诗句?】这两句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 出示后两句,女生读,什么意思?四.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听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想想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赞赏之情)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写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 “未遮山” “乱入船” “忽吹散”

39、“水如天”为瞬间变化 ); 动态多(翻.遮.入.吹),是在楼上所见的雨景.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句句写景,句句抒情.五.升华诗中蕴含的情感1.观看此诗赏析视频,进一步领会古诗意境,升华情感.2.出示.齐读:苏子笔下惊风雨,阴晴时霎亦传神.读罢掩卷细品味,又疑东坡是天人.2.配乐齐读古诗.六.拓展延伸1.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象,这让你想起那句俗语?(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还真不假,刚刚还是阳光灿烂的天气.转眼就下起大雨来了.)还让你想起那些表示变化快的成语?(变化多端 变幻莫测 千变万化 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转瞬即逝 稍纵即逝 白驹过隙 喜怒无常 )2.解释带

40、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3.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交流苏轼的其它诗词.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一共写了五首,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一首,请同学们下去以后查一查余下的四首.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来去匆匆雨前 黑云翻墨雨中 白雨跳珠 雨后 水天一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教学过程一.课前

41、铺垫(一)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柳永(婉约派).陆游.李清照,人们说的“苏辛”指的是苏轼和辛弃疾.(二)介绍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

4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

43、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一)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二)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等.)相机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

44、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本文作者辛弃疾遭贬职后那儿多年闲居,对那一带非常熟悉.三.新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2交流:(1)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别枝,现主要有三种解释:a离开枝头;b斜枝.树枝;c另外一枝.本文指的是横斜突兀的树枝.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静止不动的吗?让我们再读,用心去体会.指

45、名描绘自己的所见.“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学生可能受插图的误导,认为稻子是金黄色的.引导学生思考:在夏天,稻子才扬花灌浆,会是金黄色的吗?(2)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3)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同桌试着演说,指名演说(丰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虫子之类).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因为这样,老百姓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了.齐读这两句,体会词人企盼之情.(4)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静谧.联系学过的诗句,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会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3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描述,大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DOC 24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