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582645 上传时间:2020-06-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根据(梅州市 6 月总复习质检(二) 、广州市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二模)、深圳市 6 月第二次调研(二模) 、汕头二模、茂名市第二次综合测试、惠州市高三模拟、广东 省语文模拟试题二、潮州二模、梅州市 5 月总复习质量检查(一) 、东莞市 5 月第一 次统考)语文试卷汇编而成 梅州市 6 月总复习质检(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铃儿 老舍 京城北郊王家镇小学校里,校长,教员,夫役,凑齐也有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不说小铃儿 是聪明可爱的。 每到学期开始,同级的学友多半是举他做级长的。别的孩子入学后,先生总喊他的学

2、名, 惟独小铃儿的名字德森,仿佛是虚设的。校长时常的说:“小铃儿真像个小铜铃,一碰就 响的!“下了课后,先生总拉着小铃儿说长道短,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净,才放他走。那一天师 生说闲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不记 得!等我回家问我娘去! “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 “小铃儿看这张画片多么好,送给你吧!“先生看见小铃儿可怜的样子,赶快从书架上拿了 一 张画片给了他。“先生!谢谢你-这个人是谁?“这不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李鸿章吗!“就是 他呀!呸!跟日本讲和的!“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拿去吧!昨天 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

3、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跟他一样?把脑袋打掉 了,也不能讲和!“ 小铃儿每天下学,总是一直唱到家门,他母亲听见歌声,就出来开门;今天忽然变了:“ 娘啊!开门来!“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小铃儿紧紧的往屋里跑。“哟!你又跟人家拌嘴 啦?谁?跟李鸿章?“娘啊!你要上学,可真不行,李鸿章早死啦!“从书包里拿出画片,给 他母亲看:“这不是他,不是跟日本讲和的奸细吗!“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 舅来,还是求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学手艺,我可不干!“他摇晃着脑袋,向 他母亲说。“别美啦!给我买线去!青的白的两样一个铜子的!“吃过晚饭小铃儿陪着母亲,坐 在灯底下念

4、书;他母亲替人家作些针黹。念乏了,就同他母亲说些闲话。 “娘啊!我父亲脸上有麻子没有?“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多么干净啦!“我父亲 爱我不爱?给我买过吃食没有?“你都忘了!你父亲常常眯坛眯坛的傻笑,搬起你的小脚指 头,放在嘴边香香的亲着,气得你姑母又是恼又是笑。那时你真是又白又胖,着实的爱 人。“ 小铃儿不错眼珠的听他母亲说,仿佛听笑话似的,待了半天又问道:“我父亲那一年就死 啦?怎么死的?“可不是后半年!你姑母也跟了他去,要不是为你,我还干什么活着?“ 小铃儿的母亲放下针线叹了一口气,那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你父亲不是打南京 阵亡了吗?哼!尸骨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呢!“小铃儿听完,蹦

5、下炕去,拿小拳头向南北画 着,大声的说:“不用忙!我长大了给父亲报仇!先打日本后打南京!“你要怎样?快给我倒碗 水吧!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子。倒完水该睡了,明天好早起!“他 母亲依旧做她的活计,小铃儿躺在被窝里,把头钻出来钻进去,一直到二更多天才睡熟。 “快跑,快跑,开枪!打!“小铃儿一拳打在他母亲的腿上。“哟,怎么啦!这孩子又吃多 啦!瞧!被子踹在一边去了,铃儿!快醒醒!盖好了再睡!“娘啊!好痛快!他们败啦!“小 铃儿睁了睁眼睛,又睡着了。第二天小铃儿起来的很早,一直的跑到学校,不去给先生鞠躬, 先找他的学伴。凑了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家蹲在体操场的犄角上。小铃儿说:“我打

