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3 3节运动的快慢节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制作“龟兔赛跑”的电脑动画。一、新课导入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不是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吗?没听说过比乌龟还快的呀!赛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么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得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新课教学1速度(1)教师引导学生对
2、运动会上运动员赛跑时的情形作分析后,作出简要概括: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他的运动就越快;在相同的路程上,物体所花的时间越短,他的运动就越快。(2)【教师提问】(出示视频)运动员们正在进行百米赛跑比赛,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员快。【归纳总结】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教师提问】小华步行,爸爸骑自行车,他们俩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归纳总结】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教师提问】在运动时间、运动路程都不等的情况下,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
3、慢?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用时短的运动得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教师归纳】计算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学生练习】20 m/s_km/h54 km/h_m/s1捷克斯洛伐克WPTTOPAS抢救车主要供装备TOPAS装甲车的部队使用,波兰陆军称它为技术保障车,德国称它为抢救、保养和修理车。该车具有两栖能力,公路上的最大行驶速度为60 km/h,约合_m/s,水上的最大行驶速度为10.8 km/h,合_m/s。16.7 32如图所示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拍摄的四个物体的闪光照片,其中
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D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 s,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 m处B甲在乙前面1.2 m处C乙在甲前面0.6 m处D乙在甲前面1.2 m处A 4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小戴跑步经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路程/m010203040时间/s03.25.36.89.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小戴跑步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2)全程的平均速度。(3)分析表中的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你可以发现小戴跑步有什么规律?答案(1
5、)3.1 m/s(2)4.3 m/s(3)小戴先是做加速运动,后来做减速运动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3平均速度第第5 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
6、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学生:三人一小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新课导入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新课教学一、影响视角的因素: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教师活动 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
7、关。归纳:要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二、显微镜引入: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想看清树叶的细胞,怎么办?分析: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学生自己实验:启发学生分析两次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慢慢思考,自己分析出显微镜的原理。分析与反思:分析显微镜的原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学生用真正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三、望远镜想看清操场的小朋友玩什么,怎么办?给学生提示:根据显微镜的原理与它们观察物体的不同,如何组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布置作业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
8、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不难思考其原理的。学生用显微境观察到了细小的物体,很兴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结合显微镜的原理,再次组合两镜。学生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是只知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从这激
9、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些看似简单而又包含丰富物理知识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设计意图 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教师看情况引导。例如:人们看小物体时,常常会怎样?如果看更细小的物体又该怎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与真正的
10、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在“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三、显微镜:1原理: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四、望远镜:1原理:利用一个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
11、另一镜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第第5 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
12、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学生:三人一小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新课导入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新课教学一、影响视角的因素: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教师活动 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
13、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归纳:要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二、显微镜引入: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想看清树叶的细胞,怎么办?分析: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学生自己实验:启发学生分析两次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慢慢思考,自己分析出显微镜的原理。分析与反思:分析显微镜的原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学生用真正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三、望远镜想看清操场的小朋友玩什么,怎么办?给学生提示:根据显微镜的原理与它们观察物体的不同,如何组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布置
14、作业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不难思考其原理的。学生用显微境观察到了细小的物体,很兴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结合显微镜的原理,再次组合两镜。学生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是只知
15、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从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些看似简单而又包含丰富物理知识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设计意图 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教师看情况引导。例如:人们看小物体时,常常会怎样?如果看更细小的物体又该怎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
16、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与真正的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在“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三、显微镜:1原理: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四、望远镜:1原理:利用一个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镜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