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2023浙江省临海、新昌两地5月适应性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鹧鸪天博山寺作(辛弃疾)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注两词均作于辛弃疾四十岁左右遭谗落职、赋闲归隐江西上饶一带之时。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清平乐上阕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
2、气氛,为下阕回忆自己一生奔走因事却遭罢官而归隐作衬托铺垫,全词伤感消沉B.鹧鸪天“岂其卿”的意思是“何必是别人”,即不愿效仿他人,表现了作者要保持独立自我的人格,绝不趋炎附势的精神。C.两首词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清平乐第四句“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鹧鸪天第二句用山寺之“厌”显示词人时常流连于周围山水。D.清平乐采用的是词的一般写法,即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鹧鸪天则精选意象和典故表达情感,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16.两首词是辛弃疾同一时期的作品,有人认为两词在“入世”“出世”的观念上相矛盾,你认为矛盾吗?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2023山东省考前30天冲刺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3、回答15-16题。南乡子注苏轼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句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16.“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
4、的意蕴?请简要分析。三、2023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适应性考试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节选)相关前情:窦天章问蔡婆,你六十开外的人了,家中有钱,为何嫁了老张又谋害他?蔡婆回答不曾许他。窦天章弄明原委后说,你那媳妇就不该招认药死公公了。窦娥鬼魂于是上前说明: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早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
5、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注: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局,写卖天章考取功名后,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出使楚州。卖蛾的魂魄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卖天章重新复查此案,为卖蛾平反冤案。15.下面对曲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花酒里,卖蛾剖白自己屈招的原因,讲明曾经抱有“覆勘”幻想,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吏治。B.收江南把俗谚的“有理无钱莫进来”改成“就中无个不
6、冤戒”,将卖蛾的陈情申诉升华到新的高度,加大了对元代黑暗现实的针眨力度。C.鸳鸯煞尾中作者借卖蛾之口表达了变革现实、改造吏治的愿望,并开出了疗救的药方:杀尽贪官污吏,与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D.鸳鸯煞尾和第三折中的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都表现出卖蛾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善良孝顺的高尚品格。16.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日:自然而已关。”请结合所选卖蛾冤第四折节选的内容,简要分析“自然”是如何体现的。四、2023河北沧州高三下调研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秧妇戴良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紧束暖烟青满地,细分春雨绿成行。村歌欲和声难调,羞
7、杀扬鞭马上郎。【注】紧束:指扎束秧把。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野妆”展现插秧女素朴、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B.颈联中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清新之气。C.尾联运用对比,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D.这首诗格调轻快,描写出了农事生产的愉悦感,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16.此诗的颔联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都描写
8、了插秧时节劳动者的形象,请比较其手法的异同。(6分)五、2023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胡麻:芝麻。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
9、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16.请简析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6分)六、2023广东湛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赔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注这首词作于陆游镇江通判任上,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宴游,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徐州
10、:这里指镇江,东晋南渡,曾以徐州治镇江。貔貅:猛兽,喻指勇猛的战士。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由“江左”而“古徐州”,由“连山”而“危楼”,词人的笔触由近到远,最后点题。B.下片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从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叙写这次宴游。C.“古愁”启“襄阳登览”,“今愁”慨言当前。古今之愁纷至,词人心有不平却并不灰心。D.词人借羊祜的典故劝勉同来登楼的镇江知府,希望他及早为北伐做好部署,建万世之功勋。16.本词与姜夔扬州慢开篇同样是从地理形势写起的,但两首词在气象和情韵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
