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6篇学习重点1、说的文体特点 奇巧而善辩 文艺性的议论文2、马说的寓意 比喻说理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学习难点 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法初探 1 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3、主张情气说,作者写时以
2、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教学过程 (一) 课前 准备 1、马年说马 学生说有关马的成语,指名另一个学生解释2、教师说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相马知己这个词的来历(见大屏幕)知己-彼此互相了解而情深意切的人 见战国策-楚策四(二)韩愈其人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时间 原因 结局贞元1116年(795800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贞元19年(803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3、 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卒于82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学生齐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三)关于说奇巧-有形象 善辩有观点 文艺性的议论文托物寓意,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理,是这种文体的特点。韩愈就是一匹千里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会,他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他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
4、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看课外阅读杂说一 龙说 (君臣关系 互相依靠,才有作为)(四)学生读课文,感知文意?(五)归纳整理字词?实词 古今词异义表?词语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意义 今古古意 今已不用-祗 骈 槽枥 石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饲 见同现 邪同耶 材同才第二节四个食读音 食1食4-SHI 吃 食2食3-SI 饲?虚词 而 之 其 以 也? 而 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 可以不译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其 A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词 那种D 反问语气词 难道 E 推测
5、语气词 恐怕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也 A 肯定语气 B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句中停顿练习:而 1、而伯乐不常有()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执策而临之()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马之千里者()3、策之 食之 临之()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3、不能尽其材()4、其真不知马也() 5、其真无马邪()6、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以 1、不以千里称也() 2、策之不以其道()也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不知马也()3、不以千里称也()(六)课文学习指导? 第一节:伯乐知马 (伯乐
6、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首句- 千古感叹 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次句-愤愤不平 千里马倒常有,可没有伯乐发现,愤世嫉俗。末句-描写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不以千里称也也 肯定语气,寄予无限同情。?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首句-千里马的特点 特别能吃,因此特别能跑。次句-全节之关键,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以上冷峻陈述末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一顿,作低回之势。接着,以不饱,不足,不外见,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层层蓄势,反问作结。也 反问语气,愤怒谴责食马者 害了千里马,向读者寻求公道与正
7、义。?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首句-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的丑态神态 执策而临之 洋洋自得 愚妄浅薄语言 天下无马 有眼无珠末句-发表感叹 归结全文中心 不知马其真不知马也()也推测语气,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句末可以用!(强烈的讽刺感情)?(推测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问而后答,一锤定音)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七)归纳寓意,附板书设计 ,并作课外拓展。? 学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什么板书设计 ?马说韩愈伯乐- 不知马- 食马者-(愤怒谴责) (辛辣嘲讽)千里马-(无限同情) 知马害了马- 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课
8、外拓展 政途多失意 悲愤出奇文-中国古代怀才不遇文学初探1、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写了些什么作品?2、 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山水风景,男女之情,咏史怀古,托物寓意3、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A韩愈 怀才不遇文学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 另寻高就发展将上述你的观点 写成一篇小论文,下节课交流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观察、猜测、推理、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和生活中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3、借助变一变、找一找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和事物的简单排
9、列规律。教学难点:一组图形或事物排列中有多个组合的。教具准备:花边、图形(教具盒)、复印纸纸、小三角形、磁铁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1、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的?(猜得真准呀)2、从里面分别逐一抽出没有规律的三角旗,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问:为什么第二次猜不准,而第一次猜的又快又准呢?这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生发表意见)3、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规律。(板书:规律)4、你观察两条彩带,哪条美一点?(师:嗯,看来规律可以你我们带来美感!)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一)颜色不一样的花边(两个一组)1、猜一猜:出示花边红绿红,猜一猜接下来
10、是什么颜色的花?(随学生的猜出示花)师:你们真厉害,又猜对了,有什么发现吗?(生说)2、交流:说说你们的想法。(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的)3、变长:按红绿红绿红绿这个规律排列,你能把这花边变长吗?(生说师贴:先往左贴,在往右贴)(二)颜色一样,形状有规律的(二个一组)1、找一找:仔细观察有什么规律?2、全班交流:有什么发现?谁来说说。(苹果都是1个,梨子一次比一次多1个。)3、变长:根据这样的规律,如果继续延长,应怎样摆?(让学生报)(三)颜色或方向、大小都有规律的(三个一组)1、找一找:生找一找有没有规律?2、同桌交流:有没有规律,如果有那么有怎样的规律?把找出的规律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
