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三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情节有趣,主人公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适宜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课文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这是继一年级下册根据信息做简要推断,训练逻辑思维的又一提升训练,为中高年级学习借助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进而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44个生字,认准3个多音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2.会写26个字;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
2、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3.会写27个词语;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4.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2.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3.背诵古诗江雪。 4.阅读刻舟求剑,体会故事的寓意。 表达: 1.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2.能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12.坐井观天【课前解析】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精悍又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青蛙和小鸟精简传神的三次对话,讲述了一个含有深刻寓意的故事:经常在天上飞的
3、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长期居住在井底的青蛙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看。这篇寓言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故事情节的展开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分角色朗读来读好对话,理解故事寓意。关注课题:“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教学时,也可联系另一成语“井底之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来理解。关注课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故事的发展按照青蛙和小鸟相遇之后的对话依次展开,条理清晰。第1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之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也暗示了两者之后因同一问题而争论
4、的原因。第2至7自然段重点写的是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依次展开故事情节。第一次对话交代了小鸟来自哪里,来做什么。因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它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次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关于“天到底有多大”这一问题的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坚定地认为天不过就井口那么大;而小鸟也发出了强烈的感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天是无边无际的。第三次对话中青蛙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而小鸟也坚持认为是青蛙弄错了,十分无奈地让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一看,希望它能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错误的看法。关注插图:本文的插图中小鸟和青蛙分别居于井外世界和井内,也正是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才导致了二
5、者的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沿、答”等九个生字,可以在朗读和学习课文时通过词句来认识理解,还可以通过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来展开认读、理解。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八个,其中包括六个左右结构的字、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和一个独体字。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字的结构先后归类识记,先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再根据个别字的特点明确书写规范,例如左右结构的“观、沿”等六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指导学生明确同一类字在书写上的异同点。本课需要学习多音字“哪”,课文中出现两种读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关注词语:坐井观天、井沿、回答、口
6、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将词语放进课文的语境中去理解会事半功倍,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井沿”可以通过图片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适合随文识记。【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重点】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图片【课
7、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井、观”等8个字,理解词语“坐井观天、井沿”。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找出对话,明确两者争论的问题,初步理解文章寓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一位是青蛙(利用板贴出示青蛙图片)另一位朋友是小鸟(利用板贴出示小鸟图片)。小鸟在天上,而青蛙在地上,这两个动物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出示课件1: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2坐井观天)3.学写生字“井”和“观”。出示课件2:(1)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观察“井”字的由来及演变
8、过程。出示课件3:(2)教师范写“井”字,同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书空练习。教师明确:“井”是本课唯一一个独体字,要特别注意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一横居横中线上,比第二横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下。竖撇位于竖中线左侧,竖在竖中线右侧,比竖撇要长。(3)请同学们在书上将“井”字描一写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4)教师范写“观”字,同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书空练习。教师明确:“观”字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又”的第二笔是长点,右边是“见”字不是“贝”,首笔紧贴竖中线,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出示课件4:(5) 请同学们在书上将“观”字描一写二,同桌间互评。4.理解课题“坐井观天”。(1) 请学生在本上书写一遍
