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82667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应用指导把握注意把握中央决策机构的变化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两条线索。具体内容应包括汉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和郡国并行制、魏晋南北朝中枢机构的变化、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地方节度使制度、北宋从中央到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元朝的兴盛制度。教材中对七国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北宋的极贫积弱的讲述,是对上述问题的深化,应分析理解。情景导入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和促使官员队伍高效廉洁的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基础自

2、主梳理拓展感悟应用一、中央官制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1、条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汉代以来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萌芽: 时期3、建立: 时期职权与作用(填表):名称职责作用中书省1三省之间既 ,又 ,分工明确,提高了 。 2、相权被 ,避免了 ,有利于 。门下省尚书省(二)、三省六部制的演变:1、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 ”,其长官掌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 、 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又称为“ ”;宰相只保留 权。注:这一制度称之为“二府三司制”。“二府”即东府(另设的中书门下)和西府(枢密院)。2、元朝:一省制废除 ,实行 制

3、,只设 。(三)、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标志_发生深刻变化, 、 、 权利的分解,既明确了 ,又使三省 ,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四)、中央官制发展趋势:1、唐宋 。2、元代相权有所加强二、选官制度的发展(一)沿革:1、西周: 制2、战国: 制3、秦、汉初:沿袭 制度4、汉武帝:举荐模式 制、 制5、魏晋南北朝: 制6、隋唐: 制度(二)意义:扩大了 。促进了 。提供了 。保障了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一)监察制度:指对 进行监督的制度。1、秦代 负责掌管监察;2、汉武帝为监督 而设立 ;3、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高峰,在中央既设立 ,又设立 ,地方上设立 。(二)谏议制度:指对 的言行决

4、策进行监督的制度。1、隋唐的 负责谏议和封驳;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三)对监察与谏议制度的评价:1、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 和 现象。2、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 ,打击 ,维护中央集权,谏正 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谈一谈: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说明了什么?2、说一说: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科举制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称科举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举科举制的认识。3、想一想: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小结:中枢行政体系、选

5、官制度、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其积极意义在于:首先,这是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进行有效管理所必不可少的;其次,能够对古代历史上客观的社会变迁作出必要的反应和调整,不断地整合和吸纳新的统治力量,巩固统治基础,保证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教材要点研析:1. 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体制的三省六部制在形式上确立三省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分工合作,掌管朝政。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掌行政,下辖六部处理日常军事政务,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始付尚书省颁下执行。凡中央、地方各部门呈上奏章,重要的也

6、必须通过尚书省交门下省审定,转中书省呈请皇帝批阅。门下省有“封驳”权,对不可行的政令和认为不妥的奏章,都可驳回修改。中书、门下两省地位十分重要。这种完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2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 君权和相权

7、、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牢牢控制地方官吏。(2) 弊端: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走进高考】例1.(2008上海)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

8、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解析:C 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形成和完善,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例2. (2008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例3. (01广东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

9、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

10、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回答: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走进高考】例1.(2008上海)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解析:C 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形成和完善,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11、。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例2. (2008江苏单科)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解析:A 题干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因此应选A项。例3. (01广东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

12、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回答

1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答案:(10分)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2分)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2分)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6分)【课时训练】一、单选题:1(08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14、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3(08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4(03春季)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2007全国文综二)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6(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

15、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7(2007宁夏文综)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8(2007广东卷单科)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唐朝实行三省制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9(04全国三)科举命题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始于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2006年江苏卷)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16、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11隋唐三省六部中制定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B.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12.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13.“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14.唐太宗时

17、,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15.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二、非选择题16(1999年上海高考题)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家贫弱”的后果。据此回答:(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

18、就科举制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18.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2分)(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4)(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8分)(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4分)(5)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4分)(6)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

19、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课时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5 BADBD 610 BBDCB 1115 CBCBB二、非选择题16.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要搞清两段引言的含义,前者是肯定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后者是抨击其消极作用。在早期阶段,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解答该题要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科举制。答案:(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分别对科举制度前期和后期所起不同作用的评价(2)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客观形势,为庶族

20、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限制了新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17.(1)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本质:专制政治(或君主专制制度)(2分)(2)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2分)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3) 进步作用:在明清之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适应了农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有效

21、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消极作用: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后期)起,消极作作日益显著: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和官僚作风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之风;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4)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为三,互相牵制;宋太祖从兵权人手,削弱地方权力;明太祖废丞相,亲自掌管六部,君权极端加强。(4分)(5) 唐朝: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宋朝: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明朝: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腐朽。(4分)(6) 趋势:由盛而衰。(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历史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5 岳麓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