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85909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马说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累计学习了不少的文言文,已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能利用注释和参考书自行了解大概的文意。马说这篇课文也从教读课文变成了自读课文,即更多的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本文的讲解也就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说”这一文体特征。 2.疏通文意,掌握本文重点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整体把握内容,划分层次,理解千里马的遭遇及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说”这一文

2、体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利用参考资料及注释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图片激趣 新课导入】 展示不同的关于马的照片,引出本课课题。随即让学生做一个拓展活动,说出带有马字的四字成语。 课前热身 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吗? 明确: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千军万马、万马奔腾、马不停蹄、快马加鞭、马到成功、 龙马精神、马首是瞻、 老马识途、天马行空、驷马难追、走马观花、指鹿为马、马革裹尸 第二板块【疏通字词 了解文意】 一、读准字音 祇 骈死 槽枥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 明确:zh / pin / co l / sh

3、 dn / s / xin / c 二、自读课文,尝试自行划分文章节奏。 三、听录音,检查自己的划分是否正确。 明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情读读出感情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结合内容分析表

4、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个段末的三个“也”字和文中十一个“不”。 第一段中的“不”和“也”,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中的“不”和“也”,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流露出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的愤怒谴责之情; 第三段中的“不”和“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平庸浅薄的深刻嘲讽。 四、课题解释 说,从言从兑,言辞以兑付。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如:爱莲说捕蛇者说。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而“马”代表本文的议论对象,即表示本文是议论“马”的。 五、了解文意 (先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疏通字词,翻译课文) 世有伯乐,然

5、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明确: 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而:表转折。可是,但是/故:因此/虽:即使/祇:只,仅/辱:受屈辱/奴隶人:奴仆/骈死:(和普通的马)一同死/槽枥:马槽/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译文】世上先有擅长相马的伯乐,才有著名的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并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养马的奴仆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当中,没有办法以千里马的名号著称。 (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字词解释及段落翻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6、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明确: 一食:吃一次/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食:同“饲”,喂/其:代词,指千里马/是:这样,指示代词/虽:虽然/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且:犹,尚且/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求:要求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的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对待普通的马一样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跑,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得到妥善对待)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

7、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明确: 策:动词,用马鞭驱赶/不以其道: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材:才能、才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执:握/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译文】不按照正确的方法驱使千里马,没有用能充分发挥它才能的方法来喂养它,无法理解它的嘶鸣声,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道:“天底下都没有可以日行千里的良驹了!”唉!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没有良驹吗?只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出千里马吧! 第三板

8、块【字词归纳 巩固知识】 小组讨论,在本文找出以下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通假字) 一词多义 常:千里马常有(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明确:副词,常常,经常;形容词,普通的,平庸的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明确:动词,能够;名词,能力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明确:代词,它;代词,它的;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而:而伯乐不常有( ) 执策而临之( ) 明确: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明确:量

9、词,餐、顿;动词,吃;动词,通“饲”,喂 策: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明确: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鞭子 之:祇辱与奴隶人之手( ) 马之千里者(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明确: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它,指千里马;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义 古今异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明确: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安求其能千里也 明确: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 今义:平安,安全 一食或尽粟一石 明确: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或许 词类活用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明确: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一食或尽粟一石(

10、) 明确: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明确: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 ) 明确:名词用作动词,鞭策、驱使 食之不能尽其材( ) 明确: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文言句式 马之千里者 明确:定语后置句,“马”是中心词,“千里”是后置定语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明确:状语后置句,“于”相当于“在”,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明确:省略句,“也”前面省略宾语“它” 策之不以其道 明确:省略句,省略主语“食马者” 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 明确:“见”通“现”,显露、表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明确:“食”通“饲”,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 明确:“材

11、”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 明确:“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第四板块【浅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一遍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作用:提出论点,点明了作者的观点。千里马的“常有”与伯乐的“不常有”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千里马经常被埋没。谴责了那些愚妄无知的“食马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识才、不重才、摧残人才的愚昧、昏庸,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明确:本文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不伯乐不常有”的观点,阐明了伯乐对

12、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的原因。 第二部分(2):从反面论证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使得千里马的才能无法展现出来。 第三部分(3):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昧、狂妄,抨击那些不识马而大呼无马的人,深化主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照应开头。 3.文中的千里马有何特征? 明确:日行千里 一食或尽粟一石 4.作者笔下的千里马遭遇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食马者“不知马”具体有