11、分析。(6分)七、2023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4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杜甫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注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年)秋末在夔州时,诗人于官亭坐候颜十少府不至,故戏为此简。少府:唐代为县尉的通称。日车:太阳每天运行不息,故以“日车”喻之。青丝鞚:青色丝绳的马络头,借指坐骑。须:等待。流霞: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借指美酒琼浆。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出句,以寒秋时的捣衣声渲染了冷落、萧索的氛围。B.首联对句,描绘了一幅日沉江水的画面,意境
12、悲壮苍凉。C.颜十少府未如约而至,诗人空等一场,故说“虚烧夜烛花”。D.尾联,诗人仍期盼颜十少府到来,两人细细对酌美酒琼浆。16.请简要赏析诗歌颔联。(6分)附:参考答案一、15.【参考答案】A【解析】从结语的转笔“眼前万里江山”可知“全词伤感消沉”错误。16.【参考答案】示范一:不矛盾。(清平乐表面写英雄失意的窘迫生活和一事无成的平生遭际(1分),但笔风一转却写梦中惊醒,仍不忘祖国河山,不忘恢复的进取之情(1分),全词的主调是入世的(1分);(鹧鸪天表面上抒发的是出世之情,实际上是怨词反说(1分)。“味无味”“宁作我”、“松竹花鸟”是“兄弟朋友”等句表面上写安于平淡生活的归隐之乐,实际上自喻
13、遭受排挤而退闲的不得已(1分),饱含忧世爱国之意和对当权者的激愤之情,入世之心仍炽(1分)。示范二:矛盾。清平乐表面写英雄失意的窘迫生活和一事无成的平生遭际(1分),但笔风一转却写梦中惊醒,仍不忘祖国河山,不忘恢复的进取之情(1分),全词的主调是入世的(1分);鹤鸪天写日日游山拜庙,与山林为友、与花鸟为伴(1分),不去结交权贵,却在归耕(归隐)的生活中自得其乐(1分)。全词尽显出世之情(1分)。【简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写独宿博山王氏庵的感受。上片以所见所闻渲染寂寞荒凉的环境和气氛;下片写白发苍颜、壮志难酬的愤慨心情,最后表现虽处境悲凉但雄心不减的可贵精神。这首词感情浓烈,语言平淡,环境气
14、氛的渲染非常出色,抒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和形象刻画是十分成功的,在稼轩的爱国作品中,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鹧鸪天博山寺作:此词开篇总述词旨,以下层层递进,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先从养生处世的哲理之道点明缘由;再由宁可保持独立品操、岂可依附权贵,说明走向归耕的必然;末以欣喜松竹花鸟,体现归耕林泉的激情雅趣。全词语言通俗,运用侧面烘托,表现仕途人情之可畏。【译文】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
15、容颜苍老,满头白发。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鹧鸪天博山寺作不在往临安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往来于山寺以致它都厌于逢迎我了。在有味与无味之间追求生活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一生。我宁可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也不趋炎附势猎取功名。走遍人间,过了大半生还是走上了归耕一途。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二、15.【参考答案】A【解析】对意境的理解有误。“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写初秋的黄昏,词人在碧纱帐里一觉醒来,枕边微凉的秋风也吹不尽浓浓的睡意,于是继续躺在凉席之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今晚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一枕清风”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
16、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营造了一种凉爽、舒适的气氛。而“红藕香残玉簟秋”写的是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该句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凄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对词人的孤独闲愁起到了衬托作用。所以这两首词的意境不同。16.【参考答案】这三句的意思是:如果要问使君我的才华能力怎么样,我只拥有人间全部的愚笨罢了;表达了词人保持自我,不因外物而放弃个性的人生态度;词人自嘲,表现出词人虽仕途不顺而能保持旷达的心境;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懑。【赏析】上片写初秋的黄昏,苏轼在碧纱帐里一觉醒来,枕边微凉的秋风也吹不尽浓浓的睡意,于是继续躺在凉席之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他知道这意味着今晚
17、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这是一个清闲的黄昏。“一枕清风”是苏轼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词组和意象,诗里多次用到。它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卧听”二字表现出苏轼起床的慵懒和悠闲,也说明他早就料到今天“无一事”的状况了。这里实是反用古人之意,古人常用“晚衙”来叹息公务繁忙,而苏轼却道“卧听”“无一事”,一种超脱的感觉就上来了,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看起了床头的书卷。这里一个“尽”字,再次把这种悠闲无止境放大,拉长。下片开始议论,“归欤”二字直接点明了议论的主题,也就是他心中追求功名与早日归隐二者之间的矛盾。“自觉”句表面上是一种自嘲,说自己对功名日渐疏懒,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窃喜,
18、窃喜自己终于能够看破功名,心无挂碍了。正式由于这种无挂碍的心态,当别人问及“使君”的才学时,苏轼才能通达、释然而略带自嘲地说自己是“占得人间一味愚”。言外之意,在他看来,是否有才学并不重要,但自己到现在才看破功名,这才是真的“一味愚”。整个下片议论,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贬低自己,实际却是在表达一种摆脱尘世功名束缚的愿望,同时也是在庆幸自己已经慢慢摆脱了这些束缚。【译文】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床。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自己感到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风如何,只不床是一个愚字罢了。
