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运动》评课.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4840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位置与运动》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位置与运动》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位置与运动》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位置与运动》评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位置与运动》评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位置与运动评课一、科学游戏激活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一致性及目标达成度)(一)科学游戏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内容与目标达成一致。确定位置一课教学目标能够紧密围绕本课教学内容“确定位置”进行制定,知识目标关注点在于能够通过三个要素(即参照物、方向、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探究目标关注点在于体验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情感目标则定位于学生愿意倾听并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达成了一致。动与静能够紧密围绕本课教学内容物体“相对运动”进行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二)科学游戏激活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动与静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观察体验,获取信息”中,通过启发学生

2、在“玩火车”“开火车”的游戏活动中进行观察,体验观察到的物体运动与静止现象,这样初步感知生活动中“动与静”的现象。在第三个教学环节“分析信息,形成知识”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乘火车的动画,分析其中运动与静止的奥秘,然后指导通过学生如何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归纳出科学知识。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很好地达成了科学知识与科学探究目标。在“运用知识,解释现象”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分析“旋转餐厅”“空中抓子弹”等四个层次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动与静”,并尝试去想像和设计如何拍摄“高速行驶的火车”的镜头,从而达成第三项“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物

3、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教学目标。确定位置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获取信息”中,通过记忆游戏引发学生观察兴趣,接着观察教室中物品的位置,引发准确描述物品位置的方向名词,也就是从日常习惯的“左右”,转变为科学准确的“东南西北”。在第三个教学环节“分析信息”中,通过问题“刚才我们在确定一个物体位置时,经常会提到另外一种物体,为什么要提到另外一种物体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参照物。在第四教学环节“形成知识”中,通过呈现游戏,引发思考:怎样才能清楚的描述物体的位置?进而引出参照物、方向和距离。在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巧妙地将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整合,很好地达成了前两项教学目标。在教学

4、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倾听,随时将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活动设计关注学生学情(教与学活动设计的恰切性)确定位置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将为后面学习动与静、快与慢做好铺垫。本课有三个教学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内容比较多。本课的重点在于知道确定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三个条件,难点在于学生能够合理的选择参照物,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因此教材呈现的“平面化”与学生认知的“立体化”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任老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平面化”观察图片这样设计活动,而是将教材进行处理,通过巧妙创设活动情境,以活泼生动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对确定位置的认识进行提升,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这节课按照“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形成知识运用知识”的探究过程进行设计,围绕游戏活动情境展开教学。整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科学探究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比较贴近学生的“学情”。动与静是在确定位置和做沙盘两课,学习了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之后,进入对“运动”概念的探究。本课涉及两个教学活动“荡秋千”以及“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本课的重点在于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难点在于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相对性。因此教材呈现的“静态”与实际学生认知“动与静”这一动态活动的“动态”产生了较大的差距。王霞老师也没有完全按照教

6、材“静态”观察图片这样设计活动,而是将教材进行处理,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以活泼生动的活动设计,来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运动认识进行提升,从而理解较深奥的“相对运动”科学知识。这节课按照“提出问题分析事实形成知识运用知识思维拓展”的探究过程,围绕“火车中的动与静”这一主情境展开教学。整节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科学探究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比较贴近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三、科学游戏焕发课堂灵动(师生互动的生成性体现)(一)确定位置关注学生动态的认知过程与思维发展水平,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指导。1.提出问题。任老师通过报火警故事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报警人这样报

7、警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准确的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教学导入简洁高效,引发学生关注,从而形成本课的探究问题。2.获取信息。任老师首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任选一种水果来试着说一说它的位置。让学生对物体位置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同时老师在学生的发言中,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基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这是一个立体化实物情境,十分贴近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教室中某一物体的位置,这时通过教师提问,引发学生对于习惯方向用词“左右”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用更为准确的“东南西北”这样的方位名词来描述物品。这样的教学设计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操作,也体现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不确定

8、性”,即课堂教学的生成性。3.分析信息。这个环节,任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说出了很多物体的位置,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另外一种物体,为什么要提到另外一种物体呢?从而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确定位置的一个重要条件参照物。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确定参照物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对确定参照物有一个更为系统、科学的认知。4.形成知识。在形成知识这一环节,任老师利用磁性黑板,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再次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清楚的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最后进行综合,形成科学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