6、算弄一个 会,不要旁人,只要咱们几个。每天早来晚走,咱们大家练身体,互相的打,打疼了,也不准 急,练这么几年,管保能打日本去;我还多一层,打完日本再打南京。“好!好!就这么办! 就举你作头目。“ 正说的高兴,先生从那边嚷着说:“你们不上教室温课去,蹲在那块干什么?“一眼看见小 铃儿声音稍微缓和些,“小铃儿你怎么也蹲在那块?快上教室里去!“大家慢腾腾的溜开,等先 生进屋去,又凑在一块商议他们的事。不到半个月,学校里竟自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永不招 惹人的小铃儿会有人给他告诉:“先生!小铃儿打我一拳!“胡说!小铃儿哪会打人?不要欺 侮他老实!“先生很决断的说,“叫小铃儿来。“小铃儿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说:

7、“先生!真是我 打了他一下,我试着玩来着,我不敢再“去吧!没什么要紧!以后不准这样,这么点事, 值得告诉?真是!“先生说完,小铃儿同那委委屈屈的小孩子都走出来。 小铃儿皱着眉,同大家来到操场犄角说道:“说吧!今天干什么?“今天可好啦!我探明 白了!一个小鬼子,每天骑着小自行车,从咱们学校北墙外边过,咱们想法子打他好不好?“张 纯说。 “干哪!听你们的!走“小铃儿红了脸,同着大众顺着墙根溜出去,也没顾拿书包。 第二天早晨,校长显出极懊丧的神色,在礼堂外挂了一块白牌,上面写着:“德森、张 纯不遵校规,纠众群殴照章斥退“ 一九二二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8、项是(3 分) A.小说塑造了一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反应敏捷、号召力强,有朴素家国情怀的学生形 象。 B.文中小铃儿的母亲与小铃儿的观点格格不入,不许孩子读书,只让孩子学手艺,古板刻 薄。 C.小说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既写了小铃儿可贵的 爱国情感,也表现了军阀混战期的国民缺陷。 D.小说情节虽然简单,却异常生动,叙述及对话全部采用北京口语,体现出老舍娴熟的驾 驭语言的能力。 8.文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请分析其形象特点。(6 分) 9.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小铃儿“一碰就响“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 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 分)

9、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7.B【解析】“古板刻薄“不对。 8.具有爱国情感,并以此教育学生。尊重学生。懂得循循善诱。他明知小铃儿父亲的死因, 却问小铃儿,让他回家问母亲。这样既达到了告诉他的目的,又激发了小铃儿对日本人的仇 恨。关爱、甚至袒护小铃儿。小铃儿打了人一拳,先生一味地袒护他。先生不懂得救亡图 存的基本方法,没有教会小铃儿分辨是非曲折,也没教他修学储能、洗雪国耻的正确途径;他 给小铃儿灌输的是狭隘的、不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每点 2 分,共 6 分) 9.当先生问起小铃儿父亲的病和死时的模样时,用神态描写表现小铃儿的伤心、焦急;当 先生说起不要跟照片中的人李鸿章一样时,用反问句表现

10、小铃儿的决绝态度;当先生说起不 要跟照片中的人李鸿章一样时,用夸张手法表现小铃儿的决绝态度;当母亲要求小铃儿跟舅 舅学手艺时,用倒装句“学手艺,我可不干!“写出了小铃儿跟母亲观点的完全不同。(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给 6 分) 广州市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二(二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爬 山 宗 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 前。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山脚 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

11、,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 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我们开始爬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 上伸展着的路,黃土白石,很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 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 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能上去吗?”家人问。 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 的硝酸甘油,坐

12、了下来。 “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可以看见对面 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 而无须仰首了。 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 一前一后。“那里就是了! ” 有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人们加快了脚步。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 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 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 堵墙。这倒有点像黄山的景色。我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 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

13、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 类的洞,大家都很兴奋。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 有些神秘。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 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 “那么山是空的了。 ”谁说了一向。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 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慢,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 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 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级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 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第六厅最后

14、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 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 地灭了,只妤慨叹缘悭,不得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 眼前。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 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 批准我上山,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 已经累了。上了庙后的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