9、词语“坐井观天”。(2) 说说课题“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师明确:坐在井里看天。出示课件5:(3)介绍寓言特点。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本课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去文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在词句中识字记字。(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2)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相机纠正错误字音。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以下生字:出示课件7:瞧!生字宝宝已经从课文中跳出来要和我们做朋友呢,谁认识它们?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小老师”领读。(2)巩固读音:去掉拼音之后你还认识
10、它们吗?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示课件8:(3)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一组生字,运用你所积累的识字方法来说一说怎么能更好地记住这些字呢?预设1:我可以猜谜语记忆,“再次见面”就是“观”,“出口千言”就是“话”。预设2:我会“加一加”:“+合”是“答”;“阝”加“二”加“小”是“际”。预设3:我会利用学过的字“换偏旁”,比如“铅笔”的“铅”把“钅”换成“氵”就变成了“沿”。预设4:我会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教师小结:同学们掌握的识字方法真多,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出示课件9:3.认读词语,分类识记(1)指导读词:认识了生字宝宝,它们的好朋友也来了,哪位同学试着读一读
11、下面这几个词语?出示课件10:(2)词语巩固:下面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请小老师领读一遍;明确练习要求: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将以上词语书写一遍,同桌互评。(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仍然是小学低年龄学段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多种多样的字词识记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识记本课生字词,也为接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障碍,为课文学习打好基础。)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我们刚才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那么再读课文肯定会更流利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1:1.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思考,读完后汇报。问题1预设:本文的主人公是青蛙和小鸟。问题2预设
12、:青蛙和小鸟为了(天有多大)这一问题而争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2. 学习第1自然段(1) 请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2) 引导观察:青蛙和小鸟分别来自哪里?现在又在哪里?预设:青蛙一直都在井里,而小鸟是从天上飞来的,现在落在了井沿上。教师简笔画出井(板书:(画出井的简笔画)引导上台操作:谁能来把小鸟和青蛙贴到相应的位置?(3) 理解“井沿”一词。出示课件1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以及板书了解“井沿”的意思就是“井口的边缘部分”,“沿”就是“边”的意思。联系生活思考: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沿”?预设:碗的边缘叫碗沿;杯子的边缘叫河沿;床的边缘叫床沿。3. 快速浏览2
13、7自然段,找出对话。出示课件13:引导思考:青蛙和小鸟是怎样争论的?他们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请同学们拿起笔,小声地读课文,画出它们的对话吧!请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曲线画出小鸟说的话。(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找出三组对话,在文中勾画相关句子。(2)请男女生对读青蛙和小鸟的话。4.那么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的争论中,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课文。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整体观察, 区分结构。出示课件14:教师带读所列生字,请学生将字按结构归类。2.观察结构, 发现规律。教师指导,师生总结:“沿、话、际”都是左窄右宽;“答”上窄下宽。出示课件15、16、17、18:依次
14、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要点。教师范写一遍,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写、组词。(1)提出书写要求:想好字的结构布局再下笔,每个字在书上描一写二。书写时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2)学生口头组词,教师指正。4.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五、板书设计12 坐井观天“小鸟”(板贴图片在井沿)井(简笔画)“青蛙”(板贴图片在井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生字“渴、喝”,掌握多音字“哪”,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回
15、顾,引出故事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只落在井沿上的小鸟和坐在井里的青蛙在相遇之后发生了争论,谁还记得它们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吗?出示课件19、20: 预设:“天有多大”这一问题。(板书:天有多大)过渡: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从它们的对话中找找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二、研读对话,揭示寓意1.学习第一次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生活的环境。(1)引读:青蛙先问了什么问题?小鸟是如何回答的?出示课件21:(2)师生对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3)学写两个易混字“渴”和“喝”。出示课件22:引导观察:这两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师指导书写要点:注意右下部分的里面先写“人”
16、字且捺改为点,再写竖折。出示课件23、24:学生在书上描一写二。通过朗读课文原句“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再次识记。(4)引导学生思考,着重理解:“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25:预设:说明了天很大很大,小鸟也飞不完。教师明确:“一百多里”大约相当于我们的操场200多圈,说明了天本身就很大。拓展想象: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出示课件26:(预设:飞过了高山、草原、大海、沙漠)过渡: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接着看第二次对话。2.学习第二次对话,明确各自的
17、观点。(1)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出示课件27:(2) 关于“天有多大”这一问题,青蛙和小鸟分别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板书:青蛙井口那么大 小鸟无边无际)(3) 对比朗读,体会语气。出示课件28:指导朗读:朗读青蛙的话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青蛙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朗读小鸟的话时语速稍舒缓,重读“很”字,表示强调,读出小鸟真诚、劝告的语气,句末的“哪”在这里要读轻声,表示感叹。(4)理解“大话”的意思。出示课件29: 预设:就是认为别人是在吹牛。教师明确:“大话”就是吹牛、夸张、不切实际的话。分清“谎话”
