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平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资料播报(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的面积有多
2、大?(10000平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平方千米)(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平方千米”的信息。学生收集略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平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平方千米。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那么1平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使学生感
3、受“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二、探究新知(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谈话:想一想|,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1.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1)独立探究: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2)汇报交流:1平方千米=100 0000
4、平方米预设: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预设1:因为10000平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预设2:因为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设计意图: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的关系的同时|,丰
5、富对“平方千米”的感知。】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1)读一读:想象1平方千米的大小。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千米。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2)算一算: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 )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平方千米(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4)说一说:(完成P37练习六第7题。)如果1平方米能站16人|,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1平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
6、三)尝试换算|,巩固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1.完成P37练习六第6题。5平方千米=( )公顷12019000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2.归纳小结三、巩固深化1.在( )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追问:合多少平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追问:合多少公顷?(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适当追问|,既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2.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自治区(单位:平方千米)黑龙江:454800内蒙古:1100000青海: 720
7、190四川:485000西藏:1210000新疆:1660000你能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名称吗?【设计意图:借助土地面积大小的排序|,一方面可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省、自治区的土地面积|,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四、回顾总结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介绍数学史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
8、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
9、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
10、35的“你知道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补充数学史的介绍|,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及现状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和学好数学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