15、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 欢迎每一个来客。小路便沿着这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谁能在这里止步呢? 而且那“从容”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这两个字,却是我一 直不忘的。 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猛拍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 力气。 “上来吧!上来吧! ”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 走,终究会到的。 我一步步走着。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 里出来了。我在平天征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 成的路。徐霞客初到黄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

16、一个坑,放上一只脚。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 能走,未免惭愧。当然,若是无心山水,当作别论。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 下,深渊无底。远看石笋征,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 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 才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 掠影中联想到去年今日。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到达山顶的 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走的乐趣,也不

17、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我喜欢爬山。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年今日 游历黄山,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炼。 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于一炉,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 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再到平 天、东海门,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 ,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给读者以 启迪

18、,并与开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 分) (1)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2) 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 9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请结合 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7.【分析鉴赏】(3 分) D (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没有融入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 8.【语言赏析】(6 分) (1)山是客观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山不容易亲近,登山并不容易;只有实实在在努力 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山的顶峰,看到更美的风景。 3 分

19、。第点 1 分,第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现成的路”是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我们现在更要向前人 学习,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3 分。第点 1 分,第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9.【写法和主题探究】(6 分) 内容更丰富。先写上方山再写黄山,作者所见更丰,文章更充实。 结构更灵动。两次登山经历彼此穿插,行文富有变化,增添了回环曲折之美。 主旨更深刻。黄山的“从容”题字是文眼,与作者心灵契合,统摄全篇;两次登山既有 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登上方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作者的感受和体悟。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深圳市 6 月第二次调研(二模) (

20、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红柳红柳 杜文娟 新兵训练三个月了,仍未结束,晚上八点,太阳还挂在天上,恍如白昼,绿洲尽头,雪山 洁白而静默,李秦川想起家门口的秦岭.秦岭雪天,他从雪坡滑下,滑到山下果园去。 上山前,连队要每位新兵用座机给家里报平安。前面的新兵抹着眼泪出去了。李奏川拨通 父亲手机,刚说两句,就听见母亲在哽咽。李秦川说:老妈,这里的绿洲比咱关中平原还辽阔, 牛肥马壮,到了秋天,还瓜果飘香哩。母亲的声音明朗多了,嘱咐他吃好睡好,两年时间一晃 就过去了。 车队在锣鼓喧天中缓缓前行。一位新兵说;从家乡出发时已经敲锣打鼓了,怎么又欢送啊

21、。 有人解释:新兵和高原兵是两码事,新兵离开绿洲,上了雪域高原,才算高原兵。 李秦川感叹道:了不起,以后叫你博士得了。怎么想起当兵来啦? 那人见李秦川没有调侃的意思,说:当两年兵就有资格报考军校,军校毕业就是军官了。 李秦川说,我没想那么远,我不愿南下打工,家人要我到西安学手艺,我也不爱学。 车向高原挺进。李秦川感到太阳穴剧烈疼痛,身体软塌塌的,隐约间,听见呕吐声,大口 喘气声,窗外白雪皑皑,一长串鸣笛划破静谧的天空。 军医说:路边有一座烈士陵园,车辆从这里经过都要鸣笛致意。 李秦川问:为什么埋在这里?千里无人区,只有路人祭拜. 军医说:以前想过动迁,挖开一座坟墓,你猜怎么着,烈士面色红润,毛

22、发乌黑,连牙齿 都洁白如初,赶紧重新掩埋,再也不提搬迁的事了。 李秦川想起一句话:生前孤独,死后寂寞。 到达兵站,吃饭休息。博士吃一口吐两口,博士说,如果我上不了山,你就替我站岗巡逻 吧。前半夜,李秦川头昏脑胀,吸了半小时氧气,才睡到天亮。次日一早,他跑到博士房间 一人不见了, 套了防滑链的车辆继续出发,离开绿洲才一天,战友都成了脱水的黄瓜,黯淡无光。 车停止不前,喊声随即响起:全体下车,服从指挥。李秦川爬下车厢一看,不远处是一条 二十多米宽的冰河,有人跳进冰河,把拖车绳拴在遇险车上,河岸上汽车奋力拉拽,冰块吱吱 脆响,冰河开裂。货车总算拉上岸了, 李秦川看见军医,问:博士战友呢? 下山了,凌