9、离三个条件。5.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环节,任老师根据教材的活动2,设计了一个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运用本课知识,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活动,教师同样关注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二)动与静通过创设科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科学知识。1.情境导入,形成问题。王霞老师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情境效果,亲自到火车站,录制对向火车行驶中产生错觉的视频,将视频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与此同时,王霞老师也在关注学生的状态,能够通过语言启发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质疑的效果达到了,从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核心探究问题。2.观察体验,获取信息。在这

10、个教学环节,王霞老师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游戏一“玩火车”;游戏二“开火车”)。首先,在游戏之前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活动,提高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学生每组一套带轨道的电动小火车,通过组装、开动和观察,在开心的实体情境体验中思考与交流,顺利的形成体验。老师在此基础上,联系前面学习的“确定位置三要素”,很自然的引出“参照物”,帮助学生通过参照物进行观察与思考,通过老师启发,达成了共识。考虑到玩电动小火车并不能够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理解和体验到有关火车的“动与静”,老师又设计了第二个游戏活动,模拟“开火车、坐火车”的情境,让没有上火车的孩子扮演路旁的景物和树木、花草,帮助

11、学生进一步体验和分析“当火车开动时,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在之后的汇报中,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思维和理解水平,及时进行课堂评价。3.分析信息,形成知识。结构化的材料和情境模拟良好的“顺应”孵化器。王霞老师通过情境模拟,运用结构化的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体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又利用FLASH动画再次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老师的及时关注下,逐渐理解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就是选择参照物。”自此,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了“运动与静止、位置与参照物”之间的辩证关系。4.运用知识、解释现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王

12、霞老师设计了四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台阶,学生每上一个台阶就会距离自己的生活更进一层。第一个层次,再现生活场景,进行科学判断。老师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境:乘电梯或去旋转餐厅,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参照物,并运用知识解释现象。第二个层次,分析科学故事,进行科学解释。老师利用动画片“飞行员手抓子弹”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小组活动中,老师能够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对这个现象解释的很巧妙,有自己的思考,于是就在后面的汇报交流中邀请这个组的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讲解,生成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第三个层次,着眼广阔领域,灵活运用知识。这个层次中老师利用空中加油机、旋转的电扇和宇宙中的地球等实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索空间。第四

13、个层次,开启创新情境,留有弹性空间。这是本课的一个弹性目标,通过播放电影魔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对运动与静止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进一步明确学习科学知识的科技价值,同时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打开一扇科技之门。四、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堂设计与实施中评价工具的运用)(一)过程评价两节课例都非常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教师随时观察课堂教学进程与学生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随时改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老师也在关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提示其他学生倾听,让学生进行评价与补充,必要时老师也做出客观的评价。1

14、.课堂测试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在学生认识参照物时,通过课堂测试,一方面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引发学生对于选择适合参照物的思考。2.活动记录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的活动观察记录表,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出适当的评价。3.拓展作业本课教学结束时,教师通过安排拓展作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课后了解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学习情况。五、娴熟技能打造有效课堂(教师的教学技能)(一)教学活动设计贴近生活,教师教学技能扎实两节课教学活动设计源于教材且又高于教材,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平面化”的图片或单调的活动,设计成有趣味、贴近学生

15、的“立体化”科学探究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中,明确活动的要求与方法。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能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做出教学策略调整,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都体现了任老师非常扎实的教学能力。王霞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与能动性,采取了小组分工协作,教师有效指导的教学策略。在整堂课的探究活动中,老师建立了小组协作制,并由学生自主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第一发言人,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范围中进行探究活动并提升思维。学生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指导者,只在小组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及时的“扶”上一把,彰显出老师极强的教学指导能力。(二)教学语言有感染力,教态大方得体两位作课教师教态都非常自然大方,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与启发性,学生的学习过程非常愉快,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形式多样,及时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关注的语言情境中得到顺利发展。(三)教学活动设计有序,组织调控得当两节课教学活动设计都源于教材且又高于教材,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静态的图片或单调的活动,设计成有趣味、有层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中,明确活动的要求与方法。在学生出现问题或亮点时,能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及时做出教学策略调整,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都体现出两位作课教师具有非常扎实的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位置与运动》评课.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