19、三、15.【参考答案】D【解析】滚绣球 没有表现出窦娥的善良、孝顺。而是窦娥对天地的指责,她这样相信天地鬼神,结果天地鬼神好坏不分,是非颠倒,窦娥表示强烈的不满。16.【参考答案】曲词念白贴近生活,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表现在多用口语、俗语,不堆砌辞藻,明白如话。如“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中“每”“怎将咱”;曲词念白符合人物身份、个性,人物情感真实自然。如“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充分展示出窦娥作为儿媳孝顺婆婆的善良品性;曲词念白依据情境转换自如,如鸳鸯煞尾唱词中间,窦娥忽然记起一件事,就用念白嘱咐父亲收养蔡婆,之后又接着用唱词衔接。四、15.【参考答案】C【解析】“嘲笑富家公
20、子不通民乐”错,“羞杀扬鞭马上郎”的意思是富家公子游手好闲、闲散无聊,在勤劳美好的插秧女面前应非常惭愧,突出了插秧女的可贵和可敬。16.【参考答案】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中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中,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鍪”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中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杨诗中正面描写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中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补充注释】1青袱:青色头巾。野妆:指
21、村妇劳作时的装扮。2莲步:旧指美女的脚步。水云乡:水田。3村歌:指秧歌。和(h):跟着唱。【作者简介】戴良(13171383年),字叔能,浦江建溪(今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人。元代著名诗人。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又复泛海至登莱,拟归元军。元亡,隐居四明山。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召至京师,欲与之官,托病固辞。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狱。待罪之日,作书告别亲旧,仍以忠孝大节为语。次年(1383年),卒于狱中。或说系自裁而逝。诗文多为悲凉感慨、颂扬与怀念故元之作,寓磊落抑塞之音。曾学医于朱丹溪,学经史古文于柳贯、黄溍、吴莱,学诗于余阙,博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诗文并负
22、盛名,其诗尤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时”。著有春秋经传考和陶诗九灵山房集等。【赏析】这是一首格调轻快、形象鲜明、富有民歌情调的作品,诗以极浪漫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个美丽的乡村少妇,边插秧边唱歌的动人景象。诗中“野妆”的少妇如山野的春花,有一种素朴、自然的美感,而插秧这种辛苦的劳动被主人公表现成既象舞蹈,又如刺绣一般的艺术创造活动,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结尾两句,少妇的歌声“难和”进一步哄托出其容貌美丽和歌声的优美,“马上郎”所以被“羞杀”,不仅是难和村妇歌声,更重要的是村妇无论是外貌妆扮,还是插秧的劳动、婉转的歌喉都是那么完美,有一种劳动者才可能有的美感和活力,这使游手好闲
23、的公子哥不能不自惭形秽。作品语言清丽、声调流转,继承了采莲曲、陌上桑等南朝民歌的传统。五、15.【参考答案】A【解析】“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错误。“不知愁”反映了少妇的年轻、不经世事,与后文“悔”形成对比。16.【参考答案】同:孤单寂寞,思念丈夫。(2分)异:葛诗女主人公是底层劳动妇女,她贫困潦倒,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嫁时衣;王诗女主人公是上流贵妇,她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看到陌头杨柳返青,想到年华空逝,无奈懊悔。(4分)【参考译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
24、封侯。怀良人-葛鸦儿(唐代女诗人)满头的秀发如今乱如飞蓬,买不起首饰,只好自己用荆条折成了发钗别在头上,像这样的贫穷人家,世上真是少有的啊。连一件像样的衣裙都没有,还穿着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布裙,而今那样的衣装已经没有人再穿了。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该播种芝麻了,然而丈夫在外,谁来和我一起播种呢?按说现在已到了丈夫回家的时候了,为什么还不见回来呢?六、15.【参考答案】A【解析】“词人的笔触由近到远”分析不当,不是“由近到远”,应是“由远到近”。16.【参考答案】本词开篇由广阔空间着笔,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一片苍莽,气象宏大;扬州慢开篇用笔从容平缓,追溯扬州昔日的盛况;本词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
25、上的风流人物,昂扬慷慨,在悲壮中蕴含着雄健之气;扬州慢则用扬州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萦绕着伤悲气息,表达了黍离之悲。【创作背景】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参考译文】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
26、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七、15.【参考答案】B【解析】“意境悲壮苍凉”错,“西江浸日车”突出了暮色的幽暗苍凉而非悲壮。16.【参考答案】视听结合,富于变化。“客愁连蟋蟀”写听觉所闻,“亭古带兼葭”写视觉所见;炼字精当。用一“连”字,倍增客情悔切,愁绪无边。用一“带”字,愈觉亭畔苍凉;意象典型。选取“蟋蟀”“兼葭”典型意象,既突出了季节特征,又渲染了诗人的愁思。【解析】从描写角度看,“客愁连蟋蟀”,客居他乡,愁思绵绵,和蟋蟀的愁鸣连成一片;写听觉所闻。“亭古带兼葭”,古亭沧桑,周围满是蒹葭,更显苍凉;写视觉所见。此联视听结合,富于变化。从炼字角度看,用一“连”字,使客居愁情和蟋蟀的愁鸣连成一片,更显愁思无边无际,倍增客情悔切,愁绪无边。用一“带”字,把古亭蒹葭连成一片,愈觉亭畔苍凉。诗句炼字精当。从意象角度看,选取“蟋蟀”“兼葭”这些秋天的典型意象,既突出了悲秋的萧瑟苍凉的季节特征,又渲染了诗人的客居愁思。意象典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