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器晚成的孔子 1、人物传记的写法,大体都要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做个概述。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大体上概括了孔子哪些经历?(1)访问列国诸侯的经历。(2)创立私学讲学教育的经历。(3)整理文化典籍的经历.评传含有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性观点,那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有哪些,请分条概括出来。(评传:是传记中的一种,是作者借助传主的经历及有关材料来证明自己对传主评价的观点一种文。)孔子的政治出路只有三个选择(依据:时代背景)孔子的政治之路注定是以碰壁告终的(依据:时代背景及孔子思想的二重性)孔子是“访问列国”而不是“周游列国”(依据:周游的含义与孔子的游历不符。)孔子访问列国的目的是求仕,借以实施仁政德治(依据:
2、直接引用论语的记录)孔子访问列国的数目最多不过十国(依据:相关的考古资料)孔子访问列国的经历体现了孔子奋斗不懈的精神(依据:孔子的经历)孔子是一位勤奋自勉的人。(依据:孔子的经历)孔子在编纂文化典籍和教育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依据:孔子的成就)文中“对于第三条路,孔子不能干,也不敢干”这句话怎么理解?孔子有实施“仁政德治”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暴力的手段来推翻非仁非德德政权,才有改革确立的可能。但是,孔子思想本身,又有“忠君尊王”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他不能用暴力手法来推翻王朝,也不敢这样想。鲁国是孔子的祖国,孔子为什么要离开鲁国?他在鲁国到底有什么遭遇?当时,鲁国的大权旁落
3、于季氏家族,代表人物是季桓子。孔子出任鲁国大司寇后,出于“忠君尊王”的思想,对鲁国大权旁落的现象十分不满,提出“强公室,弱私家”的政治改革主张。但是,以季桓子为代表的季氏家族,不甘大权丧失,奉行的是“弱公室,强私家的”政治路线。随着孔子与季氏家族的矛盾日益突出,当权的季桓子不得不想方设法除掉孔子。所以孔子在鲁国处处受到打击。又因为孔子“不能,也不敢”采取暴力的手段与季氏家族抗争,就只能离开鲁国了。文中“这是孔子思想内在的二重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句话中的“二重性”是指什么?二重性,即指矛盾性。孔子思想中,孔子有实施“仁政德治”的理想,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只有以暴力的手段来推翻非仁非德德政权,才有改革确立的可能。但是,孔子思想本身,又有“忠君尊王”的时代局限性,所以,他不能用暴力手法来推翻王朝,也不敢这样想。这是这中矛盾性,才使孔子自始至终走了第二条路,即“有原则地取得某一位贤明封建贵族当权者的信任,出仕,借以实现自己的仁政德治理想。”说说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中可以看出他对历史的贡献有哪些?(1)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的创始人,他在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均有论述。有着忧国忧民、兼善天下的情怀和百折不挠,奋斗不懈的精神。(2)他对历史的贡献主要在教育事业和文献整理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