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盐碱(jin)涝洼窝(lo)瘟神(wn)脱坯(p)B.饲养(s)屹立(y)淤塞(y)慷慨(ki)C.涵闸(zh)佯装(xing)渍死(z)噙着泪(qn)D.窟窿(klong)麦穗(su)踮着脚(din)灌溉(gi)【答案】B【解析】A,涝lo佯yang踮di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的危困之局。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
2、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的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在新中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国之栋梁。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西方哲人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人的精神食粮。法律、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
3、;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2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排比、引用、对偶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风起云涌闪耀模范B旷古未有风起云涌闪动楷模C旷古未有风雨飘摇闪耀楷模D无与伦比风雨飘摇闪动模范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B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
4、图存。C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战斗中。D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修辞的特点,然后结合语段分析判断。常考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文段中“这个德是人生磨砺”等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中论证“德的重要性”“德是什么”时均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等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运用夸张、借代、比拟的修辞手法。故选D。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
5、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旷古未有,自古以来都没有过。这里说的是近代以来中国遇到的“危困之局”,应用“旷古未有”。第二处,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这里说的是“旧中国”的形势,应用“风雨飘摇”。第三处,闪动,不稳定地抖动;闪耀,闪烁,光彩耀眼。这里说的是雷锋、焦裕禄等在道德星空图上光彩夺目,应用“闪耀”。第四处,模范,值得学习的、作为榜样的人,可以作为榜样的,值得学习的;楷模,榜样,模范。根据语
6、境,这两个词均可使用。故选C。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文中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有节操的仁人志士”重复赘余,可删去“有节操的”:二是成分残缺,可在“救亡图存”后加上“的历史洪流中”等。A、C两项,没有改正第一处错误;B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高
7、原上的“雪莲花”夏静刘小英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邓丽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2009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了,邓丽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邓丽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邓丽还为学校带
8、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邓丽的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在学校,邓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邓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邓丽组织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邓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只想做一名“纯
9、粹”的老师邓丽的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邓丽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邓丽,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我也动摇过。”邓丽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的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邓丽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在邓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邓丽,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她的悉
10、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邓丽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邓丽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在严寒的冬天,邓丽第一个起床,到教室生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自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邓丽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绽放出生命的娇艳。“放心,老师不会走”2011年5月,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以提前结束资教,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邓丽对每个孩子都
11、这样说。今年30岁的邓丽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人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邓丽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邓丽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邓丽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会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会走。”邓丽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当她生病躺在宿舍时,聋哑兄弟向她做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势时,邓丽是幸福的;当曾经自闭的两个女孩儿为她自编、自唱、自跳邓老师活泼之歌,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时,邓丽是幸福的。(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9月9日,有删改)5下列
12、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邓丽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为学校带来了多个“第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B邓丽来到高原小学后,既教书又育人,还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改变着孩子们的思想性格,甚至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C邓丽毅然辞掉收入可观的工作,选择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小学,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有做一名“纯粹”的老师的理想。D邓丽考人正式教师编制后,本来可以提前结束资教离开,但是因为师资短缺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她才选择留下来。6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将到高原支教的邓丽比喻为扎根高原的雪莲花,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
