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名校精选1.【2023届河南省濮阳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自我反省能力是君子必备的品格,正如劝学中提到的“_,_”说明君子正是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让自己明智而行为没有过错。2.【四川省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2月月考】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3.【福建省福州市2023年高三二模】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边无际。4.【广东省燕博园2023届
2、高三年级综合能力测试(CAT)】中国人讲究做事要慎始善终,老子就曾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指出过:“_,_”5.【湖南省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中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_”。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_”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6.【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追崇先贤,是古代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蜀相中“_,_”一联,就体现了对诸葛亮忠贞不渝、鞠躬尽瘁品格的仰慕之情。7.【2023
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赤壁赋中“_”极力渲染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绵绵不绝的盛况,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曹军却落得“_”的惨败结局,令人叹惋。8.【浙江省宁波“十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古诗文中出现的植物往往与人的志趣追求有关。离骚中的“_”用白芷这种香草来比喻诗人美好的品质;而陶渊明的隐居环境虽“三径就荒”,但“_”。9.【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高中时光转眼将逝,学生甲用琵琶行中“_”感慨自己“虚度韶华”,热心的同学乙用离骚中“_”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做他的引路人。10.【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苏轼赤壁赋中“_”和“_”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
4、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11.【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考试】有人用“寄傲轩”“易安居”给书斋命名,来源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12.【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1)荀子劝学中“_,_”两句概括性的表达,与孟郊“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两句诗所表达的道理相通。(2)资治通鉴唐纪中有“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之说,这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相似。13.【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备战高考模拟卷(一)】王维有诗“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也
5、有言“_,_”,他们都在诗中表达了希望返回“旧林”洁身隐遁之情。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危。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15.【皖优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孟子中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16.【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赤壁赋中洞箫声余音袅袅,既触动了孤舟嫠妇,又“_”;李凭箜篌引“_”一句中,羸弱乏力的鱼龙,也伴随着
6、箜篌优美的旋律腾跃起舞。17.【广东省汕尾市2023届高三调研考试(一模)】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是:“_,_”。18.【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庖丁解牛中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而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种树之“道”是“_,_”,两者异曲同工。19.【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杜甫登高中,“_,_”一联,视角高低变化,描写有声有色,展现了夔州秋天独特的景色。20.【广东省梅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总复习质检】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慨叹“开始总是很容易,坚持下去却很难”。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7、。二、自编试题1.荀子劝学中“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3.赤壁赋中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 由“悲”转“喜”, 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 , ”。4.赤壁赋中客人应答的“ ”句照应了前文“其声鸣呜然”“苏子愀然”, “ ”一句则直接回答了苏子“何为其然也”之问。5.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中, 作者表明自己与司马光私交甚笃,书信往来不应草率随便的两句是:“ ,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国君如果失掉民心,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
8、气来吓唬人们,最终也只能“ , ”,不会真正得到人民的支持。7.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8.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9.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足它、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 , ”,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11.石钟山记中,苏轼告诉苏迈,绝壁之下听到的“噌吰之声”和“窾坎镗鞳之声”,分别是“ ”和“ ”。12.屈原在离骚中,“ , ”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
9、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13.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指出,为官者政令繁多,表面上对百姓“ ”,实际上却“ ”。14.刘克庄在贺新郎中,“ , ”两句,用“北风”暗喻,将边境北面来的蒙古军攻势的凶猛和黑云压城的危势生动地描绘出来。15.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 , ”。16.“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常借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_,_”。附:参考答案一、名校精选4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云青青兮
10、欲雨 ;青冥浩荡不见底4.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5.此时无声胜有声;往往取酒还独倾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7.舳舻千里;樯橹灰飞烟灭8.扈江离与辟芷兮;松菊犹存9.秋月春风等闲度;来吾道夫先路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12.(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6.舞幽壑之潜蛟;老鱼跳波瘦蛟舞1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8.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1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0.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
11、寡二、自编试题1.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3.赤壁赋中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 由“悲”转“喜”, 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肴核既尽,杯盘狼籍”。4.赤壁赋中客人应答的“托遗响于悲风”句照应了前文“其声鸣呜然”“苏子愀然”, “知不可乎骤得”一句则直接回答了苏子“何为其然也”之问。5.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中, 作者表明自己与司马光私交甚笃,书信往来不应草率随便的两句是:“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
12、”。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国君如果失掉民心,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最终也只能“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不会真正得到人民的支持。7.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9.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足它、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诗句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
13、世界的美妙。11.石钟山记中,苏轼告诉苏迈,绝壁之下听到的“噌吰之声”和“窾坎镗鞳之声”,分别是“周景王之无射也”和“魏庄子之歌钟也”。12.屈原在离骚中,“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13.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指出,为官者政令繁多,表面上对百姓“若甚怜焉”,实际上却“而卒以祸”。14.刘克庄在贺新郎中,“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两句,用“北风”暗喻,将边境北面来的蒙古军攻势的凶猛和黑云压城的危势生动地描绘出来。15.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6.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示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示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示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示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示例: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示例: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