11、听?(找规律)3、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四)猜一猜(体验一条规律中一组图形一般要重复出现三次)(1) ¥(2) (3) 小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至少三次)。三、巩固练习1、圈一圈:(书上第88页例1)2、我会画:(书上第89页)(1)颜色规律(2)颜色、方向的规律(3)颜色、形状规律3、节秦中发现规律(1)师拍: (2) 生接着拍、说说规律。问:为什么这么快跟上节奏?(有规律的)(3)你能根据这个节奏编一段动作吗?(动作中也可以有规律)(4)自己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或动作让桌猜。如:伸伸手、拍拍肩、伸伸手、拍拍肩。4、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是有规律?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很多规律,有
12、的规律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的,如:斑马身上的条纹、一年四季、白天黑夜等等,有的规律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如衣服上的花纹,项链等等)这些规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5、小小设计师(创造规律)(1)创造规律:形状、颜色上有规律或别的(2)展示作品(3)评价作品6、机动:欣赏有规律的图片(再一次感受规律美)四、课堂总结:这些有规律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丽,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有心人!一、教材分析: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二、学生分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
13、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三、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
14、意。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七、学习过程: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b. 板书课题,齐读。(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二
15、、初读感知,趣味识字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
16、向大家推荐一下?)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a. 假如我有一
17、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
18、,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b. 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
19、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f. 指名读第二小节。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b. 小组展示读。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6. 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
20、,男女齐读。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4.在音
21、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迈入了新的学校,开始了初一的新生活。在告别了小学的六年生活之后,初中新的学习方法将对他们有着新的挑战与冲击。下文为您准备了七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设计的内容。一、 教学内容及计划教学课时。1、 上册共六课,24个小结,其中:绪论 计划课时4节第一课 正确看等自己 6节左右第二课 锻炼心理品质 8课时左右第三课 善于调节情绪 7课时第四课 磨练坚强意志 6课时第五课 能够承受挫折 9课时第六课 勇于开拓
22、进取 6课时复习考试 9课时2、 下册共五课第七课 发挥性格优势 养成良好习惯 8课时第八课 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 9课时第九课 融入社会生活 陶冶高尚情趣 9课时第十课 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 8课时增强自律能力 培养健康人格 8课时复习考试 12课时左右二、实施素质教学中拟入教学计划应达到的目标为:1、 以课堂课时为基本单位,以课时达标为基础实现大纲要求,务必达到的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进行整体教学。2、 每课或课时的教学目标仅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进行。3、 政治思想课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长(健康成长)其目的性为较强较实惠,教学中要诱导好。4、 注重实际,面向全体,尽可能切入学生实际
23、思想,以免政治课为空洞的理论说教。5、 教学中充分注重从学生中反馈收集以矫正和调控教学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工作计划具指导性外,在教学中还应随时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进行,非一成不变,持前面章节的课时分配。仅是一个大概,这是教学中的灵活性所在。第1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
2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5、。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二)第三次尝试练习: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
26、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三)教学效果评价第2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三)教学活动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
27、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
28、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3、 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
29、的方法。(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30、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2、能根据课文情境读好年轻人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人格魅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严。【教学重点、难点】1、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2、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体会为什么说年轻人有尊严,百分之百是富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疑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1、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2、读后交流。三、研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板块一: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年轻人多么需要食物。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2、读后交流。板块二: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是怎样说,怎样做的?2、交流:指名读有关句子,随机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年轻人疲惫但坚定的语气。3、引读。4、说说读完这部分内容后的感受。板块三:1、读课文,找出写杰克逊大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随机引导:年轻人没有( ),但他有( )。2、想象说话:我想对( )说:(自由选择对年轻人或杰克逊大叔说)。【关于教学设计方案6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