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禹治水教学反思篇一: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评课活动发言稿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设计教学目标时,宝莉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
2、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大禹治水的过程,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开凿了龙门,挖通九条河,垒起堤坝”,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宝莉老师出示了一处补白,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
3、答中真情流露。使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宝莉老师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 在这里,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想象补白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摆脱教案的束缚,遵照教案流程走,课堂显得有些生硬、被动;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4、,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篇二:大禹治水总结与反思 15大禹治水(总结与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也从侧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禹会出来治水
5、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全组成员召开了讨论、研讨会,制定出磨课计划。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授课教师在教学中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以及个人谈感受等形式,从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艰苦与不易。这
6、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们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反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最后提问:如果你
7、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经过本次的磨课、上课,我们在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第一,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二,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 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教师
8、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第三,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炼,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篇三:大禹治水(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15课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曹玉婷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
9、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10、 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 :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
11、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 当中一点往外提 撇折夹角小写轻巧 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 读图知洪
12、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 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 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
13、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
14、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吃尽 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 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 千山万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 九条大河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
15、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 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
16、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 “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
17、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 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18、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 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
19、,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
20、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 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治制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 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