23、晨送走的,军医说,继续治疗, 他追问:治好就上山吗? 治愈就上山,如果不行,军医说,就送回家, 冰雹突降,劈头盖脸砸来。李秦川转身要跑,军医抓住他,说:雷鸣闪电,要蹲在旷野上, 离雪山和汽车远一点,防止雪崩,汽车也可能会引爆燃烧, 冰雹砸在身上,大脑一片空白。他想蹲下身子,蹲不下;想迈开双腿,也迈不开。 有人叫上车,耳朵听得见,身体却动不了。他想哭,想叫一声妈妈。妈妈,同样是山,为 什么却和秦岭不一样啊? 他被两位战友架上车厢, 顺势躺了下去, 不想动, 不想睁眼, 只想一直躺下去, 他有点羡慕博士, 回家多么幸福啊, 惊叫声再次响起:彩虹,彩虹!有人掀开帆布向外张望。有人干脆唱起来:美丽的长

24、空搭 起彩门,迎接着战鹰凯旋 到了连队,李秦川第一个任务是修复蔬莱温棚,一片杂乱中,一个老兵双手提住一根一米 多长、拇指粗细的黑棍子,烧香拜佛一般,脸部扭曲,李秦川仔细瞅那棍子,原来是一截树枝。 老兵哇的一声哭了,老兵说:这是红柳,前年带上山的,没料到大雪把温棚压塌了,树也 冻死了, 两年才这点大,李奏川说,我家苹果苗两月就长这么高哩。 老兵叹息说,海拔太高,氧气不够啊。山上没有一棵树一株草,连梦里都没有。蔬菜温棚, 能留个念想,战友们寂寞时,想家时,来棚里看一眼,哭几嗓子,就轻松了, 蔬莱温棚修好了,李秦川用小刀把红柳枝的一端削成斜面,斜插进松软的土里,蔬菜温棚 成了他的高原故土, 母亲来电

25、话说:秦川啊,咱家的鸭梨全被买走了,价钱不亏,明年在西安给你买套房,等 你复员回来,开个水果批发店李秦川喉结滑动,口水多了起来。 李秦川骑马随巡逻队前行,雪线随山势起伏蜿蜒,在百米开外的砾石滩上,一大一小两匹 灰狼,悠闲自得,多漂亮的生灵啊,李秦川说,脚下是几朵冰清玉洁的花,绒毛状的花瓣,有 人说,这是雪莲。在一处开闻地带,与外国巡逻军人相遇,李秦川内心的神圣感油然升起,如 果博士在,会说些什么呢?他的表情庄重严肃起来。 返回营地,新兵正一个劲抹眼泪,新兵说,凤雪太大,马匹冻得四处逃窜,老兵找马去了, 一夜没有回来, 老兵是在河谷的冰缝中找到的,手里握着一根冻直的缦绳,他好像睡着了,双目紧闭,

26、神 态安详, 温棚没有塌,他看那红柳,看见了绿芽、再看,真是绿芽。 没过多久,李秦川从列兵升到上等兵,他决定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继续留在都队, 大家都说,红柳长势很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如晚上八点钟的太阳、开裂的冰河、婉蜒的雪线等,不仅 为故事设定了特殊的背景,也使“高原兵”的形象更加丰满。 B.李秦川与母亲的两次通话,反映他的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作为新入伍的士兵, 所走过的复杂而真实的心路历程,成为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 C.小说情节设置巧妙。 “上了雪域高原,才算高原兵”暗示后面接连出现的考验,李 秦川

