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分析,掌握蜡烛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反应产物的验证,养成科学严谨思考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器材的“自备”过程,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2)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化学实验乃至化学学科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教学难点】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用具】1.仪器:透明塑料瓶(带盖儿,直径6cm的圆形盖子)、剪刀、打火机(或者火柴)、微型喷雾
2、器、铝箔纸、纸带(或者夹子)、小陶瓷盘子(直径7cm)、废物缸、废液缸。2.药品:蜡烛(直径1.7cm)、牙签(或者一次性筷子)、澄清石灰水、食盐、冰块。【教学过程】:【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师】上课。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蜡烛人的一生”,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观看,思考蜡烛人的一生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分钟)看完之后,找学生回答。【师】蜡烛的人一生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生】出生前、出生后、生命终结时。【师】我们抛开视频的寓意。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关于蜡烛(点击,进入P2),你们想对哪些问题进行探究呢?【生】1. 石蜡有哪些性质?2.烛芯的作用?3.火焰的构成?4.蜡烛为什么变短了?蜡烛燃烧生成了什
3、么?5.蜡烛燃烧时为什么有火焰?6.“蜡烛人”生命终结时,生成的白烟是什么物质?7. “蜡烛人”的“形成”与“凝固”的原因?8. 燃烧的条件【师】(一边听学生汇报,一边将问题在多媒体上揭示出来) 以上是大家想到的问题,老师也有几个想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当然,肯定还有其它问题,今天,我们主要来探究前六个问题,其它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板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师】进行科学探究时,往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这样才能使研究过程更具条理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由于蜡烛人的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直至
4、“生命终结时”,因此,我们将探究过程分也分为三个阶段: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同时将3个的纸条用磁力贴固定在黑板上)。【板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师】其实这三个过程与蜡烛人生命的三个阶段:“出生前”、“出生后”、“生命终结时”相对应的。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探究步骤进行。正式开始探究之前,我们一起先把问题整理、归类。大家思考,这6个问题可以分配到哪个阶段呢?【生】其中“石蜡性质”、“烛芯作用”归为点燃前,“火焰构成”、“燃烧产物”、“火焰成因”归为燃着时,“白烟成因”归为最后一个阶段熄灭时。 (边讲边将印有相应问题的纸条进行归类)【师】这就是蜡烛人的一生。(将蜡烛人的一生
5、贴在最下面)【板书】【师】进行探究实验之前,先来介绍一下今天所用的仪器。实验台上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这些都是同学们带来的(蜡烛、打火机、牙签、铝箔纸、磁盘子、喷壶(现在已经装好了澄清石灰水)、剪刀、碳素笔芯、纸带、带盖的塑料杯),今天,将让我们用这些物品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吧。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阶段:点燃前。介绍:蜡烛由两部分组成:石蜡和烛芯。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石蜡的性质,我们今天主要来研究石蜡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回忆,物质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几个方面?【生】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石蜡的颜色、气味、状态、硬
6、度、密度(与水比)、溶解性。颜色、气味、状态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观察与闻出来,那硬度、密度、溶解性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课前预习,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2分钟后找小组汇报)。【实验1】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2分钟)【汇报1】【小结】实验现象:(1)蜡烛为白色/红色圆柱形固体,略有气味;(2)用小刀可以轻轻的切下一块儿,难溶于水,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 (1)石蜡是固体,略有气味;(2)硬度较小,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师】下面我们来探究蜡烛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烛芯。烛芯是什么作用呢?我们点燃蜡烛的时候,往往是先点燃烛芯,那我们能直接将石蜡点燃吗?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实
