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场作文“建模”:八种构思方式一、考场作文现状一、考场作文现状 1.时间紧,任务明确。2.全凭感觉写的结果:思路混乱,难以下笔,只为拼凑字数。3.考前没有建模,没有套路。二、建模:八种构思方式二、建模:八种构思方式 第一式:现象列举第一式:现象列举 第二式:内容解说第二式:内容解说 第三式:原因剖析第三式:原因剖析 第四式:解决问题第四式:解决问题第五式:引议联结第五式:引议联结第六式:时事评论第六式:时事评论第七式:抒发感想第七式:抒发感想第八式:正反对比第八式:正反对比示范作文题目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应聘。招聘者问:“你们有什么专长?”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我是大学
2、生。”农妇说:“我没有文凭。”说完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年轻农妇。(一)现象列举(一)现象列举 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1.“现象列举”提纲:有有文凭无实力(有名无实);文凭无实力(有名无实);有理论无实践(纸上谈兵);有理论无实践(纸上谈兵);有理想无行动(眼高手低)有理想无行动(眼高手低);2.行文说明 由他们的一系列学习、心理、就业困境、生活
3、常态等具体描述,揭示教育的普遍问题,引发人们的反思。联想还可以顺着一系列人物或者事件延伸,如乔布斯、盖茨、马云,莫言等等。但这样的联想更需要进一步筛选和开掘,寻找角度不同、内涵有别的现象来陈述,使观点得来水到渠成。3.素材列举 陈寅恪,对当时留洋人群汲汲以求的“博士”“硕士”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但凭着真才实学赢得“教授中的教授”这一美誉,成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这一实例侧重的是人对文凭的态度和文凭对人意义的有限。另一个实例可以侧重强调自我的坚持与实践,如郑渊洁,只小学毕业,但喜欢阅读,酷爱写作,尝试当时不被看好的童话创作,终成“童话大王”。再如:莫言,成就他的不是文凭,也不是所
4、谓“知识”,而是深情乡土里的泥巴味和苦日子,是取之不竭的五味生活,侧重的又是阅历与实践。要注意的是,现象列举不等于论据罗列,最好的现象列举文字往往不是详细叙述某几个事例,而是陈述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生活状态,以现象来呈现问题。4.小结 现象现象列举式的建模列举式的建模要点:要点:由点到面由点到面的联想的联想;对联对联想到的生活现象加以筛选归类想到的生活现象加以筛选归类;对对现象进行内涵挖掘,使其呈现不同角度。现象进行内涵挖掘,使其呈现不同角度。(二)内容内容解说解说 内容内容解说就是揭示材料关键词的内涵,由对内涵的辨析,来反解说就是揭示材料关键词的内涵,由对内涵的辨析,来反映现实,揭示问题,认识世
5、界。映现实,揭示问题,认识世界。上述材料,可以揭示“文凭”是什么,“专长”又是什么,由此联系现实中的相关现象,文凭仅能证明一个人的一段学习经历,只能代表人受教育的“有限的”认知范围,不能够代表人的实践能力,不能证明人的发展潜力,文凭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专长”则是独到的学识、技艺或专业本领,一个人拥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专门技艺,不仅找工作的时候受欢迎,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很多人就是通过一技之长立足社会,走向成功的,由此得出结论:学历不等于学力,文凭不等于专长,知识不等于技能。小结:内容内容解说式的建模要点是抓解说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所给材料的核心概念,在解准所给材料的核心概念,在解
6、说中辨析,将理解推向深入。说中辨析,将理解推向深入。(三)原因剖析原因剖析 所谓所谓原因剖析,是指构思时不停留在现象列举的层面,原因剖析,是指构思时不停留在现象列举的层面,而是对现象进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现象所反映的问题,而是对现象进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时需从不同角度深入,周全思考问题。高考作文评分中的发展等级,其中一项是“深刻”。深刻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面对现象,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掘出隐于事物中的本质来,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1.提纲示范 从几个方面去探究导致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学校教育问题(应试追逐,分
7、数至上,评价机制);家庭教育问题(只重名次,越俎代庖,个性约束);个人学习问题(看重分数,丧失兴趣,没有特长)。只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分条剖析原因: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社会;重书本,轻社会;重分数,轻能力;重分数,轻能力;重文凭,轻专长。重文凭,轻专长。总体上探究大学生落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所学与所需的距离;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2.小结 剖析事例的时候,再进一步延伸扩展,就能使文章即条理清楚,又深入周全。原因剖析式的建模要点是多角度寻根溯源,探究导致多角度寻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根本问题的根本,揭出病因,“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四)解决问题(四)解决问题