27、巡逻时所见所想与前面“你就替我站岗逻吧”呼应。 D.“生前孤独,死后寂寞”构成小说悲怆沉重的基调。高原生活的“孤独”与被埋无 人区的烈士的“寂寞”相互映衬,体现守边军人的艰辛与伟大, 8.“红柳”在小说中有着丰富的意味,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9.小说为李秦川最后的选择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三(三)文学文学类阅读类阅读 7D(A 项,正确。描写的这些环境都带有雪域高原的特色,为故事设定了特殊的背景。在这 一特殊背景中展开的故事,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斗争,反映人物逐渐成长的真 实历程。可知这些环境描写使“高原兵”的形象更加丰满。B 项,正确。第一次通话时,他

28、用 “这里的绿洲比咱关中平原还辽阔”来安慰母亲,心态比较乐观;第二次通话,听到母亲提到 “水果批发店”,长久呆在艰苦的环境中的他,产生了对家乡果园、对有水果吃的平常生活的 想念。前后比较,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整篇小说是通过李秦川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的,作 为故事的叙述者与亲历者,他由最初“没想那么远”到最后“想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继续留 在部队”,走过了复杂而真实的心路历程,小说正是围绕着这个展开的,他的心路历程也就成 为贯穿小说的重要线索。C 项,正确。小说情节中有许多前后呼应的地方。博士说的“上了雪 域高原,才算高原兵”,蕴含着高原兵必须经受雪域高原的严峻考验的言外之意,与后面接连 出现的

29、考验相呼应,李秦川巡逻时看到美景的景色时想到“如果博士在,会说些什么呢”,表 明他并没有忘记博士“你就替我站岗巡逻吧”的嘱托,这都体现小说情节设置比较巧妙。D 项, 错误。后面一句“高原生活的孤独”,被埋无人区的烈士的“寂寞”相互映衬,体现守边 军人的艰辛与伟大,分析基本上没有问题。前面一句“生前孤独,死后寂寞构成小说悲怆 沉重的基调”,理解不当。“基调”本义是指“音乐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体现作品的风格、主 要感情”,延伸义是“引申指事物的基本内容或主要精神,常用于文艺作品”;寂寞孤独肯定 有着“悲怆沉重”的成分,但这并不是作品的“基本内容或主要精神”,而只是作为表现作品 主题的一个引子。小说的

30、描写高原兵在严重缺氧、风雪肆虐、孤独寂寞等各种考验中,坚持斗 争,永不放弃,最终战胜困难、超越自我,成为坚强的守边战士。由此可见,作品的基调应当 是“抗争与成长”。李秦川向妈妈报喜,车辆向烈士鸣笛致意,有人跳进冰河救险,冰雹突降 后出现彩虹,重修被雪压塌的蔬菜温棚,巡逻时神圣感油然而生,红柳死而复活,等等,便是 这一基调在文中的反复呈现) 8答: (1) “红柳”寓意“红心” “留下” ,象征忠于祖国的守边军人; (2) “红柳”死而复活, 象征老兵遇难、精神不死。 (3) “红柳”长势由慢变好,象征着主人公适应环境、完成蜕变。 (4) “红柳”作为高原罕有的绿色,象征着高原兵在艰苦中的抗争与

31、希望。 (5) “红柳”是从山下带 到高原上的,象征着高原兵对家乡、对平原的思念。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 9答:(1) 博士嘱托他代己站岗,他在巡逻时又想起博士,表明他继续为博士圆梦。 (2)巡逻时他发现高原的特别之美,又产生神圣的使命感,表明他喜欢高原兵的身份。 (3)温棚成了他的高原故土,他惊讶于红柳的死而复活,表明他已适应高原的环境。 (4)烈士陵园寂寞的烈士、找马时牺牲的老兵,为他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灵魂的升华。 (5)他在遭遇冰雹过后,看到了彩虹,暗示在历经艰难后,他会成为合格的高原兵。 (每点 2 分,共 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汕头二模 (三)文学类文本

