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

上传人(卖家):aben 文档编号:5844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醉翁亭记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 ”和“醉”中所抒发的 “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漫步小石潭,体验了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抑郁忧伤;登岳阳楼,感悟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博大情怀,今天让我们再次登上醉翁亭,一起去品味欧阳修“醉翁之意“的旷达胸襟。 图片展示 醉翁亭 二、作者简介及出处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 一。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课外小知识 六一居士传(节录)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3、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045 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戚嗟叹,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 醉翁亭记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滁州风光秀丽 ,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其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已成千古名句 ,传诵至今。 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

4、(滁州志 ) 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 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 ) 据说,醉翁亭记初稿开头是 “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 。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生字 滁( ch )壑( h )琅琊( lng ) 暝( mng )晦( hu )辄( zh ) 肴( yo )野蔌( s )颓然( ) 觥筹( gng chu )阴翳( y ) 潺( chn )霏( fi )伛偻 ( y? l ) 解词,翻译文句、 环 滁皆山 也 ,其西南诸峰,林 壑

5、尤美,望之蔚然 而 深秀者,琅玡也。 环:环绕、围绕 也 :表判断,是 壑:山谷 而:表并列 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行:沿着山路 (名词作状语 ) 山之僧智仙也 山上 (名词 ) 于:从 峰回路转 ,有亭 翼然 临 于 泉上者 ,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 之者谁 ,太守自 谓 也 翼然 四角翘起 ,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 (状语 ) 于 在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到 名 命名 不能名其一端也 说出 谓 称 醉翁之 意 不在酒,在 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 情趣 意有所及 心思 每有会意 意旨 乎 于

6、 得无异乎 语气词,得 领会 莫得遁隐 能够 忘怀得失 得到的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 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泻下来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

7、而 林霏开 而:表顺承 云 归 而岩穴 暝 聚拢 暮而 归 回去 目似 瞑 闭眼 昏暗 野芳 发 而幽香 开放 发 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 佳 木 秀 而繁阴 美好 茂盛、繁茂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风霜 高 洁 高爽 而年又最高 大 水落而石 出 显露 泻出于两峰之间 出来 像那太阳一出来,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美丽的树木枝叶繁茂,一片绿阴;秋风凉爽,霜露皎洁;水流低落,岩石呈现,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 穷无尽的。 至于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8、,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 绝 者 ,滁人游也。 表过渡 老人小孩 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 境 与世隔绝 临溪 而 渔 ,溪深 而 鱼肥 , 酿 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 前陈 者 ,太守 宴 也 表顺承 表并列 酿造 前者呼 前面 在前面 (名作状 ) 摆开 宴客 宴 酣之乐 ,非 丝 非 竹 ,射者中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 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宴席(名) 借代 苍然暮色 深青色 苍老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9、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随意地摆放在面前,这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啊。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是否有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众位宾客在欢乐。脸色苍老,白发苍苍,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太 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 在 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之意不 在 酒 (介词)挂在(动)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离开 太守游而乐, 而 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 谁,表转折 以 为乐 太守

10、自谓也 称 为,是 庐陵欧阳修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着一起走了。树林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这是游人走 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欧阳修啊。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 你是否喜欢本文 ?请说明理由 .如果喜欢 ,将你喜欢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民之乐) 课文结构 第一段,引入: 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11、 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写景:朝暮 之景四时之景总归为 “乐亦无穷 ” 第三段,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归: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 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中心思想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以 “乐 ”为线索整理文章,体会作者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 ”的主旨的。 山水之乐 四时之乐 滁人游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山林之乐 太守之乐 五、品味赏析 1、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 山水之乐: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

12、肴野蔌,起坐喧哗 与民同乐 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范仲淹向宋仁宗所陈“十事”,包括改革官制、选贤任能、严肃法纪、强兵富民等,都无法实现。对此,范仲淹以耿介拔俗之质“进亦忧,退亦忧”,而欧阳修则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二人行为模式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乐民之乐”,这就是欧阳修的高洁志趣。 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 1)写亭的环 境:从远到近 ( 2)写山间朝暮:从早到晚 ( 3)写山间四时:从春到冬 ( 4)写游乐场面:从外到内 3、本文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六、讨论 作者的山水之乐是否为消沉堕落的表现 ? 文中 “山水之乐 ”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堕落的表现。因为,本文描摹山水,抒写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沦表现,实质上,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景,抒发的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胜景、享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绩,是积极从政的结果,是 “与民同乐 ”的积极思想。 七、巩固与练习 语句凝练 ,语言精警含蓄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本文有四个成语被后人沿用 ,你知道是哪四个成语吗 ?你理解它的意思吗 ? 成语出处 1、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下载教研课《第11课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doc)为本站会员(abe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