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背诵这首诗。 初步感知唐代诗歌。过程与方法:以读串起整堂课,层层深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意志。教学重点:感受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诗中最后两句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在群山当中,哪一座山最有名呢?(学生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认为在群山当中,泰山最有名,泰山属于五岳,同时又位于五岳之首。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归来不看岳。”由此可见泰山在群山当中的地位,从古至今,描写泰山的诗文很多。今天我们就
2、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景色。二、 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 背景介绍这一首诗作于开元24年(736年)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写于北游齐赵的时候。呈现杜甫漫游的图片。四、 读与听1 学生听方明范读。思考:诗歌朗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2 学生示读,学生互评,提取评价标准。3 呈现评价标准:(1)读音正确(2)停顿准确(3)重音突出(4)情感表达合适4 学生听,领会评价标准,模
3、仿朗读。五、 读与感学生结合书下注解了解诗歌大意。诗歌散译:五岳之首的泰山你究竟是何等的气象?跨越齐鲁大地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郁郁苍苍。大自然给了你无限的雄奇和秀美,高耸的山峰割开了昏晓和阴阳。你升起层层云气涤荡着人们的胸怀,人们睁大眼睛跟踪那归鸟的去向。我一定要努力去攀登那高险的顶峰,站在山巅把那些渺小的群山眺望。分组合读:一组读散译,一组读对应的原文。再齐读全文,要求:读出大意。六、 读与思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作者望见了什么? 作者是怎么望的?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望的角度:远望 近望 细望 表达的情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 齐读,要求:读出情感。七、 读与悟学生找出自己喜欢
4、的名句佳字,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齐读,要求:读出感受。八、 读与品诗歌与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自己的独特美:层次美、用词美、句式美、抑扬美、情感美、构思美。学生在诗中寻找美点,谈自身的感受。九、 读与赏古代写山的诗歌很多,呈现唐代王维所写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比较:形式比较和内容比较形式比较:句式、字数、押韵、对仗、平仄通过比较得出五言律诗的特点:度:句数相等、整:每句字数相等、俪:使用对仗、韵:押韵、谐:平仄相对内容比较:同样是写山,两者带给读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总结:王维:形象和神致,杜甫:精神和气概。不同的原因:人们对外界景物的认识有不同的层次:(1)感知层次(2)感动层次(3)感发层次。王维的诗歌更多地属于感知层次,杜甫的诗歌属于感发层次。十、 总结诗歌的品味需要通过朗诵,但诗歌的品味不是通过课堂所能完成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将这首诗歌的品读延续下去!课后反思:整堂课思路清晰,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没能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处理。对于“读与品”和“读与赏”这两个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完成。如果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进行提升会使整堂课更精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