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西方哲学笔记一、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方法论1、从词汇上来考察“现象学”的意义现象学有两部分组成Phenomen 存在者假象,自我显示出来的东西Logy言说,作为判断的动态过程,显示出意义综合来说在判断或理解的过程中,让存在显示自身2、 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科学把哲学变为科学,为科学提供最终的原则对本质所做物现象学描述,即把本质理解为自我显示的过程3、 对“真理”的概念做现象学的分析从词源学上考察真理原义是揭示的过程,是对“隐蔽”的敞开真理与现象的关系传统上说两者是分离的,独立的海氏认为两者发生于“存在”的过程真理与现象都发生于人的存在显示自身现象 、存在人的存在历史和日常生活的歪曲恢复存在的
2、自我显示的内容揭示存在的意义真理 、传统哲学对存在的忽视存在是人类知识这棵大树的根4、 现象学的中心问题是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两人对现象的不同理解胡是在意向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对象,即意向事物或一般本质 海显现是人对自身存在的理解中心问题转变的理由首先,人是在对存在有所作为的过程中理解自身的存在的 其次,才是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即胡所说的意向存在论的区分1、存在存在物存在是过程,是动词的含义存在物是实体,是名称的含义2、 本体论神学传统实体及附属于实体的性质来定义存在本体论一切实体存在的终极原因和最初动力归结为神神学3、 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特点实体仍是形而上学的对象存在是在事物的本质的意义上所说的实
3、体通过“数学投射”,使一事物本质化,并将本质投射为“数学共相”4、 对西方形而上学的解构承认形而上学的概念、命题与存在的一般意义的联系使用传统及新的概念重建存在论“此在”的概念1、生存存在论的出发点传统形而上学的启示存在论的出发点必须是存在物海氏的存在论的出发点是人的存在生存人的存在存在物的存在2、“此在”概念的提出“此在”人的存在存在于此人追问存在的意义“此在”莱氏对存在一般意义问题的提问为什么总是存在着一些东西,而不是什么都不存在?问题的本身包含着问题的答案 问题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存在物 问题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存在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者是谁人人是惟一关心、提问及最贴近存在意义的存在者此在3、
4、基础存在论基础本体论的内涵人的存在的分析一切存在物的存在未完成一般意义上的存在论,但自成体系“此在”的特征1、“此在”的特征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2、 关于两个特征的说明第一点说明人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不同; 存在决定本质; 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过程是多样的;人与外部事物打交道在世之在;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的“共在”;人的内在的生活在时间中显示各种存在状态第二点说明人不是一个类属,而是一个单个的存在; 每一个此在都是一个单独的自我; “此在”存在的两种状态:本质的存在自我的真实存在;非本质的存在被平凡的,公众的生活状态掩盖的个人存在;是自我的片面甚至是歪曲
5、的显示;是通向本质状态的必由之路;在世之在和与他人共在1、人的存在方式是“在世之在”人是有作为的存在 人是有所作为的,与其他事物“遭遇”; 世界是人把它们作为自己生存的环境而联系在一起的;是人有存在方式,是其他事物向人显示的结构; 在世之在人的存在方式烦忙,打交道 烦忙把人显示事物的存在方式; 打交道人与事物的遭遇关系 二种方式2、 “应手之物”到“现成在手之物”的转变“应手之物”到“现成在手之物”的转变 所有事物都是作为人的“器具”而存在;“器具”“打交道”锤子太重了理性认识的开始评价 这一转变就是从行动到认识,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从存在论的角度说明了行先于知,知来自行的道理;3、 “在世
6、之在”的理论意义康德所说的哲学的“丑闻”已经寓于的存在的三种方式联系一体的、三联式:先行于自身将来式;已经寓于自身的过去式;在世之在现在式;、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揭示的方式烦、内涵:没有特定的对象,是一般的人生态度;、关于烦的神话、关于烦的三个问题、烦对人意味着什么?烦是一种摆脱不掉的心情,揭示了人的当下处境;、人为什么而烦?他的目标、未来,他的烦显示了他的潜在性;、人面对什么而烦?揭示是将来过去现在的整体结构;面对世界的一切; 非本质的“烦”畏、在他人的庇护下取消自我;、区别于抛置态的恐惧没有具体对象,是一般人生态度; 本质的“烦”“面对死亡的决断”、三个要素:良知的以往体验的