32、题(三)文学类文本题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张先生一家张先生一家 钱钟书 一天,周太太太跟鸿渐说,有人替他做媒,就是有一次同席一位姓张的女儿,鸿渐有点儿 战前书人的标劲,记得那张的在美国人洋行里做买办,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反 正去一次无妨,结婚与否,旁人勉强不来,答应去张家吃晚饭。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 ,但他喜 欢人唤他 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 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 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方鸿渐马路上经过一家皮货铺

33、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他常想有这 样一件外套,可是东挪西凑四百元,一股脑儿花在这件外套上面,不大合算。国难时期万事节 约,就省了罢。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 “Helo! Doctor 方,好久不见! ”张先生说 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装文来讲;所以 他说话里谈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 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 火了,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鸿渐寒暄已毕,瞧玻璃橱里都是碗、瓶、碟子,便说: “张先生 喜欢收藏磁器?” “

34、Sure! ”张先生打开橱门,请鸿渐赏鉴。鸿渐拿了几件,看都是“成化” 、 “宣徳” 、 “康熙” , 也不识真假,只好说: “这东西很值钱罢?” “Sure! 值不少钱呢。 我有时请外国 friends 吃饭, 就用那个康熙窑 油底蓝五彩” 大盘。 ” 关上橱门,又说: “咦, headache”便捺电铃叫用人。 ” 鸿渐不懂,忙问道: “张先生不舒服,是不是?” 张先生惊奇地望着鸿渐道: “谁不舒服?你?我?我很好呀! ” 鸿渐道: “张先生不是说“头痛么?” 张先生呵呵大笑: “ headache 是美国话指太太而说,不是头痛 !你没到 States 去 过罢。 ” 方鸿渐正自惭寡陋,张

35、太太张小姐出来了。张太太是位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外国名字是小 巧玲珑的 Tessie。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她父母叫她 Nita 跟 着两个客人来了, 一个叫陈士屏, 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 大家唤他 Z.B., 仿佛德文里 “有 例为证”的缩写。一个叫丁讷生,外国名字是海军大将 Nelson,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 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独赢一百余元,心想假如这 手运不变,那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张太太、 “有 例为证”和“海军大将”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

36、道: “我 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 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一五一十点交给鸿渐。 吃的是西菜。 “海军大将”信基督教,坐下以前,还向天花板眨白眼,感谢上帝赏饭。方鸿 渐因为赢了钱,有说有笑。饭后他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有一本小 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 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 “对男人该温柔 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 ”看到这里这笑 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他又坐一

37、会,才 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 骂我饭桶。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 “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大重,給我一试就露出本 相。他那时候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 “德国货总比不上美国货呀。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 多听不懂。欧战以后,德国落伍了。汽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哪一件不是美国花样顶新 张太太道: “Nita,看这姓方的怎么样?”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 “这人讨厌!你看他

38、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 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猪猡 相! ” 当时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小时是看三国演义 、 水浒 西 游记的;他生得太早,还没福气捧读白雪公主 、 木偶奇遇记这一类好书。他记得三 国演义里的名言: “妻子如衣服, ”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处套损失个把老 婆才不放心上呢。 节选钱钟书围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年 7 月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提到的“读书人的标劲” ,意思是读书人的清高倔强,说明方鸿渐和张先生一 家不是

39、同类人,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皮外套贯穿全文始终,串起了在张先生家打牌赢钱和婚事告吹等情节,获得皮外套和损 失老婆两条叙事线相映成趣,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 张太太和两位客人并没想要赖掉赌账,只是没有即时付账,而方鸿渐的提醒说明他误会 了张太太的想法,张太太感觉委屈因而心生不满。 D 张先生一家与方鸿渐之间的矛盾其内在实质是文化的矛盾,作者借方鸿渐的视角嘲讽了 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一味模仿的一类人。 8.张家三人既有买办阶层家庭的共同特征,也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6 分) 9.围城讽刺幽默的语言别具一格,请结合本文,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一艺术 特色。(