18、和“大话”。(5)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 教师讲解:“无边无际”就是大的没有边界。想象拓展说话:还有什么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预设:大海、沙漠、田野.出示课件30、31:(6)讲解多音字“哪”。出示课件32:教师明确:“哪”放在句末时应读轻声“na”。(7)同桌练读对话,加上神态、动作、句前提示语读出相应语气。过渡:既然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那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到底是错了?又是因为什么而错了呢?3.学习第三次对话,找出双方说法不一致的原因。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出示课件33:教师明确: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说明它很自大;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是又可气又好
19、笑,与青蛙的笑形成对比。(2)指导用“一就”说话。出示课件34:(3)对比朗读,感受青蛙自以为是的神态和小鸟无奈着急的语气。(4)启发思考: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弄错了?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出示课件35:预设:小鸟说得对,青蛙说得错。因为青蛙整天都在井里,看不到全部的天。(5)“纸筒游戏”出示课件36: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个薄点本,卷成圆筒状,把天花板当成天,先不用卷筒看一下“天”,再将左眼闭上,将卷筒放到右眼上去看“天”,做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小结: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所以它目光短浅、所见有限,它的观点是错误的。(
20、板书:(正确)(错误)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三、创编对话,揭示寓意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对话。过渡:同学们,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鸟的劝告,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出示课件37、38、39、40:引导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此时的青蛙,你会在心里对自己说些什么呢?(预设:我真是太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了。)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出示课件41:3.指名汇报对话,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学完本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你想对井底的青蛙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42:教师小结: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
21、,站得要高,这样才能见多识广,看得全面。我们不能像井底的青蛙一样眼界狭窄,对万千世界认识不足,见识短浅又盲目自大。老师希望咱们每一位同学都要从小多学知识,多读书,多走出去看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像井底之蛙一样的人。(设计意图: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兴趣紧密相关。创编对话,延续故事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心,把握寓意。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四、布置作业,走近寓言1.向你的朋友和家长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并说一说你的收获。2.读一读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其他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出示
22、课件43:五、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青蛙井口那么大(错误) 天有多大 小鸟无边无际(正确)【教学反思】坐井观天作为一则寓言故事,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思维方法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掌握寓意。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在多轮朗读、识字认字的基础上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质疑问难,设置阅读期待。在精读课文阶段,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读和重点句对比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创设了续编故事的环节,启发学生想象,充分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寓意。另外,低学段的学生也对课堂充满期待,为调动学生的
23、学习兴趣,就应该多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事实证明,在游戏环节学生能更充分融入了课堂,走近了主人公的角色。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故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教育学生懂得如何看待问题、认识事物,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认知世界,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不足,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较少。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13.寒号鸟【课前解析】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本文通过讲述寒冬将近,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以及不同结果,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人必定会受到惨痛的教
24、训,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傻。教学中要利用文本,请学生想象寒号鸟住在寒冷的崖缝里冻死的画面,在读对话、说感想、演结局中借助相关词句以及插图理解文章。关注课题:寒号鸟这课可以借助名字“寒号鸟”,让学生猜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动物?从而让学生了解其实它并不是鸟,它的真名叫复齿鼯鼠,白天待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出来活动,生来比较怕冷,尤其在冬天的夜晚,常常发出类似于哭叫的声音,所以才有这样的一个名字。关注课文:本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结构清晰。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寓言故事。第1自然段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的住处,寒号鸟住在崖上的一道缝里,而喜鹊住在树上,它们面对面住着,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第2至
25、第9自然段,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这3个关键时间点描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第2至第4自然段讲冬天快要到来的情况,喜鹊趁天气晴朗忙着做窝,寒号鸟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睡觉,并且不听劝告。第5至第7自然段,讲冬天到来了的情况,喜鹊有自己温暖的窝,而寒号鸟冻的直打哆嗦,嘴上说做窝,第二天还是不做窝。第8至第9自然段,讲的是寒冬腊月的情况,天气十分寒冷,寒号鸟又一次哀号起来,决心明天做窝,但是觉悟的太晚,最后被冻死了。文中寒号鸟和喜鹊的两次对话反映了各自的性格,读起来富有节凑,生动有趣。喜鹊和寒号鸟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有所感触。关注插图:课文第一幅