13、美感,突显了其可贵的精神品质。B导语部分通过叙述,介绍了邓丽的支教经历,揭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并引出主体部分的详细报道。C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邓丽表示自己也曾动摇过,这个细节虽有损于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但能够使通讯更加真实,利于读者接受。D作为人物通讯,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叙事客观公正、避免主观抒情,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7作为一名老师,邓丽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分条概括。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
14、做出判断。D项,“因为师资短缺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她才选择留下来”理解不当,原文是“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故选D。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把握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明确考查的具体方向,再与文本进行比对。B项,“导语部分通过叙述,介绍了邓丽的支教经历”错误,从文中来看,导语部分没有通过叙述介绍邓丽的支教经历,而是概括揭示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C项,“有损于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分析不当,“也曾动摇过”这一细节使主人公
15、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D项,“避免主观抒情”错误,这篇通讯是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描写的。故选A。7【答案】富有爱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坚守心中的理想;扎根基层,甘于寂寞,有责任感和幸福感;富有激情,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分析把握人物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为一名老师,邓丽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分条概括”,然后到文中找到邓丽所做的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的表现,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的优秀品质。如通过她给孩子们洗澡,照顾聋哑兄弟可知,她富有爱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
16、健康成长。如通过她毅然辞职并决心留在高原小学教学可知,她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坚守心中的理想。如通过她考入正式教师编制也不离开孩子们,直到有人来接替才会走等内容可知,她扎根基层,甘于寂寞,有责任感和幸福感。如通过她教孩子们普通话,英语并开展各项活动可知,她富有激情,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如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她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可知,她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点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大树对泥土的情谊记解放军总医院百岁军医、老年医学专家牟善初卢晓琳1917年,牟善初出生在山东日照一个农耕家庭。1943年,牟善初从南京中央大学医
17、学院毕业,当时毕业生有“军用”和“民用”两个去向,由自己抓阄选择其中一个。牟善初抓到了“民用”,这让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志向的牟善初非常失望,恰好一位抓到“军用”的同学因种种原因不能从军,于是二人私下进行了调换。第二年,牟善初如愿奔赴云南腾冲抗日前线,当上了手术队上尉军医。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和战友们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抗日军人的生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74年,牟善初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该院老年心内科名誉主任叶平深感牟老为祖国医学事业培育人才的赤诚之心,“牟老指导过无数学生的论文,无论多忙都对论文仔细修改和把关,但从不在文章中署名第一作者,他说要多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健康管
18、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这样描述牟善初对学生的指导:“实验数据若有不准确,必须重算;实验动物缺失一只,必得补齐;论文中的每一个英文单词他都细心校正。”“病人有事,随时叫我”我国隋唐名医孙思邈曾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牟善初的学生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永远忘不了1992年春节前的一次抢救。患者因肺心病心力衰竭,憋喘明显,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仍无明显起色。血生化和动脉血气报告提示,复杂的酸碱平衡紊乱可能是重要诱因。心中没有把握的李小鹰拨通了牟善初家的电话,时已深夜两点钟,窗外大风卷着漫天雪花肆虐。“我马上就来。”牟善初在电话里说。当病区的电梯门打开时,李小鹰仿佛看到了“
19、圣诞老人”:75岁的牟善初大步跨出电梯,羽绒服上落了一层厚厚的雪花,急切出门都没来得及换上棉鞋的牟善初,脚上的一双布鞋已然湿透。“老师见我第一句话是,病人怎么样了?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后就指导我们抢救,直到病情稳定下来,就这样在病房守了一夜。”令老年肾内科护士长张瑞芹非常震撼的是,牟善初一直到95岁,每天8点准时上班,每周周三、周五去病区查房、会诊,每次在病房里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每两周还去一次药房了解新药。“我和患者就像大树对泥土的情谊。”在牟善初90岁生日上,老人说的这句话让秘书周桂芳感慨不已。在临床,时间全给病人“治病救人不是索取,更不是交易,知识和技能是人民培养的,解除病人的痛苦是我应尽的
20、职责。”牟善初在回忆文章暮年忆旧里的话语铿锵有力,“我的座右铭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牟善初的二女儿牟小芬眼里,双休日里爸爸极少在家,更别提工作日下班后的时间了,她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爸爸被急救电话叫到病房抢救病患。当记者想看看近期的“全家福”照片时,牟小芬有些无奈地笑着拿出一张20世纪60年代初期拍下的“全家福”。面对记者的不解,牟小芬说:“爸爸除了忙临床的事,还要带研究生,好不容易有点空闲,也都用在了图书馆和他的书房。记得有次我生病了,希望爸爸带我到医院看病,他说病房刚刚收治了一位病危患者,要去抢救,让我自己到门诊找某某医生。”生活上极尽简朴的牟善初至今还
21、穿着带补丁的衬衣和袜子,但他对待群众从不吝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牟善初就拿出5万元钱为家乡建希望小学。中国工程院颁发给牟善初15万元的奖金,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医院设立了“牟善初医疗保健科研奖励基金”,为年轻人的成长进步铺路架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牟善初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40余年,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但他对此看得很淡,不仅“支持”家人当旧物处理掉自己多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就连评选院士的机会也不在意。20世纪70年代末,牟善初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成果众多,享誉军内外、国内外。他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的老年疾病有几十种。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预防和治
