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杜甫甫诗诗三三首首一、杜甫一、杜甫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诗人杜审言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杜甫和李白李白齐名,世称齐名,世称“李杜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的仁政思想。他有“
2、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可以分为四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一、读书和漫游时期(
3、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有机会再见面了。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
4、,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落第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到处潜悲辛潜悲辛”的生活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兵车行、丽人行丽人行等批评时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
5、度。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四十八岁)。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途为安史叛军俘获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月夜、春春望望、哀江头哀江头、悲陈陶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相房琯事被贬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
6、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即“三吏三吏”、“三别三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再度飘泊,在夔州,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
7、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水槛遣心、春夜喜雨春夜喜雨、茅屋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所破歌、病橘病橘、登楼登楼、蜀相蜀相、闻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又呈吴郎、登高登高、秋兴秋兴、三绝句三绝句、岁晏行岁晏行等大量名作。等大量名作。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
8、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因而被称为一代代“诗史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语,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
9、的集大成者。艺术的集大成者。唐代宗永泰元年()唐代宗永泰元年()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
10、老。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携妻,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秋兴既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是他旅居夔州时写
11、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是其中的第一首。秋兴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读诗歌:读准字音一读诗歌:读准字音1、理解词语 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
12、天地一片阴沉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泪,(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处处催刀尺,(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制寒衣)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高急暮砧。(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小组交流小组交流 诗歌运用了哪些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意象?这些意象体现出作者怎样这些意象体现出作者怎样的的感情感情?三读诗歌,体会情感。三读诗歌,体会情感。意象:意象:
13、玉露 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 孤舟情感:情感:乡思离愁之情忧国伤时之感1.课文分析玉露凋伤枫树林 “悲落叶于劲秋悲落叶于劲秋”,秋天草木的凋,秋天草木的凋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谢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发的。“玉露凋玉露凋伤枫树林伤枫树林”这一句,在这一句,在凄凉凄凉之中还有一之中还有一种种艳丽艳丽的感觉。因为的感觉。因为“玉露玉露”有白色的有白色的暗示,暗示,白是一种冷色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枫树林”有红有红色的暗示,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红是一种暖色,在悲哀中藏在悲哀中藏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增强了增强了“凋伤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14、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现在是身在夔州。他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巫山”上到长上到长江两岸的高山江两岸的高山;“巫峡巫峡”下到深谷之下到深谷之间长江的流水间长江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但其中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张力”:从:从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高处到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前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萧森的秋意萧森的秋意笼罩笼罩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无余了。先给你一个整体的广角镜头,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基调,然后再定下了一个整体大气候的
15、基调,然后再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具体来表现它是怎样的萧条和肃杀。1.课文分析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三峡江水湍急,奔腾而下。江面上波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涛连天,天空中阴云接地,这都是客观的客观的写实写实。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但那波涛风云遮天盖地、夔门三峡秋气逼人秋气逼人的的阴晦苍凉阴晦苍凉的景观,就与杜甫当的景观,就与杜甫当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时时代的背景有了一种“象喻象喻”的联系。的联系。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杜甫本人在大唐王朝的动荡混乱之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颠沛流离之苦。杜甫的诗带有时代的
16、感慨时代的感慨和悲哀和悲哀,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他的胸怀感情本来就博大深厚,当他看到这当他看到这“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的秋景时,的秋景时,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开口就带出了时代和身世的双重悲哀。1.课文分析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作者写完夔州秋色的大环境之后,就要写自己的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感情了。菊花开在秋天,“丛菊丛菊”回应了诗题中回应了诗题中那个那个“秋秋”字。字。“他日他日”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可以指过去也可以指未来来,在这里是指过去。,在这里是指过去。这这“他日泪他日泪”并不是现在流并不是现在流下的眼
17、泪,而是说,下的眼泪,而是说,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山上那些黄色和白色的野菊,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一点一点的多么像我去年秋天因思乡而流下的一滴一滴的眼泪。一滴的眼泪。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此时他仍然滞留在他乡,他始终没有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放弃回乡的打算。因此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不能放弃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船我随时准备登上我的船,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我要靠它回到故园去,它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是是我唯一的依赖和指望,是“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一系故园心”!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发生你看,他从玉露凋伤的秋天景色写起,他那感
18、发生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命的活动踪迹一步一步地写到了他的故园。1.课文分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了。又一次回应回应了诗题中了诗题中的的“秋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
19、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途中的寒冷?这第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对“故园故园”的思念的思念。1.课文分析 总结:总结: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为更好满足学习和使用需求,课件在下载后自由编辑,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I hope you can make great progress