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 货币的起源1、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0.5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
2、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50斤米 1只绵羊20尺布0.5克黄金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四)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
3、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二、 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
4、的阶段。(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二)、金属货币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
5、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三)、信用货币 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相继爆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没有能力兑换金属货币,就成为不兑换的纸币了。因为其发行、流
6、通均以信用作保证,故又称为信用货币。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信用货币的特征: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负债。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三、 关于货币的定义1、一般等价物2、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3、货币金属说4、货币名目说5、其他的几种观点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一般表述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按照货币职能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先后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
7、货币本身是商品,他与其他所有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特点:(1)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2)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3、派生职能: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又称货币价值,一般指货币对于一切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力。价格标准是指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如过去中国的“两”,现在的“元”、“角”、“分”。(二)流通手段职能1、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
8、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GMG2、特点:(1)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 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因为在这里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其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3、作用: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的矛盾,克服了交易双方在需求上不一致、在空间上不一致以及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货币流通规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把商品交换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当买入大于卖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当买入小于卖出,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产生这两种结果
9、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应当怎样确定?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来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数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 (三)储藏手段1、含义: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后,如不随即购买,不把货币当作流通手段,而是把它当作财富来保存或
10、当作价值来积累时,货币便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2、特点:必须是足值的、实在的、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由此看来,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不损失其价值;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顺利地购买到所需商品。3、在调节货币流通中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储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这一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才能形成。4、关于纸币的储藏手段职能: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沉淀
11、货币,还是把它存入银行变成存款,都发挥了积累和储蓄手段的作用。(四)支付手段职能1、含义: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2、表现:如商品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银行信贷、财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费信用、缴纳税赋等。他们都是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相分离。3、特点:(1)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 (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且可用价值符号来代替。4、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关系: (1)联系: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二者的总体。 (2)区别:A、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同时处
12、于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不在同时出现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发生转移。B、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只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反映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但反映了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D、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出售商品得到货币后,才能购买原材料继续进行生产,其活动余地受到极大限制;而货币的支付手段可使他利用赊购的方式先得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待自己的商品出售后再
13、支付欠款。显然,货币的支付手段克服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性,推动了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五)世界货币职能1、含义:当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2、特点: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自然形状,即金块或银块形状。3、作用:(1) 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2) 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3) 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会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货币量流入国和流出国)4、关于纸币: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的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二、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职能变化与发展三、西方货币银行学
14、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1、 交易媒介2、 计算单位3、 价值储藏第三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建立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 二是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 三是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 这种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的现象使当时的货币流通变得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货币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便着手建立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 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货币制度提出了三个要求: 首先,要求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其次,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第三,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二、货币制度
15、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为了有效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将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产生了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而言,构成要素有五个:(一)规定货币材料(币材)就是指规定一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他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币制度。如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货币材料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种金属为货币材料,它是由客观经济发展的进程所决定
16、的。在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商品交易规模也不大,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已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而当商品经济发展了,商品交易规模扩大了以后,白银因其价值含量较低并且价值不够稳定而不再能适应流通需要了,此时黄金开始进入流通,成为本位币材料。到20世纪初,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黄金存量规模,如果再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材料,必然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黄金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纸币制度。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货币金属多为黄金,落后国家则为白银。(二)规定货币单位1、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作为货币名称
17、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2、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为足值货币。在当代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已经成为独立的本位币,由该国货币制度所确定
18、,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以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为不足值货币。法律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2、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
19、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123.27447格令,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不得低于122.5格令。3、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即公民不能自由地请求政府代铸辅币,辅币的铸造权完全由政府控制。这样作可以保证辅币铸造收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保证辅币与本位币的固定比例不被破坏。(2)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四)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在纸币制度下,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三、货币制度的演变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
20、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一)银单本位制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他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优点:银单本位制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社会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时,银单本位制的缺点便显露出来了。缺点:1、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储藏量相对丰富,白银的开采技术提高较快,使得白银的产量较多,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才能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2、白银价值相对较低,为商品交易带来许多不便。商
21、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价值含量更高、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货币。到20世纪初,除了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国家仍实现银单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交易中,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交易,这样就形成了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客观上产生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的要求。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1、含义: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2、形态:(1)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
22、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他们所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这种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很多麻烦。(2)双本位制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问题和困难,国家便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是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例如,法国曾规定1金法郎15.5银法郎。这样作虽然可以避免双本位制带来的弊病,但这种做法又违背了价值规律。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并提出的,所有又将这样现象称为“
23、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也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例如:当国家规定1金币15银币的法定比价,而市场价为1金币16银币15金币240银币(按市场价)240银币16金币(按法定价)16金币15金币1金币人们会将多得的金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流通中的金币越来越少,银币则充斥市场。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
24、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跛行本位制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又采用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规定银币不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形式。(三)金单本位制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甚至导致货币制度事实上的倒退,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现金单本位制度。19世纪的英国经济力量强大,1816年英国颁布法令,宣布实现金单本位制。1900
25、年,美国也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币金属。至此,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都实现了金单本位制。中国、印度等国仍实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取消了。金单本位制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1、金币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的特征: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第二,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第三,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2)利弊分析:利:由于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所以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10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弊:到了20世纪,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
26、有的黄金也不均衡,大多数国家因黄金短缺而使价值符号无法兑现,这样,实行金本位的黄金基础被削弱了。为了维持金本位的黄金准备要求,许多国家限制黄金输出,并开始发行无法兑现的货币符号,从而使金币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战后只有美国恢复了金币本位制,其他国家则开始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变相的金本位制度。2、金块本位制(1)、含义: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2)特点:第一,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第二,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第三,规定了银行券的含金量,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块,但这种兑换的起点都很高。例如,法国1928年
27、规定用银行券兑换黄金的起点是21500法郎。这么高的兑换起点,等于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兑换的权利。(3)意义:节省了黄金使用量,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金汇兑本位制(1)含义: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为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2)实质: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必然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国家的控制,一般为殖民地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中国、波兰等实行这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上确立的“布雷顿森林
28、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1973年,由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才正式停止。为了能进一步摆脱黄金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各国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实行了不兑现的纸币制度。(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其基本特点是:(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
29、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的数量控制。(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而不像金属货币制度下,由金属货币进行自发地调节。银行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流通量增加,银行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流通的减少。(4)、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5)、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货。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势:(1)纸币发行不受黄金供给的限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货币供应量。(2)纸币是用纸作为货币材料,纸的价值含量很低,即使有了磨损,也不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30、。(3)纸币还具有易于携带、保管、支付准确等好处。这些都是金属货币所不及的。3、纸币流通规律:由于纸币是货币金属的价值符号,不同于金属货币,所以纸币有其特殊的流通规律,这一规律体现的是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即单位纸币的购买力水平)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如果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总值为100亿元,而流通的纸币总量是200亿元,那么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价值就是0.50元。由此可见,国家有任意发行纸币的权利,但无法改变纸币流通规律,发行过多,必然导致币值下跌,甚至使货币制度崩溃。四、人民币制度我国的人民币制度是从人民币的
31、发行开始的。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同时发行人民银行券,即人民币。我国的货币制度内容主要有:1、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人民币单位为“元”,“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人民币的票券、铸币种类由国务院决定。人民币符号为“ ”是“元”字汉语拼音“yuan”的开头字母加两横而成。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国家规定禁止金银和外汇在国内市场上计价、流通、结算和私自买卖。严禁仿造人民币。3、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掌管。人民币的发行要适应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正常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程序进行。18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