26、插图中喜鹊忙着衔树枝做窝,寒号鸟却躺在崖缝里休息。第二幅图寒冬腊月,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却已冻死在崖缝里。孩子们并不认识寒号鸟,单从名字来看似乎是鸟类的一种,其实它并不是鸟,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的了解寒号鸟的样子以及居住环境。关注生字:本课需要学习多音字“号、当”,可以通过组词或者辨别字义的方法加以区分。会认字可以利用图片、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字义等方法。比如:“衔”字可以通过喜鹊衔着枯草的图片来理解字义。也可以调动已有识字经验、形近字比较、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如:“缝、枯”等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且”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姐”减去女字旁就是且。会写字六个左右结
27、构、一个独体字、一个上下结构的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如“阵、枯、将、纷”左窄右宽,“朗”左右宽窄相当,“却”左宽右窄。关注词语:重点理解“得过且过”的含义,可以联系寒号鸟对于做窝的态度理解成语的意思。除此之外还要重点掌握“得”字短语的使用方法,“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语。【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却”等10个字,积累数量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3.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教学重点】1.认识
28、“堵、缝、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阵、却”等10个字。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堵、缝、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脚、面”等8个字,积累数量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教学过程】一、 猜谜语,引课题1.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课件1:2.板书课题。(板书:13寒号鸟) 出示课件2:3.学多音字“号”,本文中在词语“寒号鸟”和“哀号”出现,理解“哀号”的意思,“号”就是叫的意思,可以和以前学习的第四声“口号
29、、学号”比较学习。出示课件3:4.播放视频,了解寒号鸟的相关资料。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按要求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同桌合作读课文,检查正音,重点检查。(3)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自读一遍。(4)出示字词,指名拼读。出示课件6:(5)全班齐读。2.引导讨论: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记住生字呢?你有什么方法?出示课件7、8、9、10:预设:偏旁归类、图片记忆、形近字对比等。3.掌握了识字方法,相信同学们对这些字有了更深的印象
30、。去掉拼音,请同学当火车头,学生开火车读字词。出示课件11:三、再读文本,梳理文脉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故事?(2)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季节变化的句子,感悟季节特点,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一一出示。出示课件12:(3)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引导学生思考:寒号鸟和喜鹊分别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课件14:(4)对比概括:请同学们通过对比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做法,思考寒号鸟和喜鹊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板书:懒惰 勤劳)2. 根据描写季节变化的三句话复述课文。出示课件15:【设计意图】由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这条主线的引领,使得课文脉络更加清晰
31、、流畅。过渡语:喜鹊和寒号鸟分别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赶紧去看看吧!3.学习第1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语句。出示课件16:(1)讲解住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学生汇报,老师根据汇报出示图画。根据出示的景物,积累相对应的数量词。教师讲解:堵、道、条、棵都为数量词,其中重点讲解“堵”字。出示课件17:(2)图文结合,理解文段。根据图画,明确住所,寒号鸟的家在崖缝里,喜鹊的家在大杨树上。(3)讲解多音字“当”,通过组词对比读,增强语感。出示课件18: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认读生字,区分结构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请学生认读。出示课件19:2. 引导学
32、生根据自己对汉字书写的认知,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要注意哪些笔顺呢?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生字的写法及笔顺,并适时对某些笔画进行范写指导。出示课件20-23: 4.学生描一写二,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对于书写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笔画、笔顺的指导。5.同桌互评,对于写的不好的笔画及时进行改正。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寒号鸟喜鹊 勤劳 寒号鸟 懒惰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枯、却”2个字,理解“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得”的用法并运用。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体会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
33、到。【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勤劳的喜鹊和懒惰的寒号鸟本是邻居,但面对寒冷的冬天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结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学习吧!二、勤懒对比,体会结局1.对比表现。(1)出示喜鹊勤劳的句子,请同学们找一找可以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喜鹊的勤劳?出示课件24:预设:一早、东寻西找、忙着。 理解词意:喜鹊一早去找枯草,枯草是什么呢?预设:干草。出示课件25:生字指导:枯这个字不仅要理解它的意思,还要会书写。书写时要注意木字旁,木的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想象:喜鹊可能会去哪找枯草呢?出示课件26:理解词意:东边找找、西边找找、南边找找、北边找
34、找,只要是能找到枯草的地方都会去。可以用哪个词形容?预设:东寻西找。(2)指导朗读:请同学来读一读,读出喜鹊的勤劳。不仅要用心读,红色词语读的重一些,就更有味道了。出示课件27:(3)全班一起再来读一读。(4)引导思考:喜鹊在做窝的时候是什么季节?用的着这么早做窝吗?你觉得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喜鹊?预设1:秋季。预设2:等冬天到了再做就晚了,可能就冻死了。预设3:看得长远的喜鹊。(5)交流关键词:出示寒号鸟懒惰的句子,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寒号鸟的懒惰?出示课件28:(6)引读: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出示课件29:指导书写:却字体现了喜鹊和寒号鸟的区别,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要注意左高右低,左大右