22、疗老年疾病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牟善初早就立下“奔赴战场,驱赶日寇,还我河山”的志向,后如愿以偿赶赴抗日前线。B牟善初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对学生论文的修改和把关从不马虎。C牟善初75岁那年,在接到医院的求助电话后,不顾深夜漫天飘雪,连忙赶到医院指导抢救。D牟善初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在医院,极少在家,更别提陪家人了,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毫不在意。9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牟善初有着赤诚报国的坚定信念和医者本色,也有大爱精神,如拿出资金建希望小学等。B牟善初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组建了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成果累累,享誉国内外。C牟
23、善初编写医学著作,发表论文,涉及几十种老年疾病,因此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D这则通讯大量引用牟善初周边人对他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文学性。10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树对泥土的情谊”的内涵的理解。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D项,“面对家人的埋怨他毫不在意”错误,这一信息无中生有,文章在第三个片段“在临床,时间全给病人”中提到牟善初的二女儿牟小芬对父亲的印象,但并没用提到牟善初对此的反应。故选D。9【答案】A【解
24、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B项,“一直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在文中无明确信息,只是在链接材料二中提到“牟善初组建了全军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成果众多,享誉军内外、国内外。他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的老年疾病有几十种。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组建了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错误,应是组建军中第一个老年医学研究室。C项,“牟善
25、初编写医学著作,发表论文,涉及几十种老年疾病,因此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因果关系不当,链接一中提到“牟善初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40余年,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链接二中提到“他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涉及的老年疾病有几十种。这些著作和论文,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D项,“这则通讯大量引用牟善初周边人对他的描述,增强了文章文学性”错误,大量引用周边人的描述,并未增强文章的文学性,而是增强可信度。故选A。10【答案】这是牟善初形容自己与患者的关系的句子,他说他离不开病人,他也是这样做的。牟善初是医林中的参天大树,患者就是泥土。两者是相互依
26、存的关系:患者供给牟善初水分和养料,成就了他,牟善初也用自己的医术医德来回馈患者,捧着一颗心,解除病人的痛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树对泥土的情谊的内涵的理解”,然后到文中找到这句话,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再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句子内涵。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中的“大树”指谁,“泥土”指谁。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来看,牟善初老人在90岁生日上说了一句话,“我和患者就像大树对泥土的情谊”,由此可知,这里的“大树”是指牟善初,“泥土”是指患者,泥土离不开大树,因为医生医治患
27、者的身体,给了患者健康;而大树同样离不开泥土,因为患者给了医生以水分和养料,成就了医生,这句话展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文中牟善初老人的表现来看,“病人有事,随时叫我”“在临床,时间全给病人”,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三、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
28、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_,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_。1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语意上看
29、,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1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_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知常用修辞手法的名称、特点、判断的技巧等,尤其是对爱误用的手法要加强训练,学会分析判断。“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这是排比;“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这是拟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这是比喻。A项正确;B项,没有夸张;C项,没有对偶;D项,没有借代。故选A。12【答案】“简笔水墨勾勒”照应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
30、明了画境;“在巨大的木板中”突显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分析句子表达的不同指之处,然后结合语境,看哪种表达更能体现原文的感情、意境等。比较两个句子,原句“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运用的是长句,信息丰富;改句“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分成两个短句,并删除了“简笔水墨勾勒”和“在巨大的木板中”两个短语。“简笔水墨勾勒”体现出这是一幅美术作品,并有着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和韵味;“巨大的木板”与“弱小无助的渔人”形成对比,突显了渔人的渺小,契
31、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因此,原文表达效果更好。13【答案】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解析】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第一空,结合后面“便会撕毁自身”可知,横线上应当填写的是一个假设句,要能够与“便”照应;结合上文“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可见此处是写麻布用力的挣扎,且已经绷紧到了极限;据此可填写“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第二空,这是
32、文段最末句,纵观全文,绝响这幅画是表现澳门的抗争和对祖国母亲的思念的;结合上文“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可见此处是想表现对母亲的思念却摄于外力不能表达出来;据此可填写“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14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为彰显我校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打算由团委主办,语文组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动。稿件要求突出描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较高水平,将陆续在XXXX校刊上发表,并给一定的物质奖励,价钱为每千字20元。投稿截至时间为X年X月X日。活动结束后抽空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全校通报表扬。【答案】“打算”改为“拟”;“承揽”改为“承办”;“价钱”改为“稿酬”;“截至”改为“截止”;“抽空”改为“择日”。【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依据语境,看准对象,注意适应场合,把握语体,仔细判断。本题所给材料是征稿启事,从语体要求考虑,征稿启事应使用书面语,“打算”是口语,不得体,应改为“拟”。“承揽”意思是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