7、验2】(教师演示)探究“烛芯”的作用【汇报2】石蜡熔化,但是不能被引燃。【小结】实验现象:石蜡只能被烧化,不能被引燃。解释:石蜡受热时,先熔化,再汽化,这两个过程均吸热,温度很难达到石蜡的着火点,因此,石蜡很难直接被点燃。而烛芯的作用是:1.通过毛细作用,熔化的石蜡液体被输送至烛芯,受热,进而变成石蜡蒸气,烛芯燃烧提供持续的热量,进而将石蜡蒸气引燃。所以,烛芯的作用有两个:输送并引燃石蜡。烛芯的作用: 输送并引燃石蜡 。【过渡】下面开始探究蜡烛人一生之中最辉煌的一个阶段:燃着时。蜡烛被点燃的那一刻就会有火焰产生,那么火焰的构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课本P12页相关内容,找
8、出有用信息,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实验3】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阅读课本P12,1分钟)【汇报3】【小结】 实验现象:(1)蜡烛燃烧前先熔化;(2)火焰分三层;(3)处于外焰位置的牙签最先炭化; 实验结论:(1)蜡烛燃烧放热,使石蜡熔化;(3)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过渡】 从蜡烛人被点燃开始,蜡烛人的长度就会慢慢变短,那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呢?下面我们来探究蜡烛燃烧产物?(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浊)。【实验4】探究蜡烛燃烧产物(见学案,3分钟)【师】 点击课件P8注意事项超链接,强调:(1)盛有冰块的陶瓷盘子底部距离蜡烛火焰控制在10cm左右(不要太低
9、),大约10秒后观察现象; (2)将塑料瓶倒扣在火焰上方时(不要离太近),火焰与瓶口相平为宜,大约10秒后盖上盖子(提前用喷壶喷入适量的石灰水)、倒置、振荡,观察现象。 点击右下角返回箭头,返回。【汇报】【小结】实验现象:(1)盘子底部出现小液滴;(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1)蜡烛燃烧有水生成;(2)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找到了蜡烛被点燃后,会逐渐变短的原因。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蜡烛被点燃后,为什么会产生火焰呢?下面,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蜡烛火焰形成的原因”。请大家根据学案上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探究。点击注意事项超链接,1.用碳素笔芯将标号为“A”的正方形小纸
10、片卷“铝箔管”;2.用“纸带”轻轻的将“铝箔管”夹住(不要太用力,否 则容易将 “铝箔管”夹扁);3.将“铝箔管”一段斜插入 “烛芯”(与桌面约呈45度角),待另一端有白烟成股冒出时,点燃白烟,观察现象。 点击右下角返回箭头,返回。【实验5】探究“蜡烛火焰”形成的原因(见学案,3分钟)【汇报5】(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如图4)【小结】实验现象:白烟被点燃; 解释:蜡烛“烛芯”附近有大量石蜡蒸气,蜡烛燃烧时石蜡蒸气被引燃,因此蜡烛具有火焰。 实验结论:蜡烛“烛芯”附近有大量石蜡蒸气,石蜡蒸气遇冷(铝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会变成具有可 燃性的石蜡固体小颗粒(白烟)。【过渡】大家做该实验的时候,是不是都只
11、观察到了冒白烟,有没有观察到不一样的现象?【生】 还能观察到有黑烟产生【师】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由于石蜡燃烧不充分生成炭黑。 蜡烛人生命的终结往往伴随着一缕白烟生成,那白烟是什么物质,进入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的探究“白烟的成分”。根据上面的实验,大家猜测一下,白烟是什么物质?(生:石蜡固体的小颗粒)。那这个猜想正确吗?如果正确,那白烟也应该具有可燃性,我们用实验来验证。首先,我们需要将蜡烛熄灭。点击注意事项超链接。我们,用手指将标号为B的大块铝箔纸卷成一个比蜡烛直径较大的铝箔管,将其中一端捏扁,制成“铝箔纸盖”,自上而下将蜡烛盖灭,将“铝箔纸盖”慢慢取下,然后迅速点燃白烟。点击右下角返回箭头,返
12、回。【实验6】探究“白烟”成分【汇报】(学生上台展示成果,如右图)【小结6】实验现象:(1)蜡烛慢慢熄灭;(2)蜡烛熄灭后有白烟生成,点燃白烟时,蜡烛又重新被引燃。实验结论:蜡烛熄灭后,没有被点燃的石蜡蒸气遇冷变成固体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因此蜡烛又重新被引燃。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里我让大家将蜡烛盖灭,而不是像课本上的设计一样吹灭蜡烛呢?这是因为吹灭蜡烛时容易将白烟吹散,而用铝箔纸盖可以使白烟比较集中,更容易点燃白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总结】这节课,我们圆满解决了黑板上的所有问题。蜡烛人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变化?由液态、固态、到最后与氧气的反应中,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发出光和热、奉献了自己,带给世界光明。同学们,我们在探究未知事物的时候,一定要要像蜡烛人一样,不畏牺牲,勇往直前!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