7、呼唤;决断的当下抉择;先行的未来展望;、只是在面对死亡的心境中,人才体验到存在的全部意义;海氏关于此在的存在与时间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的图表:P126;对海氏“烦”的评价: “烦”并不与任何一种具体的娱乐方式相抵触; 盲目乐观不但没有摆脱“烦”,而是“畏”的种种体现; “烦”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我们并不陌生一种深沉、严肃而又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后期海德格尔1、后期研究领域的转变此在-真理、语言、艺术、技术-揭示存在的意义; 重新定义真理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转变:“此在”的除蔽-真理的本质是自由;真理是遮蔽和除蔽的张力所敞开的场所;林中空地真理“廓清”的含义扩展了“世界”的概念“天地神人”结构语言是
8、存在的家; 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流动性是存在显示出的既敞开又隐匿的意义; 西方哲学两极独立的思维方式人的存在;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影响自由批判的精神 萨特的基本哲学思想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分1、改造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关于“自我意识”的康德笛卡尔传统 自笛卡尔以来的哲学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胡塞尔的延续传统;萨特将意向性理论改造为意识理论;2、 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意识的根本特征意识的超越性;区别: 意识外在事物 第一级意识自由的设置 自我意识意识 第二级意识反思活动得到联系: 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意识始发的提供内容;自我意识是获得的; 从形态学的观点来看:平行的,并列的;意义: 避
9、免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唯心论结局; 为自由理论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意向活动的自由1、知觉特征总指向一个存在着的事物的;知觉与判断的不一致知觉真实的;判断会是错误、幻觉;例:树桩情绪对象,决定了的因果世界自我意识的发生;举例:我的窥视对于自我的反思,羞愧感他人意识不涉及我与他人的关系;2、我与他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他人是自我的先决条件,他人又将自我对象化两种心理倾向: 我 把他人彻底对象化性虐待狂的心理; 他人把我彻底对象化性受虐狂的心理;两种较温和的行为 他人对象化我爱情我具有独立性爱情即冲突; 我对象化他人情欲把他人肉体化3、为他之在内涵:我与他人处于互为对象化的矛盾之中冲突是为他的存在的原初意
10、义;他人是地狱; 不同于“人对人是狼”的关系; 冲突的形式不是你死我活的决斗,而是若即若离,又即又离的“悲欢离合”; 实质不表现为现实的利害冲突,更多地表现为意识和情感上的不适和困扰; 完全的利己主义和完全的利他主义都是不可能的;4、我与他人的冲突的中断我们意识“我们意识”的发生;“我们意识”的内涵我与他人有共同的注视对象; 举例:我与他人共同观看交通事故;集体意识是暂时的例:我的狂喊引起其他观众的冷眼5、评价为他之在先于并奠定了与他人共在的基础;海氏“与他人共在”世界新思想个人的生存意识的超越个人的生存意识无限者的超越3、对于雅氏上帝的认识上帝的特征 上帝是人类意识的终极关怀; 上帝是属于个
11、人的、纯粹的、自由意识; 上帝是不能加以描述和说明的; 上帝不强制人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否定的选择是反超越的倒退4、雅氏的神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异同异:反对天启观念;同: 结论相同,都是信仰上帝; 哲学与信仰相融;世界哲学1、轴心时代时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奥义书和佛教的释迦牟尼;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希腊的荷马史诗、伟大的哲学家和悲剧家;近东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特征: 整个人类实现了精神突破; 是人类的全面精神化和人性的全盘改造的过程; 现在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仍受其影响;2、新普罗米修斯时代科技时代科技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的生存境况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恶化;3、第二个轴心时代世界哲学世界各地的人将在世界范围内思考全体人类的生存境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