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学法说教材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二节课。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二节课。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小学简易方程的继续,又是今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小学简易方程的继续,又是今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本。所以学好解一元一次方础,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本。所以学好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初步知识。解方程隶属程是方程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初步知识。解方程隶属“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包,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教材中设置了新颖
2、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教材中设置了新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从中获取信息,然后尝试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总之,这节课无论从知识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总之,这节课无论从知识还是技能形成,思维训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是技能形成,思维训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说学生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孩子活波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七年级的孩子活波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目前这些孩子受大气候的影响是筛选出来心。但目前这些孩子受大气候的影响是筛选出来的
3、,基础差,不善于思考,表达能力较弱,且参的,基础差,不善于思考,表达能力较弱,且参差不齐,但孩子们的天性还是存在的,结合教育差不齐,但孩子们的天性还是存在的,结合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经验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有所成效。心理学和教学经验对这些孩子的教育有所成效。三、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根据课标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的要求并结合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七年级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标:1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的转、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
4、程,体会到式子的转化作用化作用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具体例子,归纳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好习惯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好习惯.四、说重点难点四、说重点难点 由于合并同类项学生已非常熟悉,系数化成由于合并同类项学生已非常熟悉,系数化成1 1实际实际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而移项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关是利用等式的性质,
5、而移项是新事物又是解方程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重点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是:移项法则及其应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不到项的符号及移向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往往注意不到项的符号及移向后的符号,很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因此我确定本节课后的符号,很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的难点难点是是:移项的同时要变号。移项的同时要变号。说教法1、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环境.2、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总结方法.授课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尝试和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说学法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
6、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进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经历“观察尝试解决归纳”的全过程,学生充分体验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一般结论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及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问题: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基本性质?3、解方程的步骤?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使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在不知不觉中引入课题。这一过程限时3分钟内完成,此环节体现了教学中温故而知新的教学原则。(二)、创设情境解方程解方程:(1)4(1)4x x 15=9;(2)2 15=
7、9;(2)2x x=5x =5x 21.21.(两名代表上(两名代表上台板演)台板演)解:两边都加15得 解:两边都减5x得 4x=9+15 2x-5x=-21 合并同类项得 4x=24 合并同类项得-3x=-21系数化为1为得 x=6 系数化为1为得x=7 4x-15=9 2x =5x-21 4x =9+15 2x-5x=-21说说你的发现?4x-15=9 2x =5x-21 4x =9+15 2x-5x =-21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移项的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个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由方程一到第二
8、个方程的变形,就是把-15移到了方程的右边,-15发生了什么变化?像上面把方程的某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思考:移项时要注意什么?移项要变号移项要变号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移项的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得出的。通过观察结果强调“变号这个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移项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有依据地产生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慧眼找错1、3x+7=2-2x,移项,得 3x-2x=2-72、化简 2x+8y-6x=2x+6x-8y=8x-8y3、6x=8 移项,得 x=8-64、3x=9-4x 移项 得 3x+4x=-95、5x-2=3x-7移项 得5x-3x=7-2在得出定
9、义以后还要注重强调变号,移才变,不移不变。例题:例题:解方程解方程 7 72x=34x;解:解:移项移项,得,得 -2x-2x+4x+4x=3=3-7-7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得,得 2x=-42x=-4系数化为系数化为1 1,得,得 x=-2x=-2 例例题题设计目的设计目的:总结解方程的步骤,结合解方程:总结解方程的步骤,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如合并同类项、移项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如合并同类项、移项等)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教学等)的作用是为了让学生反复体会化归的思想,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也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
10、也是为了是为了提醒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提醒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在需要左边,常数项移到右边;在需要移移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时候要注意各项的符号。时候要注意各项的符号。例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没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问题:1、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2、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这是学生身边的问题,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这是学生身边的问题,能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易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再者教材中的题目永远氛围,易于学生
11、学习新知识。再者教材中的题目永远是最好的。之所以给孩子们这样的问题是帮他们降低是最好的。之所以给孩子们这样的问题是帮他们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列方程。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学生自难度,引导学生列方程。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内展示,再大展示。主完成,然后小组内展示,再大展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这里将新的内容(移项)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里将新的内容(移项)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完整。去,使解方程的过程更完整。解设解设 这个班有这个班有x x人,依题意得人,依题意得 方程方程3x+20=4x-253x+20=4x-25 解:移项得解:移项得 3x-4x=-2
12、0-253x-4x=-20-25 合并同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 -x=-45 -x=-45 系数化为系数化为1 1得得 x=45x=45答答;这个班有这个班有4545人。人。思考思考:1.移项的根据是什么?2.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思考思考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移项的的依据,移项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移项的的依据,移项其实是等式性质的推广的结果。预期结果:一部分学生能回答,实是等式性质的推广的结果。预期结果:一部分学生能回答,部分学生可能不能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依据依据”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小结小结这节课重点学习移项:这节课重点学习移项:一般地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
13、变符号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移项时要注意几点:移项时要注意几点:(1 1)移项时要变号;)移项时要变号;(2)2)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移项时我们通常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移项时我们通常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的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3 3)列方程,解方程的步骤。)列方程,解方程的步骤。小结的目的是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的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最终成为永久记忆;起强调的作用。分层作业,延伸新知。课本:P91 第3、4题必做,第5题选做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对于后进生,第三题只是本节课学习的直接应用,能够独立完成;第4小题是应用题,这个题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独立完成。避免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抄袭的情况。作业五、说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移项定义 例题移项注意事项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