8、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还特别指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示范:提出提出问题问题:“天之骄子”缘何没落?根本就在于学无专长。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思教育理念中的弊病并改进;个人成长中保留弥足珍贵的兴趣与个性;重视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接壤;青年人成长过程中要积极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才能。小结:解决问题式的优势解决问题式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显示出青年人(非儿童、少年)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容易写出深度。问题解决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问题,并从不同层并从
9、不同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五)引议联结引议联结“引”指引述、转述、概述所给材料,抓住要害,提炼观点,突出立意。“议”是指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以论证自己的观点。“联”即联系相关历史,联系现实热点,联系自我实际,进一步论证观点。“结”是总括全文,回到材料上来,首尾呼应,强化观点。示范分析 引:直接转述大学生和剪纸农妇的不同应聘结果,得出观点:“一技之长胜过一纸文凭”。议:剖析材料,进一步探讨议论双方应聘时的表现,由表及里,分析其差别所在,分析导致最终结果的因素。“联”:由这一例延伸到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以及实践能力差所带来的就业难问题,也可以联系一些虽无
10、高学历却卓有成就的事例来加以议论,还可以因此联系自我的学习实际,反思一些问题,引起警醒。结:回到应聘事件上来,强化观点。(六)时事评论时事评论 时事评论是指从旁观者、评判者、评论者、评价者的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细致剖析,如报刊及电视媒体中常见的热点评论一般,对材料中的人、事、情、理,做是非褒贬的评价,表达或褒赞颂扬、或批评贬抑的态度。这种构思方式的优势是文中有“我”,能拉动自我对事件、问题的考量,写出真思考的文字。这种构思方式最适合近年时这种构思方式最适合近年时事性强的题目,也最适合审题难度很大的题目,因为这样事性强的题目,也最适合审题难度很大的题目,因为这样的写法可以保证绝对不偏题。的写法可
11、以保证绝对不偏题。评论式文字的优势还在于读起来贴近时代,少有或没有八股气息,甚至便于选择一般立意难以做到的角度,以出其不意取胜。就事论事,不能脱离材料中的事件 关于大学生落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招聘方的原因。大学生有很多剪纸农妇所不及的能力,只是在此刻的表现中不占优势而已,以此提出自己对事件的辩证看法。历年高考作文中,凡时事性强的材料(如2011年全国卷的代买彩票),凡命题意图较为隐蔽的材料(如2008年全国卷的老鹰与小海龟),都有考生以评论式写作赢得满分。评论式写法宽松,还是以前面的材料为例,可以就整个事件发表评论,对应聘事件的看法,对成功一方的评判,对失败一方的评价,由此得出启示。也
12、可以就事件中的某个问题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七)抒发感想抒发感想 抒发感想式类似写读后感。即把所给材料视为读即把所给材料视为读物,想一想材料引发自己的感想、感受、感触、感动,物,想一想材料引发自己的感想、感受、感触、感动,并由此延伸至自我的生活实际,表达某一主题并由此延伸至自我的生活实际,表达某一主题。这优势是有利于把自我融入事件之中,从自身感触说起,有话可说,读来真切,打动人心,在众多假大空的文字中容易得到阅卷者的青睐。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就是说,想到几个点就阐述几个点,文章较为开放,中间过渡也较为便捷,简化了学生作文中逻辑上前后承接过渡的难度。具体分析 像2012年全国卷油漆工补船的材料,20
13、13年同学关系的材料,这种方式都比较适用。以前面的材料为例,可以这样写招聘结果引发自己的几点感慨,感慨一,对文凭价值的质疑;感慨二,从文凭“贬值”悟出的种种道理;感慨三,作为学生,自我获得的一些启示。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空泛,不说教,不生硬,不虚假,读来亲切。抒发感想式的建模要点是建模要点是“我我”字当头,开放地表达字当头,开放地表达自己多方面的真实感触。自己多方面的真实感触。(八)正反对比 正反对比式其实就是正反对比论证的运用,只不过不是局部运用,而是作为思路来谋篇布局。有些材料,比较适合从正面列举现象,展开论述,支撑观点;再从反面列举事例,剖析后果,揭示问题。正反对比,文章观点会更加鲜明,说理更显周全,文字较为深刻。具体分析 正面显然是农妇一方,心灵手巧,有一技之长,自然具备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反面的一方是自恃有学历的大学生,他们的落聘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反思教育,呼吁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反对比式的建模要点是找准对比点,选择恰当的正反实例佐证观点。小结 构思“建模”,并灵活、熟练地使用,不可拘泥,不要生搬硬套。如果能从思维上得到启示,再加上平时的积淀与视野,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