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2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板块二板块一第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考纲知考纲明考情明考情理线索理线索大气受热大气受热过程过程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选择题2.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空变化。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空变化。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形式均有,难度中
2、等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值得关注值得关注3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板块二板块一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大气的热源(1)根本来源根本来源:_。(2)直接来源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_。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4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板块二板块一2.受热过程受热过程(1)地面增温:大部分地面增温:大部分A_透过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_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使近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地面_。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代号代号名称名称起作用的大气成分起作用的大气成分特点特点_臭氧、水汽臭氧、水汽和和_有选择性有选择性_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部分选择性部分选择性_云层和较大尘埃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无选择性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散射作用散射作用反射作用反射作用5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板块二板块一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
4、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_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6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板块二板块一【深度思考【深度思考1】你能说出古诗中你能说出古诗中“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蕴含的地理原理吗?蕴含的地理原理吗?提示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高处”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温度较近地面低。面辐射较少,因而温度较近地面低。7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板块二板块一5.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出现时间最低气温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5、出现时间差值差值变化差异变化差异日变化日变化约约14时时_前后前后日较差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较_,沿海地区日较差沿海地区日较差较较_年变化年变化北半球北半球7月月北半球北半球_月月年较差年较差内陆地区内陆地区年较差年较差_,沿沿海地区海地区年较差年较差_南半球南半球1月月南半球南半球_月月日出日出大大小小17大大小小8目录目录CONTENTS创新设计创新设计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01010202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考点二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9目录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10目录1.核心知识精讲11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
6、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太阳辐射吸收吸收散射散射大气反射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逸出逸出(大气辐射)返回地面(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地面反射地面反射1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13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
7、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1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温室大棚烟雾防冻果园铺沙15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l 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l 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l 四川盆地:16目录2.高分:技法点拨1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典题感悟(2017课标,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8、(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解析 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1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典题感悟(2017课标,910)(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
9、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 。1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类题通法l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l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l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
10、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20目录3.高考:命题调研21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考法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判断与应用1(2016北京文综,78)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解析 由图可知,7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2以上,最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C项正确。2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考法一昼夜长短
11、变化规律判断与应用1(2016北京文综,78)(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项错误;赤道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B项错误;赤道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热带最低气温在15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8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6,所以山顶海拔超过1000米。23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考法二气温年较差大小成因分析2(2014海南地理,4)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
12、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2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考法三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3(2015广东文综,2)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 本题考查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
13、使地表温度下降。25目录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26目录1.核心知识精讲2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2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等温线较曲折(如上图)。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如上图)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同纬度地带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
14、原的气温较高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气温降低;暖流经过气温升高2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1)纬度位置:气温分布特点:气温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渐递减。30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分布特点:白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夜晚(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31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3)地形 气温分布特点: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分布特点:迎风坡与背风坡3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
15、分布与等温线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4)洋流 气温分布特点:暖流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有降温的作用。33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5)地表植被 气温分布特点:植被茂密地区,大气增温慢,降温慢3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气温气温太阳辐太阳辐射射大气热力作用大气热力作用下垫面下垫面热量交热量交换换地面辐地面辐射射纬度纬度地形地形海陆海陆洋流洋流气流气流陆表性质陆表性质36目录2.高分:技法点拨3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典题感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
16、的月份和地方时为()A8月22时 B8月13时 C1月22时 D1月13时解析 由纬度和气温数值可判定为夏季;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判定夜晚海洋比陆地降温慢。3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典题感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解析 由气温比周边低可判定中心区域地势高;由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可判定夜晚陆地降温快。3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类题通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太阳辐
17、射因纬度而不同)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40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类题通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影响因素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41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类题通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影响因素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地形(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4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类题通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影响因素盆地闭合曲线(
18、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地势高(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43目录3.高考:命题调研4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考法一两地气温差异比较12015课标,3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
19、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45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考法一两地气温差异比较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答案 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解析 本题考查冻土的成因。结合材料中多年冻土的介绍,可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回答。46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
20、平分布与等温线考法二气温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10分)答案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解析 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夏季炎热。2、(2015海南地理,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
21、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4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考法二气温影响因素分析32013课标,36(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4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考法二气温影响因素分析(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
22、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解析 从图可知,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之中,因此地形是影响攀枝花冬季温度较高的主要因素,峡谷地形,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流下沉增温等导致气温较高。32013课标,36(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4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考法二气温影响因素分析(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答案 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解析 天气特征可以从“阴晴雨雪、气温气压、风力风向,表示天气状况”的角度描述。攀枝花1月份气温较高,受地形阻挡,风力较小,大气较稳定;我国冬季降水较少,晴天较多。32013课标,36(1)、(2),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50本节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