13、什么表现?(用原文回答)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五板块【知识拓展 积累素养】 文题解读 “马”交代了本文议论的对象,“说”揭示了文体,大意为“说说/谈谈(关于)马(的事)”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是唐代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14、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代表作有师说进学解等。 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此后,他不得不依附于权贵,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他痛感难遇明主,所以感叹“伯乐不常有”。在才华得不到舒展的情况下,他写下此文以表内心愤懑。 第六板块【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课后作业: 1.根据文章节奏,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翻译全文,重点识记本文的重点字词及文言知识。 马说 第二课时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累计学习了不少的文言文,已掌

15、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能利用注释和参考书自行了解大概的文意。马说这篇课文也从教读课文变成了自读课文,即更多的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本文的讲解也就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字词、重点句子,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2.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3.理解文章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论证层次,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压制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的愤怒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字词

16、检测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是马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明确:只是;辱没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有时这种犹,尚且;等同,一样怎么通晓,明白面对 区分词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明确:用鞭子打;鞭子代词,它的;加强诘问语气、难道;表推测语气、恐怕因为;按照 翻译句子 1.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明确: 1.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跑,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无法表现出来。

17、 2.不按照正确的方法驱使千里马,没有用能充分发挥它才能的方法来喂养它,无法理解它的嘶鸣声。 思路结构 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 第二板块【再读课文 探究文本】 1.文章开头两大句将“伯乐”和“千里马”对比列举,作者是怎样说明二者的关系的?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的是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因为千里马跟普通的马在外观上很难看出有何差别,没有像伯乐一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被埋没。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则是说明二者的数量关系,一个是常有,而另一个不常有,表示千里马被发现的几率渺茫。 第一句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第二句则表达伯乐难寻,结合起来明确了本文要

18、论述的中心问题,即: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2.在作者看来,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特性? 明确: 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一食或尽粟一石”。将千里马的食量之大与“食马者”的“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作对照,批判了“食马者”的无知、愚妄。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是因为“力不足”,“力不足”又是因为“食不饱”,可见“食不饱”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终结原因,而“食不饱”是由“食马者”所造成的。“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进一步剖析了“食不饱”的严重后果,指出千里马不只是被压抑而是被摧残了。强调千里马食量大的特性是为了谴责“食马者”的无知。 3.作者在结尾处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明确:“其真

19、无马邪”承接上文“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则照应了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而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又照应了前两段的内容,文章的结尾的自问自答既承接了上文,又照应了前两段的内容,起到了总收全文的作用。 4.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独特见解?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论述了“识才”这一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提到人才,以千里马来暗喻人才,全文看起来是在讨论千里马的处境,实际上是在讨论人才问题。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需要照顾其温饱,得给才识之士予以厚禄,给予一定的权力,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才能“才美外见”。作者通过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20、不外见”的境遇,类比怀才不遇的学士,以表明自己的需求、主张。 第三板块【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2.全文仅一百多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情感?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阅读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组内先合作翻译材料,理解材料大意。 明确: 1.本文通篇都

21、是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境遇来比喻人才难遇明主的境况。表达了作者渴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期盼人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美好愿景。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暗喻,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识别人才的人。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类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而最终被埋没的现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实。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反问,表达对朝廷淹没人才的愤慨不满。 3.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精巧。先正面提出:“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

22、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本文语言精练,中心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导致的恶果,痛斥食马者的无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贯穿全文。 4.示例:唐太宗主张选拔和任用人才要“各取所长”。启示我们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比如在选用各科课代表时,要发挥他们的长处,选择该科比较优秀的同学来担任该科的课代表。 第四板块【课堂小测 巩固知识】 背诵课文,并从文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原文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4

2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7.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明确: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具有良好的资质或才能;

24、后天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要能遇到善于识别人才的伯乐。 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明确:(1)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2)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 第五板块【拓展延伸 补充知识】 本文所用的写作手法是_。 明确:托物寓意 思考:我们学过哪种类似的写作手法?二者有何区别? 明确: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与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

25、思,如赞美、批判之类,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 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 托物寓意与托物言志的关系 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托物言志”。 延伸讨论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在今天的社会中你会引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懑吗?如果未被发现怎么办? 第六板块【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第七板块【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说》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