35、小,右部“卩”的一竖略长。出示课件30:(7)朗读指导:找同学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喜鹊的勤劳和寒号鸟的懒惰。出示课件31:2.对比结果。寒号鸟真是懒,当寒冷的冬天来到时,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板书:冻死了)而勤劳的寒号鸟呢?(板书:温暖的窝)出示课件32:三、对话文本,读中感悟1.其实,在寒号鸟被冻死之前,喜鹊就一直劝他提前做窝。喜鹊劝了寒号鸟几次呢?预设:两次2.默读课文第38自然段,把喜鹊劝寒号鸟的话画上“波浪线”,把寒号鸟说的话画上“直线”。3.交流:第一次劝告。(1)交流思考:喜鹊在劝寒号鸟做窝的时候,是带着什么语气来劝的?寒号鸟又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的呢?预设1:关心、担心、急促
36、。预设2:懒洋洋。(2)小组合作,练习对话。一个人当喜鹊,一个人当寒号鸟,一个人说旁白。朗读指导:练习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喜鹊的话急促一些,担心一些,寒号鸟的话音要拖得长一些。出示课件33:(3)找其中一组上台进行展示。过渡语:这喜鹊真是好心,可这冬天呀,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可寒号鸟呢?冻得直打哆嗦。出示课件34:(4)教师讲解:寒冷的冬天,我们的小手露在外面,被冻的冰冰凉,我们会忍不住搓手脚也冻僵了,连忙跺脚。风一吹,身上也凉飕飕的,冻得浑身发抖,用短语怎么说?出示课件35:(5)表演词语:此时寒号鸟正在崖缝里搓着手,跺着脚,浑身发抖。请一名同学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7、。像这样搓着手,跺着脚,浑身发抖就叫作冻得直打哆嗦。(6)寒号鸟哆嗦成这个样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预设:寒号鸟特别冷,很难受。(7)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得”字短语。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出示课件36:(8)朗读指导: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叫什么呢?找同学来模仿一下这只可怜的寒号鸟。读的时候声音要微微发颤,读出发抖的声音。过渡语:受冻后的寒号鸟如果能够及时做窝还来得及,可到了第二天,寒号鸟真的做窝了吗?4.交流:第二次劝告。(1)体会语气:喜鹊又一次来劝告寒号鸟。这第二次劝和第一次相比,喜鹊的语气会有什么不同?预设:更严厉、更加着急、更加担心。(2)朗读指导:面对
38、喜鹊的劝告,寒号鸟还是没有做窝,请同学用不耐烦,懒洋洋的语气来读一读。出示课件37、38:(3)教师讲解:寒号鸟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不听劝告呢?按照特定句式来说一说。出示课件39:这用寒号鸟话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做“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不管以后怎么样。(4)分角色朗读:这一次的对话又该怎样读呢?找三名同学,一个当喜鹊,一个当寒号鸟,一个读旁白。(5)理解词语:转眼间,寒冬腊月来到了,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冰窖是什么呢?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你还可以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出示课件40:(6)朗读指导:住在冷得像冰窖的崖缝里,寒号鸟只能重复着哀号。这一次冻得奄奄一息了,只能用微
39、弱的气息,颤抖的声音重复着哀号。找同学试着来读一读。出示课件41:(7)分角色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出示课件42:(设计意图: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寒号鸟和喜鹊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和分角色朗读,能够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5.拓展延伸,自我感悟。学完这个故事,你想对这只勤劳的喜鹊或者这只懒惰的、得过且过的寒号鸟说什么?你还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吗?预设:“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要有长远打算。”四、作业布置如果想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寒号鸟没有被冻死,故事应该怎么编写呢?尝试着编一编吧!板书设计: 寒号鸟 寒号鸟 懒惰得过
40、且过 冻死了 喜鹊 勤劳有远见 温暖的窝【教学反思】寒号鸟是一篇寓言故事,重在要让孩子们从寒号鸟的悲惨下场中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找出描写季节变化的语句,以此为节点弄清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2.角色对比,通过对比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3.抓住角色特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由于寒号鸟与喜鹊这两个角色截然不同,因此,在朗读时语气应不同。但由于时间关系,对寒号鸟和喜鹊不同时段所说的话的语气指导不足,学生还不能
41、完全读出两次对话的不同情感。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多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升自己。 14.我要的是葫芦【课前解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芦,却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很好地契合本单元“思维方法”主题。关注课题: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我要的”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关注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也表现出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第2至3自然段是故
42、事的发展过程。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儿也不在意,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心理活动和自言自语表达了对蚜虫的不屑,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和叶子。他只希望小葫芦能快点长,长得比南瓜还要大才好。邻居的劝告和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最后得不到葫芦是必然结果。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种葫芦人不懂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任由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到头来小葫芦掉光而一无所获。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因为生字都是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掌握。本课需要书写“棵、谢”等8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43、如“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的第二笔捺变点,“言”最上面的横要写的长而平正。关注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 【教学目标】1. 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 “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 “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
44、个词语。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葫芦、叶子图形)【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学习课文第1、第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葫芦1 认识“葫芦”。引导观察:看,这是什么?葫芦娃娃和你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葫芦。我的腰细细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在我很嫩的时候人们把我当蔬菜食用,我老了以后硬壳可以当器皿盛东西。出示课件2: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跟葫芦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