40、6 分) 7.【参考答案】C 【解析】C 项张太太确实想要赖掉赌账,她不满是因为被方鸿渐识破,没有赖账成功。 8.【参考答案】张先生一家作为买办阶层,其共同特征是:崇洋媚外、庸俗势利。张先生一 家人极力模仿洋人的各种生活习惯、行为特点并以此为荣,还鄙视他人不如自己“洋气” 。张 先生自负虚荣,炫耀英文和收藏的古董,自以为了不起;张太太市会贪婪,对钱十分计较; 张小姐浅薄平庸,没有独立自主意识,只想依附未来丈夫生存。 评分标准】第点 3 分,第点每点 1 分。 9.【参考答案】比喻,将张先生说话夹的英文比作牙缝里的肉屑,形象地说明了张先生说话 夹杂的英文毫无用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洋气” ,

41、讽刺了张先生崇洋媚外、自负虚荣的丑 态;借代,借用“有例为证、 “海军大将”等外语谐音及相关联想来指代在外国公司里任职的 中国人,使语言富于形象和联想,利用外国名和中国人的反差讽刺了买办阶层的崇洋媚外; 反语,如“方鸿渐没福气捧读白雪公主 、 木偶奇遇记这一类好书” ,故意将读外国作品称 为“福气”以呼应张先生一家的崇洋媚外,加强了讽刺的意味;引用,如引用“妻子 如衣服”一句,来概括方鸿渐相亲失败但赢了皮外套这一情节,表现了方鸿渐对张先生一家的 鄙视,进而讽刺了张家的庸俗可笑;对比,张太太的“胖”和小巧玲珑的外国名字形成鲜明 的对比,讽刺张太太缺乏自知之明。 【评分标准】答出修辞手法 1 分,

42、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1 分,讽刺幽默的表达效果 1 分;考生任 选两种修辞手法赏析,举例合适即可。 茂名市第二次综合测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高跷能手 孙犁 干校的组织系统,我不太详细知道。具体到我们这个棚子,则上有“群众专政室” ,由一个 造反组织的小头头负责。有棚长,也属于牛鬼蛇神,但是被造反组织谅解和信任的人。一任此 职,离“解放”也就不远了。日常是率领全棚人劳动,有的分菜时掌勺,视亲近疏远,上下其 手。 棚是由一个柴草棚和车棚改造的,里面放了三排铺板,共住三十多个人。每人的铺位一尺 有余,翻身是困难的。好在是冬天,大家挤

43、着暖和一些。我睡在一个角落里,一边是机关的民 校教师,据说出身是“大海盗” ;另一边是一个老头,是刻字工人。因为字模刻得好,后来自己 开了一个小作坊,因此现在成了“资本家” 。他姓李名槐,会刻字模,却不大会写字。有一次签 字画押,竟把槐字的木旁丢掉,因此,人们又叫他李鬼。他既是工人出身,造反的工人们,对 他还是有个情面的。但因为他又是由工人变成的“资本家” ,为了教育工人阶级,对他进行的批 判,次数也最多。每次批判,他总是重复那几句话: “开了一年作坊,雇了一个徒弟,赚了三百 元钱,就解放了。这就是罪,这就是罪”大家也都听烦了。 但不久,又有人揭发他到过日本,见过天皇。这问题就严重了:里通外国

44、。他有多年的心 脏病,不久就病倒了,不能起床。最初,棚长还强制他起来,后来也就任他一个人躺着去了。 夜晚,牛棚里有两个一百度的无罩大灯泡,通宵不灭;两只大洋铁桶,放在门口处,大家 你来我往,撒尿声也是通宵不断。本来可以叫人们到棚外小便去,并不是怕你感冒,而是担心 你逃走。每夜,总有几个“牛鬼蛇神” ,坐在被窝口上看小说,不睡觉,那也是奉命值夜的,这 些人都和造反者接近,也可以说是“改造”得比较好的。 李槐有病,夜里总是翻身、坐起,哼咳叹气,我劳动一天,疲劳得很,不得安睡,只好掉 头到里面,顶着墙睡去。而墙上正好又有一个洞,对着我的头顶,不断地往里吹风,我只好团 了一个空烟盒,把它塞住。 李槐总

45、是安静不下来,他坐起来,乱摸他身下铺的稻草,这使我恐怖。我听老人说过,人 之将死,总是要摸炕席和衣边的。 “你觉得怎样?心里难过吗?”我爬起来,小声问他。 他不说话,忽然举起一根草棍,在我眼前一晃,说: “你说这是什么草?” 他这种举动,真正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我也病了,发高烧。经医生验实,棚长允许我休息一天,还交给我一个任务:照 顾李槐。 这一天,天气很好,没有风。阳光从南窗照进来,落到靠南墙的那一排铺上。虽然照射不 到我们这一排,看一看也是很舒服的。我给李槐倒了一杯水,放在他的头前。我说: “人们都去劳动了,屋里就是我们两个。你给我说说,你是哪一年到日本去的?” “就是日本人占着

46、天津那些年。 ”李槐慢慢坐了起来,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过去我常和人 们念叨。我从小好踩高跷,学徒的时候,天津春节有花会,我那时年轻,好耍把,很出了点名。 日本天皇过生日,要调花会去献艺,就把我找去了。 ” “你看见天皇了吗?” “看见了。不过离得很远,天皇穿的是黑衣服,天皇还赏给我们每人一身新衣服。 ” 他说着兴奋起来,眼睛也睁开了。 “我们扮的是水漫金山,我演老渔翁。是和扮青蛇的那个小媳妇耍,我一个跟斗” 他说着就往铺下面爬,我忙说: “你干什么?你的病好了吗?” “没关系。 ”他说着下到地上,两排铺板之间,有一尺多宽,只容一个人走路,他站在那里 拿好了一个姿势,他说: “我在青蛇面前,一

47、个跟斗过去,踩着三尺高跷呀,再翻过来,随手抱起一条大鲤鱼,干 净利索,面不改色,日本人一片喝彩声! ” 他在那里直直站着,圆睁着两只眼睛,望着前面。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奇异多彩的光芒,光 芒里饱含青春、热情、得意和自负,充满荣誉之感。 我怕他真的要翻跟斗,赶紧把他扶到铺上去。过了不到两天,他就死去了。 芸斋主人 曰:当时所谓罪名,多夸张不实之词,兹不论。文化交流,当在和平共处两国平 等互惠之时。国破家亡,远洋奔赴,献艺敌酋,乃可耻之行也。然此事在彼幼年之期,自亦可 谅之。而李槐至死不悟,仍引以为光荣,盖老年糊涂人也。可为崇洋媚外者戒。及其重病垂危 之时,偶一念及艺事,竟如此奋发蹈厉,至不顾身命,岂

48、其好艺之心至死未衰耶。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 【注】芸斋主人:即孙犁。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我”与重病中的李槐独处时,问及日本之事,李槐精神特别兴奋,可以看出李槐很 自豪自己的那段生活经历。 B作者从正面详细地回顾了“高跷能手”李槐的遭际,严肃地剖析、展现了其性格扭曲的过 程。 C与荷花淀 (孙犁)清新、婉丽的语言相比,本文的语言显得更为朴实、自然而简约。 D文末加上一段文言的“芸斋主人曰” ,乃脱胎于司马迁的史记 ,是借鉴“太史公曰”的 论赞方式评人论事。 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持一种怎样的

49、态度?(6 分) 9 这篇散文具有小说文体的特征, 请结合本文内容说明其小说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分)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 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句子的含意和探究作者的观点态度(创作意图) 的能力。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第一问是考查句子的含意,对于句子的含意,最常用的方法是:结合语境法。理解句子含意 首要的是分析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把握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抓关键词法。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 的含意。联系主旨思考法。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的 情感与观点,揭示主旨的句子。 (3) 本题考查文本特征的能力。 涉及的考点主要是 “分析